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航母自造|中國隱身無人機發展迅速,何時會上艦?
11月17日,我國第二艘航母順利通過臺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科研試驗和例行訓練。從海軍公布的視頻可以看出,此次航母攜帶了多架殲-15艦載戰斗機。
殲-15無疑是我國現役航母攻防的核心力量,是外界關注和討論的熱點。在今年國慶閱兵展示了攻擊-11、攻擊-2等先進無人機背景下,中國航母未來是否會配備隱身無人機也成為熱點討論話題。
前段時間,美國波音公司的MQ-25A “黃貂魚”無人機完成首飛。和之前X-47B的驗證機項目不同,“黃貂魚”是一個在發展之初就打算裝備美國海軍的工程型號。這也使得在航母上運行的固定翼艦載無人機的應用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在無人機大發展的情況下,艦載航空兵同樣對無人機有著強烈的需求。但航母的特殊性,又使得其對艦載無人機的要求平添了很多限制,也使得在航母上運行的艦載無人機成為無人機家族中的“小眾精英”。
國慶閱兵中展示的攻擊-11隱身無人機 央視截圖
航母艦載無人機,美國已經起跑
美國是發展無人機最積極的國家,可以說是無人機領域的“執牛耳者”。其發展的無人機全方位覆蓋,從大型的RQ-170隱身無人機,到小型的偵察校射無人機,從高空長航時的“全球鷹”,到中空長航時的“收割者”“捕食者”“察打一體”無人機,可謂樣樣俱全。甚至很多類型的無人機,都是美國“發明”或者定義的。
在空軍大量裝備無人機的時候,美國海軍其實也對無人機也有旺盛的需求。傳統上無人機完成的3D(dall、dirty、dangerous,即臟活、險活、無聊的活)環境下的任務,海軍也不想讓人干。因此,美國海軍裝備了不少小型無人機,用于裝備除航母外的水面艦艇。比如說 “掃描鷹”、MQ-8“火力偵察兵”等等。
從海軍公布的視頻可以看出,我國第二艘航母跨海區訓練攜帶了多架殲-15艦載戰斗機
專門裝備航母的固定翼無人機也在本世紀的前十年展開研制。2007年 8月,美國海軍與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簽署一份價值6.36億美元、為期6年的“無人空中作戰系統演示計劃”(UCAS-D)項目合同。這個演示計劃實際上就是為了研制一種對地打擊無人機進行技術驗證。在該項目支持下, X-47B無人機最終成功上艦試驗。這是一種飛翼布局的無人機,使用了雙后掠形式,機長11.65米,翼展18.9米,機體高3.17米,最大起飛總重約20噸,武器載荷2041千克,極限過載6G,最高速度為高亞音速。該機翼展長于F/A-18E/F,最大起飛重量接近F/A-18C。不過,最后這個項目在完成上艦試驗后就取消了。理論上講,基于該技術,可以研制一種不加油作戰半徑遠遠大于F-35、F/A-18戰斗機的高隱身對地攻擊機。
UCAS-D項目之后,美國海軍把航母載無人機的發展重點轉到支援保障類型上。MQ-25“黃貂魚”艦載無人機加油機計劃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展的。MQ-25可將大約13.6噸燃油運送至距航母約926千米的空域,可將己方戰機的打擊半徑增大740千米,而目前F/A-18E/F的典型作戰半徑只有833千米,這相當于讓其作戰半徑延長一倍,達到1574千米。它還將解放“超級大黃蜂”,后者20%-30%的任務被用來進行空中加油。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通用原子能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方案,最終波音公司的全新方案勝出,并于9月19日順利完成首飛。雖然“黃貂魚”只是一個加油機,但是它卻解決了X-47B未完成的夙愿——提高航母艦載機的打擊半徑。而且作為加油機,“黃貂魚”還有利于其他艦載機的回收。
美國X-47B隱身艦載無人機在航母上彈射起飛
盡管MQ-25完成首飛,算是海軍的艦載無人機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但是包括美國海軍在內的世界各國海軍在艦載固定翼無人機的發展上要比空軍落后一拍是不爭的事實,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發展適合航母使用的艦載無人機,受到的限制比較多。
首先,航母甲板尺寸和機庫面積有限,太大的無人機不好裝。而且一些大型平臺用不著航母攜帶。比如說RQ-4A“全球鷹”,美軍通過衛星控制可以洲際飛行,用航母攜帶的必要性大大折扣。所以美國海軍也采購了其改進型RQ-4B“海神”無人機,同樣是陸地起降。
其次,航母空間有限,可以說是寸土寸金。增加一種新機型或者機種,那就意味著減少其他機種和機型,這一點和空軍不同。航母要是裝無人機,必須替代現有飛機,總的能力必須有大的提高,而空軍裝備無人機可以是補充。所以類似“收割者”這類適合低強度作戰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也沒必要上艦。如果它上艦,替代了“大黃蜂”,航母將成為治安戰母艦,航母攻擊群的總體戰斗力會大大降低。所以航母增加無人機確實要通盤考慮,總能力要有明顯增量,更符合其執行的任務。而現有的艦載機聯隊的搭配實際上已經比較穩定了。
MQ-25主要用于空中加油
這次美國發展MQ-25也是經過了周密計算的。MQ-25上艦后,雖然可能會減少部分“大黃蜂”戰斗機,但實際上“超級大黃蜂”20%-30%的任務被用來進行空中加油,用MQ-25代替后總的能力會得到加強。如果用專門對地攻擊的X-47B代替F-35或者F/A-18,那么該用來進行空中加油的F/A-18還是要用來進行空中加油,而能夠投入防空作戰的飛機的數量將大打折扣。當然,理論上講,執行空中加油任務的F/A-18也能攜帶導彈參加戰斗,但這也僅限于理論上。
此外,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國家本來就不多。其他國家的航母數量都集中在個位數,不少國家的航母都是“孤品”,為那么一兩艘航母專門發展一種無人機從經濟上講太不劃算。即便是一支試圖保持11艘航母美國,對艦載固定翼無人機的需求量仍然不大——畢竟這類無人機主要用于支援保障任務,這樣的話勢必增加單機成本。
中國隱身無人機發展迅速,上艦“有基礎”
近些年,中國在無人機領域的發展突飛猛進,從“高空高速”,到“中空中速”,從飛翼到旋翼,從三角翼到連接翼,從單機身到雙機身,各種設計之大膽,之前衛,在世界范圍內都是很少見。中國無人機可能在一些領域還不夠精致,比如說發動機,比如說一些傳感器,但是在總體技術上既有高度,也有廣度,各種新概念也層出不窮。在無人機研發的種類上,中國幾乎可以和美國并駕齊驅。外媒甚至認為,無人機已經是是中國戰略拼圖的一部分。
伴隨中國航母的服役,人們自然也會發問,中國能不能、要不要、急不急發展航母載無人機。
我們先來看能不能的問題。近年來,中國各大廠商展出了大量的無人機平臺。除去一些太小的、能力偏弱的,以及太大的、上不了航母的,其實有幾款飛機是具有上艦潛力的。除了國慶閱兵展示的攻擊-11無人機,還有航天科技公司展出的彩虹-7隱身無人機,其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3噸,中國航天科工公司也曾展示的“天鷹”隱身無人機。
攻擊-11非常重視隱身設計 China Military 圖
這些無人機的共同特性是采用飛翼布局方式,隱身性能好,航程較遠,航時較長,適合執行偵察、打擊等任務。根據現有的技術,甚至在這些無人機的基礎上,發展航母艦載無人機從技術上說也是順理成章。
一般來說,同類型的艦載無人機和陸基無人機從技術上講有三個特殊點。首先,和艦載戰斗機機一樣,艦載無人機必須有良好的起降性能。簡單來說,就是要滑跑距離更短,離地速度更低,起降迎角更小,操控的響應特征好。目前的大型無人機主要以偵察、監視、對地打擊為主,這類平臺突出亞聲速巡航效率,展弦比大,后掠角小,這就自然而然的帶來了起降性能好的優勢。中國的機種飛翼布局無人機,盡在控制上的難度比較大,但是從X-47B發展來看,艦上起降是沒有問題的。退一步講,即便飛翼布局無人機上艦有困難,也完全可以發展其他布局形式的隱身無人機。
其次,機身、起落架要有足夠的強度。能夠經受住彈射起飛和降落時對起落架、機身的沖擊。像“捕食者”這類無人機,如果不進行結構加強,經過幾輪的彈射起飛攔阻降落后恐怕就要散架了。即便是使用滑躍起飛方式,對前起落架的沖擊力也是很大的。當然,這總體上不是一個大問題,加強機體結構和起落架強度即可,和艦載戰斗機加強結構強度的方法沒有本質區別。
珠海航展上展示的“天鷹”隱身無人機 房大川 攝
第三是控制系統要求更可靠。航母對無人機起降安全的要求要遠比空軍的地面機場高,因為一旦比較大的飛機在起降階段特別是降落過程中出現意外,將給航母帶來巨大災難。輕則脫離戰斗,重則入塢維修。美國空軍的實踐表明,至少 “捕食者”這種型號無人機的事故率是非常高的。如何讓艦載固定翼飛機可靠、安全著陸,這實際上是中國研發固定翼艦載無人機在技術上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需要看到的是,即便中國現在開始在艦載固定翼無人機上發力,可以視為和世界水平在差不多同一個起跑線上,但跑道必然更曲折,畢竟美國人之前鋪墊了好多年。
我們再來看要不要的問題。其實,使用航母最嫻熟的美國人已經給出了答案——為什么不。中國早晚也要考慮航母載無人加油機的問題。當然,中國和美國國情不同意味著中國海軍對無人機的需求更強烈。美國航母戰斗群出去,可以依托大量天基系統提供情報支撐,還能依托海外基地起飛的固定翼情報飛機提供支援。中國的天基系統對航母的支援大概率比不上美國,更沒有海外基地的支援(至少短期內如此),實際上對航母艦載的保障類隱身無人機的需求更為旺盛。這類專門設計的無人機可以實現更遠的飛行距離更長的留空時間。
以后中國航母甲板上會不會出現隱身無人機的身影,值得關注
當然,因為中國海軍的航母數量在很長時間內都要小于美國,對無人機的數量要求不高,這勢必會增大成本。不過,在軍事需求面前,經濟性不應該是主要的考慮。況且,也有辦法降低單個平臺的成本。比如,通過艦載和陸基并行發展的方式,共享平臺、載荷,通過增加陸基型號數量來平攤成本。或者研制多用途的無人機。可以通過模塊化設計,研制一個集加油、對地攻擊、偵察監視能力于一體隱身無人機的“系統家族”,他們對平臺的要求大體上是一致的。
我們最后來看急不急的問題。如果說從美國MQ-25已經完成首飛的角度看是挺急的,但恐怕還不是最急的。其實,對于中國海軍來說,當務之急應該是發展一種殲-15戰斗機的隱身后繼型號。在F-35系列戰機廣泛裝備周邊各國、特別是周邊國家甚至還決定引進F-35B的情況下。單靠殲-15已經無法應對未來空中作戰需求了。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具有第四代戰斗機水平的艦載戰斗機應該是第一要務。艦載固定翼無人機的優先度,可能不會比它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