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尋夢麗水工作坊 輪到你了
這里是大學生的新媒體實驗室 ?
輪到你了按:上次“尋夢麗水”攝影工作坊學員雷麗慧在中國鄉村攝影項目群和大家分享了她拍攝家鄉山根村的經驗與收獲,這次其他6位成員將和大家分享一個為建設麗水新機場即將集體搬遷的村莊章田圩村的拍攝,看他們如何為一個即將消逝的村莊留影造像,希望給你一些靈感和啟發。
工作坊現場|徐新賢
開始啦!
工作坊現場|徐新賢
NO.1
大家好,我叫陳柏林。《尋夢麗水》工作坊要從麗水人的飛機夢說起。根據規劃,麗水開發區南端將要建設麗水飛機場。當地村莊章田圩村將進行整體搬遷。開工時間日益迫近,我們工作坊的任務就是記錄下搬遷前的章田圩村的人事,草木及村容村貌。五位學員進村入戶,用了一個月時間進行調查和拍攝,最終作品《尋夢麗水》在今年11月8日的麗水攝影節上展出,反響不錯。
我的任務是拍攝村里的建筑。我以前沒拍過專題片,對建筑拍攝的掌控能力不夠,因此心里很緊張。對影像調查是一頭霧水。尤其對傅老師提出的,照片要安靜與干凈的要求,心里更是沒數。糾結之時,傅老師給我推薦兩本書,讓我先看看:一本《尋路中國》,另一本是《沃克.埃文斯影像》。
《尋路中國》的作者何偉用由此及彼、由近及遠、以小見大等手法對所經過的中國鄉村作了十分詳細的調查,的確對我們的影像調查有非常好的借鑒作用。
個人感覺,這里面所有的照片都符合傅老師提出的“安靜”與“干凈”的要求。
這兩本書對我的鄉村影像調查和拍攝的確幫助很大。通過前期調查,我發現村里的建筑挨得很近。空間上拉不開,找不到合適的機位,所以最后用無人機拍攝整個村與機場的位置關系圖、全村全景圖、每幢房子的建筑圖。
章田圩村與機場的位置關系圖
章田圩村平視的全景圖
章田圩村俯視全景圖
村里各個建筑按照位置關系排列圖
下面是部分建筑的照片。
這次工作坊學習,對我如何尋找選題、如何調查和怎么拍攝提供了很好的經驗,會對我以后的攝影道路有很大的幫助。
NO.2
大家好,我叫王菊萍,這次“尋夢麗水”工作坊中我負責拍攝章田圩村房屋的主人。領到任務后,我開始對整個村莊挨家逐戶走訪調查,把每個村民的基本信息、去向、聯系方式等等都登記下來。
經過走訪,我發現了這個村的特點:很多村民外出打工或者經商,家庭成員團聚的時間比較少。雖然現在大家都會用手機拍攝,但很多村民家庭從來沒有拍過全家福。村民面臨搬遷,對故土有眷戀之心。導師要求送禮物,我決定就拍全家福送給他們。我找到村民家最重要的家庭空間,充滿儀式感地為每戶家庭拍合家歡全家福,定格下他們在搬離老宅前的大團圓。當時快到國慶假期,外出村民很多會回家,我自己單位也放假。那七天假期,除了一天陪我母親回老家,其余六天我都在章田圩拍攝。前期準備充分,六天假期我拍下了大部分有外出人員家庭的全家福。
這是項火根家庭。女兒在杭州,兒子在云南,一家人一年就是國慶和春節團聚兩次。
黃岳軍家,平時就他一人住老家,子女都在市區,很少團聚,一家人從來沒有拍過全家福。
我大多選擇在家庭中有紀念意義的地方拍攝,有特殊地位的中堂,或是有標識作用的家門口。
這是黃宇飛書記家的全家福。黃書記三個外嫁多年的姐姐都回來參加拍攝。我覺得老宅雖然已經多年沒人居住,門口雜草叢生,但他們對老宅有更深的感情,有更多的記憶,所以還是選擇多年不住的老宅門口。
這是季根花家的全家福。這房子是季根花和他丈夫親手建造的,她丈夫去世多年,她里里外外一把手,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媳婦還當上了村主任。我選擇在他們家門口拍,特別有紀念意義。
只有在破舊的老屋才有中堂,案幾上有祭拜祖宗的香火,墻壁上貼著具有象征性文化符號的字畫,這些場景已經逐漸消失。
導師要求我的作品不能僅僅是簡單的全家福,而是“對家庭的深度調查,這些充滿泥土味的影像,在充滿人情味的同時,也有家庭肖像檔案的作用。”所以我把影像不規則地輸出到白色卡紙上,再手寫標注出每個家庭成員的基本信息,加上一些拍攝心得,形成了一個新的影像文本。作品中村民的稱謂、姓名、年齡、職業、去向等基本信息一目了然,檔案功能得到體現。
我拍攝全家福的同時,對村里一些有特殊身份的村民,比如年紀最大的,年齡最小的,夫妻雙全年齡最大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等,都以環境肖像的方式重新拍攝。
這是村里低保戶家庭。
這是村里手最巧的女人,她會編籃子,扎掃帚,織毛衣,做鞋子,做豆腐等等,特別能干。
86歲的湯金生老人很特別,戶籍不在章田圩,但在村里居住了11年。他雙目失明,但記憶力很好,能記得章田圩村大部分人的生日。
拍攝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的村民很抗拒,尤其是年輕人,一是忙,二是怕麻煩,三是認為沒有必要我來拍他們的全家福。這時我會找出這個家庭中阻力最大的個別交流,多次交流,多次預約,最后都參加了拍攝。有些在外地實在回不來的,我就提取他們手機的自拍像組合成全家福。
比如項愛華家的全家福就是這樣。
作品展出后,村民王美嬌紅著眼框告訴我,她是邊流著眼淚邊看完我寫的文字的,從來沒有人這么評價她,理解她,她很感動。
我把拍攝的所有家庭全家福做成版畫,沖印了一百六十多張個人照片作為禮物送給村民。作品在2019年麗水攝影節上展出時,我也特意開車接村民到展廳觀看。
外孫女來看爺爺
雖然“尋夢麗水”工作坊拍攝任務已經結束,但我與章田圩村的村民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對章田圩的拍攝也會繼續。謝謝大家!
NO.3
大家好!我叫鄒董雄,尋夢麗水工作坊,我的任務是拍攝章田圩村的老物。
領到任務心里忐忑,以前我都是拍沙龍片為主,先拍下來再說,再且對靜物拍攝不甚了解,所以心里沒底,心也沉不下來。果真,初次拍攝的圖片給傅老師看時,他一直搖頭,當場提出嚴厲批評:你這是在趕作業嗎?完全沒有把老物的內在質感拍攝出來。后來在他多次指導下,逐步掌握了一些拍攝的方法與技巧,心也沉了下來。經過反復多次、認真仔細的拍攝,最終完成了拍攝。拍攝內容分為三個部分:老照片、黃思雅小朋友的畫及老物件,并用絹做成了四幅長卷,在麗水攝影節與隊友作品一起展出。
老照片包括村民黃偉的老照片,村民黃建妙與葉春富;黃浩與葉麗超;黃國峰與黃偉苗;黃波與潘海娟;黃燕平與李海燕等的婚紗照及黃楚棋小朋友的照片。
黃偉的舊照片
黃建妙與葉春富的婚紗照
黃楚棋小朋友照片
黃思雅小朋友的畫,黃思雅小朋友喜歡畫畫,這些畫在搬遷時或許被遺棄,我對這些畫做了個影像紀錄。
老物件:掛鐘、火籠、馬燈。
這次的拍攝,讓我和章田圩村有了真正的感情,村莊即將拆遷,但我還會再去拍攝,留下更多的影像資料。通過拍攝,我也真正感悟到傅老師所講的“凝視”的重要性。在每次的拍攝前,不要急于拍攝,要先和拍攝對象建立信任,同時做到“凝視”,真正地去了解對方,才能拍到真正內在的特點。
NO.4
我叫林玉美,我的任務是拍攝章田圩村的植物,留下村里的一草一木。這個任務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畢業于浙江林學院林業專業,對植物分類比較熟悉。陌生的是,從沒想過要拍花草樹木,不知道怎么拍、怎么呈現。
帶著問題,我去書店買來導師推薦的安娜·阿特斯金《不列顛之藍》、網上找來程新皓的《對一條河流的命名》,學習借鑒他們對植物的拍攝思路和方法;找出樹木學、蕨類植物、珍奇花卉等書籍,重溫花草樹木相關專業知識。根據拍攝任務,我梳理了拍攝思路,提交了拍攝方案。傅老師勸我別著急,靜下心來,結合所學的專業知識,認認真真地調查,嘗試多種方法,拍出與眾不同、有一定的藝術感、還要有留存價值的作品。
我準備了整枝剪、刀具、標本夾、背景布等野外作業工具,到田間地頭做起了調查。村里的植物資源很豐富,廟宇后面有一株古樟樹,胸徑1.5米,冠幅500多平方米,從航拍照片上看,古樟樹的冠幅已經把整個廟宇都遮住了。還有水杉、銀杏、南方紅豆杉、蘇鐵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香樟、杜仲、馬褂木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從村民房前屋后綠化樹種和栽培的果樹調查,可以看出不同年代的農民對樹種選擇的喜好和變遷。還有一些植物我從來沒有看到過,開得非常艷麗的花郁金、箭葉秋葵。
最后,我把植物調查結果在陳柏林同學提供的章田圩航拍片上一一標注,生成了一張有文獻和留存價值的章田圩村植物實景地圖。
白色小點點是植物名稱
《尋路中國》作者的細節描述非常有現場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也腳踏實地深入田間地頭,對那些平常熟視無睹的植物觀察、凝視,嘗試著用不同鏡頭拍攝、不同背景拍攝、采集標本拍攝等方法,拍了大量的照片。剛開始拍覺得很痛苦:用白背景拍,會留下影子;采集標本拍,有些草本植物失水很快,還沒拿到拍攝點就枯萎了;加上風吹草動、蟲蠅爬動都會影響拍攝。最后我采取就地拍攝,越拍越順利了。我把拍到的植物按照樹木、花草、蔬菜、瓜果、藥材、蕨類等分類放置在六張作品上。
同時選出12張植物照片制作了一套明信片。設計了“連連看”的互動項目。展覽期間,讓觀眾為明信片上的植物連線找學名,全對的送一套明信片。讓觀眾朋友參與進來,增強趣味性,還有科普和教育意義。
這次對花草樹木的專題拍攝,讓我深切感受到調查、觀察、凝視的重要性。
NO.5
我喜歡攝影十多年,平時喜歡抓拍唯美,瞬間性的東西,以參加比賽和打賽作為樂趣,也獲得過一些獎項,但是具有很大隨機性。以前拍攝沙龍式糖水片,沒有做過這種社會影像調查紀實類拍攝。
這次參加工作坊是想對自己的拍攝風格進行一個轉型突破的學習。沒想到這次學習開始就給我當頭一棒,因為我想對于即將要被拆遷的章田圩來說,土地對于村民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可實際上很多土地被開發區占用,土地上勞作的人很少,基本上都是幾個留守老人,加上我是北方人,當地人聽不懂我說的,所以我有一些心理障礙。
這是我第一次交的照片,被傅擁軍老師狠狠批評,要重拍。他說,成像和語境不符,人像呆板,很多是甜美的笑臉照,沒有細節,不能打動人。他特別找出一些經典照片,提醒我:人物肖像照片拍攝時盡量不要張嘴,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細節。
后來他讓我看沃克埃文斯,尤金阿杰等大師的畫冊。還告訴我,紀實攝影項目應該有深度、持續、系統的關注,要有獨特的風格、有視覺創造性,形成一個完整有評價性的攝影文本。
后來的作品
改變對我來說非常痛苦,很糾結。不過我想受到打擊也是好事,工作坊的學習,就是想出新除舊,不斷思考,不斷學習進步。通過這次工作坊,我學到了很多:拍攝前期要詳細調研,選題要認真,角度要新穎,心態要去除功利,用傅老師的話說:要抱著給拍攝對象送禮物的心態,去拍攝安靜的、有情緒的照片。
NO.6
大家好,我叫徐新賢。我是今年剛開始學攝影,照相機也是兩個月前剛買的。我的任務是記錄工作坊所有學員的創作過程,見證他們在一個多月的短暫時間里,不斷自我調整、自我突破的那種堅韌和勇氣,為了呈現更好的作品,背后付出了大量心血,從開始興奮到焦慮,從中途的執著到最后的完成。每一個階段都很真實、精彩。對我來說,雖然有遺憾,但是也有收獲。
為什么說對我來說有遺憾也有收獲呢?因為開始我跟其他同學一樣是拍照片的,選題也通過了,但作品拿出來的時候,沒有達到導師要求,被刷下來了。我拍的是當地的企業家,選了當地4個不同背景的企業老板各自的故事,但是導師覺得太像企業家宣傳作品,而且這樣的作品是需要長時間調研投入才能拍好的,并不適合這次工作坊。
中途被刷怎么辦?當時確實很為難,也很不理解,但是又不想就這么放棄,更不想當逃兵。后來傅老師根據我有拍視頻的經驗,就讓我拍攝這次工作坊的紀錄片,在導師一步步引導下,我堅持了下來。但是中途也有些“狀況”。因為按照我們電視臺攝像記者的經驗,我覺得這最多是專題片,不能說紀錄片,紀錄片難度更大,要求更高。而且用這種對話方式去做紀錄片還是比較大膽的,當地幾乎沒人做過。另外一點,我習慣了短、平、快、的新聞拍法,拍人物習慣側面45度角拍攝,很少正對著人拍,特別是對于臉型比較大的人來說,不太可取。所以坦率地說,當時有些想不通,也很不理解。而且我當時主要想拍照片,拍視頻是不是偏離了我的初心呢?當時比較糾結。
不過現在回頭,紀錄片雖然形式比較簡單,但是跟工作坊主題很契合。記錄了所有學員的創作過程,所思所想,所學所悟。拍攝的時候也都是隨機的,事前沒有彩排,沒有打招呼,事后全程“無剪輯”。整個節目 53分鐘,要做到“無剪輯”,還是不容易的。好在最終看上去還比較緊湊,比較有意思,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呵呵,我就講這些,講得不對,請各位批評。謝謝!
工作坊現場|徐新賢
中國鄉村影像項目群,會陸續推出一些線上分享,歡迎關注!
編輯 | 蘭石
原標題:《為一座即將搬遷的村莊留影造像——以麗水章田圩村為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