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董“奶瓶”:科學家首次發(fā)現(xiàn)史前嬰兒用“奶瓶”喂養(yǎng)的證據(jù)
如果沒有母乳,嬰兒該如何喂養(yǎng)?現(xiàn)如今這已不是一個引發(fā)擔憂的問題。然而,再往前推數(shù)千年,這仍然是一個謎團。
日前,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化學系有機地球化學組J. Dunne等人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論文,研究團隊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史前期墓地里發(fā)現(xiàn)了一些帶有壺嘴的陶瓷器皿,這些容器曾被用來給嬰幼兒喂動物奶,充當“奶瓶”。這項研究為了解史前人類中發(fā)育期嬰兒的飲食、人口增長等提供重要的線索。
晚期青銅時代或早期鐵器時代喂養(yǎng)容器,高度分別近105毫米、80毫米、90毫米、85毫米,通常呈動物形狀。
研究兒童飲食,包括母乳喂養(yǎng)和斷奶,對人類了解過去社會嬰兒死亡率和生育率具有重要意義。以往的研究顯示,嬰兒骨膠原和牙本質樣品中氮的穩(wěn)定同位素分析可以提供斷奶時間的信息。然而,對于史前期嬰兒會攝取哪些食物替代母乳,科學家仍知之甚少。
目前已知最早的可能用于喂養(yǎng)嬰兒的小黏土陶罐出現(xiàn)在歐洲的史前考古遺址中。這些陶罐始于新石器時代,可以追溯至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4800年之間,并在青銅和鐵器時代變得日益流行。
不過對于這些陶罐的作用,此前并不是十分確定,也有觀點認為僅僅是輔助體弱或年長者進食。
Dunne及其同事此番分析了三件在德國巴伐利亞發(fā)現(xiàn)的小型開口容器,其中兩件來自早期鐵器時代的一個墓葬群,可追溯至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450年;另一件來自晚期青銅時代,可追溯至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800年。三件容器都是在0到6歲的嬰幼兒遺骸邊上發(fā)現(xiàn)。
研究團隊分析了這些容器中古代食物的殘留。通過評估脂肪酸分子的特定特征,來確定這些殘留物的來源。Dunne等人利用同位素分析研究了容器中特定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并獲得了脂類分子的“指紋圖譜”。然后他們將這些信息與已知參考化合物的“指紋圖譜”進行比較。
結果表明,這些容器中含有來自乳制品的脂肪酸,來自于奶牛、山羊或綿羊等家畜反芻動物的奶。不過,具體是哪種動物奶尚未確定。
這次,Dunne等人提出了已知最早的證據(jù),證明嬰兒用小陶器來喝動物奶。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就有觀點認為,在新時期時代,斷奶發(fā)生得可能比大家認為得更早。早期斷奶可能是通過對嬰兒補充動物奶和植物源碳水化合物來實現(xiàn)的。有科學家推測,這些更早的斷奶可以讓女性盡早結束哺乳期,從而有利于繼續(xù)生育,因此導致在新時期時代人口過渡期期間生育率和人口規(guī)模的增加。
未來,研究人員還將對歐洲史前墓地遺址的人類遺骸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了解將動物奶作為嬰兒食物的效果。這或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引進動物奶對古代嬰幼兒生活的重要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