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張照片啟發一部電影:攝影與電影之間的奇妙關系
咖啡廳
瑞典,馬爾默,1982年
? Harry Gruyaert | Magnum Photos
瑪格南圖片社和電影一直有著深厚的淵源。瑪格南聯合創始人之一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跟瑞士演員英格麗·褒曼之間的一段感情,讓他得以走進1946年電影《美人計》(Notorious)的幕后進行跟拍,瑪格南第一批“on set”(聚焦片場)的作品就此誕生。
在這以后,越來越多瑪格南攝影師深入電影片場,其中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亂點鴛鴦譜》的片場拍攝,這部電影由約翰·休斯敦執導,瑪麗蓮·夢露、克拉克·蓋博和蒙哥馬利·克里夫特主演。
作為電影推廣策略的一部分,瑪格南圖片社曾走進幕后,獨家見證了它的誕生過程。
根據阿瑟·米勒同名小說改編、由約翰·休斯敦執導的電影《亂點鴛鴦譜》拍攝片場。主演的美國影星包括:克拉克·蓋博、蒙哥馬利·克里夫特、瑪麗蓮·夢露和伊萊·沃勒克。
美國,內華達州,里諾,1960年
? Cornell Capa
?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 Magnum Photos
當時,瑪格南的九位知名攝影師記錄了片場內外的大小活動,包括伊芙·阿諾德(Eve Arnold)、康奈爾·卡帕(Cornell Capa)、布列松、布魯斯·戴維森(Bruce Davidson)、艾略特·厄威特(Elliot Erwitt)、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埃里希·哈特曼(Erich Hartmann)、英格·莫拉斯(Inge Morath)和丹尼斯·斯托克(Dennis Stock)。
瑪格南攝影師和電影之間向來是“禮尚往來”的關系。最能說明這一點的就是,電影攝影師和導演會將瑪格南攝影師的作品視為靈感源泉,而攝影師們也從影片中獲取靈感。瑪格南攝影師哈利·格魯亞特(Harry Gruyaert)曾在倫敦的巴比肯中心參與討論,聊到這種獨特紐帶。
我們借本期推送探索瑪格南圖片和電影之間的關系,看看它們如何相得益彰,以及將兩者結合后能夠怎樣擴充視野、深化視角。
▌受電影啟發的攝影師
傳統攝影記者認為自己是事件發生時的報導者,而另一類攝影師則采用更接近藝術家的方式來拍攝。瑪格南攝影師哈利·格魯亞特(Harry Gruyaert)認為:“相比攝影,我感覺跟繪畫和電影的關系更為密切。”
格魯亞特的電影劇照,向安東尼奧尼電影作品致敬。
出自攝影師個展《Variations Under Inspiration》
格魯亞特最為人熟知的便是以電影手法運用光影,以及對電影和電視這兩種媒介的著迷,這樣的熱愛也讓他決定親身嘗試這種媒介,在職業生涯早期就制作了幾部短片。
格魯亞特的電影劇照,向安東尼奧尼電影作品致敬。
出自攝影師個展《Variations Under Inspiration》
在瑪格南圖片社與巴比肯中心合作的“Now”(現在)系列活動的其中一期,格魯亞特這樣說:“如果現在的優質數碼相機在當年就出現了的話,我絕對會拍出更多片子。”
格魯亞特的電影劇照,向安東尼奧尼電影作品致敬。
出自攝影師個展《Variations Under Inspiration》
格魯亞特表示,意大利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作品極具感染力,其著名作品包括邪典電影《Blow Up》(春光乍現)——而他的攝影實踐也深受這些電影影響。
格魯亞特的電影劇照,向安東尼奧尼電影作品致敬。
出自攝影師個展《Variations Under Inspiration》
格魯亞特曾制作一部影片,將他自己的攝影和影片作品與安東尼奧尼的電影進行對比,并在他的個展《Variations Under Inspiration》(靈感之下的變化)上展出。
同在“Now”活動上發言的還有電影人蘇菲·巴薩勒(Sophie Bassaler),她回憶了自己跟其他瑪格南攝影師關于從電影中汲取靈感的對話:“格奧爾基·平克哈索夫(Gueorgui Pinkhassov)從偉大的俄國導演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身上得到了很多啟發。
酒店餐廳
日本,東京,1996年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購物中心的停車場
日本,東京,1996年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他第一次看《Solaris》(飛向太空)的時候就跟我說,他得到了某種頓悟,而那將對作品的精神本質產生巨大影響。
酒店陽臺
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塞維利亞,1993年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日落時分的天橋
日本,東京,1996年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帕特里克·扎克曼(Patrick Zachmann)也是一樣,他對香港和紐約的華人黑幫和三合會的拍攝記錄,也受到三十年代上海電影的影響。
中國新年期間,在洪門會館總部賭博。洪門會館是紐約所有華人幫會中的老大,跟三合會有直接關聯。
紐約,1989年
? Patrick Zachmann | Magnum Photos
右邊正在握手的是“七叔”伍佳兆,據說是紐約的教父。他的官方頭銜是協勝堂(Hip Sing Tong)的財務顧問,那是紐約勢力最為龐大的機構之一。站在左邊的是臺灣大使。
紐約,唐人街,銀宮酒樓,1989年
? Patrick Zachmann | Magnum Photos
▌受攝影啟發的電影人
格魯亞特認為,電影和攝影之間可以說是“有來有往”,“我跟多位攝影指導和電影導演都曾有交流,他們告訴我,他們也受到了我的一些照片的啟發。”
諾曼底登陸日,美軍在奧馬哈海灘發起攻擊。
法國,諾曼底,1944年6月6日
? Robert Capa
?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 Magnum Photos
曾與格魯亞特在埃及共事的一位導演表示,格魯亞特對構圖的感知力,讓他在一片混亂的開羅理清了思路。無獨有偶,在接受《LensCulture》采訪時,波蘭電影攝影師里薩德·列克維斯基(Ryszard Lenczewski)坦言,瑪格南聯合創始人布列松是他的“師父”。
列克維斯基是這樣說的:“他能夠在平凡時刻中找到玄妙之處并捕捉下來。我家里有個暗室,暗室里掛著一幅海報,上面是一個人跳過一塊木頭的場景。”
諾曼底登陸日,美軍在奧馬哈海灘發起攻擊。
法國,諾曼底,1944年6月6日
? Robert Capa
?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 Magnum Photos
有時候,電影人從瑪格南攝影師的作品中所汲取的靈感要更為明顯,因為他們會直接參考瑪格南攝影記者所記錄的重大歷史事件。
一些經典的瑪格南作品甚至還曾被直接再現為電影中的畫面。羅伯特·卡帕記錄諾曼底登陸的照片,據說便是斯皮爾伯格在制作電影《拯救大兵瑞恩》時的參考資料。
諾曼底登陸日,美軍在奧馬哈海灘發起攻擊。
法國,諾曼底,1944年6月6日
? Robert Capa
?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 Magnum Photos
1972年,吉爾斯·佩雷斯(Gilles Peress)在北愛爾蘭德里郡記錄下了“Bloody Sunday”(血腥星期天)的可怕場景,其中最經典的一張拍的是罹難者巴尼·麥圭根(Barney McGuigan),這張照片第二天登上了各大報紙頭條。2002年,當唐·穆蘭(Don Mullan)的小說改編成電影時,他拍下的作品便成了電影中的場景。
影片中還有一位在槍林彈雨中到處閃躲拍攝的攝影師,低調地致敬了在歷史時刻起到了關鍵作用的佩雷斯,也體現了電影人對細節的一絲不茍。
諾曼底登陸日,美軍在奧馬哈海灘發起攻擊。
法國,諾曼底,1944年6月6日
? Robert Capa
?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 Magnum Photos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當電影人和攝影師攜手合作,關注專業領域時,他們便能在同一點上擦出全新火花。1994年,導演西奧·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執導《尤利西斯的凝視》(Ulysses’ Gaze)期間,約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曾跟隨劇組周游各地。
在奧斯曼帝國的蘇萊曼一世治下,于1566年建成的內雷特瓦河大橋。該橋為石拱橋,高90英尺,在1993年11月被波國克羅地亞人的坦克摧毀殆盡。前景的明信片展示了大橋的昔日榮光。
波黑,莫斯塔爾,1994年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這位捷克攝影師沒有隨組拍攝記錄的任務,于是借此機會深入探索了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波黑和南斯拉夫的不同地方,摒棄老式片場照片的手法。
轉而記錄小鎮、自然風光、集市和當地人,構筑起他看待這些國家的獨特視角,這些作品與安哲羅普洛斯電影中所刻畫的內容形成補充和對比。
阿爾巴尼亞,科爾察,1994年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寇德卡跟電影的情緣也一直延續了下去,還成了以色列裔攝影師吉拉德·巴拉姆(Gilad Baram)執導的紀錄片《Koudelka: Shooting Holy Land》(寇德卡拍攝圣地)的主角,后者連續跟拍了他四年,記錄他如何拍攝巴以沖突中的殘酷現實。
孩童在被戰亂摧毀的街道上嬉戲
波黑,莫斯塔爾,1994年12月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如果一位攝影師在電影和攝影兩個領域都頗有造詣,那么他就有可能在作品中同時呈現兩種角度。
下著暴風雪的科爾察公路上,一位阿爾馬尼亞人冒雪前行。
阿爾巴尼亞,1994年
? Josef Koudelka | Magnum Photos
雷蒙·德帕東(Raymond Depardo)對意大利圣克萊門特精神病院的記錄項目《San Clemente》既是一次攝影研究,也是他在1982年推出的同名電影的主題和內容。
圣克萊門特精神病院
意大利,威尼斯,1980年
? Raymond Depardon | Magnum Photos
格魯亞特認為,“(他)或許更擅長制作電影而不是攝影。這是極為罕見的。”
精神病院
意大利,坎帕尼亞大區,那不勒斯,1979年
? Raymond Depardon | Magnum Photos
“關于它(圣克萊門特)的電影和照片都非常出色,聚焦的都是同一個地方。這非常有趣,因為你能從中看到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
圣克萊門特精神病院
意大利,威尼斯,1980年
? Raymond Depardon | Magnum Photos
德帕東在電影領域繼續耕耘,在2008年的《Modern Life》(現代生活)中繼續探索法國鄉村,以深情而又唐突的眼光觀察一群農民,記錄他們如何受到當代社會的沖擊,應對隨之而來的問題和挑戰。
電影《圣克萊門特》,導演雷蒙·德帕東(R. Depardon)
意大利,1984年
? Raymond Depardon | Magnum Photos
《Time Out》紐約版給出了這樣的評論:“寧靜祥和,同時叫人惋惜……這批人珍視的生活方式正在不斷流逝,(電影)從他們身上得出了一些值得玩味而又微妙的深刻見解。”
精神病院
意大利,坎帕尼亞大區,那不勒斯,1979年
? Raymond Depardon | Magnum Photos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