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立春,北京人卷個春餅,期待疫情緩和
小早 北京早知道
明日立春。俗語有云,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這個“春”,指的就是從立春開始,歷經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五個節氣的這段時間。
而立春,則是進入春天,萬物復蘇的節氣,代表溫暖、生長。
01立春后陽氣開始上升,日照增加,白天漸長,意味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生長的季節,萬物至此漸次復蘇,天氣開始逐漸回暖。
交節時真正進入春季的只有南方嶺南,早春的氣息已撲面而來;而在北方,萬物仍蕭索,有的地方還在下雪,立春,更多只能說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此時節,雖然寒意猶在,但“百草回芽”已不可阻擋。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按照二十四節氣的排列順序,立春是第一個節氣,又叫“打春”,就是冬至數九后的第六個“九”開始,所以有“春打六九頭”之說。“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此時節會看到微微的綠色。
值得注意的是,庚子鼠年還是個雙春年。所謂雙春年,就是指這一年里,有兩個立春。其中,第一個立春節氣是在正月十一(2020年2月4日)出現,第二個立春節氣會在臘月的二十二(2021年2月3日)。
對于雙春年的說法各地都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認為雙春年是一個相當好的年景,會風調雨順莊稼會豐收,叫做:年逢雙春,吃米有椿,對于農業生產是相當有利的年景。也有的地方認為雙春年是一個結婚的好年頭,結婚的會比平時明顯增多,而且還是很難遇到的鼠年,所以被稱作:鼠年難逢雙立春,農家喜宴把肚撐。
02“立春”不僅是個重要節氣,也是重要民俗節日。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后,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后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為了迎接春日即將到來的農耕事物,各地習俗極多,包括糊春牛、打春牛、迎春、游春、報春、春社、貼宜春字畫、戴春雞、佩燕子、吊春穗等。過去,在立春這一天,北京人也要聚在一起,慶賀冬去春來的好日子。
那時候,北京人主要講究做三件事:打春、報春、咬春。
“打春”又稱“鞭春牛”“祭春牛”“打春牛”,就是用泥土捏成一個象征農事的耕牛,肚子里塞上五谷,當牛被打爛時,五谷就流了出來。打春的風俗是從宮廷中流傳出來的,每到立春,就要在皇宮門前把泥塑春牛打碎。
《京都風俗志》云,宮前“東設芒神,西設春牛。”等迎春的儀式結束之后,就要打春。人們紛紛將春牛的碎片拿回家,希望帶來吉祥豐收的好兆頭。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春天、對農業的重視,表達了對農業豐收的祈盼,也寄托了先民對人勤春早的信心與向往。
報春,在立春前幾日開始,有人手執小鑼、竹板,一邊敲擊, 一邊口唱贊春詞,挨戶送一張春牛圖。被送人家相贈幾個小錢,稱為報春。當然,到了立春,北京人也少不了要高掛“春幡”,貼上應景的對聯,如“一門歡笑春風暖,四季祥和淑景新”等吉祥話,過去都很常見。
也有人會用紅紙剪出雄雞的樣子貼在屋門上,以諧音“吉”,寓意吉祥如意。
到了今天,還能讓北京人念念不忘的習俗,那就莫過于咬春了。吃春餅、春卷、春盒,吃生菜,吃蘿卜,謂之“咬春”,寓意迎新納吉,祈福來年風調雨順、春風得意。
北京吃春餅和咬春的習俗由來已久。在立春的這一天,人們要把各種新鮮蔬菜卷成餅吃下去,好咬住春天。明末的劉若愚就寫道:立春這天,北京人無論貴賤都要吃蘿卜“咬春”,還要互相請客吃“春餅和菜”。“和”字在此處讀“貨”,即各種菜攙和在一起卷餅吃。
過去,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叫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盒子里分格碼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爐肉、清醬肉、熏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熏雞、醬鴨等。
再來一盤炒合菜,攤個雞蛋,肉香四溢的醬肉配上清新爽口的豆芽、韭菜,卷好吃進肚子里,那才叫快活。
03對北京人來說,吃春餅是一件非常講究的事。
先說這春餅,要薄、要透明,用手搓不會裂的,而且一張春餅要能一分為二地揭開,餅18到20厘米,大小正好放,在手上卷菜,得卷。卷好后放在嘴里,和嘴大小相當,得咬。
餅里夾上菜,菜樣一定要多,要葷素搭配,有驢肉、熏肚、熏肘子、醬口條、醬小肚等肉菜,還要有炒粉絲、炒菠菜、炒豆芽兒等素菜。吃春餅,在卷的時候先把甜面醬抹在餅皮上,放上羊角蔥打底,放上豆芽兒、黃菜等,再放上醬肉、驢肉、熏肚。
卷餅講究,餅皮左搭右,餅卷好后,封口朝向自己,左手在下托住餅底,右手拿著上邊,這種吃法像是在吹嗩吶。吃春餅講究的是用餅把菜包起來,不漏不破,要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沒別的也是討個吉利。
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烙好的春餅隨吃隨拿,為的是吃個熱乎勁兒。
北京人咬春的飯桌上,除了醬肉之外,還少不了一道炒合菜。北京人吃“合菜”十分講究,立春必不可少,吃“炒合菜”必須用春餅卷食,才能品出合菜的味道。
《四寶鑒》中曾記載:“立春日,都人(指北京人)做春餅,生菜,號春盤”。將韭黃、肉絲、粉絲、豆芽菜、嫩菠菜炒在一起,便是“合菜”,上面若再蓋上一張攤雞蛋餅就是北京名吃“和菜蓋帽兒”,北京人則稱之為“金銀滿堂”。
還有薺菜炒雞蛋,炒香椿樹芽,都是北京人餐桌上的佳肴。各種時令的新鮮蔬菜拌、炒在一起,嘗起來就像春天一樣清爽。
除了吃春餅之外,北京人在立春這一天還得吃蘿卜。立春吃蘿卜不僅可以解春困,還可以增強人體的生理機能,所以立春蘿卜又稱為“子孫蘿卜”。
老北京賣的蘿卜大體有水蘿卜、卞蘿卜、衛青兒等。北京人喜歡吃天津的沙窩蘿卜,吃蘿卜以脆嫩多汁的衛青蘿卜為上。
“心兒里美”在北京可謂是家喻戶曉,以南苑大紅門的最有名,碧綠的皮下有一層薄薄的白皮兒,再往里便是可人的紅瓤兒。小販們用他們帶有弧度的小片兒刀一層層的將圓溜溜的蘿卜雕成盛開的鮮花,層次分明不說,看著水分充足的蘿卜瓤兒,定會讓你垂涎欲滴。
今年立春,雖說受到疫情影響,不適合出門游玩散心,可也正好一家人坐在一起,安安心心吃一頓春餅。嘗嘗久違的媽媽味道,將戰勝疫情的祝福、將對于未來的期待都卷在餅里,踏踏實實地吃下去,討個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春天,就要到了。執行編輯:小早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