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展覽|從“極簡之美”看當代定窯名家的工藝傳承與風貌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詠定瓷》中曾有“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一句,盡管對“琢紅玉”注解后人眾說紛紜,但可見出此時期士大夫階層對定窯的贊譽與青睞。同時,與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并列為宋代五大名窯的定窯,也因其廣銷天下,被譽為“天下第一瓷”。
11月23日,“極簡之美——當代定瓷特展”在上海中心大廈寶庫匯對外展出。澎湃新聞獲悉,此次展覽展出了“定瓷三杰”陳文增、藺占獻、和煥以及定窯第二代傳人代表龐永輝等工藝美術大師的作品,較完整地呈現了定瓷在當代的面貌。
據介紹,“極簡之美——當代定瓷特展”是寶庫匠心大師巡展系列的第三場,也是延續了寶庫文化復興中國傳統工藝、弘揚匠心精神、為社會公眾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多可能的美好初衷,由此呈現的一場關于定瓷工藝在當代傳承與復興的成果展。開幕式上,寶庫文化創始人柳費國表示,瓷器是中國文明脈絡的核心之一,宋代是陶瓷史上的巔峰時代,此次展覽作為當代定瓷在上海的首展,是宋瓷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精神在當代的延續。
陳文增 梅花口刻花瓶定窯原為民窯,遺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和東、西燕川村一帶。該縣曾屬于定州管轄,故稱定窯。定窯創燒于唐,盛于北宋。北宋中后期定窯開始燒造宮廷用瓷,其釉質瑩潤,色澤溫和宛如牙雕,紋飾布局嚴謹、線條清晰、層次分明。定窯瓷器一般不施加化妝土,以其胎土本色以表現紋飾深淺凹凸的藝術效果,遂元朝劉祁《歸潛志》曾云,“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然也是在元朝,由于定窯所在地區戰亂頻發、工匠南遷、資料缺失、工藝失傳等諸多因素,長達六七百年燒制歷史的定窯,窯火一度中斷,及至停燒……
及至1978年,時年24歲的陳文增進入河北保定地區工藝美術定瓷廠工作,成為一名普通制瓷工人。在工廠里,陳文增遇到了“現代定瓷三杰”的另外兩人——藺占獻、和煥。據當地媒體報道,陳文增三人在沒有資金、沒有參考文獻的情況下,經過反復試驗、摸索,去多地學習制瓷工藝,到故宮博物院請教專家,終于在材料、拉坯、利坯、刻花、施釉、燒制等方面逐一取得進展,使得已失傳800多年的定窯工藝日漸恢復。其后,由陳文增創建,以龐永輝為代表的陳氏定瓷,開始把定窯傳統文化帶入新的發展階段。
現場展出定窯標本據悉,此次在上海中心大廈寶庫匯開幕“極簡之美——當代定瓷特展”就展出了“定瓷三杰”陳文增、藺占獻、和煥以及定窯第二代傳人代表龐永輝等工藝美術大師的定瓷作品。展品除大師瓷、日用文房瓷、茶器等品類外,澎湃新聞記者還在展廳靠內側的展柜看到,展覽還展出了十余件定窯瓷器標本及一系列制陶工具,較完整的呈現了定窯在當代傳承的面貌。
龐永輝 太和跳刀剔花瓶龐永輝 虛懷跳刀瓶
定窯第二代傳人龐永輝在開幕現場說:“定瓷的復燒與發揚離不開以‘定瓷三杰’為代表的前輩大師們的堅持與努力,正是他們的孜孜不倦使得定瓷在當代得以傳承。”作為新一代定窯代表人,龐永輝也表示,將秉承其師陳文增提出的“定窯文化新概念”的初衷,繼續將定窯傳統工藝向當代藝術瓷、生活用瓷“兩條腿走路”的轉軌,讓定瓷成為當代生活的美學。
韓慶芳 龍紋高足缽在開幕式結束后的座談會上,龐永輝和現場觀眾分享了其師陳文增復燒定瓷的故事。分別從“中國定窯的歷史”、“傳統定窯工藝的文化特征與成因”、“當代定窯的恢復歷程”和“定瓷作品鑒賞”四個方面介紹了定瓷藝術,并現場進行了定瓷刻繪演示。同時,龐永輝還同寶庫匠心館館長葉柏風、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施宗靖進行了跨界對談,就“定瓷的鑒賞方法”、“藝術瓷與生活瓷的區別”、“定瓷藝術的投資與收藏”等方向進行探討。
龐永輝現場演示定窯刻花工藝據悉,此次展覽由寶庫文化主辦,由昆山如是貿易商行發起。展覽將持續至12月4日,觀眾參觀,需提前一天預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