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19︱機器人要怎么管:年度區域國別十大法治動態
【編者按】
“2019年11月,洛杉磯。城市敗壞,人口萎縮,人類面仿生機器人的威脅……”37年前電影《銀翼殺手》這樣預言道。時間進入2019年12月,我們的星球因環境污染江河日下,仿佛電影的演繹;仿生機器人已經出現,但遠未到可以威脅人類的程度,騷擾人類的是另外一些機器人/人工智能;電影未能預見的是網絡世界的擴張,徹底改變了人類金融和社交的面貌……
變化的世界對法治(Rule of law)提出挑戰,要求法律作出回應。那么2019年各國各地區有哪些令人矚目的法治動態呢?上海外國語大學法學院、《上外區域國別法治動態》編輯部,在近百條區域國別最新法治動態的基礎上,經法學界與法律實務界專家論證、投票等流程,評選出2019年度區域國別十大法治動態。現予發布。
? 德國發布《國家區塊鏈發展戰略》鼓勵技術創新
德國于2019年9月18日發布了《國家區塊鏈發展戰略》(以下簡稱《戰略》),提出了發展區塊鏈技術的目標和舉措,努力將德國建設成為世界領先的區塊鏈技術中心,以此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該戰略共提出了44項措施,主要有三點:
一是鼓勵技術創新。借助區塊鏈技術,人們可發行、轉讓、存儲和交易數字資產(即加密通證)。利用區塊鏈技術發行、處分數字資產,將使人們減少對中介機構的依賴,并促進交易的安全和效率。德國還將開展區塊鏈能源設施與公共數據庫的連接實驗,建設跨技術領域的試點實驗室,資助在物流、消費者保護、高等教育文憑驗證、醫療保健等領域運用區塊鏈技術的研究,探索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潛力。
二是構建法律框架。目前,德國沒有專門規范區塊鏈資產的法律,《戰略》呼吁德國立法機構開展相關研究,并早日將區塊鏈資產尤其是電子證券納入調整范圍。德國還將研究在公司法律制度中,以及訴訟、仲裁等爭端解決制度中運用區塊鏈技術的方法徑。
三是優化行政效率。德國將探索運用區塊鏈技術提供數字化公共管理服務的路徑。例如,政府在認證數字標識業務、監管電子信任業務、表單申請業務、出具證書及公共文件業務以及海關通關業務中,均可以使用區塊鏈技術。
(編譯:朱思佳 信息來源:德國聯邦政府網站)
?西班牙最高法院判決“比特幣”不具有貨幣地位
2019年6月20日,西班牙最高法院首次認定“比特幣”不具有貨幣的法律地位。
在一起詐騙案中,五名被害人受到某公司詐騙,與該公司簽訂了投資合同,合同約定被害人向某公司支付“比特幣”作為出資;合同簽訂后,被害人如約支付了“比特幣”。馬德里高級法院一審對某公司負責人處以兩年有期徒刑,并判令某公司以現金賠償被害人損失。
被害人向西班牙最高法院提起上訴,請求法院改判某公司以“比特幣”方式賠償損失,但最高法院駁回了被害人的訴請,理由主要在于:
一是“比特幣”不具有貨幣的法律地位。“比特幣”以信息交互和加密賬戶的形式存在,通過特定的數字平臺進行交易。“比特幣”沒有統一價格,其價值由交易時的供需關系確定。“比特幣”不滿足法律對“貨幣”的定義,只是一種支付手段,而不是貨幣或電子貨幣。
二是應以法定貨幣確定當事人損失。在本案中,當事人遭受的損失應包括合同履行時“比特幣”的實際價值,以及在合同履行期間可能的增值部分。因為“比特幣”不屬于貨幣,所以被告公司應以法定貨幣賠償被害人的損失。
(編譯:羅婧怡 信息來源:西班牙法律新聞網)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制定P2P借貸監管規定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于2019年6月制定了“P2P(譯者注:peer to peer,指個人對個人)借貸監管規定”,規定將于今年12月9日生效。該規定旨在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內容包括:
一、健全風控機制。P2P平臺應當充分收集貸款人的信息,并評估其信用風險。在考慮貸款人違約概率和違約可能造成損失的前提下,對信用風險進行分類。
二、優化治理結構。P2P平臺應當參照從事特定投資業務的公司(如從事投資交易或代理交易)的管理體系,完善自身的治理結構,尤其要發揮合規部門的功能,確保工作人員在審查法律風險時保持獨立與客觀。
三、設定投資限額。投資者在P2P平臺的投資金額最高不得超過該平臺可投資資產的10%。在投資者購買產品前,P2P平臺應當對其進行投資風險測試,確認其屬于成熟投資者。P2P平臺還應當說明,如果平臺停止經營后債權債務的處理方法,保障投資人利益。
四、完善披露制度。P2P平臺應當向投資者披露投資所需的基本信息,包括平臺對貸款人的盡職調查信息,對貸款的風險評估,使投資者了解投資的性質和可能風險。
(編譯:劉錦程 來源: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網站)
?英美簽署協議實現跨境數據共享
2019年10月3日,美國與英國簽訂了《跨境數據訪問協議》,協議將在兩國立法機構批準后生效。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
構建數據共享機制。兩國執法機構在偵辦恐怖主義犯罪、重大刑事犯罪以及嚴重的網絡犯罪時,在得到法院授權后,可以要求對方國家的數據公司配合調查,提供相關信息數據。根據原有的司法協助程序,兩國間交換數據信息耗時較長,上述新舉措可大大縮短數據交換時間。
限制數據信息濫用。兩國執法機構有權獲取對方國家通信服務商的數據,但應得到法院的授權和監督。兩國利用對方國家數據起訴犯罪嫌疑人時,應得到對方國家許可。執法機構還應保證將合法利用數據,不應損害公眾正當利益。
(編譯:薛寒嘯 來源:美國司法部網站)
?荷蘭完善非法跟蹤應對機制
2018年,一名16歲的荷蘭女性被其前男友非法跟蹤多日后,被殺害。2019年10月,荷蘭司法和安全部發布“警示報告”,認為在上述案件中,司法機關在處理非法跟蹤案件時存在工作漏洞,建議完善非法跟蹤應對機制。主要內容包括:
一、完善風險評估機制。被害人在被其前男友非法跟蹤時,曾向荷蘭警察機關報案,相關部門也向犯罪嫌疑人出具了“人身限制令”,要求犯罪嫌疑人不得繼續跟蹤被害人。但當犯罪嫌疑人違反限制令繼續跟蹤時,相關部門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其行為。報告建議,相關部門要完善風險評估機制,針對不同風險級別的行為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統計與分析跟蹤行為的頻率、時間,如認為此種行為存在較大風險時,應為受害人提供適當的安全保障;創建信息數據庫,收集跟蹤者的行蹤報告,分析是否存在其他的潛在跟蹤行為等。
二、提升案件處理效率。如果警察機關確認為確實存在非法跟蹤行為的,應指定一名警察密切關注案件發展情況,及時分析跟蹤者的行蹤報告。如果跟蹤者故意違反“人身限制令”的,警察機關有權強制其使用電子標簽,以隨時獲取跟蹤者的位置信息。
(編譯:樊星 信息來源:荷蘭衛生福利和體育部網站)
?日本修訂繼承制度以應對高齡化社會
日本修訂后的《民法典》繼承制度于2019年7月1日起生效,本次修訂的主要內容有:
新設配偶居住權。為保障高齡配偶的生活,修訂后的《日本民法典》第1028條-1036條規定了配偶居住權,即配偶有權在其長期居住的房屋內繼續居住。這項權利將嚴格限制一方配偶隨意出租或出售房屋,損害另一方權益的情形。
放寬遺囑形式。根據原有規定,遺囑應當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為了鼓勵公民采用遺囑的方式分配個人財產,修改后的《日本民法典》第968條規定,可以由非遺囑人書寫遺囑附加的財產目錄。
規定遺囑保管制度。自2020年7月起,遺囑人可申請由法務局保管其自書遺囑,法務局在保管過程中,將對遺囑的圖片作信息化處理。遺囑人去世后,繼承人可向法務局查詢保管遺囑,并有權申請獲得遺囑副本。遺囑副本具有公信力,可直接用于辦理各項手續,無須再由法院認定副本效力。
(編譯:郭子璇 信息來源:日本法務省網站)
?法國審議《“循環經濟”法案》以減少資源浪費
法國環保發展部于2019年7月10日提出了《“循環經濟”法案》,擬促進資源循環利用,該法案正在審議中。法案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建立未售商品回收機制。根據法案規定,對于未能售出的非食品類商品(尤其是紡織品、電子產品和日用品),生產商和經銷商不得直接銷毀該商品,應負責回收并再行利用。對于未售出的食品類商品,生產商和經銷商應在商品有效期內及時捐贈給有需要的個人或機構。
二、規定消費者預繳費機制。法國將按照包裝對商品進行分類,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將根據包裝分類預先支付相應的垃圾處理費用。如消費者在之后能將拆除的商品包裝放入指定的回收箱中,可申請退還預付的費用。
三、完善生產經營者繳費機制。根據現有規定,共有14類商品的生產商、經銷商應當向政府交納垃圾處理費。新法案在現有規定的基礎上,補充規定了繳費義務主體,如玩具、餐巾紙、香煙、運動用品、園藝用品等商品的生產商和經銷商,也將負有交納垃圾處理費的義務。
四、健全環保舉措獎勵機制。如商品以環保方式生產和銷售的,法國將對生產商和經銷商的環保措施、資源回收率進行分級評價,并給予相應的獎勵。
(編譯:鄭瀟婷 信息來源:法國政府網站)
? 華為公司起訴《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違憲
2019年3月7日,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宣布將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定美國《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以下簡稱《國防授權法》)第889條違憲,并請求判令永久禁止實施這一針對華為公司的銷售限制條款。
華為公司的訴訟理由有:
一、該條款違反“禁止剝奪公權”規定。根據美國《憲法》規定,美國國會不得制定剝奪公權的法案,即不得直接以立法的形式給未經法院審判的公民定罪。而《國防授權法》第889條系針對華為公司的選擇性懲罰規定,該條款將華為公司列入黑名單,禁止美國政府機構從華為公司購買設備和服務,還禁止美國政府機構與華為公司的客戶簽署合同或為其提供資助和貸款,這明顯違反了《憲法》規定。
二、該條款違反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憲法》規定了正當法律程序條款,即不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國防授權法》第889條未經正當法律程序,直接規定禁止華為公司銷售相關設備,違背了上述要求。
三、該條款違反合法授權條款。根據美國《憲法》授權條款,美國的立法權、行政權與司法權相互獨立,分別由不同機構行使。國會只有制定規則的權力,而行政機構、司法機關有權對個人實施這些規則。美國國會制定《國防授權法》第889條對華為公司實施制裁,直接行使了規則實施權,違背了《憲法》的授權條款及三權分立原則。
(編譯:鄭龍輝 來源: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 歐盟規定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審查框架
2019年3月5日,歐盟理事會通過了《建立歐盟外商直接投資審查框架的條例》,為歐盟成員國審查外商直接投資提供了法律基礎。該條例于2019年4月生效,過渡期為18個月,將于2020年10月起最終適用。
條例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確定審查因素。《條例》第4條規定了成員國對外商投資作審查時可考察的因素,包括投資是否涉及關鍵基礎設施,如能源、交通、通信、數據存儲等設施;是否涉及關鍵技術,如人工智能、機器人、半導體、網絡安全等技術;是否涉及敏感信息等。同時,成員國還可考察外國投資者是否被某國政府以投資等方式控制。
二、規范審查制度。成員國可以保留或修改原有的外商投資審查制度,也可以制定新的制度。成員國應當在《條例》生效后30日內,向歐盟委員會報告現有審查制度,并應每年提供此項制度的年度報告。成員國應當規定具體的審查啟動情形、審查理由以及詳細的審查程序,并為外國投資者提供司法救濟途徑。
三、構建合作機制。《條例》第8條規定,成員國應在開始審查外國直接投資的5個工作日內,向歐盟委員會和其他成員國通報審查情況。如果其他成員國認為外國投資可能影響其本國公共安全的,可以向審查國提出意見,歐盟委員會也有權提出建議。
(編譯:周菲菲 信息來源:歐洲聯盟網站)
?美國制定《禁止惡意機器人電話法案》打擊電信騷擾
美國眾議院于2019年7月25日審議通過了《禁止惡意機器人電話法案》,規制惡意利用機器人電話系統騷擾消費者的行為。該法案要求:
加強數據管理。機器人電話系統,是指可自動撥打消費者電話或發送短信,以及利用預先錄制的語音撥打電話的通訊系統。美國通訊委員會應當及時更新機器人電話號碼的數據庫,并對合法號碼進行認證;運營商應當確保呼叫方的電話號碼已得到認證。企業在使用機器人電話系統聯系消費者前,應征得消費者同意,并給予消費者拒絕接聽來電或接受短信的選擇權。
建立監管機制。企業與個人遭遇機器人電話系統詐騙或騷擾的,可向美國通訊委員會舉報。通信委員會有權向運營商調取電話撥打記錄,并開展調查。如發現確有人惡意利用機器人電話系統實施詐騙或騷擾的,通信委員會有權追蹤、監控并處罰該行為人。
(編譯:張睿哲 信息來源:美國議會網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