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俄羅斯發現60只猛犸象骸骨堆成的建筑,或為象骨祭壇
原創 George Dvorsky SME科技故事
來源 Gizmodo作者 George Dvorsky
翻譯 SME科技故事
最近,俄羅斯曝出猛料,一個由幾十只猛犸象的骸骨構成的巨大建筑被發現。研究人員稱,此遺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0年前的冰期,是這類人造建筑中最古老的,其用途還并未明了。
遺跡在俄羅斯城市沃羅涅日附近的河流被發現,有共計數百根猛犸象的骨頭,整個遺跡的寬度達到12.5米,經過碳14測定,年代約在25000-22000年前。包括此處遺跡在內,這類人工建筑通常被一系列的大坑包圍,目前還不清楚用意,猜測可能是用來存放食物或者骨頭的,另一種觀點認為這些坑可能是用于臨時存放建筑原料或廢料的。
至于猛犸象骨的用途,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亞歷山大·普萊爾認為除了被解釋為“住所”以外,這種地點以前還被解釋為具有某種潛在的儀式意義,但是僅從考古學上很難確定這種儀式意義是什么。
早在1950-1960年代,蘇聯科學家就發現了同樣由猛犸象骨構成的史前建筑,但規模沒有此次發現的那么大。
2013年,考古人員在俄羅斯沃羅涅日市附近調查,偶然發現了這個巨大的象骨建筑,發掘持續了3年之久,通過一種漂浮技術,考古人員用水和篩子分離土壤,這種方法可以發現非常小的文物。
25000年前居住在東歐的人類會建造如此費時費力的建筑,令人驚訝。舊石器時代的狩獵采集生活通常流動性較大,類似今天的游牧生活,很少會建造永久性建筑,所以這樣的象骨遺跡一定具有重要意義。遺跡中的骸骨至少來自60頭猛犸象,這對當時的建造者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挑戰。這些骨頭可能來自獵殺的猛犸象,也可能來自自然死亡的猛犸象,無論哪種方式,猛犸象的骨頭都非常重,尤其是新鮮的骨頭,運輸這些骨頭就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
另外,這些骨頭上并沒有發現任何屠宰的痕跡,不過研究人員認為這并不意外。鑒于猛犸象體型巨大,分割肌肉和脂肪相對不容易在骨頭上留下痕跡,近代也有人類獵殺大象但沒有在骨頭上留下痕跡的記載。
利用前文提及的漂浮技術,考古人員發現了遺跡中的木炭、骨頭灰燼、和塊莖塊根類的植物組織,這些暗示了石器時代東歐地區古人類的飲食。木炭也表明了在大冰期時,附近地區仍然有樹木生長。
對此,研究人員推斷古人類在這些建筑里生火取暖,該遺跡很可能是他們在冬季乃至全年期間的避難所,也可能作為儲存食物或雜物的地方。
論文作者認為,如果這些骨頭有部分來自于被獵殺的猛犸象,那么每次獵殺都會產出很多食物,因此如何保存大量的食物是當時的人類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下一步他也會研究該遺跡的儲存作用。
至于遺跡的儀式意義,研究人員懷疑可能是一種以猛犸象為對象的神社或紀念碑,猛犸象在這些古人類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精神作用。在發掘現場也找到了一些支持猜想的證據,至少可以證明這樣龐大的遺跡不適宜作為日常住所。
首先是遺跡的面積相當大,以當時人類的技術恐怕難以給它蓋上屋頂,其次有很多骨頭的排列是符合關節的結構的,這也就意味著它們在被放到此處時仍然靠一些有機組織保持連接,那么且不論古人類能否忍受腐敗產生的臭味,至少這些味道能引來相當多的食腐動物,對一個住所而言,這顯然并不安全。
根據以往對類似建筑遺跡的研究經驗,石器時代人類的住所會留下較多制作石器工具產生的石頭碎屑,但在象骨遺跡中發現的石頭碎屑量遠低于正常的住所。
從整個象骨遺跡所提供的線索來看,至少我們可以知道石器時代的狩獵采集生活并不像我們先前認為的那樣跟隨動物群且居無定所。他們也會積極地考慮未來,建造一些具有遠期意義的建筑。
原文鏈接:https://gizmodo.com/scientists-discover-ice-age-structure-made-from-bones-o-1842363260
閱讀原文
原標題:《俄羅斯發現60只猛犸象骸骨堆成的建筑,或為象骨祭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