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鑒賞|龜茲石窟壁畫中的善與愛:看燃臂引路、殺生濟眾等故事
龜茲石窟壁畫所表現的題材和內容極為豐富,其在滿足佛教傳播與教化信眾需求的同時,更多表現的是古代民眾生活習俗和崇尚的美德。
龜茲石窟文化遺產是古絲綢之路文明交流的結晶,源起絲路,始興于漢,繁盛于唐,印刻著海納百川、兼收并蓄、一體多元的特點,見證了公元3至公元13世紀期間新疆古代佛教文化的輝煌歷史。曾對包括敦煌在內中國內地石窟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并在東聯西引的傳播交流過程中,又向西輻射極大地豐富了中亞佛教文化發展,創造了古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交流互鑒與融合發展的歷史經典。
薩縛燃臂引路
“薩縛燃臂引路” 壁畫故事題材出現在克孜爾第8、17、38、58、114、178窟,克孜爾尕哈第16窟。故事內容選自《賢愚經》卷六。
薩縛燃臂引路 克孜爾第17窟薩縛燃臂引路:
古時候,閻浮提有五百商人外出經商。有一天,他們路經一個大峽谷,溝谷幽深,天昏地暗。傳說,這個峽谷常有盜賊出沒。眾商人驚恐不已,擔心遭到盜賊搶劫。于是,他們哀求天神保佑。有個叫薩縛的商人安慰眾商人說:“你們不要害怕,我會設法為大家照明引路的。”說完,薩縛即以白布纏臂,然后澆上酥油,點燃雙臂,作為火炬,為眾商人照明引路。就這樣,薩縛帶領五百商人,經過七天的行程,終于走出了黑暗的峽谷。
薩縛燃燒了自己的雙臂,卻照亮了眾人前行的道路。(選自《賢愚經》卷六)
薩縛燃臂引路 克孜爾第38窟象、獼猴、鵽鳥自分長幼
“象、獼猴、鵽鳥自分長幼” 壁畫故事題材出現在克孜爾第58、80、99、114、224窟,庫木吐喇窟群區第63窟,克孜爾尕哈第16窟。故事內容選自《四分律》卷五十一。
象、獼猴、鵽鳥自分長幼 克孜爾第80窟象、獼猴、鵽鳥自分長幼:
過去有象、獼猴、鵽鳥一同住在尼拘律樹下,友好共處。一日,獼猴與鵽鳥問象:“你能回憶過去多遠的事?”象說:“我小時候走過這棵樹時,此樹與我腹齊。”象與鵽鳥又去問獼猴,獼猴回答說:“小時候經過這顆樹時,我可尿在樹上。”象與獼猴最后去問鵽鳥,鵽鳥回答:“雪山后面有大尼拘律樹,我將它的種子銜來此地,才生出這株樹。”經過這番對話,他們確定鵽鳥最長,獼猴次之,象最年輕,于是自分長幼。從今往后,象馱著獼猴,獼猴頂著鵽鳥,走街串巷,演繹著尊老愛幼、團結友善的大愛精神。(選自《四分律》卷五十一)
象、獼猴、鵽鳥自分長幼 克孜爾第114窟鴿焚身施迷路人
“鴿焚身施迷路人”壁畫故事題材出現在克孜爾第8、13、17、80、91、100、104、114、163、179、186、188、206、224窟,庫木吐喇第63窟,森姆塞姆第1、11、44窟。故事內容選自《雜寶藏經》卷三。
鴿焚身施迷路人 克孜爾第17窟鴿焚身施迷路人:
從前,有只鴿子常年生活在雪山上。一天,突然狂風大雪襲來。有一個行人在風雪中前行,迷失了方向。由于旅途勞累,再加上饑寒交迫,生命危在旦夕。
鴿子發現行人后,頓時就產生了憐憫之心。于是,鴿子銜來柴草,為迷路人點燃,供其取暖。接著,鴿子又毅然投身到熊熊烈火之中,把自己烤熟后,讓迷路人充饑。
迷路人接受了鴿子的施舍后,很快便恢復了體力。這時,風雪也逐漸停息下來,迷路人辯清了前進的方向,順利地走出了大山。(選自《雜寶藏經》卷三)
鴿焚身施迷路人 克孜爾第80窟兔焚身施仙人
“兔焚身施仙人” 壁畫故事題材出現在克孜爾第7、8、14、34、38、58、80、98、104、157、163、184、186、206窟,庫木吐喇窟群區第2、63窟,森姆塞姆第1、35、48窟,克孜爾尕哈第11、16、23窟,托乎拉克艾肯第15窟。故事內容選自《雜寶藏經》卷二。
兔焚身施仙人 克孜爾第14窟兔焚身施仙人:
很久以前,山中有一仙人修習佛法。他與一只野兔友好相處,親密無間。有一年,遇上大旱天氣,山里的瓜果、樹木、野草全都干枯了。山林里的動物沒有食物可吃。仙人對野兔說:“我想下山去找食物。”野兔心生慈悲,想舍身施仙人,便勸說仙人:“你不必去尋找食物,我會想辦法解決。”于是,野兔找來柴薪,并對仙人說:“你一定要接受我給你的食物。”野兔說畢,點燃了柴薪,縱身投入熊熊烈火之中,以待烤熟之后,好讓仙人食用。仙人對野兔這種舍己為人的高尚行為無限感激。
這時,帝釋天宮大震,天降甘露。山林間的瓜果樹木也都恢復了生機,仙人遂安穩地住了下來,堅持修行,最后得到了五神通。(選自《雜寶藏經》卷二)
兔焚身施仙人 克孜爾第38窟,現藏俄羅斯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勒那阇耶殺身濟眾
“勒那阇耶殺身濟眾” 壁畫故事題材出現在克孜爾第13、114窟。故事內容選自《賢愚經》卷十。
勒那阇耶殺身濟眾 克孜爾第114窟勒那阇耶殺生濟眾:
從前,有個叫勒那阇耶的人,為了生計,帶領五百商人入海采寶。途中,遭遇狂風惡浪,船破漏水。商人們驚恐萬分,高聲呼救,抓住船板以求活命。但大部分商人還是落入水中,被活活淹死。最后,剩下的五個商人向勒那阇耶求救。勒那阇耶便對他們說:“我聽說大海不收死尸。你們都來抓住我,我愿舍身相救。待我將來成佛之時,一定以無上正法超度你們于生死大海。”說完,勒那阇耶便舉刀自刎。五個商人緊緊抓住勒那阇耶的死尸,被大風吹到了岸邊,度過了海難,平安歸來。(選自《賢愚經》卷十)
設頭羅健寧王舍身為魚施饑民
“設頭羅健寧王舍身為魚施饑民” 壁畫故事題材出現在克孜爾第13、17、38、91、104、114、178窟,庫木吐喇窟群區第63窟,森姆塞姆第30窟。故事內容選自《賢愚經》卷七。
設頭羅健寧王舍身為魚施饑民 克孜爾第17窟設頭羅健寧王舍身為魚施饑民:
有一年,天降大旱。設頭羅健寧王將國庫的糧食全部拿出來,供百姓食用,但仍無法滿足需要,死亡人數與日俱增。國王向四方施禮,并發誓:現在百姓都饑餓不堪,我愿化作大魚,救濟眾生。說完,國王便投河而死,尸體在河中果然化生成一條大魚。
當時,河邊有五個木匠,正拿著斧頭和鋸子準備砍伐樹木。突然聽到河中有條大魚對他們說:“如果你們饑餓,請來吃我的肉吧。”木匠們來到魚的身邊,各自砍食魚肉,飽食而歸。于是,人們輾轉相告,紛紛來到河邊,砍食魚肉。魚的一邊被吃光了,便自動翻身,等整個魚身都被吃盡了,轉眼間,又變換出一條大魚。如此反復變換,滿足了國中所有人民的需要,度過了糧荒。(選自《賢愚經》卷七)
設頭羅健寧王舍身為魚施饑民 克孜爾第114窟(本文轉載自新疆龜茲研究院公眾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