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敘事經濟學》病毒般傳播的故事,如何影響經濟與社會的未來
每個人都是聽故事長大的。
在當下高度聯通的小世界中,通過口述、新聞媒體和社交網絡傳播的流行敘事,無論是關于經濟信心或恐慌、房地產繁榮與蕭條,還是關于網紅、比特幣、健康養生,也無論流行的是真相還是謠言,都在影響人們的決策,乃至改變整個經濟和社會的走向。
然而,固守理性行為人和完全信息假說的經濟學家此前卻視而不見,遠遠落后于歷史學家、人類學家以及高度敏感的媒體和商界。
《敘事經濟學》試圖填補這一空白。
在該書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借鑒了流行病學模型,為讀者提供了思考流行敘事影響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全新視角。
通過諸多重大事件的回顧,輔以數據分析,希勒展示了流行敘事對歷史進程及其中的個體人生的深刻影響,表明對這些流行敘事的經濟學思考,可以提高對金融危機、衰退、蕭條和其他經濟事件的預測能力,幫助我們未雨綢繆,將各種負面沖擊的危害降到更低。
以下為《敘事經濟學》推薦序,原標題「敘事:理解過去與未來」
文 / 張磊(高瓴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在傳統經濟學的研究范式中,有兩個最基本的假設:理性人假定和完全信息假定。經濟學家習慣用量化分析的方式,把許多易感知、易追蹤、易整理的定量指標作為經濟研究的重要參數。
然而,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希勒在《敘事經濟學》一書中,獨辟蹊徑地將「敘事」引入經濟學領域,將過去依賴于抽象建模和數理統計的經濟學還原到有溫度、有感知的生活切片或歷史場景中,人們的言談、議題和故事,成為解構經濟現象的重要維度。
比研究成果更為難得的是,這位 2013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特有的跨學科思維、開放式思考以及具有人文關懷意義的道德精神,尤為令人敬仰。
何為敘事?敘事體現集體共情,公共信念和公眾普遍價值認同
「敘事」一詞的含義不止于故事或者講述,歸根結底,敘事是歷史、文化、時代精神以及個體選擇相結合的載體,甚至是一種集體共情。
某種程度上,它是在解釋或說明一個社會、一個時期的重要公共信念,而信念一旦形成,將潛移默化或者直接影響每個人的經濟行為 。正是這些特性,使敘事傳播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變化機制和關鍵預測變量。
諸如對市場下跌的恐慌、對未來經濟增長的信心、對技術替代的批判以及投資的情緒波動等,這些長期的、變化的敘事載體,無論是對消費者、企業家、投資人,還是對決策者,都將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上述敘事經濟學的核心要旨,以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的視角,將時代中的重要事件作為背景,將人們復雜變化的信念作為研究核心,將事實背后的深層社會心理因素、情感因素,納入可感知的范疇。理解了敘事,就有可能理解普遍的價值認同,從而獲得真正理解經濟運行機制的能力。
重大敘事是洞察環境變化的重要門徑,是預測經濟趨勢的關鍵變量
敘事是理解時代與環境變化的重要門徑,而洞察變化是經濟活動非常重要的分析維度。
在商業實踐中,環境是一個關鍵變量,尋找環境中的關鍵時點和關鍵變化,是重大決策的前提。
而關鍵時點和關鍵變化,很大程度上來源于重大敘事,因為敘事永遠是針對當下的,不僅是不斷沉淀和更迭的新價值主張,包含了時代特質、觀念潮流、思想變革,還可以影響和塑造人們的共同信念。尤其是隨著信息時代、智能時代的發展,環境尤其是輿論傳播環境,正在成為決定商業成敗的關鍵所在。
口碑傳播、社群傳播正在成為新零售的推廣模式,傳統品牌和新品牌廠商正在用各種有趣的方式搶占人們的心智,流行事件發生時的快速商業決策正在成為打造企業影響力的重要手段。一旦理解了時代中的關鍵敘事,就能夠判斷一種商業模式的底層價值觀是否符合消費者的精神訴求,是否具有真正的可持續性,是否真正在創造價值。
易「傳播」的好故事中,隱藏著商業規律的行動策略
敘事將枯燥的信息還原到系統中,理解信息傳播的原因比理解信息的真相更為關鍵。
羅伯特·希勒在《敘事經濟學》中說道,人們并非簡單地喜歡好記的或者漂亮的話,而是喜歡深層次的故事。深層次的故事之所以能夠廣泛傳播,一定是觸動了人們最原始的情感本能,而不一定是故事簡單的真相。
正如商業世界無法像科學實驗那樣,在純粹理想的空間中,甚至通過設置對照組來驗證決策是否正確。我們需要做的是,把決策放在動態環境中,借助「傳播」來測試,篩選出符合商業規律的行動策略。
我們永遠無法預測,只能不斷試錯。這種思維模式就是第一性原理,不局限于理論上的推想,而是在真實的系統中定義問題,通過現實環境的動態觀察挖掘真正重要的原理,把問題研究深研究透。
掌握集體情緒密碼,滿足用戶真正的價值需求
敘事是建立同理心的橋梁,而同理心在未來愈加重要。
一直以來,人文科學的意義在于尋找共同的價值觀基礎,而敘事的要義在于構建并提煉人們的精神指引。對于企業家而言,理解敘事的核心在于具備同理心。
好比產品經理不僅要從功用主義考慮產品的功能屬性,還要從美學意義考慮產品的設計、交互和體驗;
好比醫生對病人不僅僅是治愈,還要寬慰;
好比人工智能科學家,不僅要從效率和安全上思考技術的革新,還要以有溫度的方式思考勞動者的長遠價值。
一旦企業家掌握了影響商業波動的集體情緒密碼,就能夠把產品的價值回歸到客戶真正需要的價值區間。
同樣,同理心能夠幫助投資人,在更大的格局上,獲得與未來對話的可能。這種深層次的信念,來源于敘事經濟學的源起,用貼近人生經歷的本質來指導思維與決策。
《敘事經濟學》的閱讀體驗,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知識融通與精神共鳴之旅,它對經濟學的反思、商業世界的追問以及金融投資領域的關切,讓人們感受到熾熱的人文精神。
像羅伯特·希勒教授打破經濟學的一般假設,運用不同的學科模型,在更寬泛的研究空間里尋求敘事之于經濟的啟示一樣,我們在價值投資的旅途中,也在不斷反思。究竟什么是企業真正的護城河?究竟什么是真正創造價值的企業家精神?究竟怎樣的投資能夠穿越周期、不論天氣?
這一切都來源于對價值本質的理解。無論是傳統產業的升級,還是新興產業的崛起,最終創造的價值都是為了人們更美好的生活。
我們希望企業家追求的偉大格局觀,核心就是擁有在變化的時代中構筑宏大敘事的能力,這是一種超長期主義。
我們也希望將投資賦予更多人文關懷上的意義,做提供解決方案的資本和良善資本,通過長期投資、賦能投資為社會創造更多的普惠價值。
感謝羅伯特·希勒教授,這是一本理解過去和未來的書,相信每個人都能從敘事經濟學中找到理解這個時代的答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