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臺風天》: 一地狼藉過后,你仍要重拾信心
說起來,從今年3月開始,有意無意地,逼迫自己去讀一些現當代的短篇集。6月份的時候,啃完了之前一直未曾啃完的《紅樓夢》,或許1000多頁的厚度讓我磨到最后心態完全“崩掉”,讀到最后幾頁,我草草結束,完全失掉了當初翻開時的浪漫遐想。
《紅樓夢》啊《紅樓夢》,我干嘛要給自己找罪受?讓一個90后完全浸入這場盛大而古老的夢魘,后來越發覺得,這真的是一個無法完成的閱讀任務。
后來,我適時調整了閱讀策略。就像一個長時間浸泡在海洋深處的魚,需要躍出海面,適當地灌進一些新鮮的空氣。就這樣,短篇集進入了我的視線。
對于品種繁多的文學作品來說,我還算是一個“雜食動物”,但這種“雜食”其實是帶有傾向性的——太舊的書不看、封面沒特色的不看、名字沒有吸引力的不看。這三點,大概構成了我選書的一條準則。我在自我營建的文學城堡中恣意漫游,樂此不疲。
于是,一些短篇集,不確知在一種什么機緣下,就和你心靈的某個頻道發生了奇妙的共振。比如同為90后的寫作者宋阿曼的《內陸島嶼》和青年作者沈誕琦的《中國特色的譯文讀者》;比如沈書枝的《拔蒲歌》;比如不有的《隱歌雀》;比如錢佳楠的《有些未來我不想去》;比如李靜睿的《北方大道》。更經典一些的文本,比如麥克勞德的《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
每當讀完這些短篇,我總要意味深長地慨嘆一番:還好,自己并不是古人筆下的“傷仲永”。大學畢業后,我又重新拿起了筆,試圖以寫作這項崇高而凄清的事業,再次重返逝去的時光、探尋埋藏在自我深處的火焰。
現在,來談談《臺風天》吧。
我們這里是典型的北方城市。四季分明,雨水稀少,冬天干冷,春日多風。天氣的變化有時候就像孩子的臉,捉摸不定。但最糟糕的無非就是刮大風、下大雨、降冰雹。洪水、海嘯、泥石流、龍卷風?在我的印象里,它們大多出現在電視新聞里。而播報此類新聞時,往往伴隨著“千里馳援”、“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等振奮人心的詞匯。很小的時候,我就明白,盡管災難離我們并不是太近,我們還是要懷揣一顆感同身受的心,而不是漠然地隔岸觀火。
所以,看到80后寫作者陸茵茵的《臺風天》的書名,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人類避之不及的自然災害。的確,這本短篇集就是有著這樣巨大的能量——臺風過境之時,毫無遮蔽地席卷一切,而作為渺小的人類一員中的我們,除了丟盔棄甲落荒而逃,似乎也無能為力。待風暴慢慢消退,海岸線上徒留一地狼藉。
《臺風天》的九個故事,從第一個故事《生日》(2009年)到最后一個故事《湖》(2016年),其中經過了7年的時間。我無法推測在這7年間,作者是不是在持續產出一些耐人尋味的故事?抑或只是斷斷續續寫,將一個故事打磨至圓潤成熟才完工?我能感受到的,是作者這九個故事,幾乎都保持了超乎尋常的穩定度和成熟度,精心挑選出最為儉省而干凈的語言,傳達出凜然而獨特的氣息,以極為精細而敏感的體悟,狀摹日常生活表象下的心靈暗涌。
我試圖在這九個看似平靜的故事中找尋到某些共通之處。這其實并不太費力。80、90后的生活經驗已經告訴了我們:相較于祖輩的“宏大”敘事而言,他們書寫的主題可能更偏向私人化一些。但每個人心里對于向內挖掘的角度、深度各異,選取的生活斷面也不盡相同。
在作者陸茵茵的《生日》和《出差》這兩個故事中,我更偏愛這部寫于2009年的短篇——《生日》。
一個將滿三十歲卻還未曾經歷過戀愛的胖女孩鐘滿與自己癱瘓的父親相依為命——聽上去是不是像某種社會新聞里的報導?我們的鐘滿,是一位接線員,編號087,既不可愛也不漂亮,唯有一副悅耳動聽的聲音,能勾起陌生男子的想象。母親早死,父親又因車禍失去雙腿,她想要櫥窗里漂亮的鮮奶蛋糕,但卻得不到。拖著疲憊的身軀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卻不得不面對羸弱的父親,面對失去雙腿失去知覺只有眼皮還能活動的父親,為他擦身、翻身、喂飯、探入父親的下身為他清理排泄物,陪他說話。
“父親穿一條棉布中褲,大腿沉沉擱在床上,她不敢動。但時間一長不是辦法,下身發臭,而且總要拉屎。她咬咬牙,像脫小孩褲子,一把拉下來。看到了也就很平常。她想,原來男人是這樣,原來男人不過如此。”這就是鐘滿第一次為父親清理排泄物時的內心活動。需要鋪陳多少猶疑的心理活動么?“咬咬牙”“一把拉下來”——對于一個三十歲還未曾跟異性有過親密接觸的女孩來說,父親的殘缺身體如此真實地橫亙在她面前,她還有其他選擇么?眼睜睜看著父親本就殘破的身體繼續發臭直至腐爛下去么?她根本沒有其他選擇。如果家里還有其他兄弟姐妹的話那會不會好一點?或者請個阿姨什么的搭把手?沒有。作者將鐘滿拋入了一種凄涼的境地,但奇怪的是,我們卻沒有在字里行間中感到作者的情感傾向。是同情?還是抱怨?都沒有。她只是在敘述,甚至描寫都用的很少。真實、冷靜、甚至略微的殘酷,就這樣把我們的鐘滿推向平靜生活的浪尖。
對于漂亮蛋糕的夢想,終于在三十歲生日之際得以實現。鐘滿打開蛋糕盒,忽然發現蛋糕上長了發霉的綠毛,當她拉開燈定睛細看,才發現原來是覆蓋在上面的獼猴桃。原來,糟糕發霉的生活里還是有新鮮的希望呀!然而這希望帶給觀者的卻是一種諷刺,生活狠狠的甩你一巴掌反過來又幫你揉揉臉頰。
小的時候,父母為你遮風擋雨,是因為他們深知“父母”二字所肩負的意義。你可以躲入他們寬大而成熟的羽翼。隨著時間的逝去,父母漸漸蒼老,曾經堅實豐滿的羽翼光澤漸漸褪色。父母再也飛不動了,他們需要作為兒女的你,載著他們去飛。
所以,當《出差》讀到一半,某種共通的東西在體內潛滋暗長——和《生日》一樣,講述的都是與家庭成員,與最親的人之間的微妙情愫。相較于《生日》中那個卑微而孤獨的鐘滿,《出差》中的女兒,顯然有著更為圓滿更為幸福的家庭。究竟什么是圓滿?是父母健在兒女雙全?是工作順利心情愉悅?每個人對于圓滿的定義都不一樣,你認為鐘滿每天接幾百個電話回家以后還要照顧一個像植物人一樣的父親是種悲哀么?還是吃到了遲到三十年的蛋糕是種諷刺?作者不負責揭示與教育,她只是展示,以殘酷的真實,刺破生活的假象。生活的臺風過去,我們所有微小的愿望都被風吹散。
為什么要談到《出差》這則短篇?因為它的故事和我們普通人的生活無限接近。或者說,她描述的生活狀態和當下很多年輕人的狀態無比接近。在一個短暫的出差間隙,“她”回到了上海的家。這個家比鐘滿的家要溫暖得多:從宜家扛回來的木頭長桌,白色的書架,紅色的沙發,洗手間里的三只茶杯,“都是按著她的喜好買的”。民主、開放、寬容、中產、平等等詞匯仿若在屋內的各個角落熠熠閃光。這就是屬于“她”的家。
依舊是波平如水的故事情節,爸爸媽媽去機場接機;“她”的小姨告訴她,她媽媽身體最近不太好讓她這幾天多孝順孝順媽媽;媽媽依然忙著為她做飯;在小飯店吃完飯一家人逛了優衣庫;在咖啡館里和媽媽聊自己的心事;她送媽媽去醫院看病......講的都是尋常日子里那些尋常的安排,沒有一絲人為的設計和斧鑿之感。作者不厭其煩地講著,一天中發生的點點滴滴都要鋪開來,真實地鋪開,沒有隱晦,沒有矯飾。她和男朋友吵完架,隨口對男朋友說出:“你比我媽重要”時,一種巨大的負罪和背叛淹沒了她——她發短信給男友:我覺得我應該向老天爺懺悔,說出剛剛的話要遭天打雷劈——赤誠而單純的少女心一覽無余。
年少的我們,有了心事,不管米粒大的事兒還是針尖大的事兒,都覺得受了天大的委屈,都覺得值得拿出來曬一曬,讓父母幫我們開解。殊不知,走過半生的父母,在子女看不見的地方,又默默咽下了多少無法承受的生命難題?因此,《出差》這則短篇,再一次提醒了我們:當我們能暫時逃離生活的圍困時,不要忘了我們肩上背負的責任。
寫到這里,仍然難以擱筆。《菩薩》講述的人與佛之間穿透“唯物主義”的心靈謎語,看似有著一種玄妙,實則反映了作者在面對物是人非的風景時,一種無法言明的無能為力。《夜航》具有一種女性心靈成長史的味道,《零比三》時刻讓人感受到忙碌逼仄的快節奏工作對于人際關系的損傷以及主人公對于溝通的渴望。
“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作者陸茵茵是在審視她的生活么?她對于生活的回答又是怎樣的呢?如果你也正在邁向你的而立之年,那不妨翻開《臺風天》這部短篇集。她會告訴你:生活的風暴過去,面對一地狼藉,你仍要重拾信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