- +1
禮士會客廳|無障礙設計①從理念到行動
2020年5月21日是第9個全球無障礙宣傳日(Global Accessibility Awareness Day)。提到“無障礙”,很多人覺得和自己無關。那么,不妨看看以下幾個無障礙設計的案例: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值機柜臺,行李傳送帶與地面平滑銜接,旅客再也無需費力將沉重的行李抬上傳送帶。
大興機場B1層值機柜臺。圖片來源:中國南方航空官方微信
煙臺大商城市樂園,平緩寬闊的坡道仿若市民廣場,老人、小孩兒和推著嬰兒車的年輕人,都可以邊玩邊逛,毫不費力地“上天入地”。
煙臺大商城市樂園效果圖。圖片來源:設計單位CRTKL
語音翻譯、拍照翻譯app,使人們無論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只要能聯網,便可像本地人一樣交談、看路、點菜,享受出境旅行的樂趣。
翻譯軟件測試圖
“一站一坐”輪椅網球運動,讓乘坐輪椅的網球愛好者與普通運動員同場競技、一決輸贏。
2019匯豐“一站一坐”輪椅網球友誼賽,圖片來源:中國資訊網
看到這里,您或許會問:這些也算“無障礙設計”嗎?
是的。其實,無障礙設計的服務對象不僅是殘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可能在特定的狀態下感覺行動有“障礙”,比如拖著行李箱、推著嬰兒車、出國在外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會感到“有障礙”。而“無障礙設計”的宗旨,便是借助空間、設施和技術手段,盡可能為所有人營造平等、安全、方便的自主行動環境。
面向所有使用者的通用設計理念。圖片來源:北京規劃自然資源公眾號
什么是“無障礙設計”——逐步拓展的理論范疇
20世紀30年代,歐美國家逐步關注在戰爭中致殘的殘障人士群體,并漸漸形成了“無障礙(barrier-free)”概念的雛形。到60年代,無障礙設計的關注點仍聚焦于殘障人士的需求,并形成了“殘障人士在建筑物中的需要”等設計標準。70年代,歐洲及美國逐步采用“可達設計(accessible design)”的概念,從殘障人士的需求出發,提升公共環境的可達性。與此同時,設計師們逐漸發現,無障礙設計不僅有助于拓展殘障人士的可達范圍,還能提升每一個空間使用者的體驗。1987年,美國設計師羅納德·梅斯(Ronald L.Mace)廣泛使用“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一詞,表達盡最大可能考慮到所有使用者和使用場景的設計理念。
通用設計的七大原則為:公平、靈活、直觀、可感知、容錯、省力、空間適宜。顯而易見,通用設計的原則有助于提升所有使用者的體驗,因此,“通用設計”的概念亦被稱為“全民設計”。在無障礙設計理念逐步拓展的過程中,殘障人士的使用需求仍是全社會與設計專業人員共同關注的核心,包括行動能力受限(如肢體殘疾)、感知能力受限(如盲聾啞)等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殘障人士。奇途無障礙公益組織的創始人紀尋以“最大公約數”概念解釋這一現象,既滿足殘障人士使用需求的空間、設施和技術,也能夠滿足非殘障人士的一般使用需求。因此,在設計初期以殘障人士的行為能力為參考,有助于提升設計的適用范圍和使用體驗。
城市無障礙環境設計圖示。圖片來源:北京規劃自然資源公眾號
從國家到地方——無障礙設計標準逐步升級
1989年4月1日,中國第一部無障礙設計規范《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設計規范(試行)》正式實施。199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頒布,規定了“國家和社會逐步實行方便殘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設計規劃,采取無障礙措施”。2001年8月1日,《城市道路與建筑無障礙設計規范》(JCJ50-2001)正式實施。2012年9月1日,《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正式實施。國家標準的頒布提升了無障礙設計規范的約束性,將城市道路、公共綠地、學校、公共建筑等空間類型涵蓋其中,充分考量殘障人士居家、出行、就學的行動需求。
依據國家的法律指示文件,各地紛紛出臺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相關規定及規范,如北京市于2004年頒布《北京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條例》,后陸續出臺《北京市城市道路空間無障礙系統化設計指南》《北京市無障礙系統化設計導則》。結合2022年冬奧會籌備工作,北京市發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無障礙指南》,指導奧運場館及相關設施的建設工作。今年,北京市即將發布《北京無障礙城市設計導則》,致力于為所有人創造更加通用、包容的生活環境。
部分無障礙設計相關導則、標準圖集。圖片來源: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導則編制過程中的公眾參與——以3D模型調研殘障人士需求。圖片來源: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從奧運會到冬奧會——城市無障礙環境提升行動
無障礙環境是一座城市現代化、國際化、精細化、人性化的標志。在本場調研中,我們著重調研了各位受訪者對北京、上海等城市現狀無障礙環境的評價。受訪者一致表達,北京城市環境的無障礙水平位于全國首位。這一評價反映出城市政府、殘聯及公益組織多年來推動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成效。
以北京為例,早在1984年,北京即以西單至西四、東單至東四、朝陽門至美術館、王府井四條街道作為試點區域,開展街道無障礙改造工作,并對王府井多家商場、文化設施、室外公廁等建筑進行無障礙改造。以1990年亞運會籌備工作為起點,北京逐步推動各類無障礙建筑的設計、實施工作,包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奧林匹克田徑場、英東游泳館、西單購物中心、炎黃藝術館、國際會議大廈、中國肢體傷殘康復中心、北京西客站、恩濟里小區、北京方莊居住區等。這些富有典型性與影響力的建筑項目為落實、宣傳無障礙技術標準與理念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對北京城市無障礙環境的提升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持續推動無障礙環境提升工作,并將無障礙設計理念貫徹到軌道交通、城市道路、公共建筑、胡同街巷整治、老舊小區改造等與廣大市民密切相關領域,使得市民身邊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得到了很大提高。在2013年至2015年間全國無障礙環境市縣的創建工作中,海淀等5個區被評為全國無障礙環境建設示范區,大興等11個區被評為全國無障礙環境區。
全國無障礙環境建設示范區分布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與市殘聯數據顯示,2017年一年,北京完成80余條市政道路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任務;完成了1145座公廁品質提升和10戶老舊小區樓房一層臺階無障礙的試點改造;開展了約139個老舊小區的環境整治和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與此同時,地鐵成為殘障人士出行最便利、經濟的選擇。
最后的障礙——什么阻止了殘障人士出行的腳步?
與城市無障礙建設水平不甚相符的是,公共環境中罕見殘障人士的身影。那么,什么阻止了殘障人士出行的腳步?
新起點公益的創始人杜鵬指出:“宣傳是重要問題。”街道、地鐵與公共設施的無障礙水平在逐年提升,但是到底哪里可以無障礙出行和使用?輪椅使用者可以去哪里找衛生間?這些對殘障人士來說至關重要的細節設計質量往往參差不齊,而信息的不健全與宣傳的不充分,讓殘障人士對陌生的城市環境望而卻步。為此,杜鵬老師的團隊編制了《北京無障礙出行手冊》,以周詳、貼心的指南免除了殘障人士出行的后顧之憂。
新起點公益制作的北京無障礙手冊地鐵篇
中建集團薛峰老師指出問題的癥結:“連貫性、系統性是無障礙通行環境的基本要求,然而不同設施、場地連接處的無障礙是最難做的。”
國際建筑事務所CRTKL的總建筑師劉嚴說:“有時候我們想做一個連貫的無障礙步行環境,但是我們的設計范圍只到紅線(各類建筑工程項目用地的使用權屬范圍的邊界線),紅線外是建筑場地連接城市交通的地方,只要那里有障礙,殘障人士根本無法進入我們的場地。”
紀尋曾經發現,南京知名火鍋連鎖店的無障礙衛生間門外居然有一步臺階。她說:“吃火鍋怎么可能不上廁所呢?沒法上廁所,殘障人士就沒法去聚餐了。”杜鵬發現,火車站的自動購票機上放置身份證的臺子是個斜坡、位置又高,自己坐輪椅使用起來很不方便。兩位老師將自己的發現放到了網上,反而遭到網友的冷嘲熱諷:“都這樣了還出門?”“就你們事兒多!”
南京某連鎖火鍋店無障礙衛生間外有臺階。圖片來源:奇途無障礙
由此可見,硬件的“障礙”背后,體現出了社會共識的不足。只有共識到位,才能解決無障礙環境的“最后一步”。清華大學無障礙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邵磊舉例說:“大興機場行李托運傳送帶與地面齊平的做法,是我們向大興機場提議的,當時原本的設備設計階段已經結束了,機場寧可多花設計費、制作費、電費,也要將傳送帶改為坡道,為旅客創造便利。在這背后,是對無障礙理念的認同在起作用。”
多元參與協商,提升城市無障礙環境
在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中,多元參與協商機制同樣可以發揮作用。邀請殘障人士參與設計導則、標準編制,聽取12345熱線中關于無障礙設施的投訴并實現“接訴即辦”,培訓專業監督員開展城市體檢工作等,均有助于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監督與提升。
2020年,北京市政府印發《北京市進一步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2019-2021年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明確了17個方面的重點整治任務,盲道、人行道、地面交通、政務服務窗口、居住社區等均被列入。在《行動方案》中,特別提出“共治共享、全員監督”模式,邀請社會多元理念參與北京無障礙環境的建設。
本期無障礙主題采訪有幸得到以下專家支持,特此感謝。(按采訪順序排列)
紀尋 奇途無障礙公益組織創始人、無障礙旅行推動者
那伯識 北京無障礙專家指導委員會專家
薛峰 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總建筑師、教授級高級建筑師
劉峰 CallisonRTKL建筑設計公司副總裁、北京CBD責任規劃師外方團隊代表
李毅力 CallisonRTKL建筑設計公司高級設計師、北京CBD責任規劃師外方團隊代表
邵磊 清華大學無障礙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海淀區東升地區責任規劃師高校合伙人
杜鵬 北京新起點公益基金會無障礙項目負責人、北京系列無障礙出行手冊編制團隊負責人
董福利 中國國家輪椅網球隊主教練、“一站一坐”殘健融合公益項目負責人及聯合創始人
(“禮士會客廳”是在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支持下,由中社社區培育基金啟動的對話專欄,澎湃新聞城市漫步欄目首發。“禮士”取自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所在地南禮士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