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比特幣系列短片④ | 自由職業者的理想社群
撰文 | 徐婉
本片由澎湃新聞·湃客創作者平臺和湃客號“Glimpse魔眼”聯合制作
當比特幣的光環逐漸褪去,其背后的技術價值才真正為世人所關注。在上海徐匯的一個跨國社群里,對區塊鏈技術的討論和應用,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
“共享辦公”并非一個新鮮的概念,但即便在上海,由外國人創辦、服務于外國人的聯合辦公空間卻不多,Agora Space就是其中之一。創始人何宇華和Frederic Bazin,是一對來自中國和法國的跨國夫妻,二人都是自由職業者,分別從事著獨立設計師和自由程序員的工作。
Agora Space成立于2013年。提起創辦初衷,Frederic說,當時只是想找一個更大的辦公場所和程序員朋友們一起寫代碼。“我們需要更多人一起分擔租金,所以創業算是解決租金問題的副產品。”
這對跨國夫妻和比特幣的緣分也始于五年前。當時,一個外國租客找到Frederic,說自己既沒有現金也沒有信用卡,有的只是比特幣。Frederic覺得新鮮,在租客的幫助下用一個半小時下載安裝并學會了虛擬幣錢包的使用,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筆比特幣。
憑借自己在中國的生活及工作經驗,Frederic希望Agora Space能夠成為外國就業者們在上海的家。因此除了向他們介紹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知識,也會經常在社群里組織各種議題的分享活動。同時身為程序員,Frederic與好友、同時也是“新車間”的聯合創始人Ricky Ng-Adam,在2016年1月又合作了一個技術領域的創客項目CoderBunker。CoderBunker最開始只有一兩個全職成員,每月入賬僅五千元,而后不斷壯大,積累起客戶,也聚集了一批擁有國際專業背景的軟件工程師。
Agora Space的租客和CoderBunker的創客多為外國自由職業者。自由職業者平臺Upwork與自由職業者聯盟(Freelancers Union)聯合發布的《2017美國自由職業報告》顯示,美國的自由職業者約有5730萬人,占全美勞動力的36%,為美國經濟貢獻了1.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0%。在中國,據阿里研究院報告,到2036年,可能有多達4億人從事自由職業。
但是在自由職業市場中,由于尚未有明確的標準,員工和雇主時常會面臨一些風險:比如,自由職業者完成了工作卻收不到付款;比如,雇主有時不得不為不合格的工作買單……
剛來中國時,Frederic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新的環境,新的國家……我不懂這里的法律,不懂這里的合同,無法面面俱到地保護自己。我遇到過在該付我錢的時候,公司負責人聯系不上了。”幸運的是,區塊鏈技術或許能成為問題的解藥。具有去中心化特性的區塊鏈技術,理想中可以構建起一個安全、私密且客觀的平臺,讓自由職業者及雇主使用它來對接通信、發送和接收任務,以及轉賬。
對于自由職業者一方,區塊鏈技術可以幫助他們有效地與雇主聯系,分享工作進度;對于雇主一方,可以方便他們根據真實介紹和評論挑選合適的員工,并收到員工的工作量證明。
CoderBunker最近開啟的項目Heike Network,就是將整個社群目前的商業模式放入區塊鏈技術之中,規避自由職業者和雇主可能面臨的各類風險。CoderBunker更想成為一個區塊鏈項目的孵化器。目前,社群中的許多工程師已經在為區塊鏈的商業項目工作。“我們開始設計越來越多關于區塊鏈話題的交流活動,大家都很興奮,許多成員都對新技術很好奇。”Frederic說。
自由程序員Mohammed B已經為區塊鏈公司Skycoin做了一年的固件開發。在他看來,去年是區塊鏈炒作的巔峰之年,很多人進入行業只是覺得可以賺到錢。如今泡沫破裂之后,還留在行業里的,才是真正在做技術的人。“我覺得這是好事。”
在Frederic看來,區塊鏈會對Agora Space和CoderBunker產生積極的影響。“短期來看,可以豐富我們的社群活動,長期來看,可以支持我們其他科技及社會類的創新項目。”在這個空間里,一場有趣的實驗,才剛剛開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