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城市中的人類(五):城市化浪潮洶涌,有人追尋平靜與安寧
即便城市正變得越來越智能和高效,要求放緩都市生活瘋狂節奏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人們對此所作出的努力從具體規范一直延伸到抽象領域。許多城市在道路上設置了較慢的最高限速,還有各類倡導靜思的藝術裝置。
比利時特爾菲倫,靠近布魯塞爾,一位園丁正使用一把吹葉機清理秋天的花園。照片拍攝于2012年10月30日。路透社 圖(Francois Lenoir 攝)
哈斯克爾·斯莫爾(Haskell Small)是一名音樂教師,也是一名作曲家,他至今仍記得當噪音開始變得令人難以忍受時的情景。他邊回憶五年前的那一天邊說道:“當時我甚至無法找到一個既有新鮮空氣又不嘈雜的地方。”
斯莫爾今年71歲,在位于華盛頓的家中辦公。他說,令他憤怒的焦點其實是一件專門處理草坪的工具:汽油式吹葉機。他抱怨道,“我能理解生活在城市中總會遇到更多噪音,但這種噪音特別刺耳,而且很響——天啊!”
在他生活的小區,不少人有相同的感受。2018年12月,他們組織起來,說服華盛頓市加入了美國另外100多個城市的行列,針對這款吹葉機發出禁令,并轉而提倡另一種更為靜音的電池式機器。
華盛頓這一針對噪音污染的舉動只是全球城市有意放緩都市生活節奏、在都市中獲得寧靜的例證之一,其最終目的在于促進健康和提升生活福祉。
轉換節奏
英國南部雷丁(Reading)小鎮的日落風景。一款手機軟件的用戶正在標注城市中的安靜角落。照片拍攝于2019年9月5日。湯森路透基金會 圖(Adela Suliman 攝)
最近,在英國的雷丁(Reading)小鎮,居民們開始用手機軟件和線上社區來尋找安靜的場所,他們簇擁在一起,共同拿著手機,穿過公園、墓地及書店。
由聲音藝術家理查德·本特利(Richard Bentley)帶領的這支當地漫步小隊,是一項始于2019年9月,由市民發起的全球行動的一部分,行動的參與者在互動地圖上標注出安靜的公共地點。
本特利用一種沉穩的語調說,“安靜的地方能夠讓你轉換節奏。”
“(它們)真的能夠幫我們與日常生活保持一段距離,不再被困于各種對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的要求之中。”
從柏林到芝加哥,許多城市都在定期舉行面向公眾的免費聲音漫步活動,不少漫步者使用的是Hush City手機軟件,這款軟件可以讓用戶錄制音頻,拍攝照片,并對安靜的地方進行標注和打分,便于其他用戶找到它們。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數據,噪音污染已經成為歐洲城市最常見的環境類投訴。而根據聯合國的預計,到2050年,全球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將居住在城市地區。本特利認為,屆時來自交通、建筑施工和移動電話的噪音將只增不減——這可能會導致平靜和安寧成為稀缺的奢侈品。
本特利說,“在過去,噪音是低收入者和地位較低的階層不得不忍受的。那些辦法比較多的人大可以選擇搬走。”
這也是為什么本特利和其他一些人把業余時間用于尋找和標記城市里那些能夠免費進入的安靜場所,就好像那些地方是瀕危物種一樣。“維護好那些寧靜的區域無比重要,而且要留心它們有沒有消失的風險。”
慢下來的城市
英國雷丁小鎮的公共廣場內,一款手機軟件的用戶正在軟件上標注城市里的安靜角落。照片拍攝于2019年9月5日。湯森路透基金會 圖(Adela Suliman 攝)
不少地方也開始通過國際慢城組織(Cittaslow,意大利語,意為“慢節奏城市”)搭上宜居的風潮。
“慢城”(Cittaslow)成立于意大利,其網絡覆蓋全球超過260座城市(中國現有12個市、縣或區位列其中),而對城市的評判參考因素包括可持續的基建設施、對當地經濟的推動情況,公平性以及“美好生活”。
韓國的全州市(Jeonju)是位列其中的城市之一,該市市長Seung-Su Kim介紹,當地人口約為65萬人,自從2016年加入“慢城”以來,不僅種植了大量綠植,每月還舉行“無車地帶”(car-free zones)活動。
慢城網絡的秘書長皮埃爾·喬治·奧利維蒂(Pier Giorgio Oliveti)表示,這里提倡的方式或許能為現代化進程的諸多弊端打一劑“預防疫苗”。
然而,未來城市彈射公司(Future Cities Catapult)的城市設計和規劃專家尤安·米爾斯(Euan Mills)卻認為,“城市最激動人心的地方恰恰在于它們的生機勃勃。”他說,“我不覺得應該讓它們的節奏慢下來。”
倫敦政經城市中心(LSE Cities)的城市化專家菲利普·羅德(Philipp Rode)則建議,相比以往任何時候,城市規劃專家和政府部門當前正應該“認真思考所謂城市的意義究竟何在”。
他表示,“為什么人們更樂意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因為正是城市將人們聚集到了一起,共同享受公共生活。”
“那種真實的、現實層面的經驗需要被好好保存。”
(本文編譯自湯森路透基金會Urban Humans專題,系列共有為一篇序文及5篇圖文,每周更新。本文為正文最后一篇。)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