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技日報:校園貸換新“馬甲”,需更多部門聯合開展整治活動
砍頭息、套路貸、暴力催收……從降生伊始,目光對準學生的校園貸每個毛孔里都充滿了罪惡,很快就成為全民聲討的對象。在金融監管、公安、教育等多個部門的協作努力下,校園貸遭遇了沉重的打擊。最高檢報告顯示,針對校園貸、套路貸等犯罪行為就起訴了2973人。
盡管打擊校園貸的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值得警惕的是,嘗到了甜頭的放貸公司正在給校園貸換上新的“馬甲”。搖身一變,以回租貸、培訓貸、美容貸、教育貸等形式重新回到校園之中。
換了“馬甲”之后,校園貸具有很強的隱蔽性。盡管放貸者將貸款地點從校園內變更到校園外,貸款目的從簡單的消費需求變更為以教育、醫療等消費場景切入、模擬普通人貸款消費的形式,但目標依然是學生,手段依然是套路,最終仍然會露出校園貸的本來面目。
無論披著何種顏色的外衣,校園貸的放貸行為依然有著很強的欺詐屬性。以教育貸為例,夸大宣傳、先貸款交學費再簽合同、貸款流程由他人代為操作、售后服務基本無保障等特點,導致學生很容易掉進對方精心設計的圈套。
由于消費場景不同,學生一旦陷入彀中,想要解除合同時很快會發現需要與多個不同的部門打交道,明顯處于弱勢一方。而相關部門也會面臨跨部門執法、調查取證難等問題,從而導致變種校園貸繼續為禍校園。
因此,面對換了“馬甲”的校園貸,需要更多部門聯合起來開展整治活動,對違法違規的放貸行為從法律及制度層面進行規范或打擊。一方面,相關部門需要對校園貸做出概念上的界定,明確普通貸款與套路貸款之間的邊界,為整治提供依據;另一方面,需要多管齊下,打碎已經形成的如暴力催收、非法販賣個人信息等灰色產業鏈。再者,針對深受其害的學生,提供迅速、有效的法律救濟,也能最大程度降低校園貸的傷害。
從校園內看,隨著社會物質經濟發展,信貸活動已經越來越多地走進社會生活當中。期待正規金融機構能夠走進校園,通過科普、公開課等形式提升學生對金融理財的認知,利用正規渠道、在家長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向學生提供正規金融服務,以斷絕校園貸的生存土壤。
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校園終究是教育下一代、培養合格人才的凈土,而守護這片凈土,需要校園內外所有人的努力。
(原題為:《嚴防變種校園貸 需校園內外齊努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