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太空巴士”的競逐,航天大國爭相研制新一代載人飛船
5月5日,隨著一聲巨響,搭載著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騰空而起。約488秒后,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驚艷亮相引發了航天界的高度關注。
隨著載人登月、載人深空探測熱潮的再度興起,各航天大國或航天強國均認識到現有的載人飛船已經無法滿足要求,需盡快研制新一代載人飛船,因此,中美俄等國均在大力研制新一代多用途載人飛船,并取得了相當進展,一些型號初步具備應用飛行能力。若此次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整個任務順利完成,意味著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研制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從國內外在研新型載人飛船的發展趨勢來看,一是大大提高了載人飛船的性能,乘員數集中在6人左右,飛行時間1周至2年不等;二是大多數采用傳統的火箭發射和降落傘回收模式,返回艙選用鈍頭體外形,目的是技術成熟、更安全可靠;三是采用可重復使用技術,提高經濟性,降低成本。
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外形優美中國:從“太空專車”到“太空巴士”
1970年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后,航天系統開始著手研制名為“曙光一號”的載人飛船,飛船可搭乘兩名航天員,計劃1973年發射。但由于種種原因,“曙光一號”載人飛船項目被迫取消,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計劃未能順利完成。進入20世紀90年代,921工程研制的神舟飛船終于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
從外形上,神舟飛船與俄羅斯的“聯盟”載人飛船非常相似,飛船由“三艙一段”組成,三個艙是:推進艙、返回艙和軌道艙;一段是指附加段。推進艙在飛船的最下部,返回艙在中間,軌道艙在上部,附加段在飛船的最頂端。包括無人試驗船在內,神舟飛船已經進行了十一次發射,計劃在2022年前后還將進行4次發射,承擔“天宮”空間站的航天員的往返任務。雖然神舟飛船已經成熟,但能夠提供航天員自由活動的空間加起來也不過6平方米左右,并且無法適應未來載人深空探測的需求,因此,必須研制新一代載人飛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在軌飛行模擬圖新一代載人飛船采用了當下主流的兩艙結構設計,即返回艙+服務艙,可乘坐6-7名航天員,返回艙選用鈍頭設計,服務艙采用圓柱形設計。在回收上采用了2具減速傘和3具主傘組成“群傘減速”回收方案。落地之前,6個氣囊充氣打開,幫助艙體平穩“軟著陸”,最大程度保證了返回艙的安全、完整回收。根據官方介紹,為了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返回艙設計成可重復使用,如星敏感器、計算機等一些高價值的設備,經過優化設計由服務艙調整至返回艙安裝,這樣就可以隨返回艙返回后進行回收利用。在返回艙外包覆自主研制的新型輕質防熱結構,執行完任務后只需更換輕質防熱結構,經過規范嚴格的檢測,就可以再次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如果說神舟飛船是“太空專車”,搭載人數超過神舟飛船一倍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那就是“太空巴士”。新一代載人飛船采用了“一船多用”設計理念,既可以應用在近地軌道,支撐空間站建設,還能勝任載人登月等更遙遠深空的探測重任。此外,新一代載人飛船具備著‘運人+運貨’的能力,這將有力拓展我國載人航天器的應用范圍和能力結構。新一代載人飛船在執行近地軌道任務時可以一次運送6-7名航天員。新一代載人飛船還可以根據任務需求,從“太空巴士”變為“太空貨車”,給空間站運送大量的補給物資,或者把空間站所做的一些試驗樣品帶回地球。
測試中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美國:政府主導和商業航天齊頭并進
冷戰時期,美國載人航天事業曾經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就,然而在2011年航天飛機退役之后,美國卻陷入一個尷尬的局面:美國航天員完全得依靠俄羅斯老舊的“聯盟”載人飛船進行天地往返,而且價格不菲。根據相關統計,俄羅斯“聯盟”飛船每個座位的費用連年漲價,2007年的單價只要2180萬美元,而到了2018年座位的單價就漲到了將近4倍,達8110萬美元。在這十多年里,美國宇航局為了購買“聯盟”飛船的座位花費了39億美元。為了擺脫困境,美國一方面由宇航局主導并由洛馬公司研制“獵戶座”載人飛船,另一方面大力鼓勵私企進入載人航天領域,加快載人航天商業化的進程。
從2005年開始,美國就規劃了下一代載人飛船——“獵戶座”,它可用于近地軌道和深空的載人飛行任務。經過激烈的角逐,洛·馬公司拿到了研制“獵戶座”載人飛船的合同。按照洛·馬公司的設計,“獵戶座”載人飛船是一個5米直徑返回艙和一個多用途服務艙組成的大兩艙式飛船,它可以容納4名航天員進行長達21天的獨立載人飛行,或是運輸6名航天員前往國際空間站。
“獵戶座”載人飛船的錐形返回艙和“阿波羅”載人飛船相似,但體積大了2.5倍,它不僅滿足從月球軌道高再入大氣層的防熱要求,甚至可以耐受火星任務高速再入大氣層時苛刻的熱環境。“獵戶座”載人飛船使用大量新技術,如更環保的防熱材料,更先進的計算機和飛控系統等,堪稱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標桿。
“獵戶座”載人飛船主攻載人深空探測,而近地軌道載人任務則主要交給商業航天公司。2010年4月,美國公布的《國家航天政策》中,明確了未來將由商業部門提供近地軌道載人和貨物運輸服務。當時一起競爭的還有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波音公司的“商業載人航天系統”(CST-100)方案、內華達山脈公司的“追夢者”航天飛機和藍源公司的“新謝潑德”載人飛船。最終,SpaceX公司和波音公司的方案勝出。
“獵戶座”載人飛船主攻載人深空探測SpaceX公司在研制“載人龍”飛船之前,成功研制了貨運版“龍”飛船,并為國際空間站進行了18次補給任務,技術實力不可小覷。去年,3月2日,“載人龍”飛船成功首飛,按計劃,本月“載人龍”飛船將進行首次載人飛行。
從外形上看“載人龍”飛船與龍貨運飛船非常相似,也是由一個錐形的加壓艙和圓柱形的非加壓艙組成,但前半部分的加壓艙更加圓潤。“載人龍”飛船高6.1米,直徑3.7米,重4.2噸。“載人龍飛船可以運載7名航天員,7名航天員都坐在加壓艙內,座位排放是前面3個,后面4個,在人員轉移上的優勢與美國宇航局航天飛機相當,“載人龍”飛船使用了大量的成熟技術和一些先進的制造工藝,如果不搭載7名宇航員,還可以轉載等量的貨物。
“載人龍”飛船最大的技術亮點是取消了以往載人飛船返回時必備的降落傘,使用反推發動機進行減速和著陸,著陸精度大大超過了以往的載人飛船,可實現定點精確著陸。實現定點精確著陸的主要“功臣”是裝在返回艙上的8臺超級天龍座發動機,該發動機使用了3D打印制造技術,每臺發動機可產生約7噸的推力。8臺超級天龍座發動機不但是返回艙軟著陸的動力裝置,也是飛船逃逸系統的主要動力。此外,“載人龍”飛船更換防熱系統后可重復使用。
“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波音的CST-100飛船中的數字100代表離地面100千米,這說明它主要專門執行地面到近地軌道的短途運輸任務。飛船高為5米,直徑4.65米,能一次性搭載7名航天員。CST-100飛船設計較為保守,飛船由乘員艙和服務艙組成。返回艙著陸方式和早期獵戶座載人飛船類似,使用的是降落傘加氣囊緩沖,更換防熱系統后可重復使用10次。CST-100飛船的內部設計充分發揮了波音公司長期在設計商用飛機座艙的優勢,采用航天員喜愛的大窗戶設計和輕型塑料的舒適座椅。
去年12月,CST-100飛船進行了首次發射,卻因為計時器問題提前返回地球,未能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如此低級的失誤讓外界大跌眼鏡。此外,該飛船的降落傘也出現過問題。這些問題都導致CST-100飛船首次載人飛行再次推遲。
CST-100、“載人龍”、“獵戶座”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國載人航天的“三駕馬車”。俄羅斯:經費不足或導致新飛船難產
雖然“聯盟”載人飛船目前是國際空間站航天員往返的唯一工具,但這種飛船畢竟是50年前的設計,再怎么改進,受原始結構設計的影響,綜合性能已經落后。與其他國家研制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差距則更加明顯。其實早在蘇聯時代,“聯盟”載人飛船之后的下一代飛船就曾提上日程,俄羅斯在“暴風雪”號航天飛機中止后繼續進行了研究——即“聯邦”號載人飛船。
2006年,俄羅斯和歐洲聯合進行了名為先進載人運輸系統(ACTS)的研究,載人飛船的研制才算步入正軌,ACTS早期計劃使用ATV飛船的服務艙,外加“聯盟”載人飛船改進后的軌道艙,但到了2007年10月,載人飛船已經變為大錐形返回艙加服務艙的設計,后來它的服務艙也改由能源集團專門研制。如果不是它使用矩形而不是碟形太陽翼的話,簡直就是一個山寨版“獵戶座”載人飛船。“聯邦”號載人飛船由俄羅斯正在研制的安加拉-A5運載火箭發射,將取代目前的聯盟號飛船執行近地軌道任務,未來還可用于執行載人登月任務。
“聯邦”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模型雖然美國一直用錐形返回艙,而俄羅斯一直使用鐘形返回艙,但蘇聯時期載人飛船就有錐形返回艙的設計,比如著名的TKS飛船。俄羅斯時期載人飛船的研制,不可避免的帶有歷史的傳承,還提出了很多新穎的概念,比如全程火箭反沖著陸。2009年,俄國和歐洲載人飛船的合作曲終人散,ACTS也不得不取消,不過這為俄國新一代飛船“聯邦”號的研制奠定了基礎。
“聯邦”號載人飛船也采納了返回艙重復使用的概念,不過相比早期的激進設計,現在的設計要穩重得多,它使用降落傘加火箭反沖的結合。“聯邦”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內部也有了17立方米的體積,可以容納四人進行近地軌道或是深空飛行。為了同時兼顧近地軌道和深空任務,“聯邦”號載人飛船使用大小不同的服務艙,飛船質量也有14噸和20噸兩個級別。“聯邦”號載人飛船不僅將取代老舊的“聯盟”載人飛船,還寄托了俄羅斯獨立進行載人深空探索尤其是載人登月等重現大國輝煌的項目。不過遺憾的是,俄羅斯航天局面臨著預算緊缺的問題,飛船的首次發射時間已經從2017~2018年推遲到2021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