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當封面印著“曹操”的時候,這兩個字寫的是什么

朱琺
2019-04-07 09:43
來源:澎湃新聞
? 翻書黨 >
字號

去年3月份,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澳大利亞學者張磊夫所著《國之梟雄:曹操傳》;今年2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將日本學者堀敏一的《曹操》譯出發行。近一年中,相繼有兩種海外漢學的曹操傳記問世,實是三國迷之幸事。這兩種傳記無疑因西方漢學與東洋漢學的傳統不同,而會有不同的風格;前者是英語世界中唯一一部曹操的學術傳記,后者是日本學界世紀初的力作。從兩本書的封面上,差別也一目了然——關于二者內容,是深入淺出還是系統完整,是否提供了新知與新穎的理論,宜有方家專述,而單看書籍裝幀,就很有討論的必要,我指的是堀敏一的《曹操》譯本,因為張磊夫一書,收在“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中,從其多年沿用的制式書影,并無甚特別之處。

堀敏一《曹操》中文本則不同,大32開精裝,書衣黑底,不另用圖案裝飾。封面唯紅與黑,遠遠看去,書名蒼樸厚重的紅色隸筆從濃黑一片的背景中躍出,想來是有意要向讀者暗示1800年前亂世血與火的氛圍。這時候如果剝開書衣,可以進一步發覺設計者的用心,暗色硬封的對應位置勒出陰文“曹操”二字,凹陷效果做實了“入木三分”和“力透紙背”;而再翻過兩張襯紙,可以發現書名那兩個字仿佛是接連穿透了三個平面:拈起扉頁,可以看出若有若無的墨影,好像陰魂不散的樣子——硬封和扉頁如果套疊起來,又組成一次完整封面的單色版——而這墨影效果是怎么造成的呢?原來設計者利用了扉頁背面的空白紙頁,以濃墨反印了“曹操”那兩個字,好比是封面上寫紅字的人擘開暗黑,使了內力,最終將黑色印跡明白無誤地復寫在序言前這一頁白紙上,顯現出“隔山打牛”的神功。但要是這樣說,扉頁用紙還嫌稍厚,如果透光性更強,效果可能會更好。

計較起來,這本書在設計意圖與效果間的罅隙并不止這一處。定睛細看封面,自有更豐富的信息映入眼簾:責任者與出版者宋體的細細筆畫一上一下滲將出來,同樣用了紅字。封底照例依行業常態,有專業人士的薦語,也以密密麻麻的血色小字呈現——這些想來都在設計者的帷幄運籌之中,唯封底底部,不得不印上的白底黑色二維碼及條形碼,不免破壞了外觀的整體效果,宛如扮奸雄的一位戲曲演員,白臉勾好了之后卻去春風一度,頰上留了唇印子而不自知,匆匆上臺亮相:這兩種碼分明服務于品牌推廣與圖書銷售,對一個普通讀者至多只有一次性用途的,其實委之腰封就好,大可不必在黑書衣上戳上永久的印記。

當然,說書衣只有紅與黑,還是不完整的:回到封面,不必更湊近觀察,則見“曹操”兩個大字間還有金色小楷,字體和顏色都有凝練而經久不散的意味,對傳主率先進行一次評價:“三國志の真の主人公”。這金色還可以視為是色調的補充,起到調和的修飾效用。其間保留的兩個平假名,標明本書來自東瀛的出身。我挺贊同把曹操視為“三國志”真正的主角(之一),這種論點淵源有自,清代整理《三國演義》的毛宗崗,就在《讀三國志法》一文中提到了三國的三奇或三絕:曹操、關羽、諸葛亮。我認為,這是毛宗崗真正演繹他自己版本的三國:三角演義。那么,《曹操》一書封面和扉頁上“三國志の真の主人公”一句,究竟是出版方也包括設計者讀透三國之后所寫下的營銷詞,還是另有出處呢?本書在勒口之內,除版權頁外,中文譯本十分克制,幾乎再沒有譯者與出版者的其他說明,通覽全書也不知究竟。查日本亞馬遜網站上的刀水書房原版,見到類似仿宋體的大書名下有小字,一模一樣的話,知是中文本直接沿襲了原版的措辭。并且,看它由破折號引領,再看網站注錄信息及各處征引狀況,這并不是廣告語,而算是副標題。

如果錙銖必究,這就是中文本的另一個瑕疵了,在版權頁上并沒有交代副書名,而使“曹操”兩個字孤零零地刊載在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中,使本書與陳舜臣的小說,以及列在坊間各種“中華歷史名人叢書”、“影響中國歷史的著名帝王大系”、“歷史人物系列叢書”、“中國皇帝皇后百傳”等等通俗書籍中的《曹操》相重名。是不是會引起混淆且不說,但觀察近年來學術著作的流行做法,正副標題更合乎讀者的期待。兩個書名層次不同,句式相異、性質判斷有差別,彼此照應、相互牽制,由兩者間的張力生發意義,由距離感觸動修辭效應,這的確會比更古早階段只有一個簡潔的書名、乃至僅以主人公的姓名為題的做法更有效果。更要緊的是,這是日文版原有的,而中文版不免不夠完整。

如果求全責備,日文本封面也不是沒有問題。纖巧的字體與中文本的隸書相比,當然與傳主時代相去稍遠。封面上用的圖案倒是后漢時代的武士俑——明確將說明文字標在封面下方,就漢文讀者對書籍封面的印象來說,不免有點冗余。甚至也有副作用:這位騎悍馬執長槊的武士,出土于甘肅武威,那是三國時的西涼,先有董卓在那里發跡,再是馬騰、馬超父子據此割據,都算是曹操勁敵。曹操傳記的封面,請了一尊西涼武士來,迎面相對書名,是要封鎮傳主呢?還是想拆臺搗亂報復呢?抑或曲解為用西涼武士表明魏王武功卓著,平定了北方?

日文版的裝幀要素與書籍之關聯頗可再三推敲。但從形式上說,使用考古文物作封面圖案標示出處,畢竟是謹嚴的做法,也合乎史學及現今版權的規范。但由此我們來看中文本,遂又有一個問題浮將上來:書衣上那力透紙背的“曹操”二字,有什么出處呢?這個問題,書中同樣也沒有任何交代。

計較起來,兩個字都不規范。“操”字右下將“木”變形成了“尒”——“操”有個異體字作“撡”,當與此有淵源。而“曹”字,成了“曺”,出頭的兩豎少了一豎,令人想起《儒林外史》中那個著名的吝嗇鬼嚴監生,臨終要將兩根燈草拔掉一根方肯咽氣,吳敬梓的靈感莫非來自“曹”的這一偷懶寫法不成?或者寫“曺”字的始作俑者難道是嚴監生家的老祖宗?

但其實,“曹”字不止有這兩種寫法。曹字早見于卜辭,甲骨文從二“東”一“口”會意,以門口兩個燈籠(東)表示雙、偶之意,所以后世也引申為類、群、輩;在金文中,“口”變為“甘”即今曹字下的“曰”,但到了漢代,以今所見隸字字形來看,并不十分穩定,字形上漸次略省:

可知曹字有多種寫法。歷代碑碣上所記異體,即所謂“碑別字”,更有:

加上“曹”和“曺”,計有二十種不同的字形,足足是孔乙己所謂“回字有四樣寫法”的五倍,其中參差各態,譬如《鮮于璜碑》那一體,其上遒然一橫捺,可視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型之淵源,很是神似。據此并可知,“曺”“曹”二形屬這個字在歷史上不斷簡化過程中較常見的形態,才不是多一根少一根燈芯的事兒。今通行“曹”字則可見于《張景碑》(159年立)和《曹全碑》(東漢中平二年(185)十月立,萬歷初年出土于陜西省合陽縣。1956年移立西安碑林)。

而漢碑上的“曺”形似乎更多,或許這就是后來幾乎只有“曹”、“曺”二形并行的原因。如今,韓國漢字就擇用“曺”為規范字,而不像中、日、新各國,悉用“曹”。

從今所見上古碑碣文字,尤其是《熹平石經》和《正始石經》的情況可知,“曺”并不只限于《康熙字典》所謂。不過,其中的《正始石經》在此還是值得重視的,因為它的年代雖然比上文所列其他漢碑更晚了幾十上百年,但須知它正是曹魏時期所立的,確切說來,是魏廢帝齊王曹芳正始二年,按古、篆、隸三體刻《尚書》《春秋》,立于太學的。其碑文風格工整精絜,論者以為可以視為當時標準書體。雖欠實據,但僅在“曹”字的問題上,料想作為天子之姓,當確實是比較固定與正式的寫法。后漢時已多寫“曺”體,所以肯定不算一時特別的缺筆避諱,而況缺筆避諱的史料依據只能溯及唐初,常見的也只是缺末筆;另一方面,當時司馬氏尚未曾專政,如若要說刻石者或書寫者出于政治立場別有用心,故意將曹氏的“曹”缺胳膊少腿,這陰謀論也不能成立。

這樣一來,用“曺”倒是更加貼合曹魏時代的狀況,而況,隸字風格古直,也與魏武帝的個人表述風格十分合拍。就像王右軍的傳記書名不宜用美術字乃至涂鴉吧。所以前述日文版“曹操”筆畫纖細,我覺得不如用漢隸。據我的不完全統計,標題中有“曹操”二字漢文書籍共有五六百種。其中,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就有幾本書就注意用隸字,但是看起來,尤其是后出幾本,因為漢字簡化的緣故,要使用規范漢字,所以很明顯乃當代人的題簽。那么,堀敏一《曹操》中文本書名是不是也是現題的書法字呢?為何又用異體,而不用簡體字呢?我找到了一冊大象出版社2010年4月版張體義著《曹操墓風云錄》,發覺其中“曹操墓”三字之間大小雖略有差別,前二字與堀敏一《曹操》中文本書衣上的卻一模一樣。

2010年所出版的包含曹操為名的圖書有約五十種之多,要知道,此前的2009年及更早,每年都不過十來種。這是因為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稱發現了曹操墓。這一考古發現入選了中國社科院評選的“2009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而其真偽問題卻有爭訟,學術圈內外紛紛熱議。《曹操墓風云錄》正應時而出,以曹操(墓)為賣點。同年出版另有《曹操宗族墓群》(任曉民編著,江蘇科技出版社2010年10月)一種,“曹操”二字似乎更為高古,尤其是“操”,右上三口呈倒置的“品”,與常見字形不同,可辨識度與美感都有點奇怪。經查方知,是取了湖南長沙馬王堆帛書文字,乃屬西漢時期,與曹操時代相去略遠。而其“曹”字,亦用異體“曺”,則出東漢《趙寬碑》(光和三年(180)刻,在今青海省樂都縣)。相形之下,《曹操墓風云錄》封面用字風格比《曹操宗族墓群》更顯一致,前三字同樣用了集字的方式。所以,并非堀敏一《曹操》中文本有意襲用《曹操墓風云錄》的題簽,而是這兩本書上的“曹操”所見略同:均來自東漢末年的碑銘:“曺”字出《曹全碑》(185年);而“操”和“墓”用的都是《郭泰碑》字。

《郭泰碑》又常稱《郭有道碑》,查郭泰亡于169年,今碑雖是傅山依原拓臨摹另刻,而原碑傳是蔡邕(132-192)撰文并書丹,文在《文選》卷五八,中有句:“懿乎其純,確乎其操。洋洋搢紳,言觀其高。”二字集于《曹全》、《郭泰》二碑,并不只是在風格上協調的問題,更有意思的是,兩塊碑都是曹操(155-220)在世時代書寫立石的,是他的同時代字。而又尤其是后一字,即曹操之名,是蔡邕所書寫的。曹操與蔡邕之間有忘年交,蔡邕是東漢末年的讀書種子,既是歷史學家、文學家,又是音樂家、書法家,前引《熹平石經》即傳說出自他的手筆。公元192年,蔡邕死于王允之手,堀敏一在書中也有提及,多年以后,大約是建安十二三年(207-208),曹操念及舊情,將流落在匈奴的蔡邕之女蔡琰以重金贖回,于是“文姬歸漢”,《悲憤詩》一作,乃至托名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詩皆賴此得以傳世。其實,“曹”用《熹平石經》字,“操”字用《郭有道碑》,全集蔡邕字,也不失為另一種選擇。若能起曹操于地下,他一定會很滿意能有老友的字給自己傳記作題簽吧。只是——還有最后一個問題——《曹操》設計者知不知曉這一段史事呢?也就是說,如今“曹”借《曹全》、“操”引蔡邕,這同時代字究竟是不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巧合?以我自己剛剛從網上查到這兩個字出處的經驗,我懸揣,更大的可能性,是在書法字網站或字典上輕而易得的素材——假如是精心表達的意義,那就不應該不著一字,沒有在書上留下任何說明。
    責任編輯:方曉燕
    校對:欒夢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官网百博亚洲| 顶旺娱乐| 希尔顿百家乐官网试玩| 红9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园选| 太阳城娱乐| 百家乐庄闲当哪个好| 雁荡棋牌游戏| 折式百家乐赌台| 百家乐官网赌牌技巧| 豪享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里尼的百家乐策略| 新2百家乐官网现金网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博彩网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缅甸百家乐官网网络赌博解谜| 大发888怎么玩能赢| 百家乐风云论坛| 百家乐官网赌的是心态吗| 金博士娱乐城优惠| 百家乐软件稳赚| 玩百家乐官网游戏的最高技巧| 赌场游戏| 马德里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游戏机出千| 大发888娱乐城建账号| 真钱百家乐游戏排行| 百家乐官网图形的秘密破解| 叶城县| 威尼斯人娱乐诚| 百家乐十佳投庄闲法| 百家乐官网园选蒙| 实战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视频大厅| 川宜百家乐官网软件| 大发888开户日博备用| 网上百家乐游戏下载| 百家乐官网永利娱乐场开户注册| 赌场百家乐官网玩法介绍| 百家乐官网视频聊天软件| 百家乐试玩| 百家乐官网游戏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