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從古典汲取生活的力量

2020-03-01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舒煒 三聯書店三聯書情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中國的古典詩詞、中國的文章、中國的學問,其中重要和核心的一個內容好像是面對過去,實際上是在認識你自己的生命的過程,認識你的生命的由來、你的生命如何成長。對過去的留戀可能是悲觀的,但這種悲觀使你產生更加堅韌的力量,而且使得你的生活體悟更豐富,更堅韌。

*本文系2014年4月19日(云南大學呈貢校區)、20日(云南財經大學)兩次士恒基金會“哲學與文化中國”講座錄音整理稿,略有刪節,全文發布于“古典學研究“公眾號。

主講人|舒煒(三聯書店副總編輯)

很榮幸來與大家做一個有關古典詩詞的交流。主要想做的,不是通常的那種古典詩詞賞析,而是期望通過對古典詩詞的閱讀來提出一個看法、一種領會。希望我的這個講法能夠提供給大家一個幫助——如何讀書,如何去精心地關注一兩本書。我希望不是泛泛而談,而是能夠給大家提供一個很實際的幫助。書不在多,而在精,大家如果能夠熟讀幾本書,可能你的體會更深入一些,對學習、生活和成長都有幫助。

首先我想介紹的是一本很有名但似乎很簡單的書:《唐詩三百首》,實際上這本書并不簡單。大家如果讀過就知道。向大家推薦《唐詩三百首》,可能專門研究唐詩的學者和名家不一定看得上,但我個人還是很認真地向大家推薦這本書。因為這本書之所以影響這么大,家喻戶曉,是有它的道理的。這個道理需要大家自己去琢磨,我推薦這本書,不僅是讓大家讀這三百首詩,當然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讀這三百首。讀完之后你還應該去讀幾種注釋。這個注釋是需要搞得非常清楚才行,因為注釋里面包含了很多歷史文化的含量。實際上讀古詩培養你一個重要的讀書方式:就是一字一句都不放過。

下面我舉一首詩,這首詩收在七律這一卷里面,是不很起眼的一首詩,但我相信最后一句大家都知道,這首詩叫《貧女》,是秦韜玉的一首七律,七八56個字。黑板上我寫一下,前面七句是“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亦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苦恨年年壓金線……”最后一句我念出來大家應該都知道:“為他人作嫁衣裳”?!@就是中文的力量,你都知道最后這一句,但你可能都忘了這首詩是什么樣的。為什么要讀這首詩呢?古詩的語言非常精煉,而且七言律詩是有很高的形式要求的,很講究聲律。這首詩只有56個字,但你要把每個字都弄清楚才知道它確切的含義,所以讀《唐詩三百首》不要囫圇一下子就讀過去了,要一字一句不放過,需要讀注釋。傳統的注釋本就不少,流行的有陳婉俊的、喻守真的。這里我向同學們推薦兩個新的注釋本:一個是金性堯先生的,叫《唐詩三百首新注》,這本新注多年來都很暢銷,據說歷年累計銷售有百萬本;另外一個是趙昌平先生,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任總編輯,他的注解本叫《唐詩三百首全解》。為什么要推薦這兩本呢?因為如果你把這兩家對《唐詩三百首》的注釋對比起來讀的話,你就會發現其實每個字都有講究,而且有分歧。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這首詩的含義是說一個貧寒人家的女兒不受大家的重視。第一句“蓬門未識綺羅香”就點明出身很貧窮,根本沒有穿過好的衣服。三四句是說:又有誰會真的喜歡我這樣的優雅風韻,時世艱難,梳妝都節儉簡單了。金先生注釋就是這個意思,說誰會喜歡我這樣風流高格調呢,其實這個世道很寒酸化妝都很簡單啊。但是,趙昌平先生的注釋則是說:大家誰會喜歡素顏不化妝的“風流高格調”呢,大家喜歡的都是當今流行的“儉梳妝”。趙先生強調這首詩寫在晚唐,當時皇宮流行妝是把眉毛都剃光了,在上面畫眉毛畫得非常高佻,所以是“儉”〔讀“險”〕的,看過去人有點妖氣,但很流行,就像現在流行的孔雀妝、眼淚妝之類的?!阅兀鹣壬挖w昌平先生的解釋可以說恰好相反。那么到底哪家對?很難說金先生錯,我個人比較傾向趙先生,因為這樣可以跟下面兩句對得上,我雖然素顏不化妝,但我針很巧,相當于說這兩聯都包含一種對比反襯的關系。金先生的注釋則把這兩聯共同包含的對比意謂講得弱了。

這首詩在《唐詩三百首》中相對簡單,其他的問題會更復雜,像杜甫的詩、李白的詩、韓愈的詩都很復雜。我舉上面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唐詩三百首》到現在其實并不好讀,可能以前的學者會認為它很流行、很單薄,但針對我們現在的文化狀況而言,它是一本很值得深讀精讀的書,大家把里面的每個字都弄清楚了,得出自己的理解,你的文史素養會超過很多的碩士、博士。如果你還要進一步讀唐詩的書,比如大家公認的比較厚重些的《唐詩別裁》。如果你熟讀了《唐詩三百首》,再去跟《唐詩別裁》對比,你就會發現其實《唐詩三百首》選得非常好,非常有門道,如果把這里面選的內容統計一下,你會發現《唐詩三百首》選的人,除了杜甫第一,比較多,有三十多首,第二個你大概想象不到是誰。大家可能想當然地認為是李白,對吧,實際上不是,是王維。這似乎隱隱地說明,這位編者(雖然有考證編者蘅塘退士到底是誰,但似乎學術界仍有個別異議)在他的理解中,杜甫和王維才代表唐詩的正宗。而在《唐詩別裁》里面當然是杜甫和李白。所以《唐詩三百首》選擇詩歌的標準是值得體會和琢磨的。這本流行了兩百多年的唐詩讀本認真讀下來,會發現其實很有難度,并不是像大家說的僅僅是童蒙讀物兒童讀一讀背一背。順帶說一下,現在所謂的兒童讀物動漫之類的都是故意幼稚化把人降低了,《唐詩三百首》有難度,青少年要熟讀實際很難,它是一種提升、提高。讀《唐詩三百首》是應該下工夫的,大家拿幾個注釋來比照著讀,就會發現并不是每字每句都那么好理解,就56個字,你能把這56個字都講清楚嗎?你不一定能講清楚。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獲得一個讀書的方法和經驗:對于高度凝練的古典,一字一句都不可放過。56個字既然這么精煉,那說明一個字是頂一個字用,不像現代人寫作常常一萬字兩萬字五萬十萬字,廢話連篇沒有什么含義。唐詩流傳一千年,一首詩的56個字每個字都是有意思的?!短圃娙偈住肥鞘紫纫o大家推薦的,當你把這些詩讀熟,會發現很多語詞都會產生一些聯系,中國古詩詞一個很強的特點就是里面包含很多的典故,我后面會講為什么會包含這么多的典故。它形成了一些詞匯的搭配讓你產生很多聯想。我這里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前面我們說了你沒有去過廬山但你對廬山很熟悉,我沒有來過昆明,但我感覺上會覺得對昆明很熟悉,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從小就背過毛主席的一首詩,叫《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大家注意這里都是具體的地名〕

三十一年還故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小時候讀起來自然就以為是昆明了,其實當然不是昆明,這里指的是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池,但這個昆明池實際是清朝皇帝乾隆或者康熙仿造滇池開闊的氣勢建的人工池。小時候讀這首詩,朦朦朧朧就覺得對昆明很熟悉了,因為好像知道它。仍然舉這首詩的例子,曾經在昆明西南聯大的一位文學家〔似是汪曾祺〕,曾講過毛主席的這首詩,他說其中“三十一年還故國,落花時節讀華章”,“落花時節”這四個字應該是毛主席沒有意識到或自覺或不自覺地重復杜甫的詩,杜甫的詩《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泵飨脑姲蛋档睾鸵磺暌郧岸鸥Φ脑娦纬闪寺撓担奥浠〞r節”這四個字讀起來會發現和近千年前杜甫的的一首詩有聯系、能夠勾連起來。我想強調,這個地方為什么說中國歷史文化和中文有歷史的含量,它任何的一句話似乎都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甚至“楊柳依依”這句話可追溯到兩千年以前的《詩經》,所以說,中文包含的意味深遠,有非常長的時間跨度和人文韻味。為什么希望讀古詩詞要一句一字認真地讀,這會對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你有一種沉浸在歷史長河中的悠長體會。

清 石濤《故國愁思》 泉屋博古館住友藏

實際上很多中國的文化的精英和領袖都非常明白這一點。

下面這段話是我的中心意思,是康有為1912年講的,在《孔教會序》中講的:

今中國人所自以為中國者,豈徒謂禹域之山川、羲軒之遺胄哉,豈非以中國有數千年之文明教化,有無量數之圣哲精英,孕之育之,可歌可泣,可樂可觀,此乃中國之魂,而令人纏綿愛慕于中國者哉。有此纏綿愛慕之心,而后與中國結不解之緣,而后與中國死生存亡焉。

今天的中國之所以是中國,僅僅是說這些山川河流是中國的山川河流,人種是中國人種嗎?并不是的。是因為中國有數千年的文明教化,有無數的英雄豪杰,在這個山川河流里活動,孕之育之,可歌可泣,可樂可觀,這才是中國的魂魄,而令人纏綿、愛慕于他,而有了這種纏綿、愛慕之心,有了這個心思,才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與中國共生死共存亡。注意這段話包含著三層意思,第一強調不只是單純的地方、人種;第二強調不只是數千年文明教化、無數圣哲精英的這些博物館意義上的事實遺跡;第三則特別強調惟有那“纏綿愛慕之心”,才與中國死生存亡結不解之緣。

康有為(1858—1927)

這段話是比較感人的。1912年可以說是中國極為危險的時刻,面對外國列強的瓜分和各種殖民的危險,康有為非常深刻提出這個問題。所謂愛國,不是那么簡單的,是因為我們對中國有這么長的記憶,你任何看到的東西都不是簡單的一座泰山啊昆明池啊,因為它有這么長的歷史,而且有這么多人、這么多的可歌可泣可樂可觀的英雄事跡、風流故事,我們和這個打交道,不忍心割斷它,這才是中國的魂魄。所謂的亡國是什么意思?把你的歷史記憶切斷,把你的歷史記憶都去掉。比如現在昆明突然產生根本改變,很多人會感覺到不舒服;比如說世世代代住著,突然把他搬走了,搬到了一個新的地方,突然成了一個沒有記憶的人,這個地方很陌生,原來的很多記憶都不存在,這實際上是很大的割裂、很大的沖擊,甚至可以說是在精神上把人徹底消滅。——這是康有為的深刻認識。真正的愛國不是嘲笑兩句“民族主義啊沙文主義啊”這樣的話就能夠打倒的。因為是中國人所以就愛國——有這么簡單嗎?是因為你對中國的山川河流、人物、歷史都非常地愛慕向往,沉浸其中一直都和它打交道。最大的亡國不是把這塊土地給了外國人,最大的亡國是不讓你講中文了,全講英語,那就是徹底的亡國。比如印度到現在其實都可以說是半亡國狀態的,因為它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印度語言本身就四分五裂很多種。這個人到底是誰?是哪個人?精神都處于分裂狀態,搞不清楚是誰了。這一點是我特別想講的康有為的中心的意思??涤袨榈陌盐辗浅蚀_,點到了文化中國的精髓;并不是要為了要愛國而愛國,而是因為這當中是人之為人的魂魄精神所在,意味著人之為人的歷史人文蘊涵;其首當其沖卻日用而不知的,是你的語言,是對中文對中國歷史脈絡的深長體會。

中國的古典文化應該是一個活的文化。而且包含一個非常不同的指向,這也是我借古典詩詞想提出的一種領會——實際上和其他高度發達的古代文明有點像的,中國古典文化世界可以說是面向過去來生活的。

現在我們一般都喜歡說“面向未來”,對吧,但古代人大都認為過去才是光明的,有學者研究指出包括其他的如古希臘、古希伯來都認為過去是光明的,這個含義其實簡單,大家注意到過去是有什么特點?時間的特點從空間方位上大家自己就可以想象:太陽是從東方還是西方升起的?東方是光明的,太陽從東方升起,然后往西移,仿佛時間是往西邊走,然后西邊慢慢黑暗下去……由此可以說過去是可知的是光明的,而未來是不可知的是黑暗的。中國古人包括西方相當的一些古代傳統很懷念過去,是因為你的生命仿佛一個面對東方、背對西方的旅程,一步步地沒入黑暗,所以他懷念光明。然而,這三四百年的觀念都是認為未來是光明的,過去是黑暗的,是不是很違反我們的生活常識?其實未來是完全不可知的,未來才是黑暗的,未來并不光明,過去才是光明的、可知的。我們讀過的古典詩詞,相當多非常多都是懷念過去的,因為那個過去才是光明的,是我們一心懷戀的地方,是我們一直希望的和它保持聯系的、有關系的地方,這個地方也許是我們現在讀古詩詞特別要留意的地方,也是我今天要講的主要意思,對過去的留戀不僅僅是懷念和感傷,而恰恰是對光明的追求。“對于過去的留戀”這一點現在很多外國的比如美國的中國古典研究者反而看得很清楚。

下面將集中講一下美國的一本書,宇文所安,是哈佛大學的教授,名字很中國化,其實外文名字是Stephen Owen,寫了一本書Remembers,《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恰恰因為他處在美國,處在一個高度現代化的西方,所以很能抓住中國文學的特點。這本書很有意思,也不大好讀,接下來我會介紹為什么有意思、不好讀?

宇文所安

宇文所安這本書以及他的其他書提出了幾個有意思的看法。[9]

第一個,真正的中國古代文學和西方古代文學的不同之處在于:中國的古代文學都是非虛構文學。大家心里想:文學肯定是虛構的,小說、詩歌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都是講的虛擬的東西,等等。但是仔細想想我們的《詩經》《楚辭》乃至于唐詩宋詞,大多都不是虛構的。很多名家大學者,包括陳寅恪先生、錢穆先生等等都注意以詩證史的,陳寅恪先生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是關于《秦婦吟》,關于陜西一位婦女的哀吟。當時是發生了很大的戰亂,陜西婦女在逃亡過程中自述了她的悲慘身世。這首詩是不是詩人的虛構?為了寫戰亂虛擬了這個情景,由陜西婦女講這個事?實際上不是的,在詩里能還原當時的史實、逃亡的路線和當時戰亂的情況,可以以詩證史。這一點上和西方文學非常不一樣,西方文學很難去和當時的歷史很多細節一一對照,但是中國古詩乃是非虛構的文學,里面出現的很多地名、人名、時間空間、山川河流、內心感嘆全部都是真實的或者說信實的。宇文所安特別提出來這一點,或能改變我們對于文學的觀念,至少中國的古典文學是非虛構文學,非常信實。順便說一句,當代中國的電視劇也很信實。其實中國讀者觀眾的整體心理是追求真實,文學也是非虛構的。文學并不超出人間的范圍?!墩撜Z》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不會講神神叨叨完全虛構的東西,基本上是非虛構的文學。

第二個特點,一般說“詩言志”、“詞緣情”。宇文所安從非虛構的文學中推出來,講中國的古典詩詞特別重視言志,就是中國詩人寫一首詩是談真實的內心想法,寫一首詞是寫真實的情感感受。中國的詩人談想法,不是演說似的面對大眾;對比起來,西方的詩是大范圍地、面對很多人地吟唱一個事,是一個故事神話或者史詩,但是中國的詩很個人化,中國的詩人很有個性,只是談個人的想法,只是寫給幾個好朋友不是寫給大家的,所以特別具有日常生活的特點。中國的兒童就可以讀詩,因為這些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杜甫的詩“落花時節又逢君”,就是講講碰到了李龜年這位樂師這個事。毛主席詩“和柳亞子”,完全是寫給個人的,談談我對你的思念對當年的回想,希望你不要發那么多的牢騷,并不是寫給大家的,非常真實代表了當時的心聲想法。這第二點落腳在前一點:中國的古典文學是非虛構的。不排除有一些是虛構的,比如《楚辭》里面有神話的內容;但是宇文所安提到,即使是有神話的內容,中國的詩人都會告訴你,這首詩是神話,不要當真。比如李白詩《夢游天姥吟留別》,這是一個夢,我會告訴你。而西方文學可能就會把夢和神話當作真實的,會陷入其中。中國古典文學是非常個人化的、日常生活化的。能夠進入你的日常生活,都是日常生活能夠想到的想法和情感。我覺得這是宇文所安又一個有見地的看法。

《追憶》這本書有三聯新版的精裝本,副標題叫做“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我希望大家能夠找到對于這本書的一種讀法,正如我開篇說到跟大家交流讀書的方法。這本書很薄,大概170多頁,十一二萬字,但它其實不好讀。這本書得了美國的大獎,卻并不是作者非常用功的作品。但作者很得意,因為這書文筆漂亮。他是在寫了唐詩史、唐詩文學之后,做了幾次關于中國古典文學的演講,然后匯集成這樣一本小書,表面上是演講稿,完全是談他的看法。這本書在美國影響很大,現在很多美國研究中國文學的人已經把它當作一個經典的參考讀物了,因為文字很好,風格上是那種英文隨筆寫作的筆調,華麗精美,中譯文在這一方面也有相應的呈現。但我感覺對中國的文學愛好者和文學研究者來說,這本書顯得比較微妙不大好懂,因為有時候你不很明白他要說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們下面看一下這本書到底怎么一個內容?

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

宇文所安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3

這本書的目錄安排看上去非常散亂。我念一下。前面有個導論叫作:“誘惑及其來源”,第一章叫做“黍稷和石碑:回憶者與被回憶者”,第二章叫“骨骸”,第三章叫“繁盛與衰落:必然性的機械運轉”,第四章叫“斷片”,第五章叫“回憶的引誘”,第六章叫“復現:閑情記趣”,第七章叫做“繡戶:回憶與藝術”,第八章叫做“為了被回憶”?!戳诉@些名目,能知道他要說什么嗎?非常玄。非常玄妙。而且一百多頁的書,我建議一種讀書方法,既然這么玄,不大知道他要說什么,就快速的通讀一遍,反正就一百多頁嘛!不管懂不懂,就速讀一遍,兩個小時讀掉。讀完后你要停下來回想一下,之后你要做一些筆記和分析的工作,分析看看這八章中引用了哪些古詩文?如果你摘記出來來,仔細再看就會發現,其實各章是大體按照朝代順序在講。

第一章主要分析討論的是《詩經》和晉朝的一位作家的文章;第二章討論莊子的一段文字;第三章引杜牧詩歌并比較分析鮑照的《蕪城賦》;第四章分析李賀的詩;第五章討論李清照的《金石錄后序》;第六章是分析《浮生六記》;第七章分析南宋吳文英的一首長詞;第八章是分析張岱的《陶庵夢憶》。所以你把內容歸納出來,你會發現他是按朝代順序,由一個主題找了不同的角度來看來討論,談中國古典文學里面幾種回憶往事的方式,對每一種方式做很精細的文學分析,自覺不自覺地在和西方文學作對比。每一章都很短,二十頁左右,但寫得非常精細入微。他的文學感受很細膩,不經意間與西方文學在作對比,常??闯龊芏辔覀兿氩坏降臇|西。比如說,他分析杜牧的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盵10]他把它放在“繁盛與衰落”這一章,這四句話我們都能感受到是講歷史的繁華和衰落,但最妙的是他分析:“銅雀春深鎖二喬”,想象一下:如果曹操得勝,就會把二喬鎖在銅雀臺,而曹操年老體衰,二喬作為女人,“春深鎖二喬”,女人的欲望的形象恰恰在春天被封鎖住了,他認為這首詩甚至有色情的含義,這是我們無法想到的,但是說出來好像又有那么一些道理。因為每一個字讀下來,請問為什么杜牧要用“春”這個意象?宇文所安在此非常有想象力,中國人大概不會這么讀的,恰恰是西方文學,主題很多是欲望。他借助了西方文學的經驗用到這里來,這里面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杜牧是有點風流浪子的意味,他還寫過“十年揚州夢,贏得浪子名”[11],他是很風流浪蕩的人。仔細聯系起來是可以這么讀解的,這也是我之前說的每一個字都要研讀,因為都有講究。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宇文所安一方面是用西方文化的感受來看中國文學,能看到我們通常因為太熟悉而不大會那么去看的東西,他和我們很陌生,就一下子看出很特別的意味來;另一方面,他帶有自己西方文化的熏陶,把中國文學中大概是不可能的意思也讀出來了,這當然可以豐富加深我們對自身文化的理解。所以我們也不要小瞧西方學者對中國文學的研究,雖然他也會有很多錯誤。[12]

這本書有些難讀。為什么?因為對這些詩文你很少從他那個角度去琢磨體會,而且有時候你理解他說的意思之后,你會不同意他。真正的好書都不厚,值得去推敲。要注意通讀后進行分析總結,然后讀第二遍。這樣的論說性的、研究性的書至少要讀兩遍,第一遍不懂不要緊,然后歸納總結后重新帶著自己的思考讀第二遍,此時就會明白多一點。這是給大家讀書方式的建議。這樣的方法適合比較好的書,垃圾的書一看就懂沒有意義,要挑戰自己一下,說不定看不懂興趣就來了,就能磨練提高。這本書不大好懂,居然在中國有相當不錯的銷行量,也許是因為它點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

廣益書局本《浮生六記》插圖

我們當然也可以向他提出一些質疑意見。他把中國文學理解的太細了,比如“春”字;又比如他讀《浮生六記》能讀出沈復在孩提之時對女性的欲望。這都似乎言之成理卻匪夷所思,可以說鉆到牛角尖里了,當然鉆牛角尖很多時候是令人佩服的。但是中國文化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他似乎忽略了,他忽略了古詩文(尤其是追懷往事的懷舊詩、懷古詩)的雙重含義,一是中國文化歷史的滄桑感,二是個人生活的傷感和懷念。即歷史的政治的部分和個人情感的部分,或者說詩言志的部分和詞緣情的部分。我感覺他似乎相當忽略這兩部分之間的關系。任何一位中國詩人寫懷念、回顧過去的詩的時候,很大意義上因為是文人士大夫的政治歷史責任,很少陷入純粹個人的牢騷傷感,但也有士大夫因為不在其位,經常有個人生活的感嘆。我們舉幾首唐詩宋詞來看看這一方面的問題。

一是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這里面“人世幾回傷往事”是名句。劉禹錫寫的是三國末年,晉朝王濬組織大片船隊滅掉東吳的事情。然后他后半部分是個人的感傷,覺得人世幾回才有對過去的事情的傷感,但是大自然并沒有變化,“山形依舊枕寒流”。他把政治的部分,歷史的部分和他個人身世的時間流逝的感嘆交織結合在一起。

到了宋詞,這種復雜感嘆本身就是一個傳統,詞人把政治的、歷史的變化和自己個人身世的感慨結合在一起。陳與義,南北宋之交的我比較喜歡的一位詩人,他的《臨江仙》大家也許有記憶: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他懷念年輕時候的事情,都是意氣風發、精英薈萃的感覺,好像大家現在上大學一起聚會通宵喝啤酒的那種愜意吧。但他的感嘆是,二十年過去,竟然我還活著。為什么有此一嘆?因為北宋到南宋,北方淪陷了,南宋是一個小朝廷,所以“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最后幾句似乎很放得開,很悠閑:“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逼鋵嵤欠浅3镣吹?,要讀出這種政治的沉痛和歷史的滄桑來,別簡單以為他是抽象地感慨時間流逝。這首詞是把他的回想、懷念跟政治歷史的大變動結合在了一起。

南宋 牧溪《瀟湘八景圖》之《遠浦歸帆》(局部)

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另外一首可能更不動聲色,又恰恰是出自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詞,表面上完全是人生的回顧、懷想,在座的各位也許中學時候就讀過就喜歡這首詞,實際其中包含的情感和陳與義很像。《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注意博山也是確實的地名,是江西的一座山: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個詞的結構和陳與義之詞很像,是回想:我小時候什么都不知道,但老想搞文學呢,不懂愁的滋味也要寫;現在我什么都知道,“識盡愁滋味”。每個字都要讀清楚。不是“識遍愁滋味”,而是“識盡”?!氨M”字一般用的沒有他用得好,只有經歷亡國,北方淪落,才稱得上說“識盡愁滋味”。但是他的詞里面你是看不出來的,似乎很平淡,你不知道他還有家國之痛:想說吧,又算了,還想說吧,又算了,就說“天涼好個秋”吧。從這首詞可以看出來,中國人對往事、對回憶,雖然覺得過去是光明的、可知的,但是也確有許多感嘆哀傷,這兩種態度是糅合在一起的,甚至歷史的政治的大的戰爭、王朝變化和個人生死都是緊密相扣的,是這樣的一個關系。

因為我沒有讀完宇文所安他所有的書,初步的一個感覺他可能在這樣一個大的問題上還是沒有一個非常好的把握,我仍然推薦大家讀這本小書。我舉這些詩詞的意思也恰恰是想說明,中國對過去的留戀雖然像我前面說的,整個中國的古典文化是一種面向過去、懷念過去,把過去看成可知的、光明的,未來反而是未知的、黑暗的,但是過去即使光明,仍然是包含很多感傷、包含很多滄桑變換。由這個思路你進一步去想,中國古典詩詞包括古典文化,它是一種有高度內涵的、非常有長度、厚度的文化,就是說你確確實實需要成長、成年了以后,甚至你五六十歲之后才能體會更深才能真正體會的一種文化,是高度成熟的成年人文化,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東西,是要你的人生經驗來投入來沉浸,甚至要你的歷史經驗、對歷史的感覺。我覺得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老說中國是詩的國度、人文歷史的國度的緣由。

北宋 李公麟 九歌圖長卷(局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雖然可能大家上中學時候就喜歡這首“少年不識愁滋味,欲說還休”,你覺得挺有意思的。但你要真正讀懂這首詩,還真的需要經過很多事,真正才會理解辛棄疾的那種家國之痛、什么叫“識盡愁滋味”的那個感覺。這樣的作品這樣的古典文學,跟現在的流行文化、青少年文化恰恰成為一個對比。所以呢我覺得現在的大學生特別需要去讀一下古典詩詞,當然不見得就說要批判青少年文化,但至少你不應該完全被現在這個流行文化禁錮套死,你要知道另外有一個廣大天地,一個成熟有涵養的、很有厚重感的那樣一個人文的、歷史文化的世界。這是我特別想講的也非常希望大家能夠體會和接受的想法。

進一步地延伸前面的說法,對過去的懷念里面確實有很強的感傷內容,很多人也避免去懷念過去,都說我們向前看、往前走,把過去都甩下來;但是你會最終發現,你的個人認識自我都是擺脫不了過去的。我特別推薦大家看一本很有意思的書(非常遺憾很多人并沒有特別重視)三聯出的錢穆《八十憶雙親》,是一本很薄很小的書——錢穆先生大家可能都知道,他最有名的大書,叫《國史大綱》,第一頁就說如果要讀這個書,先要具備幾個條件,劈面第一條:對中國的歷史和過去要懷有溫情和敬意。這部大書絕對是經典,是應該讀的,而且應該成為中國大學歷史教育課程第一要讀的書。——但是他的一本小書,我特別推薦大家讀。這本書是他晚年八十多歲以后寫的,可以說是他的一個自傳,叫做《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這本書的特點在哪里?這里簡單和大家交流一點體會。

大家隨便翻一翻市面上、書店里流行的自傳,比如希拉里·克林頓自傳啦、《未來之路:比爾·蓋茨自傳》啦,你會發現這些自傳最重要的是:我如何如何,我干了什么什么事情,我怎么逃學的、我怎么發財的,對不對?都是我。但是錢穆先生這個非常體現中國文化怎么看待我這個問題,就是到底怎么認識自我?

錢穆(1895—1990)

這本書實際上是錢穆的自傳,但你看他的書名里都沒有“自傳”兩個字。實際的意思是,他認為自己是由雙親和師友構成的。中國人的自我是跟一個親情的、友誼的關系來構成的,所以這本書實際上恰恰是他認識自我的一本書。這本小書非常平淡。師友那個部分比較厚,實際上你只需要讀書的第一部分《八十憶雙親》這個部分。這個部分只有二十頁。我們該知道“怎么把薄書讀厚”。這二十頁值得大家讀個三四遍,因為他寫“憶雙親”,實際上不只是雙親,開篇是追溯寫到他的祖父,但也不可能追溯太久——中國人一般是寫三代。實際上錢穆十二歲的時候父親已經去世了,但是他在八十歲寫回憶的時候首先寫的就是雙親,因為只有父母對他的培養才構成了他。這個特別體現中國文化的一個精髓,就是說如果人都是面向過去,那你的自我在哪里呢?那么錢穆先生這本書實際上是給你提供了一個答案,就是你的自我在你的過去,在你的父母雙親對你的培育,在老師、朋友跟你的互相交流當中。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

錢穆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9

可能我還要推薦又是美國學者寫的一本書。研究錢穆的人和書很多,但我覺得研究得最好的一本著作反而是一個美國人寫的,叫《錢穆與七房橋世界》[13]。這本書大概也就是八萬字,不到一百頁,翻譯成中文也就是十萬字,附上了《八十憶雙親》的兩萬字。這本書我個人認為是目前為止看到的寫錢穆的書最有深度、最有意思的一本書。他發現錢穆這個人——實際上由《八十憶雙親》他注意到這一點,就是西方人很少會這么寫自己,通過寫父母、家庭來寫自己——只有錢穆是這樣做的,這是中國文化的特點。因為作者是美國人,想通過錢穆來研究中國文化。所以這本書別有意味,實際上是作者用八萬字的讀書筆記來解讀兩萬字的《八十憶雙親》,他還走訪了錢穆的家庭所在地,就是江蘇無錫的七房橋這個地方。他這本書主要就分析討論錢穆這兩萬字。這其實也告訴我們很多書其實并不在于厚薄——《八十憶雙親》就是兩萬字的這么一本小書——大家認真地讀呢,會讀出非常多的內容來,認真讀你會想出非常多的內容來,感觸會非常多。我們有一個同事說這個太簡單了,但是過了一些年他讀第三遍之后,居然徹夜難眠。這個書就兩萬字但非常耐讀,你甚至可以讀第三遍第四遍,而且到第三遍第四遍的時候你才真正明白他在講什么。所以我說美國學者的這本《錢穆與七房橋世界》,他點出來一個問題——他里面是這樣說——“錢穆的《八十憶雙親》中包含的任務就是認識我自己。”他后面引的錢穆的話——

其實我們也不要太關心中國會怎么樣、西方會怎么樣,因為那些大的東西并不見得是我們生命里面的問題。我們生命里面的問題確確實實跟我們的家庭、跟我們的親人、跟我們的老師朋友相關的。我們要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需要到自己的生命的過程里來認識自己。

這是錢穆八十多歲時候的一個好像很平淡無奇但非常深刻的話。中國的古典詩詞、中國的文章、中國的學問,其中重要和核心的一個內容好像是面對過去,但實際上是在認識你自己的生命的過程,認識你的生命的由來、你的生命如何成長。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文化的精神。

那么在最后呢,特別想談談另外一本書。估計由前面所講的,大家容易產生一些不理解的地方是在于哪兒呢?確實剛剛前面也提到,你面對過去的時候,因為過去不斷地消失,你難免會產生空虛、迷茫、各種傷感失落的情形,甚至有點悲觀絕望。這個實際上是中國古典詩詞里面也要克服的內容。要你感受到這個悲觀絕望,同時又要讓你獲得支持你的力量、獲得樂觀的東西。我下面想要討論的這本書是葉嘉瑩先生的??赡芟矚g讀古詩詞的同學都知道葉嘉瑩先生。葉嘉瑩去年在三聯書店出版一本《紅蕖留夢:葉嘉瑩談詩憶往》。

紅蕖留夢:葉嘉瑩談詩憶往(增訂本)

葉嘉瑩口述 張候萍撰寫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9-9

這本書絕對是——我不是王婆賣瓜,說三聯書店出的就好——我認為它確確實實是2013年中國最好的書,非常希望大家讀一下,非常地有文化。什么叫有文化?大家讀一下這本書就能體會到什么叫有文化。這本書篇幅還不小,因為它實際上是一本自傳,從她很小的時候開始;而且它是口述,因為葉先生很忙,現在她年紀也很大,她基本上已經不大寫作,她都是到處演講,講古詩詞。她的口才非常好,所以她都是口說的,然后由很多非常尊敬她的人幫她做記錄和整理的工作。記錄和整理的工作是南開大學的一位老師做的,也是她的一個女弟子,這個整理工作做的很好。這書有四百多頁,但是我想集中講一下里面的五十頁的內容,就是第238到289頁這五十頁的內容。我認為這是這本書的精華。這五十頁是比較重要的。這也是想跟大家交流的一個讀書方法,就是你讀完一本書之后要善于、或者從你自己的角度提煉出它的精華的部分,比如說你讀了一百頁的書,你能不能從里面找出五頁你認為是這本書精華的部分。這是對你讀書思考的一個訓練,“怎么把厚書讀薄”。相信大家會慢慢具有這樣的能力。

從這本四百頁的書中我特別想講一下從238頁到289頁五十頁的內容。因為我做編輯工作,常常和書打交道,比較喜歡從書里面得出一些想法來。這五十頁具體怎么講?它講的內容你要稍微重新概括組織一下。比如她在第238頁——我稍微簡單講一下她的經歷:她原來是在北京念書,然后抗戰時候流亡,我印象中是到昆明了。然后1949年以后,由于她丈夫一定要去臺灣,所以她就跟著去了臺灣,但是她在臺灣教一段書之后,又去了美國和加拿大教書。70年代的時候回國,當時中美建交了,她是最早回來訪問的人之一,那時候文革還沒有完全結束,她就回來了。這時候你就可以看到:這是真正被中國文化熏陶的人。她回來以后特別希望留下不走了,因為她對北平也就是北京特別有感情,所以想留下來,不走了。這個時候她很徘徊,當時她很猶豫,自己寫了一首詩,我覺得非常有意思的一首詩,這是第一句,黑板上我就寫這一句吧:“向晚幽林獨自尋?!本褪钦f她回來之后就住在北京,因為家庭親戚很多,就待了一個多月,她這個時候特別想留下來,不想回去了。不像我們很多人一下到美國就不想回來、留在美國了。正相反,她不想再待在國外了,總想著回到中國去。所以怎么辦呢?她晚上的時候就溜達到一個林子里去,自己好好想想,“向晚幽林獨自尋”,大家明白這個意思。就是快到晚上的時候,我到一片林子里一個人要好好尋思尋思,不是說尋找的意思,是“尋思”。大家體會到這個意思吧。為什么這句詩很值得欣賞?這句讓你想到什么?就跟我前面舉例子“落花時節讀華章”能讓你想起“落花時節又逢君”?!跋蛲碛牧知氉詫ぁ保蠹夷芟肫鹗裁磥?,應該是李商隱的那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边@個感覺應該是對的,因為葉嘉瑩先生這個時候已經有一定年紀了,她七十年代的時候回來已經五十多、將近六十歲了,也是有一個自己的晚年人生歸宿應該去哪里的問題。所以和李商隱“向晚意不適”的意思非常像,“向晚幽林獨自尋”,到底我應該回到哪里歸根哪里?李商隱的詩“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就是這個“向晚意不適”、“夕陽”、“近黃昏”的感覺。

葉嘉瑩在中學教國文課

那么為什么從這個地方開始講呢?因為五幾年她剛到臺灣的時候,葉嘉瑩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悲觀的人,她完全對人生感到很沒有意思,完全像一場夢,可以說很虛無很絕望的樣子。所以她五十年代寫過的第一篇文章——盡管她以前教書,卻沒有寫過正式的文章,到五十年代才寫了第一篇分析詩詞的正式的文章——這篇文章討論的是王國維的一首詞,這首詞是完全悲觀的,我稍微念一下:

山寺微茫背夕曛,鳥飛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罄定行云。 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14]

大家看一下書的解釋,我不仔細講。它的意思是講,王國維寫這首詩的時候實際上是非常迷茫的,他到北京郊外去看,覺得古寺非常渺茫,登上高峰去看月亮,但天上的半輪月亮好像很冷眼地看著這紅塵世界,我實際上就是被月亮冷眼看的很微小的塵埃。表達的就是這個感受這個意思。這是很有哲理的空虛絕望的一首詞。因為王國維受叔本華的影響,對于人生是非常悲觀的。葉嘉瑩人生寫的第一篇關于古詩詞的文章,恰恰就是選擇寫這首詞,因為跟她的處境有關。她第一本學術的專著也是研究王國維的文學批評的。實際上她對古典詩詞的體會與清代詩詞特別晚清詩詞很有關系。清代詩詞很有成就,甚至不比宋代遜色,我感覺學術界對清代詩詞推崇闡發得似乎有些不夠??傊?,葉嘉瑩特別能夠理解王國維的心情,因為從月亮來看,人生就是一顆塵埃,跟地上的隨便一顆泥土是沒有任何差別。她非常喜歡古詩詞,但是又是一個悲觀絕望的人。她非常喜歡中國歷史文化,對她以前的人生,包括老師、同學,都非常懷念。但恰恰是這些容易消失的過去,才使她產生一種人生如夢、人生虛空的感覺。我要講的是她的整個結論,但是這個過程需要充分展開。其實大家也可以看得出來,她在里面教給大家讀古詩詞的方法。她在283頁,專門講到一個問題。大家知道李商隱有一首詩叫《嫦娥》。她說,教了多年的書,突然明白這首詩是什么意思。這首詩她小時候就背過,但到了臺灣教書,才突然明白這首詩在講什么。大家知道李商隱的這首詩吧: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就四句二十八個字。然后她自己說,五十年代在臺灣大學講了這首詩。下課之后,她一路趕到車站等車回家——盡管這首詩她小時候就背過,還講過課——走到汽車站的時候,她恍然間才有所感悟,她被這首中所蘊含的詩人的悲哀寂寞的心境所打動,她才深深體會到“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所寫一個寂寞人內心深處的幽微的境界。這個時候已經距她開始讀這首詩已經二十多年了。我引這段話想說明二十八個字非常難讀,讀了二十多年才明白。而且她是講完這首詩,在車站等車的時候,重新想了一遍,才覺得把這首詩體會到了。她能感覺到詩人當時很憂傷的心情。嫦娥是永恒的,人間都是沒有意義的。而且嫦娥的永恒也沒有意義,因為也是“碧海青天夜夜心”般的孤寂。許多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也正在于此,非常耐讀,二十八個字,可以夠你讀二十幾年,而且讓你獲得一層一層不同的體會。關于孤寂絕望空虛這個方面,葉嘉瑩葉先生呢,也慢慢想克服這個問題。書里面有一句話,我特別希望引一下。她先講杜甫的一句詩“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15]花都是要落的,矮處的花要落的,高處的花,高樓上的花也是要落的。高樓上的花落下來會使你更傷心。然后下面又引別的一句“庇根枝葉從來重”[16],就是說,其實枝葉落下來是為了保護根,使它肥沃,不像我們,把枝葉都掃走了。“庇根枝葉從來重”,枝葉落下來,按照植物生長的本意,就是要保護根的。她下面接下來說,人生有生就有死,不足為惜,但是你要問一下自己,有沒有盡到責任。今年花落了,明年還有沒有?樹的根本是不是還在呢?如果你用自己的落葉保護好了樹的根本,就像一個人在大的文化傳統中盡到了傳承的責任。她五十年代很絕望,到七十年代為什么要回國?因為她很希望落葉歸根,就是重新保護根,重新盡到責任。所以她書里說,

盡管人生有生有死,不足為惜,但是我應該盡到我的責任,使得樹還有根,而且能夠重新生出枝葉來,那我就可以早日休息了。這是一個疲于悲苦的人希望早日得到休息的愿望。

所以最后一句話你看啊,實際上她對人生很空虛的這么一種認識并沒有改變,只不過現在她把它翻轉過來了,就是她說的“以悲觀的心情過樂觀的生活”。

她已經從過去的悲觀中跳出來了。別人問她什么時候從悲觀中跳出來的?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她也不是很早就跳出來了,恰恰是她回國教書之后才跳出來的。就是說她要以悲觀的心情過樂觀的生活,因為她想到了對根的責任,枝葉落下來的根本在于傳承。所以我說,中國文化的魅力正在于此。她總是懷念過去,過去總是消失,總是很悲觀,但是恰恰也從過去里面積蓄了很多力量。未來是未知的、黑暗的,但是還要堅持下去。恰恰是從過去汲取的力量。這就是我從葉先生這本《紅蕖留夢》當中選取這么五十頁里想談的曲折纏綿、曲折往復的過程。葉先生說,她從中國古典詩詞里面獲得了她堅韌的力量,也知道了中國文化為什么延綿五千年。實際上,大家想一想,四大文明古國,現在還能持存下去的,大概只有中國,其它幾大實際已不復存在了。這種堅韌力量,跟我前面所講的中文的力量,古典詩詞的力量,我們從過去吸取的力量,這些都非常有關系。所以中國一直能存在下去,確實有她能夠存在的一些根本的道理。我從古詩詞得到的體會是,你對過去的留戀可能是悲觀的,但這種悲觀使你產生更加堅韌的力量,而且使得你的生活體悟更豐富,更堅韌。

我建議的這幾本書,一個是《唐詩三百首》,一個是《追憶》,一個是錢穆的《八十憶雙親》,還有就是葉嘉瑩的《紅蕖留夢》。這四本書,也許能夠使大家對中國古典詩詞,甚至對中國整個古典文學人文傳統,有一個認識體會,從里面汲取你生活的力量、生命的力量。我大概先講這些,謝謝大家。

注釋

[1] 孟郊:《游子吟》。

[2] 李商隱:《登樂游原》。

[3] 李白:《將進酒》。

[4] 蘇軾:《題西林壁》。

[5]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6] 李白:《蜀道難》。

[7] 張繼:《楓橋夜泊》。

[8] 杜甫:《春夜喜雨》。

[9] 比如他的另外一本書,有中文本:《中國傳統詩歌與詩學:世界的征象》(〔美〕宇文所安著,陳小亮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10] 杜牧:《赤壁》。關于銅雀臺,初唐詩人張說的名作《鄴都引》,主要意象是城郭樓臺的衰敗與秋天的肅殺;結句:“鄴傍高冢多貴臣,蛾眉曼睩共灰塵。試上銅臺歌舞處,唯有秋風愁殺人?!边@些或在杜牧的腦海里產生了回響啟迪。

[11] 杜牧《遣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p>

[12] 莫礪鋒教授贊賞其學識之余,也指出了不少硬傷錯誤。見“評宇文所安的《初唐詩》、《盛唐詩》”一文,載《唐宋詩歌論集》(莫礪鋒著,鳳凰出版社〔原江蘇古籍﹞,2007年)。

[13] 《錢穆與七房橋的世界》(〔美〕鄧爾麟著,藍樺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年)。

[14] 王國維:《浣溪沙》。

[15] 杜甫:《登樓》。

[16] 陳寶?。骸洞雾嵾d敏齋主人落花四首之四》。

| 擴 | 展 | 閱 | 讀 |

紅蕖留夢:葉嘉瑩談詩憶往(增訂本)

葉嘉瑩口述 張候萍撰寫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9-9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購買kindle版

駝庵詩話(修訂本)

顧隨著,葉嘉瑩 筆記

顧之京、高獻紅 整理編訂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1

古詩詞課

葉嘉瑩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01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

錢穆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9

中國文學思想讀本:原典·英譯·解說

[美]宇文所安 著 王柏華 陶慶梅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9-7

他山的石頭記:宇文所安自選集

[美]宇文所安 著 田曉菲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9-6

初唐詩

宇文所安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3

盛唐詩

宇文所安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4-3

中國“中世紀”的終結:中唐文學文化論集

宇文所安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4-3

晚唐:九世紀中葉的中國詩歌 (827—860)

宇文所安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3

中國早期古典詩歌的生成

宇文所安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3

迷樓:詩與欲望的迷宮

宇文所安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3

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

宇文所安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3

原標題:《從古典汲取生活的力量|附古詩詞書單》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大发888娱乐场下载samplingid112 | 如何赢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大发888 配置要求| 百家乐假在哪里| bet365地址| 百家乐娱乐平台网77scs| 太阳城百家乐官网主页| 大发888娱乐城充值lm0| 澳门百家乐海星王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上海代理| 海王星开户| 百家乐统计| 同花顺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赌场百家乐官网实战| 晋中市| 百家乐用品| 7人百家乐桌布| 加州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金赞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久盛国际| 大发888官方888| 百家乐推筒子| 百家乐开发公司| 缅甸百家乐官网娱乐| 百家乐官网怎么推算| 盛世国际娱乐城| 貔喜脉动棋牌下载| 大发888游乐场| 澳门百家乐游戏官网| 百家乐如何切牌好| 百家乐娱乐城网站| 百家乐赢钱公式冯耕| 百家乐官网发脾机| 百家乐官网玩法及细则| 江西省| 灵石县| 鄂尔多斯市| 方正县| 百家乐官网最好的投注法| 伟易博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太阳城百家乐官网的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