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交通設施|日本京都站如何優化出租車等候區
出租車是一種“準公交”,也是為數不多的能夠提供“門到門”服務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城市交通樞紐——比如機場、火車站,需要布置出租車等候區。但機場、火車站內的出租車管理在中國一直是難點,更是百姓投訴的痛點。
實際上,這里有以下方面需要考慮。
1)空間約束
在機場、火車站等場景下,很少有不受約束的空間環境,特別是對非新建的綜合樞紐(老機場航站樓、老車站),空間的制約尤其嚴重。
2)快速集散
乘客的快速集散,一方面能縮短乘客的等待時間,提升服務體驗;另一方面能降低因人群聚集而帶來的樞紐安全風險。
3)司機休息
從出租車司機的角度出發,他們往往選擇在機場、火車站等無需巡游獲客的場所停下來進餐、休息。
4)環境保護
車輛排隊時往往需要頻繁啟停,而此怠速工況(指發動機無負載運轉狀態)會極大增加油耗和排放,因此,應考慮相應的策略以保護環境。
目之所及,我們的很多交通樞紐,之所以令人不滿,是因為沒有將上述問題進行周密考慮和妥善處理。日本的出租車等候區,有一些經驗可供借鑒。
京都站是日本最大的觀光都市——京都市的代表性車站,是多條鐵路的總站,這些鐵路屬于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東海旅客鐵道(JR東海)、近畿日本鐵道(近鐵)、京都市交通局(地下鐵)四家機構。201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其每天乘降旅客數超過20萬。
京都站主要出入口。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京都站有南北兩個出入口,南口開在八條通,北口開在鹽小路通。兩個出入口均設有出租車等候區。本文將介紹上述兩個出租車等候區的交通設計。
北口出租車停車場(鹽小路通口)
京都站的北口開在一條名為“鹽小路通”的城市道路上,故又名“鹽小路通口”。同時,北口是京都站的中央改札口(即主要出入口)。京都站正北側是一個站前廣場。如下圖所示,左邊為出租車服務區域,右邊為公交車服務區域。
京都站北口的站前廣場。
本文要談到的出租車候車區,位于上圖左下側,該區域是一個約80*80m的正方形。
京都站北口出租車候車區域運行情況。
此出租車候車區域的設計與運行的要點如下:
1)分車道排隊。
此點是該區域設計的要點。假設一個京都的出租車司機要進入這個候車區,該如何操作呢?具體運行規則如下:
①當這位司機進入候車區域,如果還有未排滿的列,他可以進入該未排滿的列等候;如果其他列都滿了,那么他可以另起一列,后續進來的車就排到其后。
②由于其他列的出租車先到,因此,他有較長的等待時間,可以下車方便、休息。
③在這個候車區,車輛以“列”為單位離開,也就是說,只有某一列車輛全部離開,其他列的車輛才能離開。而車輛的離開遵循“先到先離開”的規則,由各列的排頭司機來判斷離開時間。所以,如果這個司機覺得在他之前的幾列車都走了,輪到他這一列了,那么,他就可以帶領他這一列的出租車離開。
分車道排隊規則。2)自組織管理。
該設計能良好運行的前提,是司機能正確地選擇車道,即哪個車道休息,哪個車道直接走。這得益于京都市出租車協會對司機的良好培訓,他們之間有很強的默契,不會出現爭搶插隊的現象。需要說明的是,此區域內的出租車的運行完全是自組織的,沒有信號控制裝置,更沒有工作人員指揮,就是簡單按照“先進先出”和“相互禮讓”的原則決定車道使用。
3)不載客優先。
當出租車下客后,而司機不愿在京都站排隊載客,可以選擇直接離開,此區域開辟了專門的車道(即圖中左下角那條 “止まれ”車道)供此場景使用。
出租車候車區域的功能分區。需要補充的是,除了將車輛縱向排成列以外,也有將出租車排成行的組織方式,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如下圖所示。
一位英國游客拍攝的日本廣島站前出租車的組織情況(https://k.sina.com.cn/article_6004281123_165e20f2301900ju7k.html)
南口出租車停車場(八條通口)
京都站南側出入口開在八條通上,如下圖所示。由于該側出入口沒有站前廣場,因此候車空間不足。為解決此問題,京都市政府采用了一種名為“射槍策略(shot-gun strategy)”的解決方案。該方案有如下要點。
京都站南口實景。
1)設置雙待車場。
即在京都站八條口設置“站前待車場”,在距離站前待車場2.4km處的十條通設置“第2待車場”,因為十條通有充足停車空間。站前待車場直接服務乘客,即為“靶”;第2待車場主要向站前待車場發送車輛,即為“射槍”。
2)規定專用線路。
為了保證出租車從第2待車場到站前待車場的行駛可靠性,即避免因擁堵造成車輛不能及時到達站前待車場,京都市規定了出租車只能通過十條通與油小路通行駛。選擇此線路的原因是,此線路較短,且均為城市主干道,較少發生交通擁堵。
雙待車場與專用線路。
3)采用聯動控制。
為能恰當地控制第2待車場車輛的離開頻率,不使站前待車場的車輛過少(乘客等不到車)或過多(出租車溢流至八條通上),京都市政府采取了聯動控制策略。即在兩個待車場在出入口均設置了流量傳感器,通過實時計算待車場內的車輛數,控制第2待車場車輛的離開頻率。
雙待車場的聯動控制原理。
如何定量地理解這兩種設置模式呢?需要用到“排隊論”的知識。不過也可以更通俗地解釋,其實是一種“蓄水池思維”。比如,截斷河流形成水庫,通過控制大壩來放水。這是由于上游的水不穩定,通過構造一個有一定容量的“蓄水池”,可以控制下游的“放水量”。而京都站的秘訣,正是設置了兩塊出租車的“蓄水池”。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上游的水不用一直流動(駕駛員可以休息),下游的水可以平穩地流(乘客總能坐到車)。
不過需要補充的是,京都站的這兩個案例是在空間強約束的條件下的折中方案,是改建項目。實際上,新建項目應事先充分預留出租車候車區域與站臺,從而給乘客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此外,綜合交通樞紐內的交通組織優化,是一門很專業的學問,也是一項系統的業務。
參考文獻:
俞春輝,楊曉光,馬萬經.考慮隨機需求的出租車上客區泊位設置模式和規模優化方法[J].中國公路學報,2015,28(3):102-109
https://www2.city.kyoto.lg.jp/shikai/img/iinkai/machi/H27/data/280121-01.pdf
(作者系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日本京都大學社會基盤工學專攻外國人共同研究者。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公眾交通認知平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