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開學第一課,這群來自虹口區的中學生演了一部左聯作家的戲
17位來自上海市虹口區各個中學的學生們,穿著1930年代上海的服裝,在專業的舞臺背景里,演出了一臺根據左聯烈士馮鏗等人真實事件改編的原創話劇《筆墨丹心》。學生們頗的表演真摯感人,甚至讓人忽略了他們的年紀和身份。而這部劇,也成為了虹口區各個學校700多位學生們的開學第一課。
中學生通過創作戲劇了解紅色文化
原創話劇《筆墨丹心》根據左聯真實故事創作,以1931年“左聯五烈士”被捕后犧牲的歷史事件為背景,從監獄看守曹漢民的視角,講述了左聯唯一的女性作家馮鏗在生活的苦悶和事業的艱難中堅守信念、維護信仰,為實現偉大理想不畏生死、努力奮斗的故事。
該部劇是繼《青春之歌》之后,虹口區教育局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再度合作。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搭建專業的編排創作、舞臺設計團隊,青年編劇韓丹妮創作、青年導演馬遠執導, 用“專業團隊搭臺,學生演員唱戲”的方式,開展戲劇進校園活動。
劇中17位演員,都是從自主報名的學生中海選而來。他們都是非專業演員,通過專業的工作坊訓練,最后開始排練并登臺演出。
《筆墨丹心》劇照在一個多月的排練過程中,這群平均年齡不到17歲的中學生進行了“聲臺形表”的基礎訓練。和剛走進排練廳時候稚氣未脫尚、有些生澀的素人相比,站在首演舞臺上的他們,眼睛里充滿了堅毅,精神狀態就像是一個完全專業的演員。
為了更好地了解劇中的歷史背景,很多同學除了在炎熱的排練廳里揮灑汗水之外,還主動翻閱歷史資料,甚至親自跑到故事中的事發地點去尋找歷史的足跡。
曹漢民是編劇虛構出來的角色,也是有思想轉變的關鍵性人物,在劇中飾演這一角色的孟驕陽同學,去年也參加了戲劇夏令營。為了更好地理解在時代洪流中青年人的思想變化,本來就對歷史有濃厚興趣的孟驕陽特地去查閱了關于主角馮鏗的資料與作品例如《婦女運動的我見》,詩歌《你贈我白燭一支》,散文《開學日》等。
虹口區是紅色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海派文化發祥地、先進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虹口區教育局相關領導表示,去年的《青春之歌》,讓虹口區的學生感受到了紅色戲劇的魅力,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左聯紀念館也即將整修完成重新開館。通過這臺劇目,可以讓學生們關注紅色文化,也更了解虹口文化。
《筆墨丹心》劇照高中戲劇教育成為虹口區學校藝術教育重要部分
戲劇課程是虹口教育的一張名片。 “戲劇進校園”項目從2015年開始先后推出《東方之舟》、《赤子之心》、《黎明之前》等原創高中生話劇,以及學生版話劇《魯迅在上海》、《青春之歌》五部紅色戲劇,連續五年以這些作品作為“開學第一課”。
據悉,虹口區目前已經建設了“戲劇五個一”課程體系,包括“選修一門戲劇課程、學會一項戲劇技能、觀摩一場戲劇表演、參與一次戲劇排練、推出一部學生新戲”。高中戲劇教育已成為學校藝術教育一部分。
戲劇課程讓不少學生發現自身潛能,開啟了一扇藝術大門。在此前的畢業生中,劉天力同學榮獲“上海市大學生話劇節最佳男主角”,目前在美國學習電影導演專業;吳佳玥同學在英國學習舞臺美術專業;關爾立同學在澳大利亞進修戲劇教育專業;馬云驍同學以專業總分第一的成績考入上海戲劇學院主持專業……
澄衷高級中學高三學生高瑞杰是“戲劇進校園”項目的忠實參與者,他先后在 《赤子之心》、《魯迅在上海》、《黎明之前》三部大戲中扮演重要角色。作為虹口人,他坦言以前對地域歷史并不熟悉。但自從上個暑假參與“戲劇夏令營”后,劇組組織學生演員開展紅色定向走訪,前往塘沽路中共秘密電臺、霍山路85號遠東反戰會議、永安里周恩來舊居等虹口區革命遺址,了解歷史,感受革命前輩的愛國情懷。“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我出生的地方有那么多值得了解和傳承的紅色記憶。”他也因為演出這些戲劇作品,被評為2016年度全國“最美中學生”。
《筆墨丹心》劇照而對于已經持續做了12年戲劇教育的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而言,除了每年的高雅藝術進校園、大學生話劇節、中學生話劇節、教師戲劇工作坊等,他們也在積極探索更多的戲劇普及形式,將合作的觸角深入校園戲劇的更多領域,希望戲劇能夠走進校園、走進教室、走進課堂,讓戲劇藝術的魅力涵養更多的學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