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煤改電”怪象頻現:有的村才改了三五戶,同時使用就會跳閘
有的村才改了三五戶,同時使用就會跳閘;
有的地方,工程做完了,電網配套卻沒跟上;
“改而不用”“建完即拆”時有發生
電供暖,作為公認的優質、環保采暖方式,正在北方地區得到大力推廣。國家發改委等10部委制定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下稱《規劃》)也明確,到2021年“電供暖(含熱泵)面積達到15億平方米”“帶動新增電量消費1100億千瓦時”。
然而,隨著改造面積擴大、用戶數量增加,電供暖的問題逐漸暴露。
01
“在2017年改造用戶中,電、氣代煤的用戶比例約為3:7,隨著越來越多地區傾向于電采暖,在剛剛過去的采暖季,‘煤改電’比重已升至一半以上。”
“以燃燒為主的采暖方式長期占據主導,不管是過去燒秸稈、燒柴、燒煤,還是現在燒天然氣,均通過燃燒直接產生熱供暖。而今,供暖模式正發生改變。據國際能源署等多家權威機構預測,電力供暖將取而代之,成為世界發達國家的未來方向。因發展階段不同,發展中國家存在熱力供暖和電力供暖并行,但我個人認為,電力供暖的發展會越來越快、比重將越來越大,有一天也可能成為主導。”談及電供暖前景,在日前由中電聯電能替代產業發展促進分會舉辦的“2019年北方地區冬季電取暖發展論壇”上,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環境與節能院院長徐偉說。
中電聯電能替代產業發展促進分會發布的《2018年電能替代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度居民采暖領域完成新增替代電量為115.9億千瓦時,《規劃》所提及的分散電采暖、電(蓄)熱鍋爐、熱泵等形式均有不同程度發展。
以電熱泵為例,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副理事長劉榮稱:“截至2016年底,各類熱泵供暖面積還只有約6.7億平方米。僅2017—2018年,其使用面積就增加了2.08億平方米,在新增非煤、非天然氣熱源中占比高達60%左右。”
一位來自住建部的專家也向記者表示:“在2017年改造用戶中,電、氣代煤的用戶比例約為3:7,隨著越來越多地區傾向于電采暖,在剛剛過去的采暖季,‘煤改電’比重已升至一半以上。”
除專家力挺,參與企業也熱情高漲。據國家電網公司營銷部副主任唐文升介紹,“煤改電”現為電網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去年底,國網累計完成“煤改電”420萬戶,2018—2019年采暖季實現采暖電量95億千瓦時,相當于替代散煤530萬噸。在“打贏藍天保衛戰”3年攻堅期內,僅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等重點地區,“煤改電”任務量就將達528.5萬戶,計劃配套投資628億元。
02
“地方政府今年重點改造一個區域,電網建設卻在規劃另一區域。工程做完、配套卻沒跟上,再想讓電網去改,當年已無多余資金了。”
電供暖受到青睞,但隨著改造數量、替代面積不斷增加,一系列潛在問題也暴露出來。
中電聯電能替代產業發展促進分會秘書長郭炳慶指出,無論地方政府還是電網企業,近年均在“煤改電”投入大量精力,很多資源也優先向“煤改電”傾斜。“但部分地區仍常出現改而不用甚至建完即拆等情況。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配套沒跟上。在此背后,是地方政府與電網公司的改造工作長期脫節,二者就像‘兩張皮’。”
郭炳慶表示,地方政府在主導改造時,往往更注重任務本身的完成情況,而未充分考慮電網配套是否完善、供電保障能否到位。這樣一來,極易出現資源之間的不同步。“例如,地方政府今年重點改造一個區域,電網建設卻在規劃另一區域。工程做完、配套卻沒跟上,再想讓電網去改,當年已無多余資金了。”
一位多次參與清潔取暖督查工作的生態環境部專家也向記者提及類似情況:“我國北方農村地區供電能力相對薄弱,遠不能支撐電供暖需求,戶均配變容量通常需增加1倍。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因配套引發的問題,隨著改造數量增加而越發凸顯。有些地區制定改造任務過于簡單,單純依據地區電量冗余情況分配改造戶數,根本未從實際需求出發;有地區匆忙改電,一個村才改了三五戶,但同時使用就會跳閘;還有地區居民習慣節約,用電量相對較小,長此以往電網公司反映改造后虧損嚴重。”
而因協同、系統性不強,電網自身也有壓力。唐文升坦言,大規模實施“煤改電”工程,前期需對配套電網進行大量建設改造,后期服務成本也大幅度增加。“一是戶均用電容量比現行居民生活配電標準高3—4倍,密集實施改造一次性投資大;二是電代煤對用電可靠性要求高,日常運維、應急保障和精益服務等方面投入大,比如‘煤改電’后,京津冀地區運維成本就增加4倍以上;三是大部分配套設施僅在冬季使用,設備利用率低。目前配套政策尚不完善,造成電網投資回收難。”唐文升說。
03
“對于扮演‘供給方’的電網企業,我們既要要求其保障電能的可靠、穩定供應,也應兼顧電網資產效益最大化,避免一味迎合改造任務無序擴容。”
“現階段,可以說是‘煤改電’工作的攻堅期。配套問題若不妥善解決,甚至有可能影響《規劃》目標的實現。”上述生態環境部專家進一步指出,清潔取暖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用戶等參與方,在政策支持、推進方式、供暖保障等方面協同推進,“這不是單靠某一力量就能解決的。”
為克服“兩張皮”的弊端,郭炳慶認為,地方政府除了要考慮資源稟賦、財政能力等條件,也要注重“以電定改、先立后破”,與電網企業建立協同、溝通機制。“地方政府在制定改造規劃時,可將電網企業納入其中,一同進行科學規劃。比如在配套資源好的地方,可優先考慮實施替代;在電網資源尚有潛力可挖的地方,要先充分挖潛,在少花錢的情況下多改造;在配套跟不上的地方,要早做計劃、早補短板,確保工作做完后電力供應也能跟上。而不是單純依照改造任務,哪里不讓用煤就改哪里,或閉門造車,盲目追求改造數量。”
此外,郭炳慶還提出,“煤改電”在解決采暖、環保問題的同時,其實也涉及各相關方的利益平衡,用戶、政府、投資方、電能供給方及運行方等缺一不可,“但把風險都加給某一方,同樣也不妥。要想真正建立可持續的長效機制,還需結合不同地區、不同用戶的具體邊界條件,權衡各利益方的訴求點,優化資源配置,形成科學可行的解決方案。對于扮演‘供給方’的電網企業,我們既要要求其保障電能的可靠、穩定供應,也應兼顧電網資產效益最大化,避免一味迎合改造任務無序擴容。”
(原標題 “煤改電”怪象頻現:有的村才改了三五戶,同時使用就會跳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