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分析疫情經濟影響需要關注的維度和政策建議
2020年開年,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了全國各方力量。面對疫情,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指出,在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要密切監測經濟運行狀況,聚焦疫情對經濟運行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圍繞做好“六穩”工作,做好應對各種復雜困難局面的準備。
根據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精神,各部委和地方紛紛出臺各項政策穩定經濟。從信貸投放、金融市場、勞動就業、社會保險繳納、對外貿易、支持中小企業等領域全面發力,保障完成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全面建成小康任務。為進一步用好用足政策空間,要更加集中關注疫情對經濟影響的幾個重要傳導機制,直面可能的問題,精準發力。
決定一國經濟總量的核心因素是市場循環的連續性和速度。國民經濟不是一個靜態概念,而是動態的收入流。人們的每一次購買都將我們的一部分收入轉手給他人,而我們的收入也來自于他人的購買行為。正是由于貨幣的持續傳遞,才使得經濟充滿了活力。經濟循環的速度越快,產生的收入流也就越大。疫情影響宏觀經濟最重要的傳導機制一方面是由于各種經濟活動中斷,打破經濟循環的連續性,另一方面是降低經濟循環速度。
重慶市云陽縣加強蔬菜市場監測,力求確保蔬菜價格合理、穩定。2月5日,消費者在云陽縣雙江街道一家超市內選購蔬菜。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面對疫情,經濟循環中以下幾個方面需要特別重視。
第一,消費循環的重要性和春節消費的獨特性,要求必須高度重視疫情對消費的影響。新冠肺炎導致餐飲、購物、文旅、影視等領域的消費大幅度下降,會使得相關循環中斷,企業收入降低。目前,消費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循環的主要模式。2003年至2019年,消費對GDP的貢獻率從35.4%提升到了57.8%。在消費循環模式成為主導之后,疫情消費影響所產生的總體經濟影響就將大于SARS時期。SARS時期我國主導模式是出口-投資循環。2003年二季度,我國出口月增速維持在30%。出口企業獲得收入,帶動第二產業的投資累計同比維持在50%的高速。投資擴大產能后進一步推動出口,形成良性循環。由于沒有影響經濟的主要循環模式,這就使得SARS對經濟影響不大。而當前國內消費已經成為主要的循環模式,需要特別重視此次疫情對消費的影響。
全年看,疫情對消費產生多大影響,取決于二三四季度消費對春節消費的替代能力。由于春節消費具有很大的合家歡和朋友團聚等特性,這是比較難以替代的。這與SARS時期主要影響第二季度的日常消費不同,人們在推遲耐用消費品購買后在三四季度進行彌補,導致對消費影響不大。春節消費是比較難以彌補的。這里面尤其是電影和白酒產業受到影響較大。今年春節檔和情人節檔票房緊密相連,有很多電影內容就是針對這個檔期特設的,在撤檔后,很難再次獲得高票房。春節期間更是白酒全年消費的一個高峰。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要求著力穩定居民消費,加快釋放新興消費潛力具有重大意義,是今年經濟工作重要著力點。
第二,在國內消費循環中,尤其需要關注疫情對汽車產銷的較大壓力。汽車已經成為國內消費循環的核心支柱,汽車銷售占到社會零售品總額的10%。2019年消費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在于汽車消費累計同比下滑8.2%,導致包含汽車消費的社會零售品總額全年增速下降至8%,而不包含汽車消費的社會零售品總額增速全年為9%。湖北省以武漢市為代表,近年來已經形成在我國乃至全球產業鏈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汽車生產基地。東風、本田、日產、標致雪鐵龍等整車廠商和博世、法雷奧、偉巴斯特等零配件廠商都在武漢建有生產基地。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今年汽車產銷構成了較大壓力。
第三,疫情放大企業、居民高杠桿和房地產高周轉模式的資金流風險。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債務-投資成了一段時期主要經濟循環模式,企業積累了很高的杠桿率。到2019年,企業杠桿率171.4%,雖然比2016年高峰有所緩和,但是依然處于高位。高債務導致企業現金流壓力加大,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后違約債券超過170支。疫情導致企業一季度收入降低,對高杠桿企業的現金流壓力進一步加大,可能會導致企業生產中斷。尤其需要關注的高杠桿企業,是房地產。在房地產調控的大背景下,房企大多采用了高周轉模式,從規模擴張走向提高現金流效率。此次疫情導致了房地產工期意外延長、銷售渠道不暢,極大降低了房地產企業的周轉速度。這對于房地產企業的現金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企業高杠桿率外,2019年我國居民杠桿率增速超過12%,維持了2016年以來的高增速,這在疫情期間,也對居民的現金流提出了很高的挑戰。
第四,產業鏈復雜度上升對恢復生產提出了很大挑戰。在加入WTO后,我國產業實現了快速升級,生產能力大幅度上升,國內產業鏈延長。我國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擁有666個工業門類的國家。在看到這些偉大成就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一臺極為復雜的機器停滯后再啟動難度也就加大了,各部件之間協調問題變得非常復雜。由于企業恢復生產時間不同,整個產業鏈運行不暢,導致復工時間延長。尤其是,目前廣東和浙江疫情相對也較為嚴重,而這是中國制造業的核心地區,不能盡快復工會導致全國生產受到影響。
第五,重視疫情對農民工就業模式的沖擊。為了穩就業,各地紛紛出臺政策要求疫情停工期間工人照常發放工資,但這項政策只能惠及在職工人。我國部分農民工的就業模式是在春節前結清工資辭工、春節后重新尋找工作,因此在春節期間,很多農民工事實上是失業狀態。停工停運將打亂農民工找工作的節奏。一旦他們的生活周轉不開,就不僅僅是民生問題,更會通過減少消費等干擾整個經濟循環。
除了上述五個方面的經濟循環中斷風險以外,疫情影響經濟的另一渠道是降低經濟循環速度。測量經濟循環速度最為宏觀的一個指標是貨幣流通速度,即為了生產一定的國內生產總值,貨幣需要轉手幾次。例如,一個國家一年產值5000億,但是只有1000億的貨幣量,這就需要貨幣流通5次完成這個國家的生產過程。如果貨幣流通速度變慢,這些貨幣能夠支持的國內產值就變少了。最近幾年,由于我國處于“三期疊加”,除了2017、2018年以外,貨幣流通速度持續下降。2019年,我國貨幣流通速度下降了0.91%。在微觀層面上,反映經濟循環速度的指標也呈現放緩態勢。工業企業產成品周轉天數從2017年14天左右,上升到2019年17天左右。工業企業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從2017年39天上升為2019年的53.1天。經濟循環速度放緩直接對應了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人流和物流放緩,會進一步導致今年經濟循環速度下降。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可能帶來的循環局部中斷和速度放緩兩大渠道,可以進一步考慮以下政策。
第一,以市場為主體,政府輔助保障經濟循環暢通快捷。此次疫情某種程度上類似于戰爭,是正常的經濟秩序受到了干擾。未來關鍵在于恢復市場循環,政府不急于過度發力。綜合前述兩大渠道,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影響總體上是可控的,如果疫情能在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今年能夠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在做好防控,力爭將疫情控制在一季度的大前提下,政府不必先急于過度反應、過度發力。首先,政府項目一般持續時間長,例如基建項目持續兩到三年,會導致在疫情結束后很長一段時期過于發力,在未來擠占市場空間,進一步降低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其次,政府項目一般資金周轉速度較慢,讓政府啟動經濟循環會導致經濟流轉速度變慢,降低整個社會的資金效率。因此,在此次疫情的經濟恢復過程中,政府更應該扮演輔助的角色,為企業排憂解難,而不是主導經濟循環。當前首先是保持定力,觀察疫情在一季度的控制情況,預留政策空間,但是先不宜盲目大規模擴大赤字,以更大規模的財政政策介入經濟。如果一季度后疫情還有反復,再加大基建等穩定投資。
第二,加大防護用品生產,保障復工期間防疫。有條件地區需要盡快復工。在復工后,工人聚集帶來防護用品需求上升。為保障復工順利,一段時間內堅持防護用品生產優先導向,滿足復工帶來的防護用品需求上升。
第三,穩定企業資金鏈。除了信貸、金融市場發債等政策外,對社保繳費等還需要有更大力度。當前各省市的政策普遍為將1至2月份的社會保險延緩至3月底繳納。但考慮到此次經濟恢復循環時間會比較長,3月底企業可能并沒有充足的現金流可用于繳納社保。為了更好地幫助企業恢復生產,有條件地區可以考慮取消1至2月份的社會保險繳費。在財政資金較為困難的地區下,也可以考慮延緩1-2月份的社會保險繳費至6月底,給企業更多時間。此外,由于疫情的影響,部分春節前合約會產生違約,產生違約金壓力。目前,部分企業之間的合同對不可抗力的說明中包含了疫情等情況,但還有很多合同的不可抗力定義較為模糊,可能會引發違約糾紛。各地政府在幫扶企業的文件中要將此次疫情明確定義為不可抗力,以便企業可據此界定違約問題。
第四,以盡快恢復運輸效率為核心,修復產業鏈。除了人員復工以外,運輸是整個產業鏈恢復循環的最中心環節。當前產業鏈復雜度上升必然帶來各種原材料和中間品的運輸需求增加。在防疫期間,運輸效率大幅度下降,對產業鏈影響大,需要著力加快恢復。尤其需要關注化工原材料運輸,危化品等長期在路上停滯會帶來更高的風險。
第五,著力加大消費扶持力度,促進消費轉型升級。由于春節消費的特殊性,消費后期彌補較為困難,需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例如酌情增加國產電影進入市場數量。不要太過依靠線上消費對總消費的支撐。目前一種觀點是此次疫情將會進一步推動線上消費,對電商是利好。這種觀點有夸大的嫌疑。線上消費的快速增長期已經過去。主要原因是以拼多多異軍崛起為標志,電商滲透已經基本飽和,簡單的流量增長紅利已經基本消失,獲客成本快速上升。正如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指出,要著力挖掘新的消費增長點。未來需要進一步促進消費升級,降低餐飲等在總消費中比重,以保護知識產權等手段大力發展文創等設計類產品。
第六,對汽車消費適當加大補貼。當前還很難有消費增長點能夠取代汽車消費的地位,穩定消費需要確保汽車消費穩定。好的消息是疫情過后出于安全考慮,部分人群會加大汽車購買傾向。但是,由于汽車產業鏈受到影響,今年汽車消費短期內會有較大壓力。在供需兩側都需要對汽車產業定向加以扶持,快速恢復產業鏈,維持汽車消費補貼力度不減,進一步考慮暫時增加購置稅減免等政策。
第七,加大改革,尤其是農民工落戶等領域改革。加大改革,提高經濟韌性和抗風險能力。通過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手段,降低農民工在城市落戶的固定成本支出,促進農民工落戶,將農民工真正變為穩定工人。一方面提高勞動力市場化程度,另一方面逐步降低大規模人口季節性流動帶來的公共問題。
(作者于澤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