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國底層的困境:工廠倒閉、失業,被絕望籠罩的美國小城
近來,美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提芬羅奇(Stephen S.Roach)在《中國觀察》撰文指出:
今天美國對中國的攻擊已經遠遠超出了大約30年前對日本的攻擊強度。華盛頓(指美國政府)寧愿在財政政策上如此魯莽,也不愿向美國公眾坦白——他們寧愿把這樣一種策略的后果歸咎于其他國家的貿易行為,也不愿認真照照鏡子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是的,某種程度上,對外宣戰是一種轉移國內矛盾屢試不爽的方法。但槍口一致對外,美國國內面臨的問題就不存在了嗎?
2016年,毫無從政經驗的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美國精英階層大跌眼鏡。他們不敢相信,經驗老到、連媒體都覺得勝券在握的希拉里,敗給了毫無執政經驗、頗有民粹主意傾向的商人特朗普。
在受夠了奧巴馬政府對于非法移民、硅谷高科技和華爾街財閥的擁抱后,美國千千萬萬的藍領階層用手中的選票一票票把特朗普送上了總統之位,他們相信了特朗普在競選時的那句振聾發聵的口號: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重振美國經濟,特別是制造業,讓工廠重新開回美國。是的,那些在遭受巨大經濟災難,經歷了制造業衰敗的藍領階層寄希望于特朗普為他們描繪的美好世界。
但是他們或許都忽略了,紐約出生,從小生活優渥的富二代特朗普,也許從來就體會不到藍領階層的切膚之痛。無論是家庭背景,還是商業模式,特朗普和藍領們幾乎隔著一條鴻溝。
2008年經濟災難之后,大家看到了股市的崩盤,信貸的破產,失業人口的激增……卻很少有人去關注社會體系崩潰之后的下一步會發生什么?那些身處其中的人,危機過后的10年,有些人還在苦苦掙扎著。
特朗普的當選揭開了美國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大空頭”的背后,那些付不起房貸的美國中產階級
《華盛頓郵報》的資深記者艾米·戈德斯坦在2008年次貸危機之后開始關注美國失業問題,她選擇了聚焦美國一個特別典型的工業小鎮“簡斯維爾”。
簡斯維爾是一座位于威斯康辛州南部的小城,人口約6萬。在金融危機之前,這里的大多數人都依靠在工廠工作來謀生,工廠的薪水和福利足以支撐他們的家庭開銷。
簡斯維爾生產汽車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 1919 年,當地制造出通用汽車的第一輛拖拉機。這座小城的繁榮維持了半個多世紀,在這半個多世紀的時間 里,通用汽車是當地唯二的大雇主。還有一家是著名的派克鋼筆,但是今天又有多少人還使用鋼筆呢?
對于很多人來說,工廠的工作盡管枯燥無聊,但卻沒有比這更好的了——在自己熟悉的小鎮,有家人和孩子,還有穩定的薪水。
通用汽車的汽車裝配廠,派克鋼筆廠和一些小的汽車零件制造廠,這些工廠,年復一年,養育了簡斯維爾的幾代人民。
但在2008年,對于工廠工人來說,工廠的關閉幾乎是毫無預兆的。
2008年的6月2日,工人們還是像往常一樣走進工廠,打卡上班,忽然間所有工人被要求停下手中的工作,然后他們收到了工廠關閉的消息,來自通用汽車的高層向他們宣布了這個消息:工廠將會在2010年停產,通用汽車將徹底關閉在簡斯維爾的裝配廠。
得知兩年后停產的消息已足以令工人們焦慮了,然而,就在這一年的10月,通用汽車高管再次來到簡斯維爾——由于銷售業績持續下滑,公司決定在10周后就關閉工廠。
一家開了85年的工廠就這樣宣布了它的終結。
更加令人絕望的是,簡斯維爾的其他工廠,比如輪胎廠,都是依附通用汽車裝配廠而建的,這些工廠也受到了連帶影響,簡斯維爾人民一時間失去了經濟支柱。
2008年12月23日,圣誕節前夕,簡斯維爾通用汽車場最后一輛車駛下生產線——一輛黑色的雪佛蘭SUV,售價5.7萬美金。人們鼓著掌,但臉色卻毫無欣喜。一個時代就此宣告終結。
工人失業隨之而來的后果是,孩子不再需要放在托兒所,托兒所也只能關門,工人們都能在家自己做飯了,餐廳的生意也不如往常……
對于那些孩子仍在上學,還要支付房貸的家庭來說,打擊是毀滅性的。無法負擔住房貸款的人們在屋前豎起“待售”的木板。在失業家庭中,每三戶就有一戶無法繼續償還貸款或支付租金。1 / 6 的家庭為了節省開支搬入親戚或朋友家中。而有些家庭甚至沒能找到“逃生方案”。
到2009 年下半年,簡斯維爾遞交個人破產的數量翻了一倍。
對于那些曾經生活無憂的工人來說,一下從小鎮中產到被迫破產,個體和家庭的命運也將發生不可控制的變化。
抑郁、自殺與分離,在簡斯維爾上演的現實悲劇
簡斯維爾的工廠關閉之后,許多失業工人甚至幻想有一天工廠能重新運轉,但隨著時間的過去,重開成了等不到的希望,擺在大家面前的當務之急是再就業。
對于簡斯維爾的失業者來說,再就業有兩個途徑,一個去職業學校學習一門新的學科或者是新技術,以謀求新的職位;另一個選擇,則是去距離簡斯維爾周邊城市的工廠工作,如果恰好有這個機會的話。
對于在小鎮生活了數年的簡斯維爾人來說,第一個選擇似乎更加穩當,運氣好的話,還能夠獲得政府工作。
簡斯維爾的市中心,和美國中部的其他小鎮幾乎沒有任何區別。
一位失業者克里斯季就選擇了去職業學校重新學習,她想要像自己證明:37歲的她還不至于太老,她還可以重新站在起跑線上。
在職業學校里,她遇到了一個很談得來的好朋友巴布,她們經常結伴學習以及談論生活。最后她們在職業學校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再就業的時候獲得了一份服務于政府的工作,成為了時薪16.47美元的監獄懲教警。
聽起來克里斯季與巴布的再就業似乎很順利,但是去了監獄工作的兩個人,生活卻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巴布在監獄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后就產生了恐懼,一份享受著公務員福利的工作,正在逼她走向抑郁。她逐漸意識到,在監獄日復一日的工作正在侵蝕她自己,她寧愿去幫助那些現實中的人,也不愿在這里保護犯了錯的人。
于是巴布選擇了辭掉這個職位,重新回到了大學,修了社會學,并且獲得了一份新的為社會服務的職位,雖然這個職位的工資比在監獄低了40%,更不如在工廠工作時的一半薪水。
但巴布無疑還算是幸運的,大多數的人沒有她那么多能夠給自己緩沖的時間,也無法靠這么低的薪水養活家人。
比如克里斯季就非常需要監獄的工作來維持生活:長時間監獄的工作,她不得不與犯人打交道,在這期間,她與一位囚犯產生了曖昧關系,她給他送食物,送大麻,還往他監獄的賬戶中存錢,讓他購買各種用品。
當這個囚犯出獄的時候,甚至要求克里斯季給他買輛車,否則就向克里斯季的丈夫坦白他們的關系。可想而知,這個關系注定是藏不住的,隨后,警長接到一份報告:一位懲教官和一位囚犯存在不正當關系。
在距離克里斯季40歲生日僅剩五天的時候她被停職了。
幾天后,克里斯季一口氣吃下平時服藥量20倍的藥片。在被送往醫院后,醫生宣布了她的死亡。
而就在宣布克里斯季死亡的幾分鐘后,驗尸官接到了一個電話,讓她趕緊去往另一個醫院——又是一場自殺。
撐不下去的人選擇了死亡,繼續撐下去的人也面臨著許多的問題。
在簡斯維爾已經找不到合適工人們的工作了,特別是還有孩子在上學的家庭,考慮到去職業學校學習出來能夠再就業的概率也很低,他們必須想辦法度過家庭危機。
當離簡斯維爾4個小時車程的堪薩斯城的工廠向他們伸出橄欖枝的時候,大多數的工人都選擇了接受。
這些去堪薩斯城工作的人們,一周只能回一次家,誰愿意離開自己的孩子、妻子、父母?又有誰能理解他們為了保護家人而選擇了離開家鄉?
經濟不景氣足以撕裂一座適應性很強的城市,也足以撕裂一個家庭,孩子和父母都面臨生活的困境。
簡斯維爾遠處的工廠
在簡斯維爾的學校,無家可歸的孩子并不是個例,這些孩子的父母拋棄了家庭和孩子,一走了之。還好有學校,可以為這些可憐的學生們提供一些幫助。
但那些沒有上學的孩子呢?他們就只能等待政府的發現與救濟,如果連父母都拋棄了他們,他們還能選擇相信誰呢?
文化衰敗、經濟崩潰,失去生活希望和信心的美國普通人
兩年前,《鄉下人的悲歌》一書戳破了美底層無法實現真正的階層躍遷的真相,撕裂了美國底層的傷口。
大多數的美國藍領工人難以逃離上升天花板的枷鎖,他們能夠躍升的機會無非是教育,但是出身又限制了他們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環境,能夠實現躍升的人屈指可數。
更加令人絕望的是,即便像《鄉下人的悲歌》中的萬斯一樣,經過個人努力和實現了“脫貧”,在思想層面,他的出身就像是一個系在他心里的死結,在很多時候,限制他的發展,感到無奈又無力。
像簡斯維爾這樣的地區在美國非常多,對工人命運并不真正關心的媒體和知識精英階層將它們稱為“銹帶”。在美國的歷史上, 有很多地區靠著一個產業興起,然后又隨著產業的變遷而衰落,比如鋼鐵業衰落后的匹茲堡和汽車業衰落后的底特律。
美國這個以思想文化自由自居的國家,不過是精英階層的天堂,無數的簡斯維爾人民還在為生活,為溫飽而奔波,更多的底層在看不見的角落流離、墮落。他們很多人終其一生,不過是在努力獲得別人原本就擁有的生活。
2008年之后,美國的貧富差距更大了,華爾街或硅谷的富人生活其實沒有受太多的影響,銀行復蘇的很快,而受到影響最大的,那些真正的受害者,是最平凡的普通人——他們失去了工作,房屋被收回,只能假裝充滿希望的開始重建自己的生活。
但這個分崩離析的世界為什么要由他們來重建?
房屋發行債卷是銀行家的把戲,經濟危機是制度的破綻,而這些只不過是在遵循自己生活軌跡的人,卻無緣無故就失去了原來的生活,與其說是生活給了他們重重一擊,不如說是美國社會,給了它的人民一擊閃電。
擊垮了經濟,也擊垮了這里的人們。
如今,簡斯維爾和它的人民還在努力重建。
次貸危機后的十年,他們仍然沒有完全從陰影中走出來。十年間,簡斯維爾人民做了很多,美國其他像簡斯維爾這樣的地區也嘗試了很多,但是有什么辦法呢?
那注定是他們已失去的回不來的過去。
艾米·戈德斯坦記錄了簡斯維爾從2008—2016年間的真實情景,記錄了一場經濟災難給美國一個工業小鎮帶來的影響,沒有人宣稱對這場災難負責,但是他們必須一起面對,政府、工會、企業他們為何依然沒能解決這些曾經的問題?
簡斯維爾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也是美國除了華爾街之外不為人知的一面。那些滿懷希望的藍領們,指望特朗普重新幫他們延續“美國夢”,實現了嗎?
如果真的想了解當今美國實體經濟的現狀——除了充斥在新聞里的股市新高、稅收政策或最新億萬富翁名單之外——請花點時間讀一讀這個真實的故事,因為它是真實的美國世界。
《簡斯維爾》
[美]艾米·戈德斯坦 著
普利策獲獎記者歷時兩年追蹤報道,一個關于開了85年的工廠倒閉后人們的故事,一個關于失業、抉擇和艱難復興的經典樣本。每一個人,每一個機構和地區,如何避免陷入簡斯維爾的困境,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