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疫情期間遠程追思禮儀及哀傷輔導
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一些家庭痛失摯愛親朋,卻因各種原因無法正常進行臨終、殯葬及追思儀式。一群來自不同高校宗教系和神學院的學生,懷著對上述情況的深切同情,依據各信仰及文化的傳統,合力撰寫了如下手冊,希望為逝者親友提供簡單易行的家庭禮儀參考;并附哀傷輔導、災難急救資源鏈接,供專業的心理輔導者和社會工作者參考。
攝影:郭巖儒家追思禮儀
特殊時期下,無論亡人是在家中還是在醫院過世,一般都盡速送殯儀館火化并存骨灰。一般喪禮中涉及臨終及奠、吊,乃至出殯、下葬的禮儀,都暫時不能施行。
按照儒家經典的觀點,亡人此時游魂不安。我們感到,家人此時應盡快返回家中行“虞祭”使亡魂回到家中,重獲安寧,為接下來與列祖列宗之靈合祭(“祔”)做好準備。
以下紀念儀式需要選定一位“喪主”做代表,喪主一般是亡人的長子、長女,如子女不能承擔,長孫、長孫女也可以出面;特殊情況下,其他至親(兄弟姐妹、配偶)也可以承擔喪主。另外選定一位知禮、情緒穩定的親友作為“護喪”協助儀式進行。
流程
虞祭總共要行三次,第一次應在亡人安葬的同一日進行。有如下程序:
一、由護喪者主持,在家中正堂設一神案(面向南方),準備亡人遺像一幀或牌位一座作為神主。準備亡人平時喜愛的食品、飲品布置在供桌上,并準備空杯子數個。另設香爐、線香待用。在神案西邊設一個洗手盆、一塊手巾。
二、全家人聚集在神主前,可以哀哭盡情。護喪者勸慰大家,請大家漸漸止哭,開始行禮。
三、護喪者請喪主到神案右邊洗手、擦干手,然后焚香、上香。此時大家默默存想亡人的精魂仿佛降臨在場。喪主帶領大家行叩首禮三次。起身后取一個空杯子,倒入飲品,恭敬地獻到神案上。然后說:
(文言版)哀哀我父(母/兄/姐/兒......),遭此不幸!身既不復,精魂未遠。日夜思念,是為至情!謹以玄酒薄饌,恭行初虞(再虞/三虞)。魂兮歸來!永享安寧。
(白話版)某某,回家來吧!準備了你平時愛吃愛喝的,再也不害怕、不難受了!某某,回家來吧!
以上禱祝詞只是一個示意,實際行禮時可以說自己的心里話。
四、其余親人輪流上前洗手、擦干手,并獻上一杯飲品。喪主再次帶領大家叩首三次,行禮時在心中默念”魂兮歸來!魂兮歸來”,在心中想象親人的游魂回到了家中,并且安詳平和,成為守護家庭、保佑親人的吉祥神明。到此禮成。
如上禮儀,在亡人安葬后還應行兩次(盡量連續兩天行)。期間親人應該于每天早晚聚在一起哀哭盡情,訴說悲痛。如有條件,應該在夜間輪流守靈。
按照儒家經典記載,三次虞祭后,應該行一次名為“卒哭”的禮儀,從此開始除了早晚允許哀哭盡情,其余時間應該盡量克制哀情,慢慢回歸正常的生活。但特殊時期,人很難那么快從悲痛中走出來。
因此,我們建議在三次虞祭后,親人仍然早晚聚集哀哭,并且給神位供奉飲食;直到感覺人們的心情稍稍平復,由護喪者出面提議行“卒哭”禮,“卒哭”禮的儀式與虞祭基本一致,但禱祝詞的內容轉變為表示安撫、平和的內容。這之后的第二天,如果您家有供奉祖先的習俗,則可以將亡人遺像或牌位轉移到祖先神龕或供桌上,并且禱祝亡人在天之靈安寧、吉祥,持續地保佑這個家庭;這個家庭也會延續家風,永遠懷念亡人。
這之后,應該持續居喪,保持穿著孝服或樸素的衣服,節制飲食,并每天供奉亡人神位。
居喪的時間,可以由親人自己決定,不應該短于七天,不能長于三年——建議最好等到正式遷葬入土之后再結束。
注意事項
特殊時期,喪禮宜從速從簡,而哀毀之情不得不盡,需注意:
1.哭泣、悲痛,是人之常情,宜宣泄不宜壓抑。
2.如有穿孝服之俗,可以穿孝服;亦可佩戴黑色袖標;如概無此類習俗,注意穿戴款式簡單、顏色樸素即可。
3.喪期飲食不宜過量、不宜追求美味、不宜飲酒。但更不宜絕食,親人之間應互相勸以飲食,以免哀毀過度,以死傷生。
4.整個喪期夫婦不宜行房。
佛教追思禮儀
流程
一、制作蓮位
以長條形黃色紙(條件不具足可使用白色紙),正面書寫往生者姓名,姓名上方可以粘貼往生者照片(照片非必需),背面書寫往生者出生及往生之年、月、日、時辰,模板如下:
十二時辰對照:23-1點:子時,1-3點:丑時,3-5點:寅時,5-7點:卯時,7-9點:辰時,9-11點:巳時,11-13點:午時,13-15點:未時,15-17點:申時,17-19點:酉時,19-21點:戌時,21-23點:亥時。
二、靈前陳設
以香爐或一碗白米,爐中/米中插香,依心意供奉飯、菜、果、花。素食為佳。香、飯、菜、果、花,條件不具足皆可省略,供奉簡單的米飯、清水亦可,不影響功德。如果燃香,注意開窗通風。
三、誦經、持咒、念佛及回向
全家為往生者誦讀《阿彌陀經》和《往生咒》(誦經持咒),以及反復(不拘遍數)念“南無阿彌陀佛”(持佛名號),每念一段時間(如一小時)休息前,說“愿以此功德,回向某某,希望某某往生西方極樂凈土”,以及其它想對往生者說的話(回向)。念錯、發音不準沒有關系。回向的意思是將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轉施于預期的對象。
上述儀式可持續七七四十九日。
注意事項和說明
一、正確認識
佛教認為,眾生自無始以來,輾轉生死于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之中,輪回是苦,修行的目的不是求來世榮華富貴,而是從輪回中解脫。誦經、持咒、念佛的作用是憑借西方阿彌陀佛的愿力,送往生者去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修行,不再墮入輪回。
佛教戒殺,祭奠期間請避免殺生。
二、調整情緒
佛教認為,人在往生七日內可能于家中徘徊,看到蓮位和家人的狀況才知道自己已經離世。因此在儀式過程中盡量不要痛哭,維持身心的相對平靜,讓往生者能夠安心跟隨阿彌陀佛去最好的地方修行。如果察覺到情緒起伏,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儀式開始前,先深呼吸數次,使心情盡量歸于平靜。
數息。如果無法整理心情、集中注意力念經,可以先停下,計算呼吸的數目: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感受呼吸上,感覺到氣息自鼻孔出去時,數一,再次感覺到氣息自鼻孔出去時,數二,……每數到十為一個循環,數到十以后,再從一開始。忍不住流淚或雜念叢生都沒有關系,只要在意識到走神時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繼續數下去即可。不必刻意控制呼吸,越放松、自然越好。平靜下來后,再繼續念經。
道教追思禮儀
流程
一、制作靈位
靈位也可以用逝者照片代替,具體的格式與寫法尊重地方傳統,或參考下面的簡約模板,用白紙或黃紙制作。
“先父”的部分可以按照與本人的親屬關系來變更,如先母、先外公等。
二、靈前陳設
靈位正前方陳設香爐,若無香爐可以用飯碗洗凈后盛米代替。
香爐兩側可放置花束(條件不具足可省略),并依心意供奉飯、菜、茶、果。
按照道門威儀,為逝者誦經開度并非祭祀,因此應避免葷腥供品,若條件所限,清水一碗亦能足以表示赤誠之心。
三、課誦經法
自己,或全家為逝者者課誦本節末所開列的道門開度經法。其中的《青華救苦誥》可以依照自己的虔心重復誦念,不拘遍數(在儀式之外也可以隨時默誦,以為逝者求得超度)。
按照道門威儀,課誦經法,以清靜、專一的誠心最為至要,因為只有身心清靜才能人天感應,與道合真。
在回向之后,也可以將心中想與逝者叮嚀之事稍作表達。
注意事項和說明
道門威儀最重清靜,所以當我們想要通過自己的課誦為逝者祈禱時,應盡力暫時克制自己的悲傷情緒,深呼吸,將精神集中于當下,讓自己的心情放松。
課誦之前不宜食用葷腥,但若已經食用,應先誦念《三凈咒》。
道門的開度經法,是通過經文與虔心感通大道、天尊,祈求解除亡者的生前罪過,并超拔至“南宮”(有罪之魂歸于北宮酆都,是為懲罪之府)。亡者在經過朱陵火府的煉化之后,脫去凡質,超登仙界。也因為如此,我們為亡者課誦經法,也是代替亡者發露、解謝他/她們在世之時所造的罪咎與過愆,只有如此,亡者才能真正地被拔度。
附開度經法自修品目錄:《凈天地咒》《開經咒》《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妙經》《青華救苦誥》《五廚經》《升遷咒》《三禮》《回向》《三凈咒》
基督教追思禮儀
流程
一、儀式空間
在桌臺中央擺設逝者的照片,可根據各自傳統決定是否放置十字架以及點燃蠟燭。建議對稱擺放高燭臺四只或六只、燃燭兩對或三對。
二、唱詩、(啟應)經文誦讀與祈禱
以唱詩1-2首開始追思儀式,選自各自傳統詩歌本(如《新編贊美詩》“喪葬追思”、“送別親友”分類下第191-195首)。
獨自或與家中親人一同追思時,誦讀經文如下:約 11:25-26,提前 6:7,伯 1:21,羅 8:38-39,太 5:4,約 14:1-2。若亡者為孩童,誦讀經文如下:約 14:1-2,可 10:14,賽 40:11,申 33:27,賽 49:15。
根據各自傳統,獨自默禱或與家中親人一同祈禱:
與家中親人一同追思時的啟應經文如下:詩 103:1-17。若亡者為孩童,啟應經文如下:詩 23:1-6。
注意事項和說明
哀歌作為基督宗教傳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詩篇中占大多數的哀歌、耶利米哀歌、福音書中耶穌的哀歌等),是基督徒個人及群體對上帝坦誠與信心的體現。因此,無需刻意壓制內心的無助感與失落感,可于儀式前后與家中親人一同哀哭,分享各自的軟弱與痛苦,并追憶逝者在彼此生命中留下的印記,這樣會更有助于應對心理創傷。
儀式開始前,先深呼吸數次并默禱,直至從哀傷的情緒中略微平復,內心感受到主耶穌基督的平安。
可根據各自傳統決定是否在上述禮文后追加誦讀使徒信經、主禱文、火葬文等。
(本節所有經文取自新教《和合本》圣經及《公禱書》)
來自心理學和社工專業人士的建議
哀傷輔導
《喪失的悲痛,會經歷五個階段》:正常的悲痛有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郁--接受。這是一個過程,可以加速卻不可跨越。不要試圖消除情緒。
《如何對兒童進行哀傷輔導?》:兒童和成年人一樣也會有哀傷,如在這時忽略了兒童的心理需求,他們復雜的情緒得不到適當的紓緩,有可能持續地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另外,5~8歲的孩子,常常具有“魔術性思考”,如果忽略了對他們進行哀傷輔導,很可能再次發生個別兒童想通過自殺的方式與思念的親人在天國相見的慘劇。因此,以誠實、敏感、不判斷、接納的態度陪伴兒童度過哀傷是每個哀傷輔導者的責任。
《“媽媽,船上的人都去哪里了,為什么大家都在哭?”》:如何回答孩子關于死亡千奇百怪的提問?這里有靠譜的回答方式。
《原來,親人去世后,我們仍然有聯系……》:此篇介紹“整合性哀傷”:人們帶著哀傷和懷念,但依然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災難急救
《好好說再見——災難后心理反應(哀傷)》:喪失后的常見情緒(悲傷、痛苦、憤怒、內疚)、認知(否認、自責、反芻)、行為(回避、退縮)、生理(失眠噩夢,食欲下降、心率不正常)現象;正常的哀傷反應大概持續半年到兩年。
《災后心理建設|給成人的建議》:一些親人離世后成年人和青少年可能會出現的反應及應對措施。
《新型冠狀病毒爆發期間的(網絡)心理急救》:此篇中的“幫助家人或好友離世的幸存者”章節,對于如何與兒童和青少年談論死亡,提供了一些建議;“創傷性哀悼”章節里描述了幸存者的一些創傷性的心理過程。
心理援助
對于需要一對一心理援助的個案,可參考《心理援助資源整理文檔》
關于本文
武漢市民政局從1月25日開始已下發相關通知,殯儀館暫停遺體告別儀式服務,公墓暫停開放,期間火化后的骨灰寄存于殯儀館。同時,由于隔離狀況,逝者家人無法得到來自親友和社會的正常支持,無處寄托哀思。
本導引配合廣大普通中國人綜攝的儀式觀念和模糊的宗教情感,盡量選取不同教派之間的底線共識,配合防疫要求,提供簡單可操作的儀式流程。
佛教禮儀執筆:郭巖(感謝悟燈法師開示)
道教禮儀執筆:陶金
儒家禮儀執筆:王舒墨
基督教禮儀執筆:王菡
統籌、編輯:鄭利昕
查看更多內容,請關注新浪微博 @新冠疾患臨終及追思關懷小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