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水鄉神笛”蔣國基:一生離不開杭州和笛子
現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浙江省音樂家協會顧問、文化部尖子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49年,蔣國基出生在西子湖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齡人。十幾歲開始,他便跟著浙派笛子藝術的創始人——被譽為“江南笛王”的趙松庭先生學習笛樂。蔣國基全面繼承了趙松庭先生的衣缽,將竹笛演奏、竹笛制作、笛樂作曲三個技術方面融為一個完整的笛樂系統。
所謂藝無止境,蔣國基先生的藝術生涯已走過五十多載,如今,他仍在藝術事業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追求藝術的熱情不斷要求自身求新求變。此外,他還積極培育新人、提攜后人,對中國民樂的未來發展信心滿滿。
同新中國一同成長的蔣國基遭遇過人生的許多變故,命運的曲折和生活的苦難讓他格外珍惜能與笛子結緣,也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堅持。
1976年,蔣國基以一曲《水鄉船歌》在全國器樂比賽中嶄露頭角,此后陸續在各種音樂比賽中多次獲獎,聲譽日隆,被國內外媒體譽為“不可多得的神笛”。其演奏技巧立足江南,博采眾長,形成了獨特的江南水鄉風格。
他常想起趙老對他說的一席話:“水鄉是你的立足之本。你一定不能離開杭州,這塊水土才是滋養你藝術的根基。我從寫景到寫情,以前注重風格,現在更重視內涵。所幸杭州總能帶給我源源不斷的創作和演奏的靈感。”
蔣國基早期的作品大多圍繞著江南風光,把江南的柔美秀麗展現得淋漓盡致,美輪美奐。隨著年歲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他開始偏愛內涵豐富深刻的作品。在他的笛聲中一幅幅畫卷徐徐展開,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一個個故事娓娓道來。從他的代表作《大漠》《劍》《雷峰塔遐想》等代表作中我們能體會到他崇高的藝術追求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中國民樂在流行音樂的沖擊之下有過一段沉寂的時光。為了爭取更多的觀眾,蔣國基在笛子器型和材質上有過多種探索。
1998年他和制笛高級工藝師常敦明研制出長320厘米、直徑粗5.5厘米的巨笛,打破了“巨笛只能觀賞不能吹奏”的歷史,更是填補了民族吹管樂器低音的空白。后來又和常敦明發明了一種新的奇樂——2.6米的巨簫。2007年,兩人又合作研制出長160厘米、直徑粗5.3厘米的雙人笛。
通過器樂的創新,不斷突破音色音域上的限制,為笛樂的現代音樂表現力增色不少。蔣國基為中國笛樂發展做了很多承前啟后的工作,但他為人謙虛低調,從不居功自傲。
談起恩師趙松庭,蔣國基充滿崇敬和思念之情,“趙老是少有的集演奏、教學、創作、科研于一身而奉獻終身的藝術家,我畢生所學所成不及他一生成就的半點,只求能不負他所托所愿,將音樂上的這點心得能像他交予我們那樣,交給下一輩人。”
在藝術道路上不斷前進的蔣國基也一直在積極培育新人、提攜后人。在教學上,他自有一套?!拔医虒W生吹笛子入門很快,可能是與我獨特的學習體會和從中積累的經驗有很大關系。這種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很快喜歡笛子,并掌握學習笛子的要領;學生可以少走許多彎路,并很快就能步入正軌?!?/p>
蔣國基不止對年輕的一代非常看好,而且他對中國民樂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他曾多次隨中國歌舞團、浙江省藝術家代表團和所在單位出訪歐、亞、非、美60多個國家,并在日本、中國香港、臺灣、廈門等國家和地區舉辦過數十場個人竹笛獨奏音樂會。G20峰會間,他為各國總統夫人團演出。
悠揚的笛聲傳遍海外,受到國內外觀眾的共同喜愛。他堅信,只有民族的東西才有世界性。我們要做的只有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一代代地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