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評展|“雙十一”后再看14年前的上?!翱爝f展”,恍若隔世
一家承載城市記憶和當代藝術青春期故事的美術館,帶著自己本身的故事講述時間的距離,這個展覽中城市在發展、媒體在轉型、而試圖尋找的人卻消失在人海。
“步履不停”是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正在舉行展覽的展覽名,此次展覽一件最令人意外和感動的項目是“62761232快遞展”檔案。這是2004年9月,由上海比翼藝術中心發起由42位藝術家和15位快遞員參與的特別“外賣”展覽,協辦是剛剛成立一年的《東方早報》。在此前一年(2003),淘寶網剛剛上線。
在“雙十一”之后,再回顧“快遞展”有一種恍若隔世之感:主辦方“比翼藝術中心”已不復存在,協辦方《東方早報》轉型為影響巨大的澎湃新聞,羚羊快遞則消失在時間中。而當時剛上線一年的“淘寶”,卻帶動起電商產業火箭式的發展。
多倫現代美術館“步履不停”展品之一,梁碩的《梁聞道小屋》,這是一件有關父子親情的作品“步履不?!闭巧虾6鄠惉F代美術館正在舉行展覽的展覽名,在步履不停的中國當代城市敘事中,“變化”成為主流,“不變”反倒成了“遺跡”。與之相對的是楊浦濱江的“楊浦七夢”,所謂“夢”是回憶這篇土地上的歷史和曾今,對應回不去的過去。生活在邊、城市在變、藝術也在變化,這兩個展覽均以社群和空間為關注點,看多元的文化景觀、個人經驗敘事與城市空間的變遷,而每一個走入展廳的人,都會看到自己忽略的現實、以及歷史和當下。盡管也許各種的角度和觀察點會有所不同:
步履不停:1995-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城市敘事
展覽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展覽時間:2019年10月18日-12月15日(周一閉館)
票價:免費
點評:一家承載城市記憶和當代藝術青春期故事的美術館,帶著自己本身的故事講述時間的距離,這個展覽中城市在發展、媒體在轉型、而試圖尋找的人卻消失在人海。
評星:五星
在上海各種形式的美術館帶來各種業態的藝術展覽之時,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似乎被遺忘的城市的角落鮮有聲音。然而,這間在城市更新中不再醒目的黑紅相間的建筑,卻是中國第一家政府平臺的專業的現代美術館,她創建于2003年。
在11月初喧囂的西岸、Art021后一周,筆者得空去多倫現代美術館轉轉,下了地鐵從鋪滿秋日黃葉的溧陽路穿到長春路,在入四川北路至位于多倫路上的美術館。也許很多對這些地名沒有概念,事實上這片區域曾是左聯作家活動的核心,1931年魯迅“木刻講習會”就在長春路上,其舊地現在為居委會。而四川北路作為前網絡時代的上海三大商業街之一,目前也急需一個合適的轉型方式。
2003年創立的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10多年來從外觀到內部空間幾乎沒有變化。展覽作品之一畢蓉蓉《生命之花》掛在美術館外墻之上。穿過這樣的歷史背景,再看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的“步履不?!?,感覺這個展覽并不單單發生在美術館中,而正如其副標題講述的是1995-2019年中國的城市敘事,發生的生活的周遭。
展覽參展藝術家囊獲了施勇、宋冬、徐震、尹秀珍、張培力、畢蓉蓉等活躍的當代藝術家,而多倫美術館的入口卻還是20世紀初的模樣,似乎美術本身也成為展覽城市敘事的一部分,而事實也正式如此,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多倫現代美術館從曾今的“第一個專業現代美術館”,成為了一個坐落于“景點”和社區的區級美術館。盡管其依舊帶有現當代的基因,但相比近五年開業的當代美術館目標明確的受眾,多倫現代除了有慕名而來的專業觀眾外,參觀者還有社區居民和觀光客。當非專業觀眾看到這些他們曾今經歷的生活現場,反倒產生另外一種共鳴。
尹秀珍,《洗河》,1995年展覽以公共空間和當代藝術實踐的交叉點為研究對象,聚焦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以城市街頭為主題的中國當代藝術實踐,展覽最早的作品創作于1995年,最近的作品則是2019年的最新創作,其中涵蓋繪畫、攝影、影像、雕塑、裝置等不同藝術形式。每一位藝術家均以自己的觀察表現了藝術家對于社會環境、城市空間及人群的批判性思考。這些作品中,尹秀珍的《洗河》創作于1995年,當時尹秀珍從現代手段取了十立方米河水,制成冰塊,再運回河岸以清水洗刷,并吸引市民參與其中。在作品完成過程中,藝術家探討的是個人經驗、集體意識與公共空間的關系。在25年后再次看這件作品,觀眾似乎又讀出了不同的含義,作品名《洗河》是否包含了環境問題的影射?從冰到水、從有形到無形、是否又讓人想到存在與虛無、時間流逝等概念?一件作品再經歷時間沉淀后的解讀不知藝術家在創作時有無料想到。
石青+激烈空間,《上海電影地理(今天我休息)》而展覽的另外一件由石青+激烈空間的影像作品《上海電影地理(今天我休息)》,則將觀念直接傳達了而出?!督裉煳倚菹ⅰ肥且徊颗臄z于1950年代的經典故事片,主角為民警馬天民,拍攝地是上海第一個工人新村曹楊新村。藝術家以現代視角對影片中的場景進行復原,并以解構的方式將50年代的速度觀念、鄰里關系、身份認同和集體主義意識再次解讀,并通過影片中的場景和對話剖析當時的時代背景。
此次展覽一件最令人意外和感動的項目是“62761232快遞展”檔案。這是2004年9月,由上海比翼藝術中心發起,由42位藝術家和15位快遞員參與的特別的“外賣”展覽。當時的協辦是剛剛成立不久的《東方早報》,而62761232是當時參與展覽的快遞公司“羚羊快遞”的電話。在此前一年(2003)淘寶網上線。
“62761232快遞展”檔案,展覽現場在“雙十一”之后,再回顧“快遞展”有一種“活著轉世”之感,然而僅僅過了14年。其中主辦方“比翼藝術中心”已經不復存在,而《東方早報》也轉型為“澎湃新聞”,其紙質媒體也不復存在,羚羊快遞同樣消失在時間中。而當時剛上線一年的“淘寶”,卻帶動起電商產業火箭式的發展。
再看參與當年“快遞展”的藝術家,丁乙、費大為、耿建翌、何岸、胡介鳴、金峰、金江波、劉建華、施勇、徐震、楊福東、楊振中等,展覽以文獻的形式講述在2004年藝術家自籌資金的過程,比價溝通各家快遞公司,最終選擇了“羚羊快遞”,并培訓快遞員完成一封藝術的“遞送”。
展覽以文獻的形式展示2004年“62761232快遞展”參展藝術家的項目展覽展出了部分藝術家項目遞送的“物什”,費大為的作品是一根繩子,快遞員在敲響門拿出繩子放在地上,說“這是藝術家費大為的作品,看作品時不要超過這條線”;飛蘋果的“灰小伙的水晶鞋”是快遞每到一個地方先換上特質的拖鞋,走的時候故意留下一只,拖鞋上印著“灰小伙的水晶鞋”;徐震的項目是快遞拿出一把手槍對準自己的腦袋一槍、流血、走人;15年后回看這42個項目,耿建翌的“慢慢看”讓人唏噓,因為他是走得最快的一個。這件項目是黑色的紙袋里有個小卡片,打開遇見光會有變化。變化不是瞬間的,圖像在黑白相紙上一點點顯示出來。展覽中展示的是黑白相紙上的一張笑臉,在美術館中的展示、與光接觸也讓這件作品在15年后又發生了變化,這像是時間在延續,但人卻因為時間而離開。此次展覽也試圖尋找當時參與項目的15位快遞員,同樣他們也消失在人海之中。
耿建翌“快遞展”的項目“慢慢看”,如今物是人非看著這些來自2004年的“快遞”,似乎看到了上海當代藝術的青春期,藝術家們處在初出茅廬、敢想敢做的階段,當時他們或許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完成一件藝術品卻純粹而發自內心。
2004“快遞展”參與的快遞員圖片從2004年的記憶中走出,在多倫現代3樓展廳的另一端能俯攬周邊的街區,近處紅色磚瓦的老建筑、邊上則是被用作停車場的、雜草叢生的拆遷空置土地上,再是蜿蜒的街道,遠處是鱗次櫛比的高樓。美術館的記憶、街區的記憶混雜著個人與城市的記憶綿延至遠方。而展覽本身也聯接著藝術和街區,在多倫路上也展出了多件公共藝術作品,其中李景湖的《遺址》被放置在多倫路文化名人街的空地上,藝術家對照鄰近的民國建筑樣式做了一個圍網,并在封閉的網內地面上看似隨意地擺放了拾得的歐式石料,并希望居民參與到這個虛擬的游戲空間。公眾的參與度和公眾對這件作品的態度也隱隱蘊含了藝術作品和街區居民的關系。
室外空間的作品李景湖《遺址》,與在地居民形成一種自然的關系策展人吳蔚在展覽前言中寫到,展覽作品為我們描繪了多元的文化景觀,個體經驗的敘事與城市空間的變遷相互交織,揭示人們經常忽視的社會現實,浮現歷史與當下的諸多問題。展覽如同流動的街區縮影,邀請觀眾漫步、瀏覽、體驗和交流,在此,觀眾和藝術家都是現代都市的行者,共同感知當代城市的肌理、挖掘現代生活的細節。
從某個角度講,藝術家是信使。可以記錄當下的投遞給未來,當20年前的作品今天再看,公眾似乎找到了共情性。也因為這種共情性讓當代藝術不再晦澀難懂,而就是生活所見的呈現。只不過很多人忽略的、被藝術家記錄了。
楊浦七夢(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項目之一)
展覽地點:綠之丘(楊樹浦路1500號)
展覽時間:2019年10月12日-11月31日(周一閉館)
票價:免費
點評:“楊浦七夢”講述的是7個楊浦過去的故事,在城市更新之中,對過往的追憶也是對來處的反思。
評星: 四星
在固有印象中,楊樹浦伴隨著大量工業廠房和紡織產業曾被認為是上海的“下只角”,但隨著城市更新和楊浦濱江改造,大片的棚戶區陸續拆除、沿江的工廠化身為戶外新興的公共生活空間,正在改寫工業建筑的存在方式。
楊浦濱江南段目前梳理出保護保留建筑計24處、66幢,楊樹浦水廠、毛麻倉庫、船塢秀場、以及綠之丘等將濱江保留著的大量歷史感濃重的工業遺存設備設施轉化為藝術空間和市民休閑場所。
在這樣的背景下,“楊浦七夢”則反其道而行之,將一個過去的、記憶中的大楊浦以“夢”的方式呈現,這七個夢分別以工人、體育、教育、河流、消遣、音樂,紡織為主題,帶著對歷史的探究、還原,對過往的追憶和當下的反思。從一段段口述、一張張照片中,還原的那些逝去的年華和被忽略的記憶。
展覽現場走入楊浦濱江的“綠之丘”2樓一側的展廳,7段聲音同時以一種低頻的方式傳入耳中,他們是普通人的口述歷史,所有7件作品多為視頻、攝影和實物的共同呈現。而如果說上篇多倫現代“步履不?!钡淖髌穪碜运囆g家,而此處作品的創作者更像是城市的研究者、記錄者,展陳和制作也樸素,但卻以最忠實的記錄,留下城市的過去和現在。
在展示的“七夢”之中,相對吸引眼球的是以淮劇民間戲班為線索的“消遣楊浦”和講述帶有拷帶歷史的音樂故事。
“七夢”中“消遣楊浦”,聚焦淮劇民間戲班因為過去楊浦的移民多來自蘇北,所以淮劇民間戲班曾盛極一時,而隨著城市的更新和人際關系的變化,目前淮劇民間戲班僅存一家,且位于距離楊浦邊的虹口。探訪者施佳宇、伍惠源帶著拍攝設備走入僅存的戲班,看其臺前演繹才子佳人時的光鮮夢幻和幕后真實生活的艱難滄桑,這種妝前妝后的對比在展覽中以兩個視頻同時播放的形式最直接的展現??春笞屓烁锌?。
“七夢”中“音樂之夢”,喚起了很多人的集體記憶而“音樂之夢”帶有更多人的集體記憶,在一個黑色的搭建空間中,一部1990年代初的拷帶機、一個卡帶的箱子、一條長凳、一塊布頭構成的簡易的屏幕,這種浸入式的體驗讓一切仿佛回到了過去。年長的人看了這一幕會說當年這種拷帶機是被人扛在肩上邊走邊播的,而年輕一點的會好奇地拿起walkman,放入卡帶、按下播放健,一人插上一個耳機分享音樂。
豁然發現,來到展覽中的人所談論的不是作品,而是記憶。而展覽中諸如書架、杯子、相冊等可供翻閱、使用的實物也將這些記憶有形化了。
在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毛麻倉庫2樓展廳中,有一件藝術作品表現開可樂罐的小男孩,作品與外面黃浦江的燈光形成都市生活的比較。波德萊爾在《現代生活的畫家》中勾勒了漫游者的形象:熱情的旁觀者、閑人、城市探險家、街頭鑒賞家。而在這兩場以不同形式聚焦城市化進程的展覽中,波德萊爾筆下的人在展廳中交匯相遇。藝術和生活之間本應沒有藩籬,藝術家和觀察者記錄下他們的所見所想,以及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應對紛繁的世界、人與人、人和空間的關系。社會的發展、城市的變遷讓每個人“步履不?!?,而在不斷往前中是否記得來處,又是否對未來充滿憧憬?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