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治污6年首份空氣治理改善報告:多項污染物濃度實現大幅下降
6月5日,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聯合攻關中心主任、中國環境科學院院長李海生在2019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現場代表中國生態環境部發布并介紹《藍天保衛戰中國空氣質量改善報告(2013-2018年)》(簡稱報告),這是我國首個闡述2013年以來空氣治理改善成效報告。
報告顯示,2013年以來,中國在經濟持續增長、能源消費量持續增加的情況下,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改善。2018年,全國GDP相比2013年增長39%,能源消費量和民用汽車保有量分別增長11%和83%,而多項大氣污染物濃度實現了大幅下降。首批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的74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42%,SO2平均濃度下降68%。
從重點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情況來看,2013年,中國將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劃定為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從國家層面開展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推進區域空氣質量逐年改善。到2018年,這3個重點區域的PM2.5平均濃度分別比2013年下降了48%、39%和32%。
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中國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28%和26%。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衛星遙感數據顯示,2013年-2018年,中國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垂直柱濃度總體呈顯著下降趨勢。其中,二氧化氮垂直柱濃度下降20%,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分別下降27%、34%和24%;二氧化硫垂直柱濃度下降88%,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分別下降79%、86%和76%。
另外,2013年-2018年,中國酸雨分布格局總體保持穩定,酸雨面積呈逐年減小趨勢。2013年,全國酸雨區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0.6%,2018年已降至5.5%,降幅近50%。
在深入開展大氣污染治理的同時,中國還積極履行《巴黎協定》的減排責任,初步扭轉了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對環境改善做出積極貢獻。2018年,中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C02)排放較2005年降低45.8%,超過2020年單位GDP的C02排放降低40%~45%的目標,為實現中國2030年左右碳放達峰并爭取盡早達峰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中國積極履行《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2013年以來,已淘汰含氫氯氟烴(HCFCs)生產7.1萬t和消費4.5萬t,超額完成HCFCs第一階段淘汰目標。
報告稱,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6年來中國采取了一攬子措施治理大氣污染。其中,2013年,中國在“大氣十條”中首次提出“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對重點區域設置了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2013-2018年,中國著力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的比重由67%下降到59%,扭轉了全國煤炭消費總量快速上漲的勢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