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上絲路之晚清至20世紀中期的嶺南地區
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通向世界其他地區的海上通道,它把世界不同的文明連接起來,促進了中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對整個人類文明史產生了重要影響。近期,MoHI君將與各位分享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地的人物群像、生活百態、人文建筑、自然風光等。(前情回顧點這里)
本篇要推薦的是晚清至20世紀中期的嶺南地區,包括澳門、廣州等地。
20世紀中期的澳門外海
澳門稱謂甚多,除澳門一名外,還有濠鏡、濠鏡澳、阿媽港、香山澳、龍崖門、馬交、濠江、鏡湖等名(不同時期,其地域內涵亦有所不同)。
20世紀中期的澳門外海
16世紀初,隨著葡萄牙的對外拓張,澳門逐漸興起,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貿易港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亦是明清時期中西文化交匯的橋梁。
晚清時期的澳門港
珠江岸邊停泊許多舢舨,櫛比鱗次的傳統屋舍半掩古城墻。廣州港于漢代已與國外有頻繁的海上通商活動。唐朝時期,廣州已有內港和外港之分,其海外貿易開始進入鼎盛時期,除設立市舶使之外,還出現了“蕃坊”及蕃坊司。清朝乾隆年間,清政府封閉江蘇、浙江等地的通商口岸,廣州成為了當時全國唯一的通商口岸。
晚清時期的廣州城墻和珠江
珠江沿岸邊的房舍,船屋與沿岸客棧為商賈短暫駐留之地。
晚清時期的珠江沿岸客棧
由鎮海樓眺望城內,遠處為六榕寺花塔。六榕寺始建于南朝劉宋年間(420-479年)。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詔許建塔供奉從扶南(古代中南半島上的王國)迎來的佛舍利,并賜號寶莊嚴寺舍利塔。南漢末年,寺、塔皆毀于火。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殿宇,改稱凈慧寺,后改稱為六榕寺?;ㄋt建成于宋紹圣三年(1097年)。
晚清時期的廣州城全景
越秀山上的廣州古城墻,鎮海樓矗立其間。鎮海樓,又名望海樓。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擴建廣州城,把城墻擴展到越秀山上,并在山頂建樓五層,俗稱五層樓。
晚清時期的廣州鎮海樓
廣州茶樓雅俗相宜,為當時名流和商旅們吃茶、聊敘之處。近代飲食文化多元發展,傳統茶樓、酒樓無論在建筑、經營模式和內容等,都深受中外文化交融的影響。
20世紀30年代的大元茶樓
展覽名稱:“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
展覽時間:2019年6月15日 — 2019年8月30日
展覽地點:越眾歷史影像館
主辦機構:越眾歷史影像館
策展團隊:黃麗平、梁秀青、劉健庚
展覽設計:一木設計
*本展覽系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項目。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