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去庫存的良藥與社交電商的效率紅利
原創:吳懟懟
作者 | Cici編輯 | 吳懟懟
01
全球步入主動去庫存共振階段
庫存是服飾零售的長期痛點,在消費低迷的市場環境下,主動去庫存更是成為了一種全球共識,甚至是一種全球共振。
據美國科爾塞特研究公司數據,截止到2019年6月,美國零售商今年預計關店數量已經超過7000 家,其中包括一些中國消費者熟悉的品牌,比如維多利亞的秘密因為業績下滑而關閉53家店。
絕大多數零售商關店還是因為破產,其中「貢獻」最多的是以低價著稱的鞋類零售商Payless。Payless有著「西半球最大專業鞋類零售商」的稱號,成立于1956年,迄今超過60 年歷史。
因為未能通過數字化方式改變業務,以便為所有客戶提供服務,Payless錯失良機。在2017年申請破產保護并獲得融資后,Payless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這家公司在今年2月申請破產保護,將關閉在美國的2500家門店,并很快進入清算。Payless有超過10 億美元的庫存——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零售商清算,商品最初折扣達到40%。
清算環節和零售促銷完全不同。后者促銷圍繞商品本身售價而定,并隨著時間段調整折扣,能10%賣完絕不會降價20%。前者則純粹是需要在最短時間內處理最多庫存。在商店停業促銷期間,燈光、人力都要支付額外費用,債權人希望通過清算所得來償還,如果因銷售成本而被吃掉收益,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Fortis Business Advisors清算公司的CEO Ben Nicholson認為,「最大回報不是銷售,最大回報是銷售額減去你的成本?!?/p>
在國內,上一輪的庫存危機發端于2012年。森馬、美邦等80、90后所熟知的大眾休閑品牌都陷入「高庫存」的困境中,并卷入關店潮。媒體曾報道,2013年,美特斯邦威關閉門店200多家,森馬在2012到2015年三年里關閉了943家門店。截至2014年年底,真維斯中國內地關閉了213家門店,佐丹奴關閉了190間。
上一輪庫存周期,有國外快時尚品牌沖擊的因素,美邦、森馬等雖走出困境,但也脫了層皮。相比2012年,新一輪庫存危機更像是生死關口,各家服飾品牌都在提前防備。
2018年,美邦服飾2018年雖然扭虧為盈,但庫存壓力仍未解決。根據《新京報》的梳理,雖然與2017年相比,美邦服飾的存貨周轉天數下降、存貨跌價損失減少,但仍高于2017年此前數據。2012年至2016年,美邦服飾的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155.86天、147.75天、149.53天、169.08天、182.17天。
美邦談到品牌會用多種渠道消化庫存商品,利用各種線上特賣渠道加快過季貨品及當季滯銷貨品的銷售,加快資金回籠。
6月13日,森馬發布關于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的公告。針對投資者關于把控存貨風險的提問,森馬表示面臨的問題主要是需要兼顧發展,對市場需求預測準確,平衡生產計劃和實際銷售需要的關系,讓庫存在可控范圍內。森馬面對的終極挑戰是如何把內容的優勢轉化為品牌的勢能,以徹底解決庫存的問題。
庫存依舊是整個零售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庫存過多會影響零售業的生產、資金回流、再生產,同時會讓投資者產生顧慮。這幾年,奢侈品、快時尚品牌焚燒、填埋庫存商品的新聞頻出,為了保護品牌形象和維護價格體系,這種方法已經成為行業慣例。
2017年,H&M被一家丹麥電視臺曝光焚燒了60 噸衣物,但品牌在聲明中否認,表示他們只是損毀不合格商品,并因此引發了一場口水仗。
奢侈品牌Burberry2017年收入達到36億美元,銷毀了價值3680 萬美元的自有商品。2018年7月,Burberry承認,銷毀商品是保持品牌美譽度戰旅的一部分。
不管品牌是否愿意承認,如何更好去庫存,在經濟增長緩慢的周期中拉動業績增長,仍然是困擾奢侈和快時尚品牌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02
什么樣的社交電商才是良藥
在去庫存這件事情上,傳統零售的做法已經顯得落伍。焚燒、填埋庫存是對品牌唯一的方法嗎?答案是否定的,但零售商們沒有找到更優解。無庸置疑,粗放型經營已經跟不上現在消費者的消費節奏。
在今天的新零售環境中,營銷觸點、資訊來源和渠道都在增加。尼爾森在2017年發布了《中國新零售白皮書》,尼爾森中國區總經理韋劭認為,新一代網絡消費者的世界會呈現出更復雜、碎片化、變化多端的樣貌。
對傳統電商來說,本質仍舊是流量邏輯。消費者在電商發展早期的購買路徑很簡單——搜索、比較、下單、評論回饋。這種購買方式路徑長、效率低,流量由電商平臺把持,呈現出中心化的特征。商家則被流量扼住咽喉,流量成本越來越高,換季打折促銷也變成了噱頭。
奢侈品通常很少參與雙十一或是618,對于中檔品牌來說,這兩個買買買的節日卻成為必爭之地。在廣告和流量上的高額預算是會帶來銷售額的增長,而可能的結果卻是低利潤。一些品牌甚至將全年的所有預算都貢獻給這兩個人造消費節日,長此以往,肯定對品牌質量價值有所影響。
在微信基于社交分享的價值凸顯之后,社交電商成為了新的良藥。要知道微信的用戶數已經突破了10 億,淘寶只有5.5億,這里面差不多一半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可以被繼續開拓。
但當我們再說社交電商的時候,很可能是在說不同的模式。比如社交內容電商,這是自媒體、網紅自身形成品牌效應,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粉絲經濟,抑或者依靠網紅等生產商品使用體驗分享、導購薦購等內容,達到引流的效果。但這不是能夠重構人貨場的社交電商。
再比如社交分享電商,更多是主打低價拼團,這種模式在于通過社交裂變以及熟人背書降低了獲客成本,也部分提升了轉化效率。
但對于去庫存的解決方案來說,只有打通產業上下游才能更讓去庫存這件事情更持續、更高效且規?;?。
區別于前兩類社交電商,以愛庫存為代表的S2b2C類型的社交電商平臺,是深耕上游,賦能中游,連接下游的產業鏈模式。S2B2C的概念最早應該是曾鳴提出來的,S即Supplier,代表供應商;B即Business,代表企業方;C即Customer,代表顧客。
但這種重構產業鏈的社交零售平臺,所指的B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企業、經銷商,更準確的叫法應該稱作小b,也可以說是朋友圈層里的KOL。上游連接品牌方,中游為b端提供銷售渠道、貨源、售后,b端只需要宣傳引流,后端則憑借私域流量分發,觸達C端用戶。
03
S2b2C模式本質在于匹配效率
對于服飾品牌來說,與社交零售第三方平臺合作,通過朋友圈KOL私域流量的方式去庫存是一種「細無聲」的解決方式。
為什么這么說?新零售的本質是提升效率,人貨場的重構本質就是一場效率紅利浪潮,而S2b2C模式就是抓住了這波浪潮崛起的。
這個世界不缺少商品,而是用戶不知道什么商品適合自己。所以他們需要一個群體去服務,這個群體就是S2b2C中的小b,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商品,激發他們潛在的消費需求,「人找貨」變成了「貨找人」。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命題,供給會自動產生需求。通俗來說,有個賣什么的,總會有個買什么的。所以,供給側改革的目標在于,提升貨物匹配的效率,以新供給匹配新需求,而非原來的單純刺激需求。
S2b2C把前端的需求,和后端S品牌商的供應鏈進行打通和匹配,也就是說將品牌庫存、分銷商以及消費者連接一起,這就實現前端的渠道效率和后端的供應鏈效率的雙重提升。
所以說,光有用戶思維還不行,那是消費互聯網時代做流量型產品的打法。對于已經到來的產業互聯網來說,「供應鏈思維+用戶思維」才是零售行業提升效率的王道。對于品牌來說,這種方式能夠最大限度降低對品牌美譽度的損害。
小b的天然能力在于與c的關系,因為標準化的能力不足(包括供應鏈和營銷、品牌),他們無法期待大規模獲客,但他們可以深耕與用戶的社交關系。
對小b來說,需要的是以愛庫存為代表的S2b2C平臺。這些平臺能幫助小b找到更好的貨源,更高效地賣貨,并且通過培訓幫助他們實現自身賣貨能力的提升,為他們提供線上化的工具以及SaaS化的服務,最終提高播貨、賣貨的效率。
在這種社交主導的購物模式下,小b自發提供對消費者有用的購物資訊,什么值得買、哪個商品性價比更高、如何進行搭配組合——真實性和準確性更高,也就是用「匹配模式」取代了「流量模式」。
對于消費者而言,他們能夠立刻辨認出誰「只是想賣東西給自己。」但基于社交環境,分享和種草、一對一的推薦購買是一種穩固友情和客戶關系的方式,這是社交電商S2b2C模式撬動市場的底層邏輯。
在解決制造業庫存問題的同時,以愛庫存為代表的S2b2C模式也發揮了用戶休閑時間的價值,幫助代購、寶媽、淘寶客等群體成為朋友圈KOL店主,零成本創業,相當于解決了部分社會就業壓力,實現經濟效益同時,也具備社會價值。
吳懟懟工作室原創出品
吳懟懟,自媒體藝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17年度作者,新榜2018年度商業觀察者,騰訊全媒派榮譽導師,虎嗅、36氪、鈦媒體、數英等專欄作者。
轉載、商務、以及加交流群,請聯系個人微信號「wuduidui728」,備注個人信息,公司—職務—姓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