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三月百強房企拿地總額4555億元,前十強一半是國企
4月2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2020年1-3月全國拿地排行榜》,土地市場受疫情影響,今年前3月,Top 50房企拿地總額3589億元,同比下降24.3%;Top100房企拿地總額4555億元,同比下降20.6%。
從3月單月來看,拿地的動力依然不足。TOP50房企拿地總額1218億元,同比下降38.5%,環比下降28.8%;Top100房企拿地總額1473億元,同比下降38.8%,環比下降40.6%。
今年1月下旬以來,突發的新冠疫情為各行業均帶來一定沖擊,部分城市的土地推出暫緩或暫停,對房企而言,銷售承壓帶來的資金緊張,也在投資拿地上更為謹慎。不過,也有部分資金較充裕的房企積極補倉或“超車”。
拿地金額前十強房企中5家為國企
從拿地金額來看,中指院數據顯示,香港置地、華潤置地和綠城中國繼續保持前三甲。2020年1-3月,香港置地、華潤置地和綠城中國憑借前兩月優勢,繼續占據拿地榜前三位。香港置地和綠城中國分別以318億元和163億元居第一、三位,拿地金額依舊遙遙領先。華潤置地以215億元的拿地金額位居第二,單月拿地53億元。
其中,排行第一的香港置地于今年2月20日以310.5億元競得上海徐匯最高價綜合用地。
TOP10企業1-3月拿地總額1501億元,占TOP50企業的41.8%,龍頭房企獲取土地資源優勢有所減弱。
按照中指院的數據,前三強龍頭房企中,碧桂園今年前三月拿地金額為74億元,萬科的拿地金額為89億元,融創中國拿地金額74億元。
排行榜顯示,以華潤置地為首的國資背景房企表現較為突出。僅3月單月,華潤置地拿地53億元,分別以33億元于蘇州和20億元于沈陽拿地2宗。
具體而言,拿地金額前十強房企中,有5家房企均有國資背景,分別為華潤置地、保利發展、綠地控股、招商蛇口、中海地產,且5家房企在今年前三月拿地金額均超90億元。其中,華潤置地拿地金額215億元;保利發展拿地金額144億元;綠地控股的拿地金額為136億元;招商蛇口及中海地產的拿地金額分別為94億元和90億元。
5家國資背景房企的拿地金額占前十強房企的45%。
房企采取審慎拿地原則,“地王”成眾房企禁區
從城市布局來看,一二線城市仍是房企拿地重點,長三角區域部分城市土地成交漲幅較大。2020年1-3月,全國土地成交金額TOP10城市總計成交3178億元,較去年增長2%;規劃建筑面積TOP10城市成交728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9%。其中,北京以673億元的成交總價位于榜單首位,上海和杭州分別以653億元和508億元的成交總額占據榜單第二、三位。
值得關注的是,一線城市上海、廣州成交額增速分別為70%、56%,增速明顯加快,二線城市成都增幅較大;成交規劃建筑面積中占據榜首的成都較去年同期增長88%,唐山、濰坊增長幅度較大,分別增長了185%、159%。
可以看到的是,在拿地策略上,多數房企開始采取審慎的拿地原則,“地王”成為眾多房企的禁區。
以萬科為例,郁亮在今年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我們始終不囤地、不捂盤、不拿地王,堅持為普通人蓋好房子。到今天為止萬科92%的項目仍然是普通項目,這都是為了保證有足夠的流動性,做到現金流的安全”。
世茂房地產董事局副主席兼總裁許世壇也在近期業績會上指出,近期國際形勢比較嚴峻,公司也十分謹慎,最近市場出現很多地王,公司沒有參與,有土地不用著急,地王風險很大。
美的置業及朗詩地產的管理層也于近期公開表示,將根據自身策略去決定投資節奏,“但堅決不會去碰地王”。
中駿集團董事會主席黃朝陽也表示,公開市場的地還是要拿,但2月和3月土地的溢價都很高,鑒于公開市場不確定因素還是會審慎。今年公司考慮在大灣區重倉,也在布局舊改。同時,慎重并購。
除了一級土地市場,對于龍頭房企而言,通過收并購實現拿地的案例也在明顯增加。
以融創為例,收并購仍是融創獲取土地的主要方式。在融創的土地儲備中,超過60%都是通過收并購獲得的。
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在3月27日召開的融創中國線上業績會中表示,“今年的并購機會肯定比往年大很多,我們內部把它定義成洗盤年,遠遠超過任何一輪機會。”但孫宏斌同時認為,雖然并購的機會大很多,但是可并購的優質標的不是很多。“現在出現困難的公司,一類是因為這幾年存量時候拿的地太貴了,公司的流動性壓力特別大,但又沒有價值,就不是一個好的標的。第二類的是公司持有的資產太重,還有就是布局的三四線城市太多。”
碧桂園常務副總裁程光煜則指出,今年一季度,公司拿地略高于去年同期,同時看到獲取更多優質土地機會和收并購的機會,目前對今年的投資比較樂觀的,預計拿地金額超過1600億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