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的地方·回顧|上海弄堂最后的人間煙火氣
我用鏡頭記錄下上海一些正在消失的弄堂。在本次“你的地方”項目中,我把這些最后的人間煙火氣展示給觀者,也收到了人們各種各樣的感慨與評論。
這些言論當中的故事,也許遠比我的照片精彩。
靜安區大悅城對面的拆遷地。一對外來務工夫婦騎著三輪車,經過靜安區地標摩天輪。本文圖片均由施佳宇拍攝,周平浪與伍惠源編選。弄堂里的孩子們放學后聚在一起玩耍。這張合影拍完后,他們陸續搬至上海各處,開始全新的生活。
住在松雪街的快遞兄妹,將當天搬家時整理出的塑料布戴在頭上當婚紗。夜里,他們家的快遞收寄點也搬至附近的老城廂。
提眼燈籠:
記憶總是伴隨著時間消退,人也是。美好的生活都該珍惜,沒有煩惱的時光已經離我很遙遠了。
晚飯后,弄堂里的小胖墩一邊玩手機,一邊用青菜喂家里養的雞。
Ben Z:
記得小時候,弄堂里有戶人家買了臺黑白電視機,就把它放在弄堂里,大家圍著一起看。夏天的時候,每戶人家都拿出家里的躺椅,有尼龍面的也有竹子面的,竹子面的更加涼快,但是睡的時間長,臉上可能會有印子。
夏夜里,翁家弄弄堂口的大叔在乘涼時逗自家的小狗。。
英嵐:
金家坊,母親的故居,沒敢告訴她已經拆遷了,七年前她去故地重游過,現在已經不能行走了,不能來告別了,還是選擇了不說。
弄堂里的貓在凝望昏暗狹窄的樓梯盡頭。瑤瑤:
我結婚前的整個前半生都是在老上海的小弄堂里度過的。幾年前,老房子也終于拆遷了。多少次午夜夢回,醒來都是唏噓不已,那真的是最有煙火氣的地方。
Lamperghost:
我家還住在這地方,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接到動遷的消息,周圍的差不多都動了。我從小讀的就是松雪街幼兒園,小時候每天都在弄堂里穿,眼看著老西門從一片熱鬧的老城區,變成如今走兩三步就寫著“拆”字的廢樓。我爸媽在這里住了大半輩子。現在爸爸中風后腿腳不方便,每天還要下樓梯去上廁所。記錄下來的,是偶得的快樂,而生活卻是一卷又破又爛的長布頭。
老西門第二輪搬遷時,收廢品者售賣從居民那里便宜收來的擺件。
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是拆隊瞿,辦室在你住此的西馬街東邊地塊即方浜中路682號底樓的,現退休回家鄉了,謝謝你提供了我老西門照片。再見友。
Blade:
雖然這是城市發展必須的,但是舊的消失總讓我不由得傷感。不過這種傷感卻給我一種真實且美好的感覺,感覺觸摸到了生活,感受到了沉甸甸的真實,而不是漂浮的空蕩蕩的活著。
汪佳祺:
這里的原住民早在十幾年前就支離破碎了,年輕的年富力強的早就不住在這里,留下的都是無力改變命運的老弱病殘和外來的低收入打工者。老城廂早在十幾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就已經失去活力,分崩離析。這里的動遷,只是把最后已經腐爛的尸體,輕輕掩埋起來罷了。
milkミルク:
王安憶在《長恨歌》中這樣描述上海的弄堂:“上海的幾點幾線的光,全是那暗托住的,一托便是幾十年。這東方巴黎的璀璨,是以那暗作底鋪陳開,一鋪便是幾十年。”如今,它們要一點一點消失了,只剩下樓房和街道的亮光……
西裝革履的男士回到位于老城廂的住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