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堆硬件不為體驗服務,小米CC9pro的趕超之路跑偏了
日前,小米發布了小米CC9pro。在核心配置層面采用了6.47英寸屏幕,搭載了中端高通驍龍730G芯片,搭載了1.08億像素攝像頭。不懂手機技術的絕大多數網友可能覺得像素越高越好,但其實不是這樣的。
從小米CC9pro的一億像素背后,我們看到小米并沒有平衡好攝像與芯片以及軟硬件算法、升級與適配,面臨著攝像頭數目多但體驗不好甚至傷害用戶體驗的問題。
像素不是越高越好,MICC9pro的一億像素實際并不實用
此前雷軍在發布小米9的時候曾表示:“像素不是越大越好,手機攝像頭也不是越多越好。”在雷軍看來,最后還是要看算法,要看軟件調校,但這次小米CC9Pro則強調一億像素和五攝,被一些網友稱之為大型雙標現場。
某種程度上說,“像素不是越高越好”放到小米CC9Pro手機上是成立的。
我們知道,圖片是由“色點”組成,每一個單獨的色點就是“像素”。一張圖片由多少個色點組成,那圖片的像素就是多少。手機像素是指手機傳感器上感知光線并進行成像的單個電子元件。比如有3000萬個感光器件的相機就是3000萬像素的相機,以此類推。
一億像素能夠獲得豐富的畫面細節,但像素增大的一大弊端是圖片的體積會增大,給儲存、分享和后續處理提出了新的難題。
從當下的網友反饋與評測來看,一億像素每一張照片要20M~40M。不斷增大像素目的是為了提升圖像解析力以及給用戶帶來更多數碼變焦的空間。如果要增強畫面整體觀感,僅僅靠提升像素還遠遠不夠。
因為像素快速提升后,如果芯片算法沒跟上,就會導致用戶體驗大打扣折。正如微博@數碼飛越所說的:超級夜景、流光快門、變焦想用億級像素?不存在的,算法跟不上。
需要知道的是,影像的發展不是線性的堆積鏡頭參數,成像是一套極復雜的硬件和軟件組合而成的結果,包括感光元件、鏡頭、ISP芯片、算法都能影響到最終結果,必須要有配套的系統算法優化與芯片處理能力。單純的高像素若遇到了糟糕的ISP與算法以及解析力低下的鏡頭,就難有高畫質表現。
從小米CC9pro來看,它搭配的是730G屬于中端芯片,處理能力有限,與旗艦855plus尚有不小距離。
據高通對該芯片的介紹,730G處理器在單鏡頭下能支撐的像素最佳是3600萬,在這個像素下支持MFNR多幀降噪和ZSL零延遲拍照,如果拍攝4800萬像素的照片,可以多幀降噪但就不能零延遲。
如上所述,730G要帶動一億像素,無疑是“小馬拉大車”。因高通730G性能不足帶來的算法、調校跟不上,該手機想要在超級夜景、流光快門及變焦上用上一億像素幾乎“不存在”。在拍照成像時間上,也因性能不足導致用戶體驗很差——從按下快門到成像,需要3~4秒。
而小米CC9pro之所以芯片跟不上,按照王騰的說法是:如果用驍龍855的話,(因為驍龍855性能高,價格貴)其價格還不如買5G手機。
此外,需要知道的是,這款小米“一億像素”手機所采用的仍為0.8μ單個像素尺寸,所謂單個像素尺寸是指每個像素所占的面積,這個數值越大說明進光量就越多,有利于夜間拍攝畫質提升。
當下IMX363為1.4μm,處于旗艦級別。比如說新iPhone的后置三攝分別是1200萬像素,其單個像素尺寸就達到了1.4μm。
0.8μ單個像素尺寸與目前主流的4800萬像素索尼IM586差別不大,比主流的1.2um以及1.4um像素要小不少,0.8μ單個像素尺寸也是現在主要使用在千元機上的尺寸,這也意味著一億像素的照片成像效果與時下千元機類似。一億像素的背后,只增加了像素點的數量,但成像效果其實并沒有同步提升。
我一直認為,技術升級的目的是推動用戶體驗的進步。 但如果盲目追求高像素犧牲了用戶體驗,本質是背離了技術發展的目的與方向,如果從像素提升與用戶體驗結合的方向來看,需要做到感光元件、芯片性能、軟硬件優化、像素全面配合起來,才能成就一部好手機。
但是這一方面需要依賴廠商在軟硬件技術、算法層面上的綜合實力,一方面手機成本與元器件都將極大提升。技術與手機綜合素質的提升很難通過低成本且偏廢其一的手段去提升與獲得。
鏡頭不是越多越好,配套芯片算法、軟硬件優化不可或缺
鏡頭不是越多越好,雷軍曾經說的這句話有一定的客觀性。因為除了鏡頭參數和傳感器以外,手機處理器的圖像處理性能更是影響手機的拍照效果。
這方面典型的案例當屬搭載A12仿生芯片的iPhone XR,和搭載A11的iPhone X,其中iPhoneXR搭載的是后置1200萬單攝,而iPhoneX搭載的是1200+1200萬雙攝。但單攝iPhone XR在DxOMarK得分排行中超過了搭載后置雙攝的iPhone X。
說到底,智能手機的核心芯片算力,決定手機圖像處理能力。在今天Android高端旗艦采用四攝背后,普遍搭載了頂尖的元器件與芯片,之所以鏡頭與處理器芯片同步升級,因為四攝對于手機的算法要求更加復雜,對處理能力要求更高。
所以說并不代表鏡頭越多,像素越高,它更依賴底層芯片與算法。小米CC9Pro搭載的730G還很難支撐5攝的處理能力的需求。
一個例子是,當下的專業相機像素也不過就是幾千萬的級別,但成像效果要比手機好。根本的原因還是兩個,一是算法優化,二是采用了頂級的元器件。三星蘋果過去堅持1200萬像素,因為它們需兼顧用戶體驗,確保處理器算力能自由應對高像素的攝像頭。
此外,iPhone一直以來對于軟件優化有著強依賴性,擅長從軟硬件結合的方向對產品的調教。因為配套的算法以及處理器性能以及軟件優化能力都在其中的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小米CC9Pro是5顆鏡頭加身,主攝像頭是三星與小米聯合定制的1.08億像素攝像頭,1/33英寸超大感光元件,f/1.69超大光圈,8P鏡頭設計。其他鏡頭分別為,10倍長焦鏡頭、1200萬人像鏡頭、20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一枚3200萬像素的微距鏡頭。
鏡頭變成5顆,但功能上并沒有增加,5顆鏡頭仍然是變焦、廣角、微距、主攝。兩個變焦鏡頭,功能重復,其中所謂的人像鏡頭實際就是2倍變焦鏡頭,其實它越過當下主流四攝硬加一個攝像頭變成5攝,除各司其職外,并沒有協同加成效果,也沒有給消費者帶來更多更好的體驗,在這背后,難免有堆砌硬件、為打榜服務之嫌。
因此,單純堆硬件不會增強用戶體驗,必須要配套的算法優化和芯片處理能力,用戶體驗的升級更有賴于技術與配置的升級。
PPT上的DXO手機:5倍光學變焦存夸大混淆宣傳之嫌?
說到打榜,值得一提的是,小米CC9Pro參與打榜的尊享版,為了DXO高分而采用了8P鏡頭的主攝,從當下來看,7P良率已經較低,8P鏡頭良品率更是堪憂。
小米9曾因后置攝像頭采用了后置三攝的設計,由于設計較復雜,對工藝要求較高,其中120度廣角鏡頭的相關組件就曾經遭遇了良率不達標的問題。
基于8P鏡頭的良品率問題,登頂DXO第一的小米CC9 Pro尊享版可能又是一個大概率買不到的PPT手機。類似小米9探索版的1.47大光圈,曾經的“世界第一大光圈手機”實際上從來沒有開售過。
而作為小米CC9 Pro此次主攻的拍照功能方面,官方則給出了詳細的配置信息,所搭載的五枚后置攝像頭覆蓋了超廣角、廣角、兩倍長焦、五倍超長焦。
不過,按照爆料博主@數碼閑聊站披露的說法,小米CC9 Pro的五倍超長焦標稱為500萬像素,但實際上為800萬像素四倍光學變焦鏡頭,通過電子裁剪實現的500萬像素五倍光學變焦。
驅動中國微博也指出:“小米CC9Pro登上DxOMark榜第一名之后,評測機構DxOMark隨后公布了送測機器的相機配置,其中超長焦為799萬鏡頭,即800萬超長焦,但同為尊享版(256GB)的評測機硬件信息卻顯示長焦的鏡頭為500萬像素,商城的硬件信息也顯示為500萬,所謂測機特殊定制,配置高于市場銷售產品,這波操作令人不解。”
驅動中國對小米的質疑其言外之意就是說,小米CC9 Pro的評測機與DXO送檢的相機配置不同,送測機為專供版,送測超長焦為800萬像素,實際售賣的是500萬。
當前小米宣稱5倍光學變焦(鏡頭絲印上的 5X)或與當年一加7Pro“翻車”有點類似。早前有外媒經過測試發現,一加7Pro所宣傳的三倍光學變焦其后置攝像頭變焦能力為2.2倍,剩下的0.8倍是通過裁切實現的,并不是嚴格的3倍光學變焦。
從DXO報告中也能看出:這顆超長焦是一個800萬像素的cmos,用在手機上是94mm焦段的超長焦鏡頭,通過裁切的方式從而達到5倍變焦的效果,所謂的5X光學變焦,實際是3.5倍變焦,如果再剪裁放大,這在業界標準說法是5倍混合光學變焦。
而如果在鏡頭上直接絲印了5X,通常指鏡頭能達到5倍硬件光學變焦能力,存在夸大混淆宣傳的嫌疑。
結語:
從當下的智能手機趨勢來看,拍攝成了手機廠商的一個重要競技點,從三攝到四攝,成為主流中高端標配。去年OPPO、vivo NEX都發布了升降攝像頭,今年OPPO等廠商又相繼推出十倍變焦,小米迫切需要一場反擊來證明自己。
小米當下也正處于關鍵期,根據IDC的2019年Q3國內智能手機銷售數據顯示,小米的市場份額是9.8%,排名第四,出貨量970萬臺,同比下降30.5%。
在華米OV中,處于弱勢的小米要實現逆襲,從拍攝入手,全力押注像素與攝像頭堆料是一個不錯的方案。對于小白消費者來說,可能更容易被數字忽悠,認為五攝比四攝要多一個攝像頭,1億像素更是逆天,但這背后,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技術細節。
從今天的智能手機市場來看,競爭慘烈,廠商們焦慮在所難免,但焦慮下求穩才是正道,求速成往往會適得其反。如果說堆硬件不為體驗服務而為打榜營造噱頭,這或許意味著小米CC9pro的趕超之路跑偏了,小米要越過當下的低谷,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走。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