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中國人家譜極簡發(fā)展史

2019-11-25 0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1、春運:宗族傳統(tǒng)凝聚的鄉(xiāng)愁

人類社會從來都是遷徙的社會,人類歷史從來都是一部遷徙史,今天更是一個大遷徙的時代。一年一度的春季運動會,更是中國大地上最壯觀的遷徙運動。

背后,是什么精神力量在主導這場遷徙呢?宗族。

3000年前,西周王朝建立了成熟宗法制,基本就是夏以來“家天下”的完善版本。西周時,統(tǒng)治天下的家族是“姬”。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滲透,深深印在人們心中,哪怕是西漢農(nóng)民起義,要找一個西漢皇室后裔來做代言人。

一部中國王朝史,幾乎就是一部部家族史:一個家族統(tǒng)治一個朝代,只要這個朝代不滅亡,它的統(tǒng)治家族就不會改姓。社會組織方面,宗法制帶來的效果就是“家國同構”。如梁啟超所言:

吾中國社會之組織,以家族為單位 周代宗法之制 在今日其形式雖廢,其精神猶存也(出自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由漢到唐,崇尚門閥譜系,是宗法制的衍生品。北宋出臺“百家姓”、南宋興起修纂家譜,成為中國人維系家族、維系文明傳承的重要紐帶。對祖先的追尋和崇敬,使中國人始終有著強烈的“尋根情結”。即使走得再遠,即使離國萬里,人們依然心念故土。春節(jié)期間的歸鄉(xiāng)運動,正是這種情結的最直接體現(xiàn)。

家國同構形成的宗族,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化基因——這是促使農(nóng)耕地區(qū)的中國人歷代生生不息、安土重遷的信仰。

山西:北方聚族而居的“大院” 繪圖 -王其鈞《中國民居》

北京:北方聚族而居的“四合院” 繪圖 -王其鈞《中國民居》

安徽:聚族而居的徽商“大院” 繪圖- 王其鈞《中國民居》

廣東:聚族而居的客家圍龍屋 繪圖- 王其鈞《中國民居》

福建:南方聚族而居的“五鳳樓” 繪圖 - 李乾朗《穿墻透壁:剖視中國經(jīng)典古建筑》

福建:南方聚族而居圓形土樓(供圖-黃漢民)

沒錯,國內(nèi)春運、海外尋根的熱潮,都源自宗族的力量。那么,這種力量被物化,并形成傳統(tǒng)信仰呢?于是,一種叫家譜的東西,應運而生。

2、家譜:凝聚鄉(xiāng)愁的文本秘籍

如何保證宗族力量的綿延不絕呢?載體就是家譜,也叫族譜、宗譜。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下記錄家史的載體——家譜。

國家修史,地方修志,家族修譜。國史—方志—家譜,構成了宗法社會的中國特色史料體系。家譜又稱譜牒、族譜、宗譜、家乘、世譜等,是同宗共祖的血親團體記載本族世系和相關事跡、反映本家族繁衍發(fā)展過程的歷史圖籍。

家譜所載,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包括家族來源、遷徙軌跡,以及該族開枝散葉、生息繁衍史,以及因其而衍生的經(jīng)濟、文化、社會百科。用通俗的話說,家譜回答你的這些問題:家族從哪里來?又曾到哪里去?這個家族搞過哪些榮耀的事情?

這些內(nèi)容,最終凝聚為一個家族的共同紐帶和信仰——用當下最流行的話,那就是鄉(xiāng)愁的載體。如今,我們生活在人類歷史上遷徙最頻繁的時代,多數(shù)人都是遠離故鄉(xiāng)的游子。是鄉(xiāng)愁的力量,讓春運如約而至。誰是鄉(xiāng)愁的最重要書寫者?家譜。

家譜就是書寫、儲存家族記憶的芯片。家族祭祀、游子尋根、生兒育女——最重要的參考指南都是家譜。

我國人民修譜,最早始于何時?最早家譜是神馬模樣呢?已經(jīng)無法確切考證。不過,東晉時期,家譜修撰不僅成為傳統(tǒng),而且還出了專門研究家譜的人才,主要出在賈、王兩大家族,以至于后世常常把家譜學稱為“賈王之學”。

這里要特別說下老王家。如今,“隔壁老王”成為眾人耳熟能詳?shù)脑~語。人們?yōu)樯读晳T性地偏偏選了老王?王寶強主演的一部諜戰(zhàn)劇里, 就有位“隔壁老李”,但沒有傳播到社會上。王氏總人口基數(shù)大,固然是“老王”出名的原因之一。但是,為何不是總人口更多的老張、老李呢?“老王”之所以影響大,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王家是家譜標準的制定者。

晉代譜學大家王儉、王僧孺的譜學著作到了隋唐盛世,被奉為天下人修譜的藍本。到了今天,王氏是留存家譜種類最多的姓氏之一,家譜總量遠遠超過老李家和老張家。

家譜雖說是“家史”,不是國史,但最早也很可能是官修為主——因為其最早的功能是作為公開的炫耀家族地位的依據(jù)。今天留存的多數(shù)家譜為私修,年代多為宋代之后。宋代,正是家譜發(fā)展的分水嶺:家譜的功能徹底從“門第”的象征依據(jù),變成了世系的記錄載體。從此,私家修譜風氣越來越盛。宋代史書《宋史》明確提到了“家譜”:“司馬光《宗室世表》三卷,《臣寮家譜》一卷?!?/p>

百姓家族無論大小,不分貴賤,都有著豐富的家族故事,這些細微生動的家族史與個人生命史,一起共同建造了中國歷史大廈的基礎。

我國鄉(xiāng)鄉(xiāng)家家皆有譜,實可謂史界瑰寶

將來有國立大圖書館,能盡集天下之家譜

俾學者分科研究,實不朽之盛業(yè)(出自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3、哪里收藏家譜最多?上海、臺灣、北京

跟公開的國家史書、地方志書不同,書寫家族歷史的家譜,因為多是家族私修,非公開出版物,所以它們多數(shù)深藏民間、秘不示人。

到了當代,公共圖書館等機構的努力,讓梁啟超的那個"國立大圖書館,能盡集天下之家譜"的愿望逐漸變?yōu)楝F(xiàn)實:以上海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為代表的公共收藏機構,收集大量散落民間的家譜,總量超過6萬種。

歷時近10年完成編纂出版的《中國家譜總目》收錄家譜總數(shù)達52401種、608個姓氏,是迄今為止收錄中國家譜最多、著錄內(nèi)容最為豐富家譜目錄著作。本文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均以此著作為基礎。據(jù)該書統(tǒng)計,608個姓氏家譜中,條目超過2000條的姓氏有陳、張、王、劉、李,超過1000條的姓氏有黃、楊、吳、周、林、徐,比流傳最廣的《百家姓》收錄姓氏多了168個,其中包括中國各少數(shù)民族的姓氏。少數(shù)民族修譜,是受漢族影響,系文化融合的重要體現(xiàn)。

據(jù)譜牒學專家王鶴鳴先生講述,中國家譜目錄的征集,得到了海內(nèi)外華人及公私收藏者的踴躍支持。根據(jù)《中國家譜總目》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我們制作了這張目前查明的中國存世家譜的收藏地分布圖。

中國存世家譜收藏地分布圖 數(shù)據(jù):《中國家譜總目》

上海圖書館是我國最大的公共圖書館及競爭情報服務機構之一,家譜收藏是該館的特色內(nèi)容,其家譜收藏量超過16000種,其次是中國國家圖書館。地區(qū)分布上,上海是收藏中國家譜最多的地區(qū),共18000種;其次是臺灣和北京地區(qū),分別為10234種和8102種。

上海、北京加起來2400多種,幾乎占存世家譜的一半以上。如果不是特別關注,平實大家很少會想到:這兩個吸納人口最多的都市,不僅引領著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更是中國人的尋根秘籍——家譜收藏大本營。

除了北京和上海,山西社科院家譜資料研究中心、湖南省圖書館、浙江圖書館以及美國猶他家譜學會等機構也是家譜收藏重鎮(zhèn)。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家譜哪家最多呢?奪冠的是老陳家(人口第五大姓),其次是老王家(人口第二大姓。注意:這里說的是家譜存量,與人口排名不盡一致哦。

4、地理分布:存世家譜為何“南多北少”?

通過數(shù)據(jù)和地圖分布,我們可以看到:南方家族所修家譜數(shù)量遠超過北方。據(jù)國家圖書館方志館副研究館員郝瑞平先生介紹,國圖曾對清代乾隆以前修纂的60多種各地家譜進行整理,家譜源地幾乎全在南方,其中13種來自浙江。近年來出現(xiàn)的重修家譜熱潮中,也以江浙、湖南等地為盛。

那么,家譜為何出現(xiàn)“南多北少”的現(xiàn)象?

上海圖書館家譜研究中心副研究館員顧燕分析說:其一,環(huán)境因素。近代以前,南方環(huán)境平和安定,為家譜編纂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相比之下,北方戰(zhàn)亂和人口遷移較為頻繁,不利于家譜保存。其二,經(jīng)濟因素?,F(xiàn)存家譜多為宋代以后所修,當時中國經(jīng)濟中心在南方,“蘇湖熟,天下足”。良好的經(jīng)濟條件,為家譜編纂奠定了經(jīng)濟基礎。

郝瑞平先生告訴我,他工作的國家圖書館地方志家譜閱覽室每天接待讀者10余人次,有很多人來此查閱資料,為自己家族修譜做參考。這些前來查看家譜的讀者也多是南方人,在他的印象中,已經(jīng)很久沒有北方讀者到這里查閱家譜了。郝先生認為,南方家族在人口傳承上更為連續(xù),家譜留存不僅數(shù)量多,版本質(zhì)量、完整程度也遠勝于北方家譜。

以存世家譜最多的王、陳兩大家族為例,就其家譜涉及的地域而言,南方地區(qū)的家譜種類、數(shù)量,遠多于北方。

王、陳家譜來源分布地圖 (數(shù)據(jù)源自《中國家譜總目》) 制圖:大地理館

根據(jù)《中國家譜總目》,所有存世家譜中,現(xiàn)存最早的家譜,是宋內(nèi)府寫本《仙源類譜》,這是一份宋朝皇家趙氏的家譜,趙匡胤的名字便在其上,至今已有1100多年。人口資料保存最完整、家族成員最多的是孔氏家譜。1937年由孔德成等纂修的《孔子家譜》,足足有154冊之多。

上海圖書館藏《上海葛氏家譜》

接下來,我們從皇家玉蝶、名人宗譜、少數(shù)民族家譜、日韓家譜等方面,來宏領略一下中國家譜的風景。

皇家玉牒:書寫宮廷生活的秘史

玉牒,是對皇帝家族家譜的特稱。

2009年上海圖書館曾展示一件極為罕見的玉牒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宋代皇室家譜《仙源類譜》。該譜記錄了宋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和魏王(趙廷美)之下六世以后的皇親世系,是今天能夠見到的最早玉牒。這部玉牒成譜年代約為南宋初年,雖僅存殘譜一頁,但由于存世宋代玉牒極少,這部皇室家譜彌足珍貴。此皇室家譜目前只有兩件,分別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

宋代皇室家譜《仙源類譜》封面

宋史專家王瑞來先生曾指出,除參與修纂的人之外, 多數(shù)人對玉牒狀況不甚了解。正如《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五)所說:“本朝國書嚴奉寶藏, 未有如玉牒者也。”宋代文獻中有關玉牒的記載并不多見,將保存下來的玉牒稱為“秘籍”毫不為過。

與宋代相比,清代玉牒記載內(nèi)容更翔實、修飾裝幀更華麗。清代玉牒現(xiàn)存1100余冊,是我國唯一保存完整、幸存至今的皇族家譜。2009年,當時還是報社記者的我,在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有幸目睹這部《圣祖仁皇帝(康熙)位下十四子多羅恂勤郡王世系譜》(清內(nèi)府鈔本,修于1814年),記載康熙十四子多羅恂勤郡王允禵支下,從允字輩至載字輩六世的世系。愛新覺羅·允禵深受晚年康熙寵愛,屢立戰(zhàn)功,駐軍西北;雍正即位后,被削爵禁錮;乾隆二十年六月去世,謚號曰“勤”。

清代《圣祖仁皇帝(康熙)位下十四子多羅恂勤郡王世系譜》

從清代玉牒中,后人可以看到200多年間皇權更替、宮廷斗爭、皇族爵位的繼承等皇族紛爭。此外,這套玉牒還留下了當時最為完整的清代皇族人口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名人宗譜:十分接地氣的百科全書

《孔子世家譜》被稱為“天下第一譜”。在有關孔子的譜系中,由孔子77代嫡孫孔德成等于1937纂修的鉛印本《孔子世家譜》最為完整。根據(jù)這個族譜可知,孔子裔孫多次出現(xiàn)單傳情況,自孔子而下就連續(xù)七世子孫單出,自九世起孔氏人口方逐漸增多。

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清孔尚任修纂《孔子世家譜》

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方志館,我看到過一本更為稀有的孔子家譜——清代戲劇家孔尚任纂修的《孔子世家譜》。該譜文字為朱紅色活字印刷,異常精美。曾任京師圖書館館長的梁啟超收藏過該譜,在第一卷開頭右下角,赫然印有梁啟超陰文方印。國家圖書館方志館負責人說,戲劇家孔尚任既是譜中人物,又是家譜編輯者,此譜又曾為名人所收藏,是存世家譜中的珍品。

上海圖書館所藏《孔子世家譜》

關于李鴻章的事跡,我們多從史書和教科書中獲得。而李國松纂修的《合肥李氏宗譜》則記述了李鴻章不為人知的一些軼事。1895年3月24日,李鴻章在日本商討《馬關條約》簽訂問題時,被刺客小山豐太郎開槍擊中左臉。第二年6月13日,李赴德國訪問,在德國醫(yī)生的建議下,李前往醫(yī)院使用問世僅7個月的倫琴射線(X光)檢查傷口。當他親眼看到X光片上顯現(xiàn)出子彈以何種姿勢嵌入其頭骨時(李遇刺后因手術風險高而沒有取出子彈),李鴻章對此大感興趣,并為這種技術取名“照骨術”。

上海圖書館收藏的《合肥李氏宗譜》 (李鴻章家譜)

根據(jù)家譜可知,李鴻章是中國較早接受X光手術的人。

據(jù)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學者顧燕女士介紹,《合肥李氏宗譜》內(nèi)名人翰墨眾多,書法家譚澤闿題寫書名,敘世系自慎所起,無牽強附會現(xiàn)象,詩賦文章已收入專集,也不重復抄錄。文字詳贍,事可征信,多涉晚清重大史事。

明代書畫家文征明《文氏族譜續(xù)集》

國家圖書館方志館珍藏著一套6本線裝小冊子,封面印有“越城周氏支譜”,這套家譜之所以引人關注,是因為它跟文學大師魯迅先生有關。從泛黃的封面上可以看到,這套家譜編號為20,清代周以均撰、周錫嘉編訂,清光緒三年(1877年)寧壽堂木活字本。由于該譜修于魯迅出生前,故譜中僅載有魯迅、周作人的父親周鳳儀。該家譜當時僅印20部,由周氏子孫收藏,分禮、樂、射、御、書、數(shù)6集,述周氏淵源、世系、世表、家傳等,考據(jù)精當,史料可靠。該家譜書套上有周作人“越城周氏支譜,14世作人謹藏,民國廿七年壬月六日題簽”。書中“樟壽”“樹人”(魯迅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為其弟周作人手寫添加。據(jù)悉,《越城周氏支譜》目前共發(fā)現(xiàn)3部,分別藏于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

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越城周氏支譜》封面 (魯迅、周作人家譜)

跟名人有關的存世家譜還有文征明家譜蘇州《文氏族譜續(xù)集》、“二拍”作者凌濛初家譜湖州《凌氏宗譜》、實業(yè)家張謇家譜《南通張氏常樂支譜》、建筑學家貝聿銘家譜《吳中貝氏家譜》等等。這些家譜載有名人不見于其他文獻的生平資料,可以彌補正史、方志等官修史料的不足,重疊之處則可互相印證或進行比較研究。

一本《北嶺徐氏宗譜》,不經(jīng)意間改寫了中國人參加首屆世博會的情景。據(jù)這本刻印于1884年的宗譜記載,1851年倫敦世博會,主辦方非常希望中國參加,但清政府置之不理,主辦方請人說服中國商家參加。最終,絲綢商人徐瑞珩(字德瓊)代表中國前往。作為上海開埠后首批來滬闖蕩的廣東商人,徐瑞珩在滬經(jīng)營絲綢、茶葉,蜚聲商界。

譜中兩篇小文《徐君德瓊行狀》和《榮村(徐瑞珩號)公得獎感言》記載徐瑞珩和“榮記湖絲”獲得獎項的過程。該譜記述:“咸豐紀元,英國開百年大會……君獨寄七里湖絲十二包,往陳于會。既而較論久之,竟推君絲為會中第一,中外人無異詞。英國主親臨觀之,喜甚,獎君金銀牌各一,手諭、畫幅一幀。”1852年倫敦皇家協(xié)會出版的《英國倫敦第一屆世博會評獎委員會報告書》印證此事:“在中國部分,上海榮記絲綢的展品表明,當?shù)剞r(nóng)村蠶種的改良促進了絲綢質(zhì)量的提高,因此,它被評獎團授予獎牌?!?/p>

這段記載,將中國與世博會的淵源在時間上提前了16年。此前,中國申辦世博會材料認定,最早見識世博會的中國人是王滔,他親歷了第二屆巴黎世博會。

多數(shù)家譜以文字為主,部分講究的家譜則以圖像為主、文字為輔,即像譜。由清代嚴信厚畫輯的浙江慈溪《嚴氏像譜》,專門記載了誥制、碑拓及作者嚴信厚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的畫像。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副主任陳建華評價說:“多數(shù)家譜以文字記錄為主,這種圖譜較為罕見,而《嚴氏像譜》所繪人物衣著華貴、儀態(tài)雍容、色彩艷麗、線條雋美,堪稱像譜中的佳作。 ”

浙江慈溪《嚴氏像譜》

筆者手上還有一套藏于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木氏家譜》(內(nèi)文又名《木氏宦譜》),記載的是大名鼎鼎的云南麗江木氏土司家族,這本圖文并茂的家譜出自民國早期,圖像刻畫精美、文字書寫流暢。

少數(shù)民族家譜:多元一體、民族融合的見證

上海圖書館陳建華先生,主持了一個重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少數(shù)民族家譜目錄”。中國55 個少數(shù)民族中,有42個民族有文字家譜,數(shù)量達6700 多種。按照王鶴鳴先生的評價,這些家譜“”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最生動、最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福州蒙古族薩氏家譜》記載,福州薩氏的先世為西域色目人答失蠻氏。始祖思蘭不花( 一譯作薩拉布哈) 、阿魯赤( 一譯作傲位齊) 父子以軍功起家。元英宗時,阿魯赤奉命鎮(zhèn)守大同路至代州一帶,始居雁門(今山西省代縣西北),并被朝廷賜“薩”姓,后世稱為雁門薩氏。

薩都剌是阿魯赤長子,后起漢名天賜,號直齋,元代著名詩人。其于至元二年( 1336 年) 任福建閩海道肅政廉訪司知事,因此定居福建。薩都剌二弟野芝,字天與,曾任江西建昌路總管。野芝子仲禮,字守仁,元統(tǒng)元年( 1333 年) 進士,任福建行中書省檢校,從此卜居福州,是為雁門薩氏入閩始祖。

元代統(tǒng)治者將全國人口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個等級——族源而言,雁門薩氏是色目人,但其先祖以軍功起家,享受蒙古人的待遇。因此,福州薩氏后裔均稱自己為蒙古族人。清初,這支蒙古薩氏逐漸發(fā)展為八閩大地的望族。根據(jù)家譜描述,受到漢族科舉影響,其族登上科舉榜的人數(shù)有50 余人。

受漢族家譜文化的影響,福州薩氏自明清至民國先后八次續(xù)修家譜。其中,《雁門薩氏族譜》詳細記述了雁門入閩薩氏的族源、世系、遷移、人口分布、名人事跡,生動反映了蒙漢民族融合的歷史進程。

清道光三年( 1823 年) 本《雁門薩氏族譜》卷4《露蕭公行述》記載::雁門薩氏入閩第二代薩琦,“治家一遵紫陽家訓”,“悉革先世色目舊習……至今閩中稱禮族焉?!边M入福建一個多世紀后,這支蒙古族后裔,已經(jīng)完全接受了漢族的耕讀文化。

乾隆時期,一支遷駐伊犁地區(qū)的錫伯族官兵,組成了錫伯營。西遷至新疆察布查爾地區(qū)的錫伯族,在史書中文字記載不多,但幸好,他們世代保持了編修家譜的傳統(tǒng)。

察布查爾錫伯族《八牛錄果爾吉氏宗譜》記載了他們的民族大遷徙:“乾隆二十九年,由盛京所屬復州正藍旗蘇爾格納牛錄移駐伊犁。留居盛京的始祖: 阿達順、果諾霍圖。移駐伊犁的高祖: 佐領阿哈里,披甲多霍?!薄栋伺d浉徊焓献谧V》記載:“原系盛京所屬金州正紅旗吉靈阿牛錄人,乾隆二十九年移駐伊犁。留居東北的始祖披甲恩杜里。移駐伊犁的高祖色爾吉納。”

這些記載,讓錫伯族子孫能夠清清楚楚地追溯:我祖來自哪里?何時遷徙至此?我族其他同胞身在何處?

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木氏總譜》(又名《木氏宦譜》)封面

元代以來,中央王朝在麗江地區(qū)推行土司制度。明朝初期,麗江納西族土司阿甲阿得于次年“率眾歸順”,被賜以木姓。這就是著名的木氏土司。

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木氏總譜》(又名《木氏宦譜》)扉頁

木氏土司有以漢文《木氏宦譜》三種存世。筆者手頭的電子版《宦譜》,成書于晚清民國,屬于“畫譜”。根據(jù)此譜,木氏“第一代肇基始祖”是一位穿紅色袈裟,貌似剌嘛的人,題名“蒙古爺爺”。稱他在北宋宋徽宗時期乘一香木順金沙江東下,到麗江白沙上岸,五個木氏支系的村民共推其為首領。

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木氏總譜》(又名《木氏宦譜》)內(nèi)頁圖像

宗譜中,納西木氏始祖的時間、地點、身份、形象俱全,透露了納西族歷史文化發(fā)展中的重要信息。過去一般認為,納西族先民不與西南地區(qū)的藏族、白族等民族先民有著密切的的兄弟關系淵源。通過家譜記載,納西族甚至于蒙古族有著重要的往來和融合關系。

我國的朝鮮族先祖,是300多年前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等地的。姜運球、梁承武1929 年編撰《間琿萬姓大同譜》,介紹了532個中國東北朝鮮族家庭譜系、原在朝鮮半島的居住地、遷入東北時間及住處、戶主簡況、家庭成員妻子以及子女簡況等等。遷入東北地區(qū)的朝鮮族家庭,接受漢字教育,信仰儒家文化。

少數(shù)民族家譜的重要代表還有回族的《張氏合族支派家譜》、《六箴堂張氏家譜》(明建文壬午年創(chuàng)修)、廣西《白氏族譜》、云南《滕沖明·朱姓族譜》、河北《脫氏譜書》等。

5、深受中國影響的日韓家譜

家譜文化還影響了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

上海圖書館曾對為展出一部日本原版家譜,它就是《大藏朝臣原田家歷傳》。這部日本家譜記錄了“大藏朝臣原田家”1000多年的歷史,通過家譜追溯,其祖先竟是漢代開國皇帝劉邦的后裔。譜中敘述了其祖先緣何東渡日本,以及在日本繁衍生息的歷史。據(jù)記載,原田家族的始祖為中國漢高祖劉邦,傳至東漢獻帝玄孫阿知王,率2040人東渡日本奈良縣高市郡檜前村。譜內(nèi)載有先祖小傳、畫像、世系、家寶、祠田等。

日本家譜《大藏朝臣原田家歷傳》畫像

不過,中國正史中并沒有關于劉阿知的明確記載。據(jù)《后漢書》,漢獻帝劉協(xié)娶皇后伏氏、曹氏,見于記載的皇子有7個。其中曹皇后所生劉馮、劉熙、劉懿、劉邈、劉敦,東漢滅亡后又一同被貶為列侯,另有伏皇后所生兩皇子不知名,被曹操所害。退位之后,劉協(xié)被奉為山陽公。三國魏青龍二年三月庚寅,劉協(xié)病死。劉協(xié)子劉馮早卒,劉康嗣襲為山陽公,死于晉太康六年。

而日本史書《日本書記》、《古語拾遺》、《續(xù)日本紀》記載,第四任山陽公劉秋及其同輩劉阿知均是漢獻帝玄孫。劉阿知于公元289年五月初一,率其子劉都賀、舅趙興德及族人劉國鼎、劉濤子、劉鶴明、劉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以求取仙丹之名,離開漢土,歷經(jīng)艱難東渡,于應神天皇年間到達倭國。按照家譜所說,原田家族已傳衍到劉邦的第93代,至今仍按照傳統(tǒng)禮節(jié)對劉氏遠祖定期祭祀。

這一家譜所載,中國正史中沒有文字印證,其真?zhèn)紊行璺郊医o出高見。不過可以肯定都是,中國的修譜傳統(tǒng),深刻影響了鄰國。

山東曲阜孔子博物院孔府文物檔案館收藏
1915年《居住朝鮮孔氏族人世系草稿》

另一份國外家譜——《南陽李氏族譜》,為朝鮮人李兢于朝鮮哲宗八年(1857年)所修。該譜記載,一世祖李順大,生在我國明代中前期,世居湖南賓城南陽縣(后改屬興陽縣)。近世后裔多以武功食祿加爵,十世之后,很多人從事醫(yī)學與翻譯。此譜以銅活字印刷,纂修體例模仿中國家譜,譜中紀年也用中國年號。

家譜記載:既有“靠譜”,也有“不靠譜”

對于家譜的正面價值,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譜牒專家王鶴鳴將其概括為文物價值、資料價值、教化功能、尋根價值。不過,家譜的弊端和局限性不容忽視:

家譜中的“攀附”“杜撰”現(xiàn)象。王鶴鳴先生指出,不少家譜為“光宗耀族”,往往攀附帝王、名臣為自己的先祖。有些名人作序也是假托,如朱熹一篇譜序,竟為周、黃、劉、戴、鄭、洪、吳等姓家譜同時采用,其中只姓氏一字之別,其余文字均雷同,大部分系假托。

復旦大學注明歷史地理學者葛劍雄先生指出,歷史上部分家族的確有過遷移,但很多家族把他們祖先的遷移史附會于著名的移民運動,如永嘉之亂、安史之亂、靖康之亂后的北人南遷,具體的遷移時間、地點不一定正確。

家譜中的“揚善隱惡”。家譜中凡本族列祖列宗系官宦、名人、奇才、烈女的,則辟有小傳,乃至編寫傳記、行狀,刊載墓志銘等。另一方面,對家族中所謂“叛逆”“犯刑”“敗倫”“背義”“雜賤”者,則采用“除名”“出族”“出譜”等措施,不予書寫,名不見譜。對此,葛劍雄說,必須看到一般的家譜無不揚善隱惡、夸大溢美,如果不了解當時當?shù)氐臍v史背景,一味相信家譜記載,也很做到難客觀公正。

參考文獻:

[1]家譜:連綿不絕的家族史[N]. 馬子雷. 中國文化報. 2009-08-07 (004)

[2]少數(shù)民族家譜為中華民族的形成提供了第一手資料[J]. 王鶴鳴. 安徽史學. 2017(01)

[4]家譜的價值與弊端[J]. 王鶴鳴. 上海教育. 2006(z2)

[3]《中國家譜總目》[M].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王鶴鳴,2009

2018:開啟網(wǎng)上“尋根之旅”

2018年春節(jié)前夕,上海圖書館將向社會大眾獻上一份新年賀禮——新一批上海圖書館藏家譜數(shù)字資源上線,這是繼2015年起該項目的第四批資源的投入服務。

上海圖書館現(xiàn)藏有家譜近30,000余種300,000余冊共計365個姓氏,收藏的家譜覆蓋全國27個省、自治區(qū)及直轄市,是國內(nèi)外收藏中國家譜原件最多的公藏機構,號稱“全球中國家譜第一藏”。

2018年2月,上海圖書館將繼續(xù)增加近2,000種家譜數(shù)字化資源上線,使在線的家譜總數(shù)超過8,000種。在地域分布方面,已上網(wǎng)的家譜涵蓋了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上海等收藏家譜數(shù)量較多的省份,亦有云南、四川、重慶、貴州、山東、甘肅、河南等收藏家譜數(shù)量較少的省份;在姓氏分布方面,已上網(wǎng)的家譜不僅有百家姓中常見的姓氏,也有稀見、罕見的姓氏,如荊、荀、昌、茹、吾、迮、鈄、相、郎、貴、元、支、戈、蒯、廉、后、慎、經(jīng)、閭、環(huán)、闞、翦、闕、印、束、忻、嵇、戟、鹿等;在名人家譜方面,已上網(wǎng)的家譜有文徵明、董其昌、毛奇齡、錢謙益、陳洪綬、惠棟、陳鵬年、柳詒徵、汪大燮、葉澄衷、繆荃孫、楊鐘羲等古今文化名人。

在新一批全文上網(wǎng)的家譜中,新增了漆、管、裴、練、端木等稀見姓氏。此次新上線的家譜中特別增加了《蟾溪程氏家譜》、《楊氏宗譜》、《張氏統(tǒng)宗世譜》等明代家譜9種。

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網(wǎng)上家譜數(shù)字化項目是上海圖書館近年來推出的重拳力作,該項目是將經(jīng)過數(shù)字化掃描后的館藏家譜資源展示在網(wǎng)上,公眾可以無需踏足上海圖書館在外部公開網(wǎng)上進行家譜的全文瀏覽和檢索 公眾可以足不出戶地在家進行家譜的全文瀏覽和檢索。

網(wǎng)上家譜開放地址

http://wrd2016.library.sh.cn/channel/stjp/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
            喜来登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群shozo| 加多宝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游戏大小| 金凤凰平台| 游戏机百家乐下载| 赌场百家乐官网图片| 大悟县| 大发888娱乐官方下载| 做生意布局风水| 澳门百家乐官网怎赌才能赚钱| 大发888亚洲游戏下载| 百家乐官网轮盘一体机厂家| 鄂托克旗| 娱乐城图片| 挖掘百家乐赢钱秘籍| 百家乐官网轮盘技巧| 在线赌场| 百家乐官网电子游戏试| 临沭县| 大发888博必发| 博之道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太仆寺旗| 威尼斯人娱乐城赌博网| 24岁掉牙齿 风水| 金海岸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江达县| 棋牌游戏中心| 伟博| 韦德亚洲| 棋牌源码论坛| 安卓水果机游戏| 葡京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如何洗吗| 百家乐官网游戏的玩法| 百家乐网上真钱娱乐场| 百家乐那个平台好| 钱柜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新锦江百家乐官网赌场娱乐网规则| 百家乐官网赌博现金网| 百家乐官网游戏解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