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薪三十萬的老師都在推薦什么書
這不就是凹叔夢想中的工作嘛,可惜就差了個教師資格證。
后來看到新聞的后續(xù),3.5萬名應屆畢業(yè)生報考,最終入圍的423名畢業(yè)生多來自海內外名校,僅北大和清華的畢業(yè)生就有76人。
凹叔覺得自己真是太年輕了,和年薪30萬的距離不只是教師資格證,原來還缺了個清北畢業(yè)證。
教育問題,一直是各位有娃中年人最關心的話題,一個好的學區(qū)房更是無數家長辛苦奮斗十幾年的終極理想。
早在唐代,我們的大作家韓愈就把這個問題分析的明明白白,“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高薪老師背后,其實是教育分配的問題,學生多,老師少,能稱為名師的更是鳳毛麟角。
學生壓力大,每天往返于各類補習班,補習班的學費持續(xù)走高,家長的壓力更大。
前幾天有個朋友就和凹叔吐槽,現在的題和我們讀書時套路完全不一樣,自己還是個碩士呢,小學三年級的題做起來都費勁。
所以,今天凹叔就推薦一套有趣的書給大家, 他不是課文,卻又和語文課本息息相關,能和課本形成一種奇妙的配套和互文。
孩子們就在補充課外知識的同時,也就完成了語文的學習過程。
自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推行以來——有的人忙“爆”了:
“現在小學語文老師真的越來越難當了!整本書閱讀、傳統(tǒng)文化、文言文齊上陣,語文的外延大大擴展,教師的教學要求大大提高了,什么都要會一點,每天忙著培訓、學習、研討、開會!但問題是,一節(jié)課也就40分鐘時間,如何在固定的時間盡可能多地傳授知識,還要保證質量?頭疼!”
有的人陷入青春以后的二次“迷茫”:
“現在輔導小孩越來越難了,勁往哪里使都不知道!報補習班刷題吧,我們也知道小孩痛苦,也不長真本事;給他外面報什么拓展班、文化課吧,老師一個勁兒地說書講故事,和課堂學習一點關系也沒有,孩子聽著倒樂,但我們還是想看到一些眼前的效果!”
可偏偏還有人要說:
“在語文教材編排中下猛藥”;
“語文高考最后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數學突擊一個月可能提10分,語文突擊一個月搞不好減5分!”
別急!!!固定的課時與文化大視野并不沖突!
學習的樂趣與扎實的訓練可以兼顧!
首創(chuàng)“小學生小古文課”,潛心研究十余年的朱文君老師,給出了最新的策略:
最理想的小古文學習應該“嵌入”到語文課本當中,通過“文白對讀”“文白對寫”,打通語文學習的“任督二脈”,讓學生從文言和白話兩方面獲取母語營養(yǎng),共同實現語文學習的效益最大化。
朱文君老師舉了個栗子:
我教統(tǒng)編版二年級課文《曹沖稱象》,順勢引入了小古文《曹沖稱象》。雖然是第一次讀小古文,可是小朋友卻能繪聲繪色地把古文讀出來,因為他們的腦海里,有課文描寫的畫面啊!
我教課文統(tǒng)編版四年級課文《盤古開天地》,就把《盤古化身萬物》的小古文介紹給了孩子們。鏗鏘有力的文言節(jié)奏,讓孩子在誦讀中真切感受到了盤古這位中國創(chuàng)世英雄的蕩氣回腸。
讓我們來提取這位語文大咖教學新策略的關鍵詞:
嵌入、對照、打通
真有這么神奇?文白對讀到底是怎樣打通語文學習的“任督二脈”?別急,答案就在這套《讓課文遇見小古文》里:
《當小課文遇見小古文》
朱文君 編著
磨鐵圖書 出品
“小古文”助力“大語文”之閱讀提效
統(tǒng)編新教材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等閱讀新欄目,把閱讀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同時,傳統(tǒng)文化的分量大大增加,三年級就開始學古文,還增加了許多有關古代神話、歷史故事、民間習俗的學習內容。
有意思的是,就因為這樣,市場上各種“統(tǒng)編語文教材配套閱讀”圖書粉墨登場,像《朝花夕拾》《儒林外史》《去年的樹》……啊喂,是不是只要作者有作品選到過課本里,就能叫“配套”?那大家直接按作者找書看不就行了。
《讓課文遇見小古文》是第一套能與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對照閱讀的古文學習讀本。從“配套”到“對照”,有什么區(qū)別呢?小編好奇地翻開,頓時震驚了!
這本書太太太實在了!太太太有用了!因為,這本書里的每一篇小古文,都能對應一篇課文!
而從“配套”到“對照”,帶來的是閱讀效率的天壤之別!
先說說是怎么對上的:
?有的小古文與課文同出于一個故事,比如《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田螺姑娘》;
?有的寫了同一事同一物,比如有課文《秋天》,就有小古文《秋日》,有課文《影子》,就有小古文《人影》;
?有的是探討了同一個話題,比如課文《我不能失信》和小古文《范式守信》,課文《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和小古文《愛國》……
多到說不完!大家自己看索引感受下吧……
再近距離看一看,課文和小古文到底有多親:烏鴉喝水
小古文鴉渴甚,欲飲水。見一小瓶,瓶水淺。伸嘴入瓶,飲不著。鴉忽飛去,乃銜小石投瓶中。往來數次,石高水升,乃得飲。
課文
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著水。怎么辦呢?
烏鴉看見旁邊有許多小石子,想出辦法來了。
烏鴉把小石子一顆一顆地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著水了。
這樣異曲同工、高度契合課文的小古文,讓孩子們從課文到古文,毫不違和,而文白不同的語言現象,會讓孩子們的語文學習充滿發(fā)現的樂趣。
老師們只要在課堂上騰出5分鐘來,就能在課文學完之后,帶學生多讀一篇小古文;孩子們放學回家,只要花5分鐘讀讀小古文,就相當于同步溫習了課文。
學習的容量大大增加,時間卻沒有多花。不看注釋翻譯就能學古文,閱讀古文等于聯(lián)想和復習課文。神奇吧?
“小古文”助力“大語文”之寫作加分
很多老師和家長發(fā)現,“讀書多”不等于“寫作好”,為什么呢?
因為語言的遷移需要“動力”!總是寫一樣一樣的句子,誰不煩!
可是,朱文君老師發(fā)現,讓孩子仿寫小古文,沒有哪個娃兒不樂意!什么情況?
因為從來沒這么寫(玩)過呀!哈哈。在孩子們眼里,文言就是“熟悉的陌生人”,仿寫就是一場模仿秀!
所以,在這本書里設計了大量的“模仿秀”,讓小學生可以直接進行仿寫練習,遷移語言!
從第一課《秋日》開始,這樣的設計就貫穿在全書中。孩子們可以試著把白話文里的“枯黃的葉子從樹上落下來”改編成“黃葉落下”“枯葉落下”“樹葉掉落”等,這很像縮句練習,卻更有情境了,也好玩多了。哪怕改出來的句子不那么像文言也沒有關系,孩子們只要由此體會文言的簡潔就夠了。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語言學習,是讓孩子自己去操作、去探索,培養(yǎng)的是他解決問題和語言運用的能力。比那什么連蒙帶猜就能答對的選擇題,學英語才應該用的翻譯題有水平多了。
對了,小朋友也絕不會碰到沒有材料來寫的尷尬,因為課文就是用來寫小古文的最佳素材;同理,也可以把優(yōu)秀的小古文擴寫成白話文,做雙向語言練習!朱文君老師在每一課后面,設計了各種仿寫、改編、續(xù)編、創(chuàng)編的小練筆,就等小朋友解鎖呢!既好玩,又能積累詞匯,運用語言,培養(yǎng)語感,語文功力還能不漲嗎?!
不僅如此,練習后面還設有三個小欄目:
“文化小講堂”拓展延伸文化常識,增加語文學習的文化內涵
“師生小圓桌”往往戳中語言訓練點,師生共同討論,讓語文學習更活潑
“古文小劇場”可讀可演,為了演好戲,爆笑趣味間提升語言駕馭能力
既有趣又扎實更漲能力的語文學習,就是它沒錯了!
“小古文”助力“大語文”之文化增量
總之,統(tǒng)編教材帶來的一個最大變革,是結束了一本語文書打天下的日子,注重培養(yǎng)孩子人格和人文修養(yǎng)的大語文時代到來了。
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說得好:高考的閱讀面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么類型的內容都有。可能對閱讀面窄的女同學特別不利!
可惜的是,這年頭,市面上的“小古文”圖書魚龍混雜,同質化現象嚴重,山寨的也數不勝數,甚至有的小古文書,號稱可以“媲美朱文君”。
但是,朱文君的小古文,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你只要翻開這套《讓課文遇見小古文》,你就會發(fā)現,書里的選文太新穎,太全面了,很多都是市面上的小學文言讀本中從未出現過的,令人耳目一新!
有《游戲》《不誤時》《辨方向》等孩子們上學的熟悉場景,有《斗拳》《木雕美人》《猴奕》等奇聞異事,
有《端午》《除夕元旦之風景》《揚州清明》等雅趣民俗,
有《正午牡丹》《虎丘歌會》《金山夜戲》等藝術奇觀,
甚至還有《金字塔》等異域風情的描繪,有《鯨》《水》《春日花信》等科普文章!
這些內容,無疑比市面上大多數以文言笑話、寓言故事、神童故事等為主打的“小古文”書,有更開闊的視野,更高的格調,也更符合目前“大語文”的時代背景!
作為“小古文”概念的首倡者,朱文君老師再次精準定位小古文:“小古文”不是一個文體概念,而是一個教學概念。
“小古文”的“小”,不僅指篇幅短小,更指站在教學的角度,化難為易,深入淺出的“小”。對小學生成長需求的精準把握與如何行之有效地進行小古文教學,才是“小”的深層含義。
在中醫(yī)看來,任督二脈就像人體里的兩條大河,任督通,則百脈通焉。文言與白話,同樣也是漢語里的兩條水系,文白存,則雅言存焉,文化存焉。
我堅信,中華民族的自豪感,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只有通過對漢語言廣博的閱讀、深刻的體認,才能真正根植于中國孩子的心中。
這是一本學習小古文的書,更是一本為統(tǒng)編教材量身定制的小古文書。
↓凹叔推薦↓
《給教師的建議》葉圣陶 著
磨鐵圖書出品
如何成為一名好老師?怎樣提高日常教學工作能力?如何與孩子們相處?面對學生,如何循循善誘?
《給教師的建議》匯集了教育大家葉圣陶先生畢生的教學心得,既有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又有貼近實際的教育方法;既有針對教師個人的教學建議,又有針對學生群體的學習良策。
閱讀本書,如同聆聽一位老者的人生智慧,字字珠璣,鞭辟入里,字里行間飽含葉圣陶先生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和對后輩的殷切期盼。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本文采編:朱文君;本文編輯:SundanceKid;監(jiān)制:袁復生。如需轉載開白,請在后臺回復”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