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孩子上吐下瀉,“半吊子”媽媽的做法連兒科專家都點贊
原創: 阿山 兒科黃哥黃醫生
【讀者來信】
黃醫生:
您好!我是一名年輕媽媽,關注您公眾號很久了。
前段時間,孩子上吐下瀉,在就醫、吃藥這個問題上,我和家人也差點因為觀念問題吵起來,孩子病好后,有感而發,寫了一篇文,發給您,也是想和眾多和我有相似經歷的年輕媽媽分享下感受。
您也可以點評下我的做法是否合適。如采用,我會很高興的。謝謝!
祝您一切順利。(阿山)
孩子的事,小事也是大事,就是這樣一句話,常常就像風一樣,可以吹起家庭的波浪,有的時候是漣漪,有的時候確是狂浪滔天,難以平息。孩子從出生開始,大家就關注她/他的一舉一動,稍微有病痛,家中長輩立馬從各方登場,要是意見不統一,大家的焦慮就升騰起了一股烽煙。
沒生孩子之前,我對醫生開藥的認識
大約四年前,和兩個閨蜜在單位食堂吃飯。
大蜜:“你們以后要是有了小孩,生病了去看醫生,會吃醫生開的藥嗎?”
我:“廢話呀,不然看醫生干嘛!”
小蜜:“為什么這么問?”
大蜜:“我有一個同學,她家娃生病了帶去看醫生,醫生開了藥,她卻發朋友圈說不能吃,喏!你們看!”
我和小蜜湊上前,朋友圈很短,附上了幾張開藥單,只言片語中憤慨的情緒撲面而來,是在抨擊某三甲醫院的醫生竟然開出這種藥給小孩吃。
我和小蜜對視一眼,我忍不住了:“為什么不吃醫生開的藥,難道忍心讓小孩子難受嗎?你們怎么看?“
大蜜:”對呀,有病就治病啊,看醫生就吃藥咯?!?/p>
小蜜:“看不懂這藥,不過我應該也會聽醫生的吧?!?/p>
時至今日,我已經升級成母親了,經歷了當媽媽的很多事,其中,最害怕的,莫過于小祖宗身體有恙。
今年春節,我們帶著寶寶回到縣城老家,我們把娃放在爺爺奶奶處,想過了元宵再接回來。
孩子上吐下瀉去就診,醫生的藥單讓我存疑
年初九早上七點,公公打來電話,我心中咯噔一下, 肯定是寶寶生病了。果不其然,公公告訴我,昨晚十一點,寶寶吐了一床,安撫了好一會兒,給她喝了奶,結果又吐了,早上起來喝水,接著吐……
我說:“把她帶出來吧,我帶她去看醫生。”
公公說:“我先帶她去縣城醫院看看!”
“也好。"掛了電話,我滿心焦慮。
不久,公公給我發來了縣醫院醫生的診斷——腸胃炎,開藥如下:
我瞪大了眼睛:多潘立酮片(嗎丁啉)、維生素B6、利巴韋林、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S哥點評:不靠譜!急性腸胃炎主要是口服補液,嚴重脫水可以靜脈輸液。嘔吐不推薦用嗎丁啉,嘔吐嚴重可以用昂丹司瓊。利巴韋林確實不妥。益生菌輔助治療,可有可無。)利巴韋林,權威媒體強調過,這是一種不良反應和用藥禁忌都很多的藥物!
“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不能用利巴韋林”,我每次也都第一時間轉發到家族群里。
為什么一個縣城的兒科醫生,甚至是兒科主任醫師,還會開出這種快要被淘汰的藥。
我馬上回撥了公公的電話:“爸,不要給寶寶吃這些藥,這些藥都是亂開的,我帶她去大醫院!”
非常慶幸地是,公公婆婆忍著沒有把藥送到孩子嘴邊。
他們把孩子送到了我的跟前。
寶寶不愿進食,脾氣也差。
后來嘔吐的情況有所緩解,卻發起燒來。
我帶著寶寶去了市里的三甲醫院,醫生跟我說是腸胃炎、喉嚨有點紅,也明確跟我說不用吃抗生素,開了益生菌等藥:
雖然這個“王氏保赤丸”依舊讓我存疑,但我還是把藥單發到家族群里,讓家人看看這里的醫生開的藥(黃哥點評:找個靠譜的醫生真難啊)。拉稀、發燒!藥吃還是不吃?艱難的抉擇
第三天,孩子發燒到39℃,吃了退燒藥,又燒回39℃,還拉了十幾次的稀糊狀便便。
在這個過程中。婆婆急壞了,催促我帶娃再去看看醫生。
“總要吃點藥吧!吃藥了孩子才舒服啊?!逼牌偶鼻械卣f。
“這是自限性疾病,沒有特效藥的,能自己好?!蔽艺f。
“哎呀,吃了藥更舒服啊,我是主張要吃藥?!逼牌耪f。
我只好把咨詢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醫生朱碧溱的回復給她看。
朱醫生告訴我,“急性胃腸炎不用吃藥也能好,但是如果拉得厲害,大便水分多,可以吃蒙脫石散,最好配點口服補液鹽”。
而且,朱醫生還明確告知,這種腸道病毒感染的周期對于小孩來說基本要一周甚至十天左右,我趕忙轉達給家人。(黃哥點評:靠譜。)
婆婆不再搭話,我心里也煩,明明生病也要一個過程啊,為什么上一輩總認為,什么病都能多吃藥就能好得快呢?(黃哥點評:是的,黃哥門診也常常碰到這樣想法的家長,囧?。?/p>
拉稀越發嚴重,我和家人開始博弈
孩子不再發燒了,但是拉稀越發嚴重,公婆再次試探性要帶去醫院開藥或者掛瓶。
我有點扛不住。看著娃躺著哭鬧著,米粒不進,先生也開始煩躁。。
“走吧,帶她去婦幼看急診”,先生說。
“看什么呢?還不就是那些藥,益生菌、蒙脫石散、補液鹽,家里都有啊?!?/p>
“你又不是醫生,你這看了點公眾號,半吊子在這裝什么裝,看了醫生,總會開藥!有藥就吃!”先生很不客氣。
我心里也很不舒服,我是真地對孩子好,不愿意看孩子去醫院再折騰。
最后,我和先生各讓一步,讓先生帶著寶寶的糞便去化驗。
這位醫生看了化驗單以及上一次的診斷,說沒有炎癥,也說不要再吃“王氏保赤丸”了(幸虧我沒給孩子吃,不然那苦苦的藥丸,不知道又要折騰孩子多久)。(黃哥點評:靠譜)
醫生再次開了一瓶“復方丁香羅勒口服混懸液”,我想著可能根本沒什么用,卻再也無力阻止他們的喂服,感覺這就是家人急需的一瓶安慰劑吧。(黃哥點評: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這天婆婆回老家了,接替的是我媽。(黃哥點評:一切為了孩子)
孩子病情開始好轉
第五天,孩子拉稀的次數變少了。
到晚上,孩子的精力也有所好轉,灌進小半碗飯,飯后也能走走跳跳了。
全家人的心情好多了。
孩子的病情讓我的心情如過山車
第六天,我媽打電話給我,劈頭蓋臉地說:“快帶寶寶去看看吧!”
據我媽描述,寶寶一直哭鬧,心情不好,不吃飯。
“這都第六天了,她都這么痛苦也不吃飯,你還不帶她去醫院掛瓶!掛瓶才更快好!”我媽說。
“掛什么瓶?”我說。
“到了醫院叫醫生掛瓶,你不用管!”我媽用難以遏制的怒火沖我爆發,我只好掛了電話。
緊接著我媽不停地發寶寶在哭鬧的小視頻,我媽就知道刺激我的軟肋。
我被激到了,又拿起手機給先生打電話,先生聽我說得很急,又是要請假,又是要去市內最好的醫院看醫生。
他也火起來,“當初不是你跟我說生病是有一個過程的嗎?你干嘛被你媽一激就這樣,我現在忙成這樣,哪里有時間,要看你們自己去看!”先生一頓發火掛了電話,我也愣住了。
關心則亂,誰說不是呢?
我終于還是回到辦公桌前,無奈、靜坐,思考下一步到底要怎么做。大概糾結了一個小時,電話又響起來,是我媽。
她說道,“給孩子喂了一碗稀飯,吃完她就活蹦亂跳了,到現在也沒拉稀了,不去醫院了啊,你好好上班吧!”
我……,身子重重地往椅子后面一靠。
兒科醫生的職業道德讓我感動
我又想起了網絡平臺上的朱醫生,回看我們的聊天記錄,突然發現她給我留言了:“孩子有好轉嗎?一天拉幾次?”
雖然沒有見過她真人,但是卻感受到她作為一名醫生的職業道德,我趕緊告訴她情況已經有所好轉。(黃哥點評:兒科醫生工作高負荷、高強度、高壓力、低收入。優秀兒科醫生更少,一定要呵護哦。)
從寶寶感染上消化道病毒,最開始吃什么吐什么到活蹦亂跳、拉出成型便便、吃飯津津有味,整整花了八天。
其實,我搜了資料,覺得大概率就是傳說中的“諾如病毒”。
“在冬季,孩子有嘔吐和腹瀉的癥狀,那極有可能就是諾如病毒感染了。
諾如病毒通常先嘔吐,后腹瀉,還可能有發熱表現,但發熱多在2~3天就消退了。如果嘔吐嚴重的,導致脫水的情況也會出現,那這時孩子是病懨懨的,看著弱弱的?!保S哥點評:更可能是輪狀病毒腸炎)
套在我家娃身上,真是全占滿了。
當疾病來臨時,家人要團結一心
當病毒來襲時,來自寶寶的哭鬧、長輩的啰嗦以及對自我判斷的懷疑,還是讓人有點抓狂。
還好,我的長輩但最終也選擇了尊重我。
而在一些不和諧的家庭里,都有聽聞長輩偷偷灌藥乃至引發家庭矛盾。
很多時候,我們從科普公眾號獲得的知識,并無法打破長輩根深蒂固的觀念,無論我說了多少次“喝一桶紅棗水都不能補血”,我媽還是會在我例假結束時叮囑我“喝點紅棗水”。
看著孩子生病難受,更多長輩心里都覺得吃藥能好得快,灌也要灌下去。
而我,更愿意相信自限性疾病有它的周期,唯一能做的就是科學護理,沒有把握時及時就醫面診。
剛懷孕時,我就喜歡閱讀各種育兒公眾號,要走科學養育的路子!
怎么科學養育,當然是要先能夠接受科學的理念。
科普里學到的醫學知識太有用了
還記得,寶寶六個月的時候突然發燒,連續燒了三天。
第二天燒到40℃以上,我慌了。(黃哥點評:高熱容易抽筋,家長容易慌神)
雖然已經做好“幼兒急疹”的知識儲備,但是,我還是怕“燒壞腦子”的謠言。
于是我托關系找到了一位兒科主任醫生,面診時寶寶的體溫已經降到了37.8℃。醫生看了驗血單之后說這是病毒性的,開點抗病毒藥吧。
我看他寫下“奧司他韋”幾個字,就想起這個藥似乎是在發病24小時內服用才有效果,超過就沒有服用意義了。(黃哥點評:奧司他韋在流感24小時內用最好,超過24小時用也有一定的好處。)
于是就斗膽說了一句“我們已經第三天了,還有用嗎?”
醫生愣了一下,刪掉他開的藥,笑著對我說“那我就不開藥了,回家再觀察觀察,有可能就是幼兒急疹呢!你能接受嗎?”(黃哥點評:醫生可能懷疑流感,但也可能是幼兒急疹。雙方都好尷尬啊。)
我點點頭,詢問了一些護理的細節,帶著寶寶就回了家。
第二天,寶寶臉上果然起了玫瑰疹,真的是“幼兒急疹”。
事后,我總結了一下:雖然這次診療去了醫院,啥藥沒開,看起來有點浪費醫療資源,但是卻是有實實在在收獲的。
因為自己從育兒科普公眾號學到的知識,真的不是“半吊子知識”。
這些知識包含最基礎的用藥指導,甚至可以在某些時候避免過度醫療。(黃哥點評:說的對。家長都在學習,醫生也要學習喲)
努力學習的媽媽真不是“半吊子”
有時候,只有面診過后,我才能確定判斷是不是正確的,這樣將來孩子有毛病的話,就能準確知道是否需要馬上就醫、何時要就醫。
一方面避免浪費醫療資源,一方面也避免了過度診療。(黃哥點評:給你個大大的贊!)
參與式診療模式已經成為每個病人的權利,也是醫患溝通的重要內容。
我作為監護人也并不想要干涉醫生的診斷,只是想為孩子增添一份保障。
同時也是為了避免亂用藥、瞎著急、白忙活。
參與式診療還能夠從實踐中學會很多科學護理的知識。
當然,也更有底氣去面對長輩方面的壓力。
在一些常見小毛病中,可以小小地做一些抗爭。
因為,努力學習的媽媽真的不是“半吊子”。
參考文獻:
1.David O Matson, et al.Acute viral gastroenteritis in children in resource-rich countries: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uptodate:Jan 2019
2.Freedman SB, Adler M, Seshadri R, Powell EC. Oral ondansetron for gastroenteritis in a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 N Engl J Med 2006; 354:1698.
本期編輯:常春藤
作者:黃志恒,男,兒科學博士,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消化科副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青年委員,《中國當代兒科雜志》編委,多家國際學術期刊審稿專家。
黃醫生目前為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兒童進食障礙MDT專家組成員與兒童炎癥性腸病MDT專家組成員。由于對自身醫療水平的精益求精,對患兒及家屬熱情、耐心,深受廣大患兒家屬的信賴好評,目前已經診治超過十萬人次,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主要擅長兒童難治性腹瀉、消化不良、急慢性腸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牛奶蛋白過敏、炎癥性腸病、便秘、腸息肉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