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歐洲十六世紀,地方印刷術與女性地位崛起的隱秘關聯
編者按:本書是英國??巳卮髮W文學博士、倫敦大學學院檔案學碩士伊恩·莫蒂默對歐洲自11世紀至20世紀以來社會基本面貌、政治經濟發展、科技教育等方面所做出的全面梳理。作者將寫作重心放在了每個世紀與此前世紀相比較而言發生的變化之上,由此凸顯了歐洲人在歷史發展中的主觀能動性。
地方語印刷的一個不太明顯的社會影響是婦女社會地位的變化。在中世紀,沒有幾個女孩學習閱讀。如果一個女子能夠寫作,她肯定知道她的絕大部分讀者是男性。如果這些人不喜歡她書中的內容,他們只需毀掉書稿就能輕易地讓她噤聲。印刷技術終結了這一狀況:如果一本書有足夠的印刷量,即便作者的對手想徹底清除該作品也幾乎是不可能的。同樣,書籍對讀者們一視同仁:盡管很多老師還沒有考慮到女孩的教育問題,但書籍并不介意讀者是男性還是女性。聰明的女子很快認識到她們能夠像男人那樣通過讀書獲取知識。而且,女人們想識字還有一個特別的原因。很多世紀以來女人們被告知在法律、生理、精神和社會地位上她們都從屬于男性,因為當年在伊甸園,夏娃曾給過亞當一個蘋果。既然她們能通過自學來閱讀,那么她們也能自己解讀《圣經》故事,表達她們對于兩性不平等的看法。此外,她們可以把自己的看法印刷出來,并相信其他有文化的女性能看到并理解這些文字。以下這件事可能并不令人吃驚,在英格蘭,男子的識字率在這個世紀翻了一番,從10%增加到25%,而女性的識字率相應地增加得更多,從不到1%增加到約10%。
因不滿于大眾對女性被歧視的忽視,一些女性試圖糾正性別對待中的不平衡。在意大利,圖利婭·達拉戈納(Tullia d’Aragona)寫了一本名為《無盡愛情之對話》(A Dialogue on the Infinity of Love, 1547年)的書,指出在道德上性欲并沒有錯。把罪和女性以及性行為聯系起來才是不道德的,是對女性的歧視。加斯帕拉·斯坦帕(Gaspara Stampa,1554年逝世)寫了一系列激動人心的抒情詩,記錄她被情人遺棄的情節。這些詩歌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詩人的語言功底和論辯技巧,很少有男性作家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兩性關系在這個世紀末的意大利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一些聰穎的女性回應了男性作家冷漠無情的觀點。盧克雷齊婭·馬里內拉(Lucrezia Marinella)在《女性的高貴與優雅和男性的缺點與邪惡》(The Nobility and Excellence of Women, and the Defects and Vices of Men, 1600年)中有力地回擊了過去作家對女性的歧視。1600年莫德拉塔·豐特(Moderata Fonte)完成了《女性的價值:女性比男性高貴和優越的真實揭示》(The Worth of Women, wherein is Clearly Revealed Their Nobility and Superiority to Men)一書的寫作。書中有七個威尼斯女性討論了一個問題:為什么男人和婚姻似乎注定帶給女性的是不幸,如果她們保持獨身的話那該有多好。
英格蘭也發生了同樣的爭論。伊莎貝拉·惠特尼(Isabella Whitney)成為第一位用英語出版詩歌的女性。她的《改寫成詩的書信:一位淑女致她多變的情人》(The Copy of a Letter, Lately Written in Meter, by a Gentlewoman to Her Unconstant Lover, 1567年)在略顯單薄的詩行里表達出內心的苦澀。簡·安格爾(Jane Anger)1589年出版了她精彩而火藥味十足的《女性保護》(Protection for Women)一書,在書中她問道:“難道還有任何人像我們女性這樣被虐待、被中傷、被責罵、被不恰當地惡毒對待嗎?”在詩作《夏娃因為女性辯護而道歉》(‘Eva’s apology for the defence of women’)中,杰出的詩人艾米莉亞· 拉尼爾(Emilia Lanier)代表眾多女性推論出在伊甸園里由蘋果引發的過錯應該由亞當負責。上帝把亞當造得強大,就是讓他為夏娃負責,如果他沒有盡到責任,為何要指責夏娃?在英格蘭和意大利,受教育的女性開始翻譯經典文本。1613 年,一位女子首次用英語創作出劇本《瑪麗亞姆的悲劇》(The Tragedy of Mariam)。這個劇本由伊麗莎白· 凱瑞(Elizabeth Cary)即??颂m(Falkland)夫人安排出版。
所有這些僅僅是一大批女性作品的一角。已經出版和尚未出版的女性作家作品包括書信、宗教小冊子、日記、回憶錄和食譜。到這個世紀末,出版或重印的女作家寫給女性的自學書籍經達到上千種。它們價格便宜,一般不超過技術工人一天的工資水平。這些書籍有助于塑造女性的身份認同,并加強她們日益增長的個體感。印刷因此成為整個女性和知識新關系產生的催化劑,同時,也成為推動女性和男性新關系產生的催化劑。
本文摘自《歐羅巴一千年》,伊恩· 莫蒂默 著,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7月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