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走出魯迅的教科書,這樣的老紹興你見過嗎?
?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紹興是魯迅的故鄉,百草園雖荒蕪,卻是小伙伴們玩耍嬉戲的樂園。
一個菜園子,都有如此趣味,魯迅的故鄉該是什么樣子的?
“鑒湖越臺名士鄉”,是毛澤東眼中的紹興。古往今來,這里出了不少名人——勾踐、王羲之、西施、魯迅、秋瑾、蔡元培……
相傳,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為治水曾兩次躬臨紹興。
春秋戰國時,越王勾踐建都紹興,臥薪嘗膽,時稱“越池”。
“三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
紹興素以“水鄉澤國”著稱,境內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各式各樣的石橋就是其中的十字路口。下面,就讓我們走入老紹興的街頭巷尾,看看它曾經的模樣~
河埠頭
河埠頭是河岸與河道的“接口”,是水鄉紹興的一大特色。舊時人們常在此洗衣洗菜,或乘坐烏篷船出行,這里還是釣魚的好地方。
紹興小鎮老街
紹興有“金柯橋、銀皋埠、銅安昌”的說法。小鎮老街一般有數尺寬,無岔道有小弄,一根“晾竿”就能搭到對面人家去了~
鑒湖
俗話講“紹興老酒鑒湖水”。古鑒湖連接著山陰、會稽兩縣,由東漢會稽太守帶著百姓建造,是我國東南地區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拜菩薩
自古以來,“耕讀傳家”是紹興的傳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里的人們有過年燒頭香、新春到寺廟數羅漢的習俗。
祝福
魯迅在《祝福》一文中寫道:“這是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p>
看花燈
在明代散文家張岱眼中,紹興燈景老壯觀了,乃“海內所夸者無他”。舊時“竹賤、燈賤、燭賤”,所以“家家以不能燈為恥”。
社戲
紹興每個鄉鎮村落都有社廟,由大伙兒出錢演社戲。按規定,春秋兩季要祭社,每逢社戲表演,大家都要邀上附近村落的親朋好友一同觀賞。
立夏稱人
舊時立夏這天吃完午飯后,有個“稱人”的習俗。在村口、廟臺、家中的門斗,掛起大木桿秤,大家輪流坐上稱重量。
這司秤人口中還要念念有詞:稱老人,“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稱姑娘,“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稱小孩,“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
八月十八看大潮
紹興地處錢塘江南岸,是觀潮的勝地。每年農歷八月十八,觀潮的人蜂擁而至。據說,還有老艄翁架船,船頭對準潮頭沖浪的,太刺激了吧~
吃講茶
紹興是茶鄉,人們有吃茶的習慣。熟悉紹興風土人情的朋友都知道,吃講茶的重點不是茶,而是要解決糾紛。有威望的人士召集雙方當事人,一邊喝茶,一邊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
越劇
越劇又叫“紹興文戲”,是我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越劇長于抒情,唯美典雅,過去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為主,唱出了江南靈秀之氣。
迎親
紹興人有句俗語“大姑娘家坐花轎——頭一回”。舊時,女人只有一次花轎的資格。迎親可隆重了,除了花轎,還要有行郎(搬嫁妝的人)、吹鼓手(樂隊)。迎親在水鄉就用船只,連綿幾十艘,浩浩蕩蕩。
紹興的風土人情就先看到這里。更多古城風韻,就在“故園畫憶”系列叢書之《老紹興風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