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郵路5弄,倩女幽魂
她們隱名瞞姓,是因為她們不想與別人分享她們的命運。
很久以前,喜歡周峰的一首歌,《梨花又開放》。
其中有一句:搖搖潔白的樹枝,花雨滿天飄落。
買了一把漂亮的傘,去西區看老房子。
上海西區,高郵路5弄,一部民國版的《紅樓夢》。
午后,弄堂里不見人影。譬如暑假,在此起彼伏的蟬聲中,瞌睡了。
弄堂,先是窄窄的一段,一壁的高墻裝著鐵絲網,肥綠的枝葉越過墻頭,直刺刺的,碰到對面人家的窗子。弄堂被這濃蔭遮蔽著,就有了一點優雅、一點神秘。
再往前深入,弄堂漸漸寬敞開去,兩邊散落著十幾幢花園別墅,布局錯落,有中國園林曲徑通幽的意境。
高郵路5弄
?
再往前深入,弄堂漸漸寬敞開去,兩邊散落著十幾幢花園別墅,布局錯落,有中國園林曲徑通幽的意境。
再走下去,就是高郵路了。那是另一條布滿人生命運密碼的街道。現代文學家和文學史家鄭振鐸的寓所便在此。
白墻,二層磚木結構,平拱窗洞,紅瓦斜頂。鄭振鐸是那種既有革命激情,也懂得小情小調、憐香惜玉的才子。
亂世是收購文物最好的時機。鄭振鐸不走,他留在上海,收購、守護歷代文物。那是國寶。
在美麗的電影演員英茵和《色·戒》原型《良友》封面女學生鄭蘋如為民族利益而將自己的肉體奉上祭壇的時候,鄭振鐸擔著性命的危機,在小樓里,匆匆寫下了幾行關于她們的文字,為的是不忘記。那么多文人,只有他,為這兩顆美麗的孤魂落下了筆墨。
鄭振鐸還對夏衍說,關注張愛玲,她是才女,可以把她的作品全部買下來,等到云開霧散的時候再發表。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2011年,除夕前,路過鄭家的小樓。但見二樓的窗戶上,依然貼上了新春的窗花,一盆水仙,因為朝陽,早早地開出了淡黃色的花朵。
高郵路5弄25號 鄭振鐸舊居
?
鄭家對面,一棟紅色的小洋房,門前高大的合歡樹,茂盛的枝葉一路生長過去,溫柔地搭落在鄭先生故居的白墻上。墻角栽幾枝臘梅,花季未到,只硬朗的支撐在那里。
弄堂里,住著趙四小姐的嫂子吳靖。
即使沒有趙四小姐與張學良的那一段傳奇,吳靖也是上海民國時期的一大名媛。
她的祖父是天津“四大買辦”之一、匯豐銀行買辦吳調卿,外公是上海的傳奇人物、中國通商銀行第一任總董嚴筱舫。
家族史專家宋路霞所著的《上海灘名門閨秀》一書中,我們讀到了吳靖的故事一一……因吳調卿的溝通,吳家有了充足的資金投資,先后創辦起天津自來火公司、天津硝皮廠、天津織呢廠、天津打包公司、天津電燈廠、天津自來水廠、門頭溝通興煤礦公司……久之,天津首富就非吳家莫屬了。
吳靖的祖父一輩子與洋人打交道,深知學貫中西的重要,把兒子一個個都送出國留學。唯獨吳靖的父親吳熙元沒有出國,打理吳家在天津的硝皮廠。吳熙元19歲結婚,一年一個孩子,共生了九個孩子。孩子多,奶媽、傭人就更多,要出國,實在帶不動這么龐大的家眷隊伍,干脆就不出國了,守著家業,一樣的滋潤。
父親掌管的天津硝皮廠,與官府關系密切。北方冷,皮貨銷量本來就大,軍隊穿皮軍裝,尤其是騎兵,馬靴馬鞍都是從吳家進貨定制,吳家的生意做也做不完……吳靖在清華大學讀到三年級,母親便帶她回上海相親。對方的家庭是留日回來的醫生。到得那家,一進門,但見那家的母親斜躺在床上吞云吐霧,一旁的貼身仆人小心翼翼地燒著煙泡,伺候著杯盞。
吳靖扭頭對母親道:“這樣的人家,回掉算了!”
左上、右下:高郵路5弄7號吳靖舊居
左下:吳靖(1932年)
右上:吳靖(左三)、趙燕生(左五)
誰知母親不依。
吳靖好生奇怪。當初為姐姐吳佩球說親時,盡管是北京很有名望的人家,吳佩球看不上,母親也就依了,為什么輪到自己,母親偏就不肯心疼女兒了呢。
母親似乎鐵了心,住在上海,與吳靖磨了一個月。
畢竟是女兒,懂得孝道,也懂得方寸,便口頭應承下來。條件是等畢業了再說。
母親也是見過風雨的人,早就把女兒的心思看透,下了狠招,把她關在家里不讓出門,就等日子一到,立即上轎。
吳靖哪里肯就范,母女倆就此鬧翻。
彼此折磨了半年,在清華大學同學們的幫助下,吳靖夜里翻墻頭逃出了吳家大院,乘上火車重返北京。親戚家自然不敢去,就在同學家過渡。
父親很是吃驚,最溫順的二小姐會抗婚,還會逃婚。
他舍不得女兒,也顧慮到社會輿論,畢竟是天津吳家的閨女,于是每月寄給她十元伙食費。當吳靖與同學、趙四小姐的六哥趙燕生結婚時,她父母都沒來出席婚禮,嫁妝自然也是件沒有拿到。
1935年年底,趙四小姐從國外游歷回來,陪張學良將軍住在上海皋蘭路l號。
那時吳靖與趙燕生已經結婚,他們帶著六個月的孩子趙允皋,舟車勞頓,一起去看望趙四。
趙四小姐常年跟著張學良將軍輾轉武漢、西安等地,難得與家人見上一面,對于哥哥嫂子的到來非常高興,他們聊了很多往事,自然要說到張學良。其中講到,張學良在東北剪除楊宇霆時,猶豫不定,糾結之下,選擇拋擲銀元占卜乾坤。事關重大,張學良把手掌中的硬幣攥出了汗。當時的銀元上鑄著袁世凱為頭像,故稱銀元為袁大頭。張學良連拋三次,皆是頭朝下,于是認定這是天意。
因為趙四沒有與張學良結婚,在人面前,張學良用他那濃重的東北口音介紹說:“這是我的姑娘。”
不久,西安事變爆發。趙四小姐陪張學良在幽禁中度過了七十二年漫長的歲月。成為一段傳奇。
1940年,吳靖夫婦帶著兩個孩子再次來到上海,在高郵路5弄的一棟小樓里住下,一住就是六十多年。
1952年,吳靖在一所中學教英語。1960年調到南洋模范中學,1970年退休。
丈夫趙燕生離開銀行的工作后,任清華同學會上海分會的總干事,辦公樓在外灘。趙燕生聘請了一位手藝高超的西點師傅。于是清華同學會的下午茶就成了上海的法國沙龍。
趙燕生于1979年過世,趙四念念不忘她的六嫂,約吳靖到美國見面。她們在美國加州的一個旅館里見面時,這對五十多年前的姑嫂,落下了很多眼淚,很多。
兩人在旅館里住了一個月,她們要在有限的時間里,用語言和回憶填補歲月的空白。
張學良夫婦定居夏威夷后,吳靖每隔兩年去探望一次。
2011年,張學良夫婦已經長眠在夏威夷的一座山上了,吳靖也已是98歲的老人了。談起趙四,吳靖說,趙四小姐非常堅強,也很能干。在最困難的時候,所有的家務都是她一個人干,諸如煮飯、燒菜、搞衛生之類,從不會到會、到熟練,就連張學良穿的衣服也是趙四小姐親手設計的。那是一種半中半西的衣服,領子是西裝式的,袖口是襯衫式的,衣服左右兩邊貼著兩個大口袋,方便攜帶報紙、眼鏡。
吳靖指著照片道:“你看見照片上張學良戴的深色小帽了嗎?那就是趙四的手藝,是她用紗線鉤織的!”
若問吳靖長壽的秘訣,她道:“把不愉快的事情忘記!”
吳靖(中)看望病中的張學良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袁世凱的孫媳朱章繡也居住在這條弄堂里。
北洋政府時期,朱章繡的外公孫多褆在松江和揚州做過鹽務,也主持過中國實業銀行天津分行。有了錢,在法租界的巨鹿路買一塊地,建一條弄堂,取名安豐里。弄堂最深處,蓋一個更大更豪華的宅子,自家住。其余的租出去,月月都有進賬。
孫多褆愛看戲,也愛才,在安豐里養了不少曾經走紅的老藝人。
孫多褆有個女兒孫麗芳,嫁到了上海沙船世家、輪船招商局的首任總辦朱其昂、朱其詔家族。丈夫朱文龍,留美學生,在浙江興業銀行天津分行擔任經理。
郎才女貌,相敬如賓。
怎奈紅顏薄命,孫麗芳得了猩紅熱。諸多名醫把脈診治,小姐太太們天天跪在繡花墊子上,高香作揖,一拜再拜,祈求菩薩多多保佑。孫麗芳的芳魂還是被死神牽了去。只留下十個月的朱章繡,算是對塵世的一個交代。
朱章繡白白胖胖,一對酒窩,一雙細長的鳳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舅舅阿姨,無不把她當成寶貝疙瘩。16歲的照片上,她已經是全副武裝的鉆石系列了。
朱章繡的爺爺朱有濟主持上海海關大樓奠基時,獲得一件紀念品,一把仿真原尺寸的白金瓦刀,象牙制柄,分量足有一公斤。爺爺也是心疼這個孫女,把這件紀念品送給朱章繡作鎮宅之寶。朱章繡懂得禮物的分量,把它放在家里最穩妥的地方。
1945年抗戰勝利,朱家和袁家上上下下,意氣風發,張燈結彩,20歲的朱章繡與袁世凱家族的孫子袁衛在天津舉行了中西合璧的盛大婚禮。公公是袁世凱的第六個兒子袁克桓,在袁世凱十七個兒子中,是有作為的實業家。
婚后不久,袁衛赴美國留學,與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的唐德剛是好朋友。
那時袁家騮(袁寒云的公子)、吳健雄(袁衛的三嫂)到美國已經十年了,都是物理學界著名的科學家,吳健雄還參加了美國研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正聲名鵲起。他們對遠道而來的小弟非常熱情,過年過節常請到家里來吃中國菜,以慰鄉情。
朱章繡留在天津,在朱家、孫家、吳家及袁家四個大家族長輩們的庇護下,過著少奶奶的優渥生活。家族中有實業家和金融家,她閑著也是閑著,就拿出閑錢來做股票,居然十分成功。而李鴻章的外孫女,也就是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就沒有這么運氣了。一把股票失誤,連廚子和司機都雇不起了。
新中國,動員海外游子報效國家,朱章繡也寫信動員丈夫回來。
20世紀50年代初,袁衛回到了天津。經國務院(那時叫政務院)有關部門統一登記和調配,他被分配到上海外經貿單位工作。夫妻倆就此南下,又回到了朱章繡的出生地上海。
朱章繡在天津讀耀華女中時,親戚中有一個本家姨媽叫孫玉芳,去臺灣前,行李太多,就留了國寶——楚王青銅鼎。朱章繡知道是國寶,叫人原封不動地送進自家住宅的一間儲藏室里,只有她父親朱文龍知道此事。她和丈夫到上海定居時,這個楚王鼎也著實讓朱章繡費盡思量。帶著吧,太重、太大,托運又怕損害或者丟失。掂量來掂量去的,朱章繡決定托付父親照管。
到了1953年,父親總覺得這個青銅大鼎是一件心事。提筆給上海的寶貝女兒朱章繡寫了一封信。大意是,這個楚王鼎不是咱家的,也不是你姨媽的,是國家的,捐獻給政府吧。
朱章繡匆匆趕回天津,打開木頭箱子,一陣眩暈——別人托付的東西,她從來沒有打開過。此番,是第一次看到這個龐然大物:直腹、雙耳、三個獸形足,造型雄渾敦厚。據資料記載,這個楚王鼎為戰國時期楚幽王熊悍在公元前238年左右所鑄,器口、蓋內和鼎的腹部,刻有六十四個銘文,記載了當時的史跡。是早年出土楚器中的重要代表,曾一度被譽為南北楚器之冠。此鼎于1933年在孫氏家族的老家安徽壽縣被盜墓出土,輾轉賣到天津,落到姨媽手上。
朱章繡深明大義,沒有一點夾纏,決定把大鼎捐給政府。
得此寶物,天津市博物館非常驚喜,特向朱章繡頒發了獎狀。
1973年,朱章繡家中的境遇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顛倒的生活,又被顛倒了過來。緣由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袁家騮、吳健雄夫婦要回國講學了。
這時,距離袁家騮夫婦到上海只差一個星期了。房管所派了大隊人馬,刷墻的、鋪地板的、排電線的,一番天翻地覆…… 一家人見面,身邊有人監視,只管客客氣氣,一句真話也不敢講。
以后,袁家騮、吳健雄夫婦先后六次回大陸講學或探親,常來高郵路5弄,探望袁衛、朱章繡。
朱章繡的小兒子袁弘式,數學競賽得過全市第一名,在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就讀。吳健雄向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推薦,并做了擔保。袁弘式學成畢業,擔任了大學教授。還給母親買了新的房子。
朱章繡、袁衛與兒子在高郵路舊居
高郵路5弄28號 朱章繡舊居
2010年,圣誕節前夕,由宋路霞女士做東,在一個小館子里請吃上海菜。朱章繡拄著拐杖過來。
我道:“張愛玲的繼母、民國總理孫寶琦的女兒孫用番晚年住十平方米的房子,家徒四壁,但拐杖是德國貨。
朱章繡道:“自然啦,孫寶琦曾經出使德國。”
我問:“您家還留些什么寶貝?”
朱章繡道:“哪里還有,誰都來,光我的那些鉆石,都是火油鉆,最小的也有兩克拉,最大的有五克拉,一把全揣在自己的口袋了。這個我不
可惜。可惜的是那些照片,沒有,就是永遠的沒了,再也回不來了。還有那把金抹子(白金瓦刀),真是漂亮啊,也真是可惜啊。”
回過神,朱章繡拿起筷子夾了塊紅燒肉道:“這么些好吃的菜,先吃,吃了再說。”
席間,朱章繡拿出一張照片,是孟小冬,在天津朱章繡家的院子里,雙手摟著樹干。陽光碎碎的,落在她的身上,一件素色的旗袍,一點脂粉也沒有。那時她已經離開梅蘭芳。朱章繡的繼母是孟小冬的干媽,孟小冬自然時常過來走動。
孟小冬在天津朱章繡家院子里
對孟小冬的人品,朱章繡只一個字:好。
再問,還是一個字:好。
她一邊說菜點得多了,一邊吃著酒釀圓子。
一旁有人勸道,糖屎病,少吃油膩。
朱章繡笑,一口京白道:“有的享受,就要享受,我都八十多了,不在乎了。
搬出高郵路5弄,那里的記憶是搬不走的。
下面的故事是朱章繡講給我們聽的。
?
高郵路5弄48號魏廷榮、呂美玉舊居
魏廷榮
呂美玉
高郵路5弄48號,住過法租界萬國商團的司令魏廷榮。他出身富商家庭,留學法國學習軍事。回國后,娶了商業巨子朱葆三的長女朱玉英。以后,又將京劇名角呂美玉娶回來做了姨太太。
這位姨太太,曾經在上海引發過一場轟動的官司。
她長得美,被華成煙草公司看中,將她頗有戲劇味道的面容印到了美麗牌香煙廣告的月份牌上。
因為是魏廷榮的太太,呂美玉挺直腰板,將華成煙草公司告上了法院。
最后,自然是“華成”妥協,付款結案。
?
高郵路5弄的另一頭在湖南路上, 一堵赭黃色的墻,湖南別墅是也。
老氣的黑色鐵門。門邊的外墻上燙著“湖南別墅”四個金色大字。終年緊閉。高大的圍墻上扎著一人高的竹籬笆柵欄,一幢西班牙式的花園洋房掩藏在濃密的綠蔭之中。
花園郁郁蔥蔥,梅、榆、黃楊、石榴、海棠,四季更迭,花開不斷。院子右邊是一條整潔寬敞的私家車道,沿著弧線車道一路行進,才明白,這園子是天然的玄關,是中國政治語境里的一扇屏風,牽絲攀藤,擋住了宅子的窗戶,也遮蔽了居住人的生活。窗簾是終日垂下來的。他們的名字從沒有出現在選民登記冊上,也無需行使選舉權。
房子最初的主人是英國洋行的大股東。1934年春,民國要人周佛海買下這座花園。門前的居爾典路也隨著周的到來而改名為湖南路(周系湖南人)。托熟人進到別墅里面。這些人既沒有興趣參加鄰居的BBQ派對,也不愛侍弄園藝、隔著籬笆和鄰居聊天,更遑論參加居委會組織的業主活動。他們只有一點為人所知:低調。
再往前走,湖南路8號,現代派的花園別墅,弧形陽臺,鋼窗蠟地,簡潔明麗。
有資料說,別墅的主人是吳中一,上海灘著名的富二代。
1962年,趙丹和黃宗英離開集體宿舍,搬入小樓,度過了人生毀滅、重生、涅槃的十六年。2009年,在安徽電視臺錄制《舊聞新說》時,我說到湖南路8號。第二天,欄目總編方可送我一本書——《銀幕影像創造》。此書,便是趙丹居住在湖南路8號時寫就的。
湖南別墅
沒有詩人惠特勒時,倫敦的霧沒有那么大;
沒有畫家凡 ?高時,
普羅旺斯的橄欖樹沒有那么多。
沒有這些個名人名媛的故事,
這弄堂、這街道也就了無生趣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