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技日報:“鴻蒙”背后的文化傳統
華為的鴻蒙系統發布。
在經過多次曝光后,華為的鴻蒙系統終于走到前臺,宣告華為自研操作系統正式落地。這個有濃濃“國風”味的名字,有什么樣的文化含義?
鴻蒙,也寫成“洪蒙”,語出《莊子·在宥》篇:“云將東游,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這里的鴻蒙,是莊子虛擬出的人物,用來回答提問人“云將”的問題,并在一問一答中揭示鴻蒙的意義。如成玄英所注,鴻蒙即元氣也。因此,后人開始把鴻蒙當作元氣未分、混沌初開之時的樸素境界,這與老子“返本復初”的概念不謀而合,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世界觀的組成部分。
鴻蒙之境重要的文化含義在于開辟二字,這也正是華為自主研發操作系統的目的所在:為后人開辟一條專屬于自己的道路。這條道路也許不那么筆直,但它卻開辟了一種可能,向知識空白區域延伸,寄托了人們美好的向往。
用傳統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創新成果,我國科研工作者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除了鴻蒙之外,據說華為公司在給科技成果命名的時候,用上了一本《山海經》:饕餮服務器、凌霄路由器、鯤鵬處理器芯片……
其實,如此浪漫情懷在我國科研領域比比皆是。今年,首次登陸月球背面的登陸器名喚“嫦娥”,為其提供信號中繼服務者名曰“鵲橋”,著陸點周圍三個環形坑分別叫做“織女”“河鼓”和“天津”——三者均為我國古代天文星圖“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中的星官。我們的發動機,或泰山、太行、或秦嶺、昆侖,當我們的名山大川奔向千百年來古人仰望的星河,除了“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感慨之外,很少有詞匯能摹寫出這份激動。
激動,不僅因為它們擁有具有浪漫主義氣息的名字,更因為過去一百年那段沉重的歷史。前兩次工業革命發生之時,我們尚處于蒙昧當中。彼時,打仗要洋槍、洋火,建筑需洋泥,洋釘。甚至幾十年前,人們仍以使用進口貨為榮,國產貨淪為低端產品……我們必須認識到,是科研創新給了我們更足的底氣,有了更多元的方式去傳播文化。
如今,中國有了鴻蒙系統,也可以舉重若輕般將衛星命名為“悟空”,正是得益于幾代人的努力。此鴻蒙,即從“鴻蒙”始!
(原題為《“鴻蒙”背后的文化傳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