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隔離”日志|一個廣州小區的線上戰疫經過
廣州天河區華景新城陶然庭苑小區地理位置優越,處于華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的包圍當中,是名符其實的學歷較高層次人士的生活聚居地。然而,新冠肺炎一夜之間猶如在黝黑的星空中劃過一顆流星,瞬間在小區內部產生了激蕩。圍繞著如何防疫、治疫、脫疫,小區業主在微信群獻計獻策,演繹了一場指尖上的“戰疫”,展現了在重大疫情當中,小區公共治理的真實情況,帶給我們對業主參與小區管理的諸多思考。
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春雷一聲平地起
鄰近春節,陶然庭苑小區路邊如往年一樣擺滿了向業主售賣的鮮花和應景植物,柑桔樹、蝴蝶蘭、茶花樹、桃花等擺滿了樓下的空地。
小區樓下的商店、超市、小吃店車水馬龍。超市的貨架上擺滿了各種禮品和過年商品,售貨員聲嘶力竭地不斷向業主推銷送禮佳品。一切看起來都如以往那樣熱鬧,業主按照既定的模式按下過年的按鈕。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20年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鐘南山以緩慢、肯定的話語告訴央視記者白巖松:武漢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肯定存在人傳人的現象。這個結論頓時改變了全國人民對正在武漢發生的疫情的看法,之前專家說的“可防可控”、“有限人傳人”等意見剎那間成為過眼煙云。
陶然庭苑小區的業主們開始在微信群里互通消息,各種不實的消息在微信群里流轉。如某某小區有人被送進了市第八醫院,密切接觸者均被要求居家隔離。同時,新聞里報道的死亡人數不斷增加,加劇了小區業主的恐慌。樓下的健民藥店開始出現搶購口罩的人群,一些防治感冒,預防各種炎癥的中成藥也被搶購。一時間,小區人人自危,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
不安的情緒不斷在微信群里延伸,時不時傳來各種壞消息。各個自媒體播出數不清的武漢市民排隊在醫院檢測的視頻,令人感到武漢疫情的嚴重性,也對武漢市民深表同情。視頻中黑乎乎的市民為了排隊掛號檢查,擠滿了醫院過道。醫院里外人頭涌涌,醫生疲于奔命,排隊過程中數位病人因為支持不住而倒在椅子上,其家屬哭著請求醫生收治,并說自己也有發熱的跡象,更使小區居民感受到疾病的危險。與此同時,全國支援武漢的醫療隊逆行出發,使小區人群的恐慌情緒達到了一個高潮。
業主的恐慌在1月22日晚達到高潮。一部廣州市疾控中心和另一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救護車直接開進小區,走下數位全副武裝的醫生。他們從頭到腳均套入一次性的防護服中,還有街道辦的工作人員陪同。
小區業主頓時如100度的開水沸騰起來,不斷在微信群詢問,是不是小區里出現了病人,并要求物管出來走幾步。有些小區業主還親自跑到物管要求了解情況,得到的消息是住在H棟的一位老太太因為摔斷了腳,需要急救。對此,業主議論紛紛,表示不相信物管的話,說這是善意的謊言:如果是老太太摔斷了腳,不可能由疾控中心派人派車、全副武裝來接走這位老太太。即便微信群里討論熾烈,留言瞬間壘起數千層樓,直到深夜,仍然沒有結果,也沒有共識。
23日上午10點,武漢市封城的消息經由媒體的報道得到證實。小區業主開始討論如何在小區防疫的事情,表示不能把保護小區安全的希望寄托在物業與居委會,而是要靠業主的自覺與自發行動來維護。然而,由業主自治小區與管理的想法討論了半天,報名者寥寥,也沒有一個帶頭人,此事不了了之。唯一的共識就是,要求物業加強對小區的消毒,并對進入小區的人群進行嚴格管理。
此時,樓下的口罩已經被搶購一空,鮮花檔早已不見蹤影。超市里的大米、方便面、蔬菜、水果等貨架也空空如也。往年業主花心思挑選鮮花,此時他們到處詢問購買口罩的地方,焦慮、焦急的心情溢于言表,但面對不斷發酵的疫情,以及口罩奇缺的現狀,業主只能怏怏不樂。
軒然大波
不斷增加的確診病例,持續撞擊著業主脆弱的心靈。1月22日晚疾控中心接走的老太太是不是湖北人,成為業主討論的熱點話題,業主紛紛要求廣州市政府像深圳市政府那樣詳盡公布確診病人的生活路線圖。
對疾病擴散的恐慌,對人傳人的恐懼,使業主再不敢出大門一步,也不敢串門了,鄰居之間要么在陽光下打一聲招呼,要么在微信里互致問候。樓下的超市、小吃店、快餐店早已關門,昔日車水馬龍的路面半天不見人的蹤影,只是偶爾閃出一位送外賣的小哥。正月是春雨綿綿的季節,寒風吹襲著這個本是祥和幸福,充滿人間溫情和讓業主享受天倫之樂的春節。
悶在家里的業主,在微信群里不斷要求物管回應業主的質疑,同時要求群主與物管交涉,要求物管加強保安與消毒工作,卻鮮見一個親自出門檢驗電梯是否有酒精味的業主。微信群的信息更多是業主對物管工作的指責,例如分類垃圾的垃圾桶位置擺放不對,地點安排不好,北風一吹會把垃圾里的病毒帶入樓房,損害業主身體健康。抱怨聲中,零星地聽到有業主提議,集資購買口罩,派發給需要外出的業主,并挨家挨戶上門登記小區業主的來源,要求湖北籍業主自行向居委會報到,自覺隔離。
與此同時,一份由網民自行收集的確診病人所在小區的名單在微信群流轉,其中一個小區是華景新城陶然軒(軒應為苑)。由于未得到政府的證實,業主半信半疑,不斷對發生在22日的疾控中心接走老太太的說法進行核實,但是最終仍然沒有結果。
2月2日,不知是受到深圳市政府的啟發,還是在公眾輿論壓力之下,廣州市政府終于公布了與深圳一樣詳盡的確診病人的行動軌跡,證實了H棟出現確診病人的信息。這一下惹起了業主的憤怒,有業主諷刺廣州沒有把市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思想落后,信息不夠公開,怪不得落在深圳后面。他們也對物管和疾控中心有意隱瞞病人的相關情況感到憤怒,宣稱下次要替換業主委員會和物管。這件事給業主留下了一個非常不良的印象,總感覺政府在保護市民的健康方面做得不足,信息不夠公平,制造人心惶惶的景象,大家都覺得政府過度保護病人的隱私而置公眾知情權于不顧。
沉靜似海
業主們雖然對政府遲遲公布小區的確診病人情況產生諸多意見,但情緒歸情緒,業主的宅居生活還得繼續,業主群也冷清了許多。畢竟生活還是要繼續,無論業主再怎么不滿,太陽仍然從東方升起。
往日遍布小區公共空間的廣場舞不見蹤跡,歌聲也不再飄揚,頗受廣場舞困擾的一位C棟業主禁不住在業主群里說,沒有廣場舞的日子真好,我的耳朵終于不再起繭,讓我過了幾天舒服日子。然而,這個信息在業主群甫一顯示,立刻遭到其他業主的指責與批評,認為其自私自利,缺乏同胞情感,而置民族和國家大義于不顧。“磚頭”不斷砸向該業主,許久不見該業主的反駁,估計其已經意識到失言而惹起鄰居不滿,撤不回留言,面對鄰居的指責不敢再發言。
D棟29樓的一位業主建議,湖北來的業主應該自行隔離,并要求從醫院治愈回來的那一家人搬離小區,到廣州市定點隔離酒店居住,頓時又迎來大量拋磚。大家認為,該家人做法雖然不夠厚道,但是事情已經過去,而且治愈回來,只要其自覺在家再隔離14天,應該就沒有傳染性了。
業主微信群里的吵鬧持續了兩天后才平靜下來。1月29日,小區終于采取了封閉式管理,只允許有證明文件和業主證的業主進出。物管在業主的指責與批評聲中,承諾加強小區消毒工作,對電梯進行每天三次消毒,對步行樓梯進行通風和消毒工作。這些措施的推行,以及小區多日未見有救護車進入,使業主繃緊的心情逐漸松弛下來。
義憤填膺
然而,李文亮醫生因為感染病毒而去世的消息,又打破了逐漸平靜的業主群。2月6日晚9點15分,許多業主的朋友圈開始發布李文亮醫生去世的消息,長時間宅居在家的委屈感瞬間點燃了業主的憤怒和悲傷的心情。兩種心情交織在一起,使多日接受政府安排,自覺宅居在家,支持一線醫生,不浪費口罩的業主產生被拋棄感、憤怒感,紛紛指責武漢市公安訓誡李醫生,以及武漢市政府信息不公開等做法。業主為去世的李醫生哀悼,悲傷、悲憤、祭拜、點亮蠟燭等紀念李醫生的表情包在業主群里不斷出現,叮叮聲不斷響起。
與此同時,業主們轉發了大量關于李醫生的評論,上傳各種媒體關于李醫生去世的截圖。回想起因為疫情,業主不得不宅居在家,承受著蔬菜價格比平時高三倍,肉價比平時貴一倍,無所事事,孩子開學遙遙無期,工作不知何時才能恢復的情況……更重要的是,看到外面明媚的陽光,業主從樓頂拍下遠處的美麗景色,方知道自由的寶貴。無奈的是,不知道何時才能解禁,出外散心。宅居在家的不適感,隔離感,損失感,對中國今年經濟狀況的焦慮感,侵襲著業主理性的思維,在李醫生去世的這個晚上徹底爆發。
非理性、偏激的言語雖在業主群出現,但真實地反映了業主在疫情當中遭受損失,長時間失去自由的心情,繼而產生了對武漢市公安與武漢市政府不當行為的不滿。業主群一浪高過一浪的渲泄,直到7日凌晨3點后才逐漸平息下來。
靜待花開
日子像流水一般消逝,李醫生的去世雖然在業主群引起了軒然大波,然而,隨著各地政府加強對疫情的控制,中央政府出臺強有力措施要求湖北徹底收治病人,同時廣州市官方宣布確診病例不斷減少,業主多日來的心情逐漸緩和下來,指責湖北業主和政府的言論逐漸減少,增加了其他小區受到疫情影響的情報。
例如2月11日晚9點46分,業主群內上傳了廣州海珠區臨江豪宅“保利天悅”業主不同意搬離住宅、接受隔離,與街道辦、疾控辦對峙的消息。保利天悅18棟共有6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徹底消滅疫情,政府要求該棟居民到維也納酒店接受隔離,并希望該棟業主明大義,講大局,接受政府安排。小區業主紛紛評論此事,又把矛頭指向物管,認為物管在小區的消毒不夠,電梯應該每小時拂拭消毒一次,以避免重蹈保利天悅的覆轍。
隨著復工時間的臨近,以及地鐵人流逐漸增加的事實與新聞圖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處于高度焦慮中的業主們的心情,不過整體上大家仍在彷徨、焦慮、無奈之中等待疫情結束。
小區的樹木逐漸露出尖尖的嫩芽,樓下鄰居的石榴花在盛開,只是不知道何時才能讓生活回歸正常。
終語
天河區華景新城陶然庭小區生活著許多學歷較高的人群,然而,小區的公共治理與業主自治仍然無法實現。在疫情面前,倡議者眾,但牽頭者寥寥無幾,大家都做鍵盤俠,而缺乏一個愿意犧牲時間的熱心人。
在關系到公共利益的議題中,業主不斷上傳其他小區封閉管理的消息,但鮮有一人直接到物管或者政府相關部門反映意見。曾經有業主號召1月28日一起在小區各層樓噴灑酒精消毒,但是也未見業主的集體行動。小區業主自治似乎成為一個鏡中月,水中花的愿景。
微信業主群的討論熱潮曾經如海浪一般洶涌而來,但也像退潮時會消失無蹤。關系到小區治理的議題,業主們都希望其他人能夠帶頭做大家關心的事情,但是卻沒有一個人主動地承擔下來。這其中既有信息公開、政策限制等原因,也有業主本身缺乏擔責的精神。
陶然庭苑小區業主在此次疫情中的應對與討論,以及所展現的小區業主自治的現實,可以說是全國各地小區業主心態的一個縮影,其中呈現了多元聲音,多種心態,但說得多,做得少。業主的小區管理精神與意識,在利益與行動面前,顯得分散和個體化,在缺乏小區公共治理規章的狀況下,小區公共治理和自治或許還需等待業主意識的提升。
外面的紫荊花剛要盛開,春雨也滋潤著南粵大地,青翠的樹木開始了新一年的輪回,似乎疫情在不久的將來行將結束。經歷2003年SARS洗禮的廣州,在春暖花開的季節中靜靜等待。
(作者彭偉步系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