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人為何癡迷“封神”IP?
原創 毒眸編輯部 毒眸
文 | 柯桑
編輯 | 江宇琦
明朝萬歷年間,有位名叫許仲琳的讀書人生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出嫁時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小女兒心生埋怨,老父親不忍親姐妹之間心生芥蒂,只得苦思冥想解決辦法。
一天,許仲琳閑來翻書,讀到講述殷商歷史的《尚書·周書》中有一句話,頗為觸動:“惟爾有神,尚克相予”(你們不管是神還是人,都要站到我這一邊)。這是武王伐紂途中,用來籠絡軍心的一句口號,這種“以神之名、號令天下”的豪氣,給了許仲琳靈感,他當即提筆寫下《封神演義》,當作小女兒的陪嫁。
沒曾想,小女兒的丈夫頗有經商頭腦,他透過《封神演義》中虛實掩映的神話世界,看到了一線商機,于是組織團隊將書稿印刷成冊,一經發售便遭遇搶購,更由此積累了一大筆財富。這是《封神演義》由來的諸多說法之一,雖然真實性無從考證,但可以窺見的是,藉由“武王伐紂”這段歷史所創作的“封神”故事,經過神話、宗教的包裝渲染,在中國民間的號召力和商業層面的想象力在誕生之初就已經注定。
更叫人沒想到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發展,雖然時代背景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種號召力并沒有因此而衰減,反倒是越發強大。人們對于“封神”的開發,也已經不再局限于賣書,而是誕生了更多的玩法和更加豐富的邏輯。
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通過豆瓣檢索發現,從1927年內地第一部影視化改編的“封神”作品《楊戩梅山收七怪》問世到今天,與“封神”有關的影視作品多達50余部。其中,已知的真人電影及電視劇超過38部、動畫12部。
而就在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狂砍50億票房,則再度將“封神”IP改編熱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光是2020年內,就有即將于春節檔登陸大銀幕的《姜子牙》、追光動畫出品的《新封神:哪吒重生》、北京文化籌備了5年的《封神三部曲》等多部熱門作品問世,此外亦有“封神宇宙”楊戩篇的故事正在籌備。對于這些即將問世的新作,觀眾們報以了極高的期待——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盡管截至目前《姜子牙》在大年初一的排片占比僅以13.3%排名當日第四,但是預售票房已經達到了1668萬,票房占比10.2%、排名當日第二,要高出很多明星云集的熱門電影,足見“封神”系列的市場號召力。
當然,“封神”IP所具備的想象空間遠不止于銀幕。日前彩條屋正式發布了“敖丙”衍生漫畫,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也曾公開對外表示,針對“封神系列”的規劃不止電影,“還包括電視劇、綜藝、主題樂園、實景娛樂、游戲授權等全產業鏈項目打造。”
“封神”傳說由商、周源起,迄今已有3800年歷史,依然經久不衰。由文字價值到今天的產業價值,也走過了400余年,這個IP究竟為何能夠歷久彌新、始終為中國觀眾所追捧,到底是怎樣的特質令中國觀眾、市場對其如此癡狂?
封神IP歷久彌新“封神”的故事能被不同時代的中國人所喜愛,與之思想內核有著密切的聯系。
實際上,《封神演義》本身在思想意識層面并不“統一”:一方面推崇“反抗暴政”的古代民主思想,另一方面又鼓吹“君權神授”。正如《封神榜藝術價值》一文中指出:“《封神演義》所涉及的許多重要文化現象,不是某個文人獨立完成,而是屬于民族的意識和心理。它由平話、寫定到鼓詞的形式在民間流傳,具有史詩的性質”。
“封神”IP的發展亦是如此,從傳說到今天,經歷了封建社會、近代社會和現代社會,這期間受到不同社會環境和不同思想意識的影響,“封神”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而恰恰是這種“不自洽”,讓不同時期的中國人都能從中找到精神慰藉。
“姜子牙斬將封神”的故事,最早傳聞于說詞者之口,到元刊《武王伐紂平話》,故事和人物才逐漸積累成型。《武王伐紂平話》分為上、中、下三卷,原是宋代說話人的舊藍本,經元代說話人補充修訂,最終以文字的形式流傳下來。
《武王伐紂平話》在古代,文藝作品在往往會反映統治階級的思想。宋朝尊崇“程朱理學”為主要的哲學思想,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而儒學向來推崇“天命論”。這也就不難理解,充滿著“成湯氣數已盡,周室當興”的天命觀的“封神”,為何會最早在宋代后才出現文字記載。
但同樣在這一時期,陸續有人提出“非君思想”,讓反抗父權、君權的種子開始萌芽。元朝的鄧牧自稱“三教外人”,著書大膽否定封建君主專制統治,這對明清進步思想家有一定影響——“封神”當中的“反叛精神”恰恰迎合了這一思潮。
歷史上,商、周是兩個部族,沒有明確的君臣關系,不過許多“封神”故事的作者把武王伐紂處理為“以臣伐君”、“以下伐上”,是“滅獨夫”之舉,姜子牙更是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主張,號召諸侯“吊民伐罪”,因此這些都被后來者視為封建社會里的農民起義的理論根據之一。包括哪吒剔骨還肉、黃飛虎反商歸周等情節,也進一步強調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
哪吒剔骨還肉到了明代,萬歷年間余邵魚編集《列國志傳》,集合了大量的民間傳說,對“封神”故事進一步做了推演、擴大,《封神演義》就是在這一基礎上誕生的,其中最大的變化便是加入了大量的宗教色彩的描述。
《封神演義》從開頭至第三十回,除去哪吒部分章回之外,幾乎全根據平話內容加以擴充編寫,自第三十一回起,專寫“三教僉押封神榜”和“三十六路伐西岐”的神怪故事,共寫了五十七個章回。這部分內容強調了君權神授和宿命論調,雖然在現在看來是思想倒退,但是卻是符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吻合了明代中后葉歸神思潮泛濫。
進入當代,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使得“反抗”也不再是“封神”唯一主題,“封神”作品的內涵也更加豐富。1990年版本的《封神榜》主要著眼展現王權更迭和諸仙混戰的兩大主線故事,古希臘美術風格令人印象深刻,是中國影視史上“封神”作品風格的一次重要美學轉變。
1990年版本的《封神榜》的美術風格到了2001年, TVB版《封神榜》相較原著更是有了巨大改動,在故事的主線之外強化了親情與愛情的刻畫,殷十娘與哪吒的母子情深成為重頭戲;2006年的《封神榜之鳳鳴岐山》和2009年的續集《封神榜之武王伐紂》分別由范冰冰和林心如主演,主要著眼于妲己與紂王之間愛恨交織的感情線;2019年播出羅晉主演的《封神演義》,則更加注重楊戩的人物成長……新世紀以來,多部熱門“封神”作品的主題都和觀眾關心的思想內核有密切關聯。
2019年羅晉主演的《封神演義》如今風頭正盛的“封神宇宙”,更證明了“與時俱進”正是“封神”IP歷久彌新的重要動力來源。
去年暑期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最為廣為人知的口號便是那句極富個性、很容易和年輕人產生情感共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即將上映的《姜子牙》,從預告片公開的信息,也能看出姜子牙不再是“天命論”的執行者,而是被賦予了更多人性,在抉擇面前一句“用你自己的方式去成為一個真正的神”,展現出了符合當代年輕人價值觀的主動性。
即將上映的《姜子牙》人物形象與時俱進除了故事層面,“封神”在藝術上的成功,還表現在塑造了豐富的角色形象。
根據統計,《封神演義》當中有超過120個神話人物角色,一些重點角色甚至有超過十萬字的小傳,擁有著極強的辨識度。比如“三頭六臂”的哪吒“削骨還父、削肉還母”、脅生雙翅的雷震子不用借助外力就可以飛翔、長了第三只眼睛的楊戩救母劈山、大器晚成的姜子牙代替師父主持封神榜……
救母劈山的楊戩他們身上符號性的特點,不僅讓讀者印象深刻,同時也為影視化的呈現提供了基礎。以此來對標國外“超英宇宙”中的角色,其辨識度也是與形象及故事緊密聯系。比如信仰“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蜘蛛俠、生于巨富之家并樂于用財力去打擊犯罪與邪惡勢力的蝙蝠俠和鋼鐵俠、極具悲劇色彩的金剛狼……都是非常具有閃光點和特質的人物。
不過和多元化的美漫英雄故事相比,《封神演義》內容設計本身并不夠凝練,遵循“升級打怪”的模式,故事鋪敘多有重復。而面對角色的更是聚集中刻畫其法寶、神通,忽略了人性的表達。對此,《封神榜藝術價值》一文中就中指出:“名目繁多的法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性,寫人性時也有夸張和絕對化的傾向,有個性的人物也未能從一而終,書中多數人缺乏現實生活基礎?!?/p>
這樣的人物和文本設定,放在“武王伐紂”整體的故事邏輯當中自然是成立的,但是各自卻很難成為一個好故事。因此決定這一IP衍生成敗的另一個關鍵,就在于人物自身特質的衍變上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為“封神”當中的人物形象,加入了貼近當下的解讀,他們本身所承載的特質也變得復雜起來。
以“哪吒”為例,迄今為止其單獨影視作品多達數十個,影響力最廣的包括1979年上海美術制片廠制作的《哪吒鬧?!?,彼時“四人幫”剛剛被粉碎,百廢待興。這一時期的哪吒也從一個單純的“熊孩子”,開始背負上了強烈的反叛情緒,還被刻畫成了一個悲情英雄,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引起廣泛共鳴。這部作品甚至作為新中國成立三十周年獻禮片上映,當哪吒化身蓮花重生之時,也賦予的觀眾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
《哪吒鬧?!?/span>《哪吒鬧?!樊斨心倪感蜗笊钊肴诵模S著在時代和受眾的變化更迭,哪吒還是開始展現出不一樣的詮釋。2003年在央視推出的動畫片《哪吒傳奇》里,原本《封神演義》中只有三個章回的體量的哪吒故事被擴充到52集,不僅重新架構了故事,還增加了不少新人物,最終呈現出了一個少年英雄的成長史。
而當互聯網時代到來后,哪吒的形象又再度打破以往形象的存在,開始具備網感,最典型的代表要數國漫《十萬個冷笑話》里的“金剛芭比”。這個帶有明顯惡搞性質的哪吒瞄準了經歷互聯網時代變革的90后群體,借勢吐槽和解構風氣盛行,讓經典貼合當下語境,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
《十萬個冷笑話》里的“金剛芭比”除了哪吒,姜子牙、楊戩等核心人物的影視形象同樣在隨著觀眾的喜好發生更迭。
姜子牙在《封神演義》當中稱得上是一個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國文藝舞臺上集“高、大、全”特點為一身的形象。最開始的影視作品中,姜子牙定位也是“一代賢相”,比如1990年《封神榜》中藍天野飾演的姜子牙,只片面刻畫了他的優點,很容易與當代觀眾產生距離感。
《封神榜》中藍天野飾演的姜子牙因此,在后續改編過程中,很多作品都選擇給姜子牙這注入一些“煙火氣”。2001年TVB電視劇《封神榜之忠義乾坤》中余子明飾演姜子牙就多了風趣幽默的一面;電視劇《封神》于和偉飾演的姜子牙,又豐富了很多懼內的設計、木訥謙和的特點,避免了形象失真。
相比之下,楊戩影視形象則經歷了一個“兩極化”發展的過程。在中國古代傳說和民間俗神信仰中楊戩同樣也是“高大全”的形象,不僅神威顯赫而且正直仁義。但是隨著1999年《寶蓮燈》動畫的推出,楊戩的形象開始“黑化”,變成了一個冷酷無情、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也在很多相關的內容里成了大反派。
《寶蓮燈》1999年動畫版的楊戩人物形象刻畫的與時俱進,既能滿足不同時代觀眾的需求,也能通過人物形象的豐富、合理,讓故事更具有可讀性。
“封神”IP未來還有怎樣的可能?“封神”IP能夠備受中國民眾喜愛,還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原因,在于其獨特的神話氣質與相對完善、成熟的背景體系。
盡管作為很多影視化作品的藍本,《封神演義》在內容上有不足,但不得不承認它在藝術層面,第一次構建了一個清晰的神魔世界,交代了在“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等上古神話之后中國神話的走向,使歷來雜亂無章的仙道有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上層為仙道,中層為神道,下層為人道。
基于這一系統的體系,加上“封神”現實的根基——其故事背景和“人”的角色體系都有歷史可考,既不像《三國演義》大致以真實歷史加以演繹,也不像《西游記》更多出于虛構,而是把歷史與神話、宗教傳說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最終的歷史神話故事,故該IP在當今產業化開發的過程中更容易落地。
神話題材更傾向于合家歡氣質,其中涉獵元素豐富,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段觀影人群的需求——在此之前,涉及神話元素的電影包括最早的《畫皮》系列、《狄仁杰》系列、《捉妖記》系列都曾取得過上佳的票房成績。與此同時,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年歷史積累,期間神話傳說也十分豐富,當代中國人從這樣的文化背景中脫胎而來,本身基因當中就對神話題材有著天然的親近感,這也讓“封神”IP更具有延展性。
將于2020年上映的《封神三部曲》也正因為“封神”IP的這一系列特質,加上其不斷豐富的故事內核和人物形象,不僅使人思考,從文字再到影視和動畫,“封神”IP的未來還會有怎樣的衍變可能?
實際上,伴隨著實景娛樂行業的壯大,已經有很多資本看重了“封神”所具備的線下娛樂潛質。陜西岐山作為“武王伐紂”起點,已經在當地開放商的資本加持下,推出實景樂園“封神樂園”、實景演出《封神演義》。其中《封神演義·炫戰》場地可容納1500人、票價160元,一場下來能夠營收24萬人民幣,當前已經形成常態化演出,而這只是線下娛樂的冰山一角,未來隨著衍生品資源和旅游資源的開發,線下產值將十分可觀。
《封神演義·炫戰》而在內容層面,“封神”IP可供延展的空間也絕不止已有的影視、動畫和漫畫等傳統內容形式。去年6月,在臺灣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舉辦“《封神演義》的跨領域性與明清華人通俗文化”系列講座上,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員、德國慕尼黑大學漢學系博士衛易萱就曾提出,《封神演義》影響了中國說唱文學的發展。
以“電音三太子”為例,就是由衍生自《封神演義》的臺灣傳統的民俗藝陣“三太子表演”結合電音發展而來的表演形式,是新興次文化代表。電音三太子會咬著奶嘴,隨著電音跳舞,騎著改裝摩托車行進,去除了神明信仰的神圣性與儀式性,提出了新電子音樂的概念。
電音三太子僅就目前而言,“封神”IP開發程度尚淺,整體產業價值尚無法估算,但以另一大國民神話IP《西游記》為參照,可以窺見“封神”的市場空間。2015年,在由中國西游記文化產業創意研發中心組織的一場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保守估計《西游記》十年內的產值將遠超過萬億。由此可見,“封神”未來產業價值也將相當可觀。
原標題:《中國人為何癡迷“封神”IP?》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