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上絲路 | 20世紀上半葉的菲律賓華人婚禮
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通向世界其他地區(qū)的海上通道,它把世界不同的文明連接起來,促進了中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對整個人類文明史產生了重要影響。近期,MoHI君將與各位分享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地的人物群像、生活百態(tài)、人文建筑、自然風光等。(前情回顧點這里)
本篇要分享的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東南亞地區(qū)之菲律賓。
南宋趙汝括所撰的《諸番志》曾記載麻逸國,該國“在渤泥之北”。據學者考據,“麻逸”意為“黑人之國”,麻逸國則位于菲律賓群島中的民都洛島,“三嶼、白蒲延、蒲里嚕、里新東流新里漢等皆其屬也”。13世紀末,伊斯蘭教已傳入東南亞,后傳播到菲律賓的蘇祿島、棉蘭老島等地,15世紀開始出現規(guī)模較大的伊斯蘭國家。據《明史》記載,永樂年間,蘇祿國東王、西王曾率其家屬向明政府朝貢,此后蘇祿與中國的交往開始頻繁,海上貿易增加。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占領菲律賓后,開始天主教化,并從馬尼拉開辟了一條中國福建-菲律賓馬尼拉(Manila)-墨西哥阿卡普爾科(Acapulco)貿易線,大大縮短了中國至菲律賓的航程。從此,中菲海路貿易日趨繁榮,福建沿海人口亦開始大量移居菲律賓。
20世紀20年代,菲律賓呂宋島島民演奏音樂。
據圖中的文字,此圖為20世紀20年代菲律賓蘇祿省霍洛島(Jolo)的傳統(tǒng)槍舞。
1927年 菲律賓Tonquil地區(qū)的舞者
20世紀20年代 菲律賓棉蘭老島三寶顏銀行
三寶顏,一說此地名以“三寶太監(jiān)”鄭和命名,位于棉蘭老島南部,地處海上交通的要沖,是菲律賓南部重要的國際中轉港。
20世紀20年代,從三寶顏的黎剎廣場(Plaza Rizal)看潘興廣場(Plaza Pershing)。
20世紀20年代,菲律賓棉蘭老島摩洛人婚禮。
摩洛人(Moro)是菲律賓的穆斯林民族集團,主要分布在蘇祿群島、棉蘭老島、巴拉望島等地。
20世紀50年代,棉蘭老島菲律賓華人婚禮。
棉蘭老島是菲律賓伊斯蘭文化的腹地,基督教直到1871年才被傳教士引入。
20世紀50年代,菲律賓華人在教堂舉行基督教婚禮。
20世紀50年代,一對在菲律賓的華僑夫婦的新婚合影。
1957年,一對華僑夫婦喜慶六秩雙壽的合影。夫婦二人分別穿著西裝與旗袍,端坐于掛滿壽幛的中式廳堂。
相關閱讀:
海上絲路 | 看1880年代的日本人是怎么養(yǎng)蠶制絲的
展覽名稱:“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
展覽時間:2019年6月15日 — 2019年8月30日
展覽地點:越眾歷史影像館
主辦機構:越眾歷史影像館
策展團隊:黃麗平、梁秀青、劉健庚
展覽設計:一木設計
*本展覽系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專項基金支持項目。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