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月讀|成為城市“生活者”:讀《臺北說城人》

趙琦
2020-04-21 09:09
來源:澎湃新聞
? 城市漫步 >
字號

“充實易而從容難”,城市生活讓人常感到疲憊,不由自主地受到密度和速度的牽扯,無法完全依照自己的節奏去展開日常。韓良露女士的《臺北說城人》讀起來竟讓我有些不忍釋卷,昨晚翻到午夜,今晨醒來又忙不迭續讀完畢。本書的字里行間,有一種作為城市“生活者”從容而熱情洋溢的生活狀態,是這種狀態吸引了我。

《臺北說城人》書影,韓良露 著,有鹿文化

生存或生活,的確是個問題

“我們也可以把莎士比亞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改成‘to survive or to live, that's a question’。生存或生活,那是個問題,我們活著,究竟要做生存者,還是生活者?真是該好好思索的問題。”——摘自本書

張艾嘉同林奕華合作過一出話劇,名為《華麗上班族生活與生存》,說職場權力與愛情的角斗,說從小助理到CEO的掙扎與恐懼,說努力往上爬與理想的幻滅。大約同一時期的大陸暢銷小說、影視劇《杜拉拉升職記》,卻是完全相反的職場勵志主題。兩地所處的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在上述大眾文化作品中可見一斑。

韓良露在本書中談起食味、淘書時,隨性而感性,而談起人生大事卻又相當犀利與通透。如在“生存或生活,那是個問題”這一主題之下,她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開始說起,以戰國時期野人獻曝、古希臘第歐根尼請亞歷山大王勿擋其陽光的兩則典故,引出“簡單生活”之道理,將“生存者”和“生活者”的區別剖析得著實精彩。

每個人在解決了基本溫飽需求后,就開始面對要成為“生存者”還是“生活者”的兩種不同選擇。兩者的區別,是寧濫勿缺與適可而止,是欲壑難填與淡泊寧靜。在對待一件事情的態度上,物質選擇與精神選擇通常是交織在一起的。韓良露以飲食為例,談到“生存者要吃到飽,錢不夠的人要吃自助餐,吃愈多愈劃算,口袋滿滿的人,要吃不易吃到的魚翅燕窩黑白松露五大酒莊名酒等等。然而生活者卻愛吃家庭手藝細作的慢食,欣賞四時節令,愛惜風土所生產的食物。”

生存者對野人獻曝最常提出的質疑是,如若大家都成了獻曝的野人,誰來事生產、創效益?然而物質生活的豐盛真的能夠讓人了解幸福為何物么?所謂生產,所謂發展的目標不就是為了讓人終于能心安理得地曬曬太陽么?竊以為,倘若世上的每一個人都能以真、以善、以美來做自己,把自己的那一份生活過好,而不以各種本質上出于私欲的心理,對他人的生活越俎代庖,世界一定是一個美好的所在。

臺北新富市場。趙琦 圖

來到城市層面,一座宜居的城市,當是有能力為“生活者”提供基本保障的城市,允許并創造條件,讓每一個人可以選擇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城市的多元文化根植于人性的多樣性,根植于不同族群和個體獨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若總是以“此消彼長”而非“和諧共存”的思維方式,去看待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體,那整座城市就自然脫離不了功利的軌道,無法成為一座市民真正熱愛并愿意為之付出心力的城市。

用味蕾去品嘗城市

“當我想知道別人在過什么樣的生活時,問他們吃什么早餐,最能描繪出他們生活的光景。在一日三餐中,中餐、晚餐是必須,只有那些肯在早餐花時間、變花樣,尋找清晨風光的人,大都是還能小隱于臺北仍不失閑情的生活者。”——摘自本書

我們到底是怎樣去認識一座城市的?回想我自己的經歷,可能更多地是從“吃”這件事情開始。母親是內蒙人,我在念小學低年級時,姥爺家搬到了包頭市區,于是我第一次去到那里。那時候,整座城市還沒有現在那么好的綠化環境,看上去光禿禿的,還有許多地方被季節性大風刮來的沙塵覆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風沙的緣故,我對包頭的感覺就是朦朦朧朧、迷迷糊糊的。直到有一天晚上,我的一位姨父騎自行車帶著我和表哥,在經過一個賣羊雜湯的攤檔時停了下來。那時,我還不知道羊雜湯是一種什么樣的食物,坐在那里被奉上一碗冒著熱氣的湯,姨父挖了半小勺辣油到我碗里,我端起來喝了一口,頓時覺得五臟廟被那股濃烈又刺激的羊味攪了個天翻地覆。羊雜湯、羊肉燒麥、豆角燜面、莜面等等當地美食,讓我漸漸熟悉了包頭,熟悉了這座中西部城市熱情到甚至有些激烈的性格特征。

臺灣擅于將美食變為美文的作家真是不少,有究歷史、重典故的朱振藩,有因寫了詩集《完全壯陽食譜》——被誤以為是美食圖書——而欣然變為美食家的焦桐,有將臺北小吃寫出真正生活者意趣的舒國治。別人寫吃讓你想吃,韓良露寫吃讓你想去臺北。

她寫臺北的傳統早餐,“可以在杭州南路吃到燒餅夾油條配甜豆漿或咸豆漿,可以在復興南路吃清粥小菜,到了大稻埕永樂市場前吃旗魚米粉配炸豆腐也不錯,要不然到艋舺的周記吃臺式肉粥配炸紅燒肉,小南門也有福州傻瓜干面配福州丸湯等著客人,到了雙連可以吃花枝羹配炒米粉,東門市場有好幾攤出名的米粉湯配油豆腐、大腸頭、肝連肉、嘴邊肉、豬心、豬肺等等黑白切,永康街還有小籠包,更別說滿街咖啡店中各種日式、西式的早餐。”——寫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食物賦予一座城市、一個地方的吸引力。

想想在上海吃個油條都有點困難的情況下,臺北卻依然擁有如此豐富的傳統早餐選擇,實在令人欣羨。這些聽上去古早味十足的食物和地點,讓人想要去擁有這些味道的街區和食肆云游行走、一探究竟。 

臺北艋舺公園旁的米粉湯小鋪。趙琦 圖

用腳步去丈量城市

“從生活者的觀點來看,一座城市如果不適合漫步,恐怕很難生活得舒適自在。臺北的規模,剛好是座不大不小的城,有許多大路小弄、彎街斜巷適合安步當車、徜徉期間,每一個街區都有獨特的生活風情……”——摘自本書

意大利物理學家馬爾凱蒂(Cesare Marchett)1994年在一篇論文中提出了一個常數(Marchetti's constant,又稱馬切提恒值):一個人每天的平均往返通勤時間大約為一小時,從古到今,不論城市規劃和交通形式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人們都會根據自己的條件(位置、交通工具等)來調整生活,從而保持上述平均通勤時間。在常數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城市的規模隨著公共交通工具的變革——提高速度、降低成本——而不斷擴大。

當已經習慣從一處地鐵口隱入地下,經過一段時間,再從另一個地鐵口冒出來到另一個地方,我們可能已經忘了,在人類發展史的大部分時間里,城市都是步行尺度的。交通工具之于城市的最大影響之一,是削弱了城市的空間性,增強了城市的時間性。對于大部分人而言,城市在多數情況下,只是他們從住所到達辦公地點所經過的一段時間;城市的物理空間只有在閑暇時才有機會去體驗,而且,由于這些值得體驗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少,通常還需要花額外的時間到達那里。在一線城市,只有市中心極少范圍內的城市空間,由于歷史保護和拆遷成本高的原因,保留了一些可體驗的部分,大部分的空間都變得千篇一律,單調、無個性、沒有溫度。 

臺北雙連附近巷子里的書店。趙琦 圖

韓良露筆下的臺北,有很多和上海一樣的大尺度建筑、街區,但是只要愿意再往深處走一走,生活氣息濃重的小街小巷立刻就會出現在眼前,而且分布范圍非常廣,不似上海,只集中在某些中心城區。難怪她每次招待外來旅人朋友的法寶,就是帶其“隨便走走”,便可以將臺北的獨特魅力展現出來。臺北的城市肌理中保留了許多步行尺度的空間,一方面,這是城市“原始性”的體現,另一方面,也是城市的“人情味”。

站在地鐵里、坐在汽車上,通常無法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城市的空間魅力,必須要用雙腳。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市民眼里有一千座城市。城市帶給一個人感知的廣度和深度,與其在多大程度上愿意用雙腳去丈量有關。城市在人們的味蕾之上,亦在人們的雙腳之下,食與行是“生活者”的必修課。

用行動去改變城市

“今年南村落參與了臺北市文化局的公共燈節活動,但強調的是社區的花燈漫步生活節。南村落在由永康街、青田街、龍泉街一帶所聚集的康青龍生活街區,找了近百家的店家,由店家自制花燈懸掛在店家門外、門內,讓市民可以看到小型的手制燈籠在街巷中閃動,點亮了夜間,也溫暖了路人。”——摘自本書

有一件事很容易被忽略,即在生活者的養成過程中,人非常容易成為機會主義者,因為表面上看,生活是個人的事,可以包含在道德上無可指摘的獨善其身的行為模式之中。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Mancur Olson)1965年在《集體行動的邏輯》一書中提出了“搭便車”(free rider problem)效應。他指出,由于團隊成員的個人貢獻與所得報酬沒有明確的對應關系,每個成員都有減少自己的成本支出而坐享他人勞動成果的機會主義傾向。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在不斷地制定各種規則,以盡可能消除“搭便車”效應的不良后果。

而這本書中最打動我的地方,不是韓良露對臺北那種如數家珍般的熱愛,而是她把熱愛化作了行動,身體力行地讓這座城市變得更適合生活。劉克襄在本書“推薦序”中寫道:“二十來歲時的狂野,誰在乎這個城市長成什么樣子,我們較在乎的是自己的養成。但年過半百,生活歷練多了,好像腦筋的轉折和生活的眼界,多了許多年輕時難以目及的事物。”也許是因為同樣的原因,韓良露在年近半百的時候創辦了“南村落”,一個深度挖掘城市地域文化的活動平臺。

一年一度的臺北“老屋新生”大獎交流講座。趙琦 圖

行動者是最清醒的,因為他們知道城市“生活”的維系不在于一個人獨善其身的欲求,而在于市民心中對城市變得更好或更壞的牽念。這種牽念需要被激發、被組織,從而形成一股來自市民的力量去與城市公權力形成制衡,在發展的同時,保護城市歷史與文化盡可能地不受到短視和經濟績效的破壞。

習慣于搭便車的人,不太會意識到,一片熟悉的老街區之所以還沒有被開發商的推土機夷為平地,可能是因為老宅保護者持續不斷的抵制;一排行道樹之所以沒有因道路建設而被移走,可能是因為環保人士有策略的努力。并非所有老宅都不該拆,并非所有行道樹都不該移走,但是所有的意見都該有機會被聆聽和考慮,以免公權力輕易地壟斷我們的生活。用實際行動去改變城市,關乎生活者作為一個群體的可持續性,最終也會落實到每一個個體的選擇機會和生活質量。

《臺北說城人》不僅僅是一本關于如何成為城市生活者的散文集,還是一部生活者的行動指南。生活者不只是個人的事,它是市民的集體意識,關乎城市的未來,和每一個人的未來。

(作者趙琦系半層書店合伙人,聯系郵箱:2970906056@qq.com)

    責任編輯:沈健文
    校對:丁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高命中打法| 百家乐翻天粤语qvod| 大发888laohuji| 百家乐书籍| 真钱扎金花| 飞天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网上的百家乐官网怎么才能赢 | 百家乐信誉博彩公司| 沙龙百家乐官网赌场娱乐网规则| 平和县| 大发888黄金版下载| MG百家乐大转轮| 旅百家乐官网赢钱律| 百家乐官网赌机凤凰软件| 亿酷棋牌室| sz新全讯网网址2290| 百家乐博彩安全吗| 百家乐官网微笑玩| 真人百家乐官网玩法| 百家乐官网靠什么赢| 大发888直播网| 威尼斯人娱乐城可信吗| 百家乐哪条下路好| 顶尖百家乐学习| 百家乐官网德州| 巴黎人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适合属虎做生意的名字| 金域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娱乐| 长治县| 龙山县| 老虎机作弊器| 百家乐论坛博彩啦| 澳门百家乐娱乐城网址| 肯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园sun811| 百家乐怎么玩最保险| 菲律宾百家乐开户| 百家乐怎么押钱| 百家乐博赌场娱乐网规则| 百家乐娱乐城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