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經濟參考報:今年年內債轉股資產交易平臺可正式上線
作為降杠桿的重要手段之一,市場化債轉股多個關鍵配套政策已明確責任單位和時間表,其中至少五項重磅措施將于年內落地。按照《2019年降低企業杠桿率工作要點》(下稱《工作要點》)的要求,推動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成為債轉股主力軍、拓寬社會資本參與市場化債轉股渠道以及提高市場化債轉股資產定價市場化水平、加快推進市場化債轉股資產交易等政策落實已進入倒計時階段。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培養銀行系股權投資機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將成為下一步政策的發力重點。現有AIC必須將各自的人員配置、績效評價和激勵機制進一步向專業股權投資機構靠攏,并在9月底前制定出相應的調整方案并上報有關部門。與此同時,監管層將盡快選擇若干家交易場所開展市場化債轉股資產交易相對集中交易試點,預計今年年內債轉股資產交易平臺可正式上線。
當前債轉股“落地難”現象正在逐步改善。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市場化債轉股簽約金額約2.4萬億元,實際到位金額達到1萬億元,資金到位率提升到41.5%,涉及資產負債率較高的200多家企業。其中,2019年以來,市場化債轉股新增簽約金額約3900億元,新增落地金額約3800億元。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市場化債轉股可以在降低企業負債的同時增加權益資本,見效快且對企業生產運營沖擊小。通過引入外部股東,市場化債轉股為企業提供了完善治理結構、清理資產、業務調整的良機,可以實現去杠桿與混合所有制改革、剝離低效無效資產、聚焦主業的有機結合。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債轉股潛力仍待深入挖掘,這有賴于相關政策繼續發揮積極推動作用,如拓寬債轉股資金來源、推進債轉股股權流轉交易等。
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將成為下一步政策的發力重點。業內人士表示,我國金融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銀行體系的資金量最大,要想推動市場化債轉股進一步增量擴面,必須發揮銀行的投融資能力。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也表示,AIC參與市場化債轉股具備一定優勢:很多債轉股的企業本身就是銀行的貸款客戶,AIC對這些客戶更為熟悉。另外,AIC受益于降準效應的影響,表內資金相對較多,未來補充資金的渠道也相對充足。
目前,五大行AIC無疑是債轉股的主力軍,數據顯示,以五大行AIC為實施主體的債轉股項目金額占債轉股整體落地金額的比例超過七成。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監管部門已要求五大行AIC必須將各自的人員配置、績效評價和激勵機制進一步向專業股權投資機構靠攏,并在9月底前制定出相應的調整方案并上報。
與此同時,《工作要點》也進一步明確,支持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利用所屬具有股權投資功能的子公司、同一金融控股集團的現有股權投資機構或擬開展合作的具有股權投資功能的機構參與市場化債轉股。推動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單獨或聯合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這意味著,未來銀行系AIC有望進一步擴容。
不過,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表示,商業銀行傳統上以信貸業務為主,缺乏股權投資經驗,頒發股權投資牌照實際上是賦予其更大范圍的投資權限,無形中增加了風險,因此監管層仍會本著較為審慎的態度批設該牌照。建信投資研究主管韓會師撰文指出,根據五大行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經驗,從機構籌建到正式開業至少需要6個月以上的時間,因此,2019年預計新設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難度較大。
加快推進市場化債轉股資產交易是未來政策的另一重要著力點?!豆ぷ饕c》要求,將推動具備條件的各類交易場所依法合規開展債轉股資產交易,盡快選擇若干家交易場所開展相對集中交易試點。一位熟悉債轉股業務的業內人士表示,這一要求相當于給債轉股建立了一個“A股市場”,通過交易試點進行股權交易,從而使不具備債轉股業務牌照的機構也能夠入場交易。建立集中交易場所有利于監管和管理。
韓會師表示,雖然根據《工作要點》,交易場所不必唯一,但預計最終的交易場所不會很多。預計2019年債轉股資產交易平臺就可以正式上線,首單市場化債轉股資產掛牌交易為時不遠。
不過,專家表示,雖然當前政策持續加碼,但債轉股仍面臨一些現實問題,有待政策進一步發力。光大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債轉股目前落地率已經有了明顯提高,但在“募、投、管、退”四個方面仍需要不斷完善。如在投資方面,債轉股客戶央企國企偏多,與AIC雙方談判難度大,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交易對價。管理方面,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增強企業運行效率是債轉股的核心。如何通過引入AIC改善企業效率是難點問題,從目前的情況看,通過其他產業資本入股,AIC進行財務投資,是處理問題機構較好的一種方法。
(原題為《銀行系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有望擴容 市場化債轉股關鍵政策明確時間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