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體刊文談28年前南醫大女生被殺案偵破: 破解懸案急不得
中青報2月26日消息, 2月23日,在沉寂了28年之后,發生于1992年的南京醫學院“3.24殺人案”,終于在南京警方的努力之下得以告破。當天,南京市公安局發布公告稱:“專案組偵查取得重大破案線索,于當日凌晨抓獲犯罪嫌疑人麻某某?!痹谶@漫長的28年里,受害者親友的焦灼等待和警方調查人員的執著追尋,終究沒有白費。
一起陳年舊案,為何會在28年調查無果的情況下,突然“取得重大破案線索”?這個問題的答案,便是科學技術的力量和警方的縝密排查。據警方披露,讓犯罪嫌疑人麻某某落網的關鍵,是一項名為“DNA-Y技術”的基因比對技術。在這項技術的協助之下,警方在實驗室中發現:一個名為麻某俠的人在被警方盤查時留下的血樣,與當年“3.24殺人案”受害者身上留下的兇嫌DNA高度相符,兩份DNA在Y染色體上的高度相似,說明犯罪嫌疑人是麻某俠的近親。最終,依靠這一線索,警方一舉鎖定了其居住在南京的親戚麻某鋼(即通報中的麻某某),麻某鋼也在被捕之后供認了其當年犯下的全部罪行。
縱觀中外,近些年來,常常會有陳年舊案突然破獲的消息見諸報端。促使這些案件得以偵破的原因,不外乎搜查鑒證技術的進步,和警方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不久之前,甘肅警方破獲的白銀連環殺人案,便與本案一樣,是依靠“DNA-Y”技術和大量繁瑣的比對工作破獲的。盡管在公眾的心目中,總是存在著各種對“神探”形象的想象和向往,但在現實之中,警方調查絕大多數案件的過程,都并沒有旁人想得那么傳奇。要破獲那些未能在案發之后迅速發現線索的“無頭懸案”,也遠比普通人想象的要困難得多。
了解了這重現實,我們便能認識到:此類無頭懸案的破獲,并不是什么順其自然的事。在這種情況下,那些仍然未能得以偵破的無頭懸案固然令人深感遺憾,但是,不論是警方領導、受害者家屬還是社會大眾,最好都不要對調查人員施加過大的破案壓力——對于此類案件,倘若沒有非常扎實的“鐵證”,萬萬不可唐突冒進。倘若為了滿足破案的壓力,便無視證據鏈條的完整性,盲目歸罪,很有可能會造成錯案。這樣的結果,對涉事各方和社會法治進程,都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害。
這樣的擔憂,絕不是筆者危言聳聽,而是我們從沉痛的現實教訓中總結出的經驗。近些年來,呼格吉勒圖案、聶樹斌案等多起經由重審平反昭雪的冤錯案件,都是因為警方當年對線索有限的懸案急于破案而導致的。輕視證據鏈條,給無辜者主觀定罪的做法,不僅使潛在的真兇得以逃脫,還釀成了無辜者蒙冤入獄的慘劇。造成這些慘劇的直接責任人,當然是那些沒有守住辦案原則的當事人員,但是,從根本上看,當年的社會環境對“命案必破”的過度期待,也是冤錯案發生的因素之一。
為此,社會必須戒除對于“命案必破”的過度執念,而建立起重證據、重排查與“寧可存疑,不可擅斷”的科學觀念。我們固然不愿意看到“正義遲到”,但我們更不愿意看到一些案件在“必須破案”的壓力下被錯辦。那樣的做法,只會讓真兇逍遙法外的時間更久,同時對無辜者造成額外的傷害。
由于搜查鑒證技術條件的限制,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讓正義在第一時間得以踐行。這是一個令人無奈的現實,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遺憾。承認我們的能力不足以查清所有懸案,可能會令人感到不適,但歸根結底,這對警方、受害者親友和可能被牽連的無辜者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原題為《破解懸案“急不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