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為何要讀宏觀經濟思想史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在比利時魯汶大學常有機會見到米歇爾·德弗洛埃教授,他也正是《宏觀經濟學史:從凱恩斯到盧卡斯及其后》一書的作者。當時他剛任教職沒幾年,是位寧靜儒雅的學者,看來沒長我多少,但頭發已明顯稀疏。有一次聽演講,德弗洛埃正好坐在我旁邊,因已互相眼熟,他看我手上有本書,便客氣地借去看一下,用法語講了兩個字:fait voir(借看)。我完全不知道他的研究領域,常見他和年輕同事在一起,日后這幾位都各領了風騷。
十多年后,我逐漸在國際期刊上看到德弗洛埃寫的許多論文,主要議題是瓦爾拉斯的均衡概念,他的分析是方法論取向,主要的爭論對象則是美國的瓦爾拉斯專家唐納德·沃克(Donald Walker,1934—,哈佛大學博士,印第安納大學教授)。他們的長久爭辯我沒跟上,但我因此而注意到德弗洛埃在思想史與方法論領域的國際地位。這本《宏觀經濟學史:從凱恩斯到盧卡斯及其后》的參考文獻中列有他的主要著作,數量和質量皆超過我的預期。
我看到這本《宏觀經濟學史:從凱恩斯到盧卡斯及其后》的英文版時,真沒想到他在這個領域已積累了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馬上拜讀并深感內容堅厚。原想找人譯為中文但未成功,沒想到北京大學出版社這么快就做好了,好書永不寂寞。
《宏觀經濟學史:從凱恩斯到盧卡斯及其后》, [比利時]米歇爾·德弗洛埃著,房譽、李雨紗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
簡言之,我認為本書對宏觀分析史提供了評判性的綜述,兼具教學與研究功能。它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幾點:第一,厚積薄發,與時俱進;第二,架構清晰,文筆簡煉,說理明暢,簡潔易懂;第三,體系完整,視野開闊,各門各派了然于胸;第四,證據堅實,知識量大,文獻豐富,惠我良多;第五,風格高雅,讓人恍然大悟,余味延綿。
德弗洛埃的這本書,讓我立刻聯想到馬克·布勞格的《經濟理論的回顧》(Economic Theory in Retrospect,第5版,1997年)。兩者的屬性與層次相似:都是思想史的回顧分析,既綜述又評判。布勞格以學派來探討經濟學近三百年的進展,而德弗洛埃的目標較明確(專注于單一領域,即宏觀經濟學波動理論),時期較短(半個多世紀,從凱恩斯1936年的《通論》到20世紀70—80年代的理性預期、RBC、DSGE等)。如何判斷這兩本都是好書?有個簡單方法:我知道的細節,他們都掌握得比我更豐富、更深入,讓人心服口服。布勞格寫作《經濟理論的回顧》第五版時正好70歲,德弗洛埃比我稍年長,現已過70歲,還真希望他寫第二版。
我找了好幾篇本書的書評,基本上都對其極力稱贊,其中以Azariadis (2018)最為深入,很少見到39頁的書評,并且還發表在美國經濟學會的刊物上,可見本書所討論議題的重要性與可爭辯性。德弗洛埃對經濟波動領域的經典文獻真是讀通搞懂了,寫得又清晰又讓人意想不到。對經濟學相關專業研究生和宏觀經濟學專家來說,本書是不可回避的佳作。本書至少要詳讀兩次,三次更值得。我認真讀了前四章,越讀越慢,主因是理解上的差距愈往后愈明顯。因擔心其余諸章會使眼疾惡化,只能淺淺翻閱。但試舉三例,說明本書為何吸引讀者,以及其分析的深度何在。
第一,前言的表0.1是兩欄式的對照:左欄是1936-2000年間宏觀經濟學史中的重要節點,從《通論》到IS-LM,再從理性預期到DSGE(第一代、第二代等)的層層進展;右欄是各階段的代表人物。作者在前言中說,這是不可或缺的“大圖景”,因為理論的發展可視為一種“決策樹”,其分支起源于對基本方法論節點的選擇。采用某個分支而非另一個分支,會使理論走向不同的發展軌跡,進而產生深遠影響。基于這個視角,前言中的專欄0.1用箭頭來解說代表人物之間的影響方向:單箭頭代表前后傳承,雙箭頭代表對立,同時也標示這些派別與人物是本書哪一章的主題。這兩個圖表就是本書的宏觀定位。
第二,首章綜述凱恩斯《通論》的“研究計劃”,分列七點解說凱恩斯時代經濟學理論所面臨的危機、有哪些主要病征,以及凱恩斯的研究目標。凱恩斯面臨好幾條叉路,自知處方不等于解藥,所以自謙《通論》只是“溫和的保守”(moderate conservative)。史實正好相反,《通論》是經濟思想史上的大革新,也帶來了政策史上的大創舉。作者在這七點內,對凱恩斯的心路歷程與轉折,做了簡明透徹的解說。
第三,再舉個細節例子。首章的腳注⑤介紹了凱恩斯對瓦爾拉斯的態度。凱恩斯在1934年12月的一封信中寫道:“無論如何,我都期望有一天能夠說服你,瓦爾拉斯的理論和其他一些理論基本上就是胡鬧!”睿智如凱恩斯,若今日棺中復起,看到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主宰學界,不知將如何自處?
以上三例才引到正文第7頁,全書正文超過400頁,相信它們同樣精彩,且具有啟發性,請讀者慢慢品味吧!依我所見,第四章用長達30多頁的篇幅分析貨幣論的爭辯并形成表4.1的總結對照,寫得實在內行,我屢屢回望,自嘆不如:“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世說新語·捷悟·絕妙好辭》)。
下面,我希望談談為何要讀宏觀經濟思想史。首先,具備整體性的眼光很重要。其次,必須搞清各派間的來龍去脈、相似點與相異點。再次,掌握宏觀經濟學界的思潮變化是學者的責任。最后,厘清各派間的爭執與歧異其實并不容易。亞洲學者過于擅長數理建模,常忽略模型背后的精神與立意,因而不易推陳出新。方程式猶如鐵砂掌,是用來劈磚頭的。功力大小的區別也僅僅是一塊磚與十塊磚之間,再會劈磚也無法一統江湖。
以《水滸傳》為例,書中共有三十六天罡星與七十二地煞星,各路英雄好漢,如魯智深、林沖、史進等,都有獨門武功,但領軍群英的宋江,只殺過一個弱女子閻婆惜。他憑什么天罡地煞排名第一?靠什么統領一百零八條好漢?在我看來,單一個“義”字。義字的含義很廣:眼界、胸懷、手腕、說理。亞洲經濟學界已不缺好漢英雄,為何一直沒得諾貝爾獎?恐怕就缺這個層次:身懷絕技,不如直指人心。
有志者不要停留在鐵砂掌劈磚秀上,要先對義理與門派了然于胸。最低層的水果(修改模型、evidence from……)摘完后,如何更上層樓才是重點。除了數學建模,宏觀經濟學界更應明了自己在歷史進程中的位置,勿當蒙眼馬只走直線。歷史就像汽車的后視鏡,后視鏡雖不能保證司機(決策者)往前開不出車禍,但可讓其預見左右及后方的危險。決策層級愈高者,歷史感的重要性愈顯著,反之亦然。
我十歲初讀《西游記》時,只關心牛魔王、芭蕉扇、盤絲洞這些神怪。二十歲上大學重讀,看到的是大唐與西域的歷史。四十多歲陪兒子讀,轉而注意到各章回的“有詩為證”,那是吳承恩的禪修心得,并且正是《西游記》的核心訊息。退休后靜心重讀,對作者的布局與隱喻反而更有體會。
我對這本《宏觀經濟學史》的理解,還停留在“神怪與歷史”層次,期盼專業研究者迅速進入“心得與布局”的境界。布勞格說他每五年都會重讀熊彼特的《經濟分析史》,重新感受此書的氣魄與閃亮的錯誤。我聽得懂他的心法,因為我年輕時認真讀過幾次他的《經濟理論的回顧》,它助我打通任督二脈,終身受益。德弗洛埃教授的這本書也值得咀嚼反芻:了然于胸不是境界,而是必備技能。前人閃亮的錯誤,就是后人的燈塔。
(本文為《宏觀經濟學史:從凱恩斯到盧卡斯及其后》中譯本推薦序之一,作者賴建誠為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經濟系榮休教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