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 +1147
智庫動態 | 王思政:不要浪費全球留給我們的新的時間窗口
疫情全球大流行,感染人數幾何級增長,其影響已跳出軍事、政治、經濟和科學范疇,帶來全面危機。疫情期間,海量信息刷屏,相左觀點爆群,造成拉黑退群不斷,有人還用了“社會撕裂”這個詞。其實面對疫情危機,冷靜思考、包容多元、韜光養晦很重要,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學習機會。簡要談幾點感想和建議。
一、在疫情中認識疫情
我想補充幾個方面的想法。一個是這次疫情一波多折,新冠病毒本身的詭異(流氓病毒),已超出了醫學科學的能力,從走勢分析遠遠沒有看清。第一波在中國,后來到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現在美國又起高潮,后面還有印度、非洲、南美都有可能暴發。
本人服務過醫療衛生事業,為什么至今我們的口罩摘不了,實際上還有一個擔心,我們真正暴發地在武漢、湖北,這樣一種強力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使全國其他地方沒有廣泛地病毒蔓延,所以現狀是干柴烈火,群體免疫力低,萬一控制不住會不會來第二波、第三波?面對境外二次輸入風險,全國各大口岸緊張得不得了,口岸上“壓力山大”,宗明副市長(上海市副市長)兩個多月沒照面,天天撲在防疫上。我們非常擔心再次蔓延,這個后果不堪設想。學術上有討論有爭議,歐洲、美國的群體免疫可能有它一定的道理。
第二個,疫情給世界各國帶來巨大損失,全球將進入一個更加不確定的時代。疫情造成全國“兩會”至少延期兩個月,前所未有。下個月能不能開,或者換一種方式開,不知道。還有一個,全球也有兩個重要的會議延期,史無前例。東京奧運會延期已定,第二個會,今年10月份在迪拜將舉辦世博會,再過幾天國際展覽局要在巴黎召開大會表決,大概率也是延期,全球的“兩會”都延期。這次疫情造成人流物流的全面阻斷,進而引爆經濟危機,再導致金融危機,社會危機,全球治理危機,使危機表現出新特點,全球迎來了一個“黑天鵝王”。
托馬斯·弗里德曼說:“這將會是兩個世界——新冠之前(Before Corona)的世界與新冠之后(After Corona)的世界。”甚至有一種觀點提出,已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放慢人類前進的腳步、降低碳排放的速度,大自然和地球啟動了自我保護按鈕,使全球停擺。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提供基準排放數據的科學家稱,今年全球碳排放可能下降5%,是2008年以來的首次,也是二次大戰以來下降最多的一年。
第三個疫情的認識,全球治理失衡,美國不做老大了,強調美國優先、美國第一,全世界沒有老大了,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半癱瘓。中國現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西方也不想讓你做老大。沒有老大的后果,全球一地雞毛。非常贊同崔天凱大使的觀點,環球同此涼熱,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唯有合作才能共贏。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從部落、家庭、民族、國家到社區,主要是協同合作的結果。中國要力所能及幫助他國抗疫,幫別人就是幫自己。前面一直講我們為世界爭取了兩個月的時間,很多國家把它浪費了。但是我認為要逆向思維,現在世界又給我們留出了時間,我們不要浪費這個時間,今天我們要好好利用全球留給我們新的時間窗口,來研究我們下一步該怎么辦,如何戰勝危機抓住機遇,進一步擴大開放,深化改革,創新發展,補好社會治理短板。
二、實事求是,順勢而為,調整今年的發展目標
中國控制疫情暴發成效十分顯著,也為全球留出了時間,但是很遺憾全球沒能控制住,特別是經濟總量占全球四分之一強的美國成為重災區,反過來對我們的經濟發展影響很大,世界經濟衰退已是不爭的事實。在經濟發展外向度仍然高企的大背景下,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疫情暴發初期,病毒的破壞力不是看得很清楚,當時領導人的想法還是今年的任務目標不動。經歷兩個多月的疫情危機演變,它的破壞力已超出所有人的預測。個人認為這次兩會順延的原因,一個是看疫情的發展影響,二是看今年發展指標是否需要調。我還是建議這個指標調降為宜。
前些天北京高層開了一個國際的視頻研討會,討論激烈,中國的專家王一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說今年中國增長3%,其實還是比較樂觀的。最近中金預測2.6%,日本野村預測1.3%,《經濟學人》雜志預測1%。還有一些預測零增長、負增長的。面對連續幾年宏觀調控緊平衡的狀況,應為明后年可能更困難的局面留一點子彈。當年小平同志提出“翻兩番”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完成,實際已大大提前,晚一兩年完成,不會影響大局。
而且還要強調一點,今年全球經濟肯定負增長,主要經濟體也是負增長,中國一花獨艷不是好事情,反而增加負面效應。
三、精準施策,救企業,保民生
我們這次已出臺的政策比以往歷次的力度都要大,效果總體上是好的。但是隨著全球各國支持經濟的政策出臺,我們查閱對比“考卷”,發現有的國家做得更到位、更系統、力度更大,是抓根本,關鍵是救活企業,保住基本民生,因此相互學習的機會來了。英國政府為所有受疫情影響的大中小企業員工發80%的工資,為期至少3個月;德國的中小微企業占99%多,政府給每一個個體經營者和小型企業15000歐元的經濟支持,以穩定經濟基礎;丹麥政府與工會和雇主協會達成協議,對被隔離而無法工作的員工,其工資的75%由政府支付,25%由雇主出,員工以放棄五天年假作為補償。政府直接資助救企業,穩就業,保基本民生,給大家吃定心丸。如果企業救不活,就業穩不住,民生保不了,那么減稅收、降低社保費率可能會遠水解不了近渴,落下形式大于內容的口舌。
四、認真研究解決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新問題
3月19日,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發布抗疫群像,外賣配送員高治曉作為唯一華人面孔登上封面,預示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就像當年農民工登上《時代周刊》封面,預示著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
快遞業背后是靠手機、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高速計算機控制的分撥中心等支撐的,沒有數字,快遞業寸步難行。我們都難以想象,兩個多月前的封城和居家隔離舉措,如果沒有快遞小哥,解決大家的日常急需,這樣的舉措能否順利實施?快遞小哥甚至對穩定人心、穩定社會秩序都起到重大作用。
很同意張幼文教授(上海市世界經濟學會會長)觀點,新經濟的發展對傳統經濟帶來了嚴峻挑戰。數字經濟的誕生,脫離了傳統經濟經濟學理論,確實給我們增添不少困惑。中國電商世界領先,已成為百姓開門“第八件事”,但社會商品零售額增幅卻下降了;數字經濟已占我國GDP近40%,但對經濟增長拉動不明顯,有時可能是零拉動甚至是負拉動。
數字經濟發展,減少了大量的中間環節,在一段時間內減少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往往提供無人和免費服務。按傳統方法計算,難以帶來GDP的相應增長,更多帶來的是尚未統計的創新收入和服務的增長,以及消費者獲得的便利舒適度大大增加。
可否考慮借鑒前幾年調整研發費用(R&D)計算思路,把支出算收入,將數字經濟帶來的工作危險辛苦程度下降、休息娛樂時間增加、創新和服務增值都計算收入,或者建立新的統計指標。
五、抓住新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
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各國醫療物資大都出現擠兌,給我國醫療物資出口平添大量機會。但是剛開始出口就碰到一些問題,質量跟不上,標準不接軌,之前沒有做好準備。中國靠出口一般工業制成品和日用消費品打天下,我們按歐盟CE標準、美國UL標準大量生產,逐漸成為“世界工廠”。過去我國連食品都出口不多,這次醫療物資是比食品還高一個等級的商品,對質量和標準的要求是全新的。要克服招投標體制機制中存在的弊端,一中標就萬事大吉,即使出點質量問題,在現有政府買單為主的醫保體制下,很少有人去追究,司法部門也沒有介入的積極性。
現在醫療物資要出口歐美國家,人家有嚴格標準管理規則法律,不理你那一套。我們要加強與WHO和先進國家的合作,打擊倒賣證書,保護知識產權,讓協會和第三方組織參與標準管理改革,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產品升級、科技創新、體制改革,邁向更高質量發展。
新冠疫情后全球發展格局將會發生大變化,產業鏈大調整,跨國企業投資會出現有出有進的變化。再講一個案例,這次特斯拉抓住良機,原來它的電池項目是整車投產之后再國產化,這次產業鏈斷掉了,現在著急把電池工廠爭取6月份就要從美國弄出來,然后再建一個高端的電機項目,這個項目并不是原計劃內的。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隨著危機演變,要冷靜沉著應對,靈活調整舉措,不斷學習提高,謀劃長期戰略。
(作者王思政系上海市宏觀經濟學會會長。本文系作者在4月3日在上海市社聯召開的“全球疫情蔓延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及我國的應對策略”專題會長論壇上的發言。)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