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書游茶馬古道,探尋中國唯一的茶馬司遺址
本書是一部全景再現茶馬古道(川藏線)歷史風貌的非虛構文集。作為資深記者和旅游作家,李貴平通過田野考察、人物采訪和文獻研讀,將馬幫、背夫、驛鎮、互市、客棧、建筑、馱畜、民謠、情愛、土司、自衛、古戰場、護茶之戰等“珍珠”串聯起來,構成斑斕的歷史人文畫卷。
作品集故事性、史料性、思想性為一體,平靜的敘述中如深穴巖漿般蓄存強大張力,又呈現清晰的地理元素——該書也是一部實用性很強的茶馬古道旅游路書。
文 | 李貴平
茶馬古道從它形成開始,就像一棵常青樹,也如一條滔滔江河,任斗轉星移,芬芳永在,源遠流長。茶馬古道是走出來的,這一走就是上千年,在漫長歲月中,它歷經風雨,鑄就了歷史和文明。
每天上午9點,82歲的楊淑珍婆婆會準時打開“茶馬司”的褐色木門,靜候來客。這座古老建筑的背后,是青蔥起伏的蒙頂山,層層綠意蕩向天際,一場雨后,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
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名山茶馬司,始建于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迄今944年,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
整個建筑坐北向南,以中軸線對稱布局,全用整塊成型的石頭鑿成。大門口橫臥著幾根赭紅色石柱,石柱上隱約可見“赤兔”二字,據說這石柱是當年的拴馬石。院子中有一棵似已枯死的羅漢松,枝葉零落,已有七八百年樹齡。
院口豎立的“茶馬司”石碑碑文,像是在提醒人們,這里曾經是四川茶馬交易的極盛之地。碑文寫道:“宋時因連年用兵,所需戰馬,多用茶換取。神宗熙寧七年,派李杞入川,籌辦茶馬政事,于名山,以名山茶易馬用……明洪武時,對茶葉實行官買官銷,由茶馬司主持交易……”
茶葉飄香,竟喚醒一個王朝的“治邊”靈感。
名山茶馬司,源于古代中原王朝跟北人長久征戰的需求:北宋熙寧年間,駐守甘肅的經略安撫使王韶,在臨洮一帶與西夏人和女真人作戰,在一次次跟游牧人的廝殺爭戰中,宋軍損失了不少馬匹。王韶向朝廷請旨,他的部隊急需大量戰馬,用于裝備騎兵和運輸糧秣。王韶還說,他發現西戎番地急需茶葉,所以具備茶馬“互換”的條件。
朝廷覺得這話很有道理,便令王韶先在四川收集戰馬。為了方便軍隊大范圍征馬,朝廷干脆在四川的名山、天全(碉門)、漢源(黎州)、雅安(雅州)多地設立了茶馬司,專門負責茶葉收集并以茶易馬的工作。
宋朝統治者十分重視茶馬互市。當時,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數民族的崛起,對兩宋政權造成嚴重威脅,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保持友好關系,以便集中力量與北人抗衡。在這種情況下,茶馬互市除了為朝廷提供巨額的茶利收入補充軍費之需,還能滿足國家對戰馬的需要,維護西南邊境的安全。
名山被設立茶馬司,有個巨大的資源背景——它依托蒙頂山這個世界茶文化發源地,盛產大量高質量的邊茶。在古代,蒙頂山(又名蒙山)的范圍很寬,跨雅州、邛州、名山、蘆山等州縣,以“蔡蒙旅平”“天下大蒙山”傳世。
早在西漢時期,蒙山茶祖師吳理真開始在蒙頂山馴化栽種野生茶樹,后傳入日本。歐陽修有首《時會堂》詩寫到貢茶,開篇便是蒙頂茶:“積雪猶封蒙頂樹,驚雷未發建溪春。中州地暖萌芽早,入貢宜先百物新?!碧扑螘r,蒙頂山茶葉已飲譽天下,成為皇家重要的貢茶。
李朝貴、李耕冬《藏茶》一書(四川民族出版社,P91)介紹,北宋后期,朝廷為了能收集到更多的優良戰馬,還在陜、甘、川多處設置了“賣茶場”和“買馬場”,鐵心要把以茶換馬進行到底。
李杞主政的大提舉茶馬司,權力非常大,不只因為他是由當朝宰相王安石推薦,神宗皇帝欽點任命,更因為他肩負三大重任:第一,每年要收買3000萬斤茶葉;第二,要將茶葉運往西北邊境換回宋朝軍隊需要的3萬匹戰馬;第三,每年要上繳朝廷30萬貫茶稅。
可以說,宋朝的軍事問題、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這三大難題,全都擱在李杞這個大提舉茶馬司的肩頭上,當然最終,也落實在四川的茶農及茶商的肩頭上。
財大氣粗的茶馬司官員在朝廷眼里,簡直就是斂財“英雄”和經濟“功臣”?;实垡幎ǎ渌魉静坏酶深A茶馬司的事務,地方官員必須協助茶馬司的工作。
李杞在他上任的當年11月,就上交茶稅40萬貫,超額完成了朝廷下達的每年30萬貫的任務。此后他一鼓作氣,實行更加嚴苛的茶法,比如遇到有人私販茶葉或背夫在路上丟棄茶葉開小差,他就命手下將當事人的腳筋挑斷,予以嚴懲。李杞任期的4年里,上交的茶稅竟達到122.9萬貫,受到朝廷嘉獎。李杞死后,皇帝下詔追錄其功,為其子封官晉爵。
后來,身為國子監博士的邛州人李稷,受命擔任大提舉茶馬事,又在陜西作轉運使,主管茶馬司,實施更加嚴厲的茶法。
從1078年到1082年,李稷在任5年里累計收茶稅達428萬。1082年,年收茶稅達160萬貫,1085年,收茶稅突破200萬,1113年,年收茶稅達到了371萬貫之巨。
就這樣,李稷等酷吏通過茶葉為朝廷斂財,也為自己升官鋪路,其征收茶稅的手段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李稷死后,皇帝也對他的“豐功偉績”大加贊賞,并下詔賜予百畝良田給其子孫后代享用。
我們現在看到的名山茶馬司,也是全國唯一保留下來的茶馬司遺址。小小遺址,裝下了茶馬互換和茶葉生產、茶稅的百年風云。
選自《歷史光影里的茶馬古道》,李貴平著,中國文史出版社2019年5月出品。責任編輯:張春霞
本期編輯:于洋
中國文史出版社出品
感謝關注我社官微:中國文史出版社
更多資訊,歡迎洽詢熱線:010-81136602/6603/6605/6606;010-81136601 010-81136698 010-81136697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