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為末日修避難所、囤上10年份的口糧,這幫人是杞人憂天還是唯恐不亂?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
夏日的夜晚,學生在混雜著荷爾蒙與汗味的課室里埋頭疾書。突然黑暗襲來,燈管的嗡嗡聲、搖頭風扇呼呼聲、紙張的摩挲聲很不自然地消失了,隨之而來的是齊聲的呼喊“噢!!!”。
從那一刻開始,黑暗的掩護模糊了好與壞、正直與邪惡,甚至是男女授受不親的規則。在這個小小的課室里,秩序仿佛是由電力來維護的。
或許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景,即便足夠“幸運”從沒體驗過也大多幻想過,還往往伴隨著“奇怪的念頭增加了!”。
秩序當然不是電力帶來的,但電力可以是維持秩序的必要條件,我們的社會需要各種必要的條件來維持秩序,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會是末日。任何事件都有可能被視作末世降臨的導火索,大到經濟危機、戰爭、公共衛生安全事件、自然災害,小到民粹領袖參選總統、屁股決定腦袋的公投(其實也不小,只是相對而言比較間接)。
1947年,末日時鐘啟用,用距離末日的時長來表示世界當前的危機嚴重性總有很多人忙著準備迎接末日降臨。他們多半也不希望真的看到世界支離破碎,但他們又矛盾地期待那樣的世界,這種期待源自對自己準備工作的自信,一種想要檢驗成果的迫切。我們稱呼這幫人為“末日準備者”(Doomsday Preppers)。
經歷過當年囤鹽搶板藍根的人可能會有一絲末日的感觸,但和西方囤貨比起來,真的算是小巫見大巫了。2018年末,英國的各大超市被末日準備者瘋狂掃貨,從食物到日用百貨都被買空,他們的理由是英國有三分之一的食品由歐盟供應,而幾個月后的脫歐投票就是末日。
囤食物應該是應對末日最直觀的措施,現代社會中的食物供應往往依賴交通物流,一旦末日降臨城市交通癱瘓,食物就有可能中斷。對于住在離超市很遠的美國人而言,囤糧本來就是常規操作。杰森·查爾斯是紐約曼哈頓的消防員,這位老哥讀了一本末日科幻小說《一秒之后》,萌生了為末日準備的念頭。他花了幾年時間陸續囤積了價值超過1萬美元的食物和應急用品,包括罐頭、凍干食物、單兵作戰口糧、自制洗滌劑原料、飲用水,以及一大堆合法持有的匕首和武器。
杰森·查爾斯和他的末日壁櫥麥克·梅斯特一家住在亞特蘭大的郊區,他自覺看透了美國的經濟,覺得總有一天國家巨額的債務會讓經濟大崩潰,所以他每天就為了世界末日做準備,囤了幾千個罐頭塞滿了家里的三間房,包括自制的罐頭,它們絕大多數已經過期。
對末日準備者而言,罐頭和凍干食物是最好的屯糧選擇。罐頭經過高溫殺菌并密封,如果沒有出現破損存放10年都是可以食用的,只不過市面上銷售的罐頭為了保證更好品質保質期往往只設兩三年。過期的罐頭可能風味不佳,但通常不會有安全問題。
麥克·梅斯特和他的罐頭凍干食物是一種新興的形式,1937年雀巢最早用凍干技術生產速溶咖啡,凍干技術的原理是通過真空讓冷凍食物中的水分升華,在不破壞食物風味的同時做到干燥,早年多用于軍糧的生產,在末日準備者流行后很多商家開始用這種技術生產專用的末日口糧。
凍干食物非常適合大量長期儲存,因為干燥阻止了微生物的滋生,也減輕了重量,食用時只需要加入水就能夠恢復它們原本的質地,營養成分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
凍干技術適用于各類食物囤糧其實并不算高級,硬核的末日準備者已經開始囤種子了。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后,程序員老哥普思頓·懷特擔心核輻射塵埃波及美國污染當地的農作物,可能是心里有輻射潔癖,他開始購買一切農作物的種子,決心打造一個無輻射末日種子庫。
老哥不僅在家里囤了1萬多種農作物的種子,還準備了連攜快拆的隔離式大棚,十分鐘完成搭建,隔絕一切輻射塵埃。他還招募了精通種植技術的志愿者一起策劃末日種子大逃亡,要求在5分鐘內打包所有種子跑路。
解決口糧其實只是小打小鬧,大佬們已經在準備真正避難所了。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輻射》系列游戲的背景,它描繪的是一個核戰爭爆發后的廢土世界,躲在由官方修建的避難所中的少部分人肩負著延續人類的使命。
《輻射》系列游戲都以核戰后為背景自古巴導彈危機起,關于核戰爭爆發的擔憂就一直存在。如果核戰爭真的爆發,那就不僅僅要考慮末日降臨后的生存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扛過核爆的襲擊。
自行修建一個能夠抵抗核爆的掩體其實難度很高,于是有大佬想到了個以毒攻毒的辦法。美國企業家拉里·霍爾在2008年花了30萬美元盤下了一處核彈發射井,啟動了他的輻射避難所計劃。
這一個核彈發射井建于1960年代,冷戰時期裝有真正的核導彈,因此它能夠承受核彈頭的意外引爆,另一方面導彈井最為機密軍事設施,隱秘性也非常高。雖然買下導彈井只花了30萬美金,但全部的改造費用卻高達2000萬美金。整個避難所有地下15層深,其中有12層是住宅區,每套面積在180平方米左右,售價為240萬美金。
看窗外的景色,清新亮麗這棟避難所還配備有各種娛樂設施,包括影院、雜貨店、健身房、泳池、游戲廳、用假草假樹布置的公園,為了不讓居民感覺到地下生活是暗無天日的,每套住宅都設有LED顯示屏偽裝的窗戶,實時播放地表的真實景色。
考慮到長期居住,避難所還設置了課室、醫務室、水培種植系統,養魚池,軍械所和射擊訓練場,倉庫中儲存了足夠所有人吃5年的食物。
飼養羅非魚可以保證新鮮的蛋白質供應購買這樣一套避難所住宅還附帶相應的末日服務,購買者還需要接受強制性的生存訓練,當大型災難發生,避難所將會派出武裝車輛接送400英里范圍內的顧客。
Survival Condo Project避難所構造無獨有偶,PayPal創始人之一彼得·泰爾擔心世界末日的到來,選擇加入新西蘭國籍并在當地購買了豪宅用于緊急避難。在2017年新西蘭發生山火,泰爾在那之后還將一個步入式衣櫥改造成了一件用于緊急情況的房間。
涉及到住所的末日準備競賽,實際上就是富翁們的財力比拼。
末日準備者大多數不指望在末日中翻身做主,他們往往也并不是社會中的底層,他們目的就是如何在末日降臨后生存或生活。在東方,或許是我們的文明歷史延續了太長時間,我們對末日沒有太多的概念,有很多骨子里藏著樂觀的俗語,像“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果過于憂慮反而會得到“杞人憂天”的形容。
但在西方世界,尤其是新大陸的國家,擔憂末日是有傳統的。從1930年代開始,從大蕭條中剛剛走出來的美國又接連遭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劍拔弩張的冷戰,到了1960年代,古巴導彈危機讓人們徹底陷入對核戰爭的無限恐慌當中。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讓美國人感受到了核戰的威脅這種臨近末日的危機感激發了大眾的想象,因此核戰后的廢土世界至今仍然是眾多小說影視游戲作品喜愛的題材之一。
到了1990年代,蘇聯解體冷戰結束,情況有些緩和。不過1999年末又迎來了Y2K危機(千年蟲危機),也給近來的末日準備者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前幾年,一個叫諾曼·費勒的加拿大老哥在Y2K到來前拋妻棄子,躲進了自家后院的地堡里,14年之后才重新出來,人就像穿越了一樣,對人手一臺的智能手機感到震驚,但是對美式快餐店里的新品感到滿意。
不知道老哥在地堡里經歷了什么有一些末日準備者骨子里是缺少安全感的,他們往往經歷過一些災難,所見所聞帶來長久的焦慮。自然災害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災后社會的失控。
2005年美國遭受“卡特里娜”颶風襲擊,同時整個社會陷入混亂,“燒殺搶掠奸”在災區尤為嚴重,為了維持秩序,當局甚至調派了300名從伊拉克回國的國民警衛隊隊員。
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救援中心“超級穹頂”外一景所以當西方世界出現一些社會失控或災難臨近的苗頭,不僅超市的食物會被搶購一空,武器店的槍支彈藥銷量也會暴增。因此很多末日準備者并不是為災難做準備,而是為崩壞的社會秩序做準備。
就像開頭描述的晚自習停電一樣,黑暗的狀態下暫時失去了原有的秩序,進入了一個不以學習論優劣的混沌狀態。在所謂的末日中也一樣如此,當社會秩序被打亂,人們原本擁有的財產、地位、權利可能瞬間消失,想要生活下去無非提前準備物資或是臨時趁火打劫。
颶風厄瑪期間,店家打出“你打劫,我打人”的標語如果把末日降臨比作一次游戲規則的徹底改變,花費巨額資金做足了生存的準備,防止自己在新的世界中淪落為底層,邏輯上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如果你對世界充滿了不信任,又對失序后的社會充滿恐懼,那末日余生或許只是另一種折磨。
是不是還有第三條路?能不能把這些保全自我的資金投到預防重大災害事件發生的組織或研究中,為阻止末日貢獻一份力量呢?
末日時鐘上2020年是離末世到來最近的時刻其實根本就沒有末日準備者,又或者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末日準備者。我們知道末日是可能存在的,但我們仍扮演好各自在社會中的角色,盡可能維護世界的秩序,這難道不是最好的準備嗎?
Leanna Garfield. Inside a prepper's 'end-of-the-world closet' that holds $10,000 worth of doomsday supplies. Business Insider, Mar 3, 2017, 12:30 AM.
Hilary Brueck. Doomsday preppers are thinning out across the US, and it may be because President Trump quiets their fears. Business Insider, Aug 26, 2019, 10:07 PM.
Emilie Friedlander. I Lived Exclusively Off Doomsday Prepper Food for a Week. Vice, Apr 11 2018, 10:00pm.
Evan Osnos. DOOMSDAY PREP FOR THE SUPER-RICH. The New Yorker, January 23, 2017.
Julie Turkewitz. A Boom Time for the Bunker Business and Doomsday Capitalists. The New York Times. Aug. 13, 2019.
Melia Robinson, Taylor Borden. Here's a look inside a 15-story underground doomsday shelter for the 1% that has luxury homes, guns, and armored trucks. Business Insider, Feb 20, 2020, 12:39 AM.
閱讀原文
原標題:《為末日修避難所、囤上10年份的口糧,這幫人是杞人憂天還是唯恐不亂?》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