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導演田沁鑫:要用優良德行撐起主旋律作品的正面人物
3月6日,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田沁鑫根據作家李敖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話劇《北京法源寺》,亮相2019年國家大劇院特別策劃的“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演出。
話劇演出的同時,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田沁鑫正在全國“兩會”的會場上履職。
在文藝界,田沁鑫擅長闡釋中國古典題材和世界名著,《生死場》、《趙氏孤兒》、《紅玫瑰與白玫瑰》、《四世同堂》、《青蛇》、《李爾王》、《羅密歐與朱麗葉》、《北京法源寺》等都被她搬上話劇舞臺。另外,她還嘗試導演了音樂劇《阿爾茲記憶的愛情》、昆曲《1699桃花扇》。
在全國“兩會”會場上,田沁鑫關注藝術相關話題。2018年,首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的田沁鑫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藝術教育”的提案,希望通過藝術教育,提升人們的藝術興趣和素養,改善人際關系,從而了解、認知中華文化。
今年,田沁鑫的提案內容是關于陜西一帶地方優秀戲曲劇種的原生態保護。她認為,“不能把自己真正的傳統(好的元素)破壞掉,凡是有破壞中華優秀文化的,都是欠妥的,但是利于戲曲元素新發展的探索,是可取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田沁鑫執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詞作者田漢為故事原型的話劇《狂飆》去年在日本上演,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在弘揚文化自信的今天,類似《狂飆》的主旋律題材文藝作品不可或缺。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田沁鑫做客澎湃新聞移動演播室接受記者專訪。澎湃新聞 圖日前,田沁鑫在接受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專訪時表示,做主旋律題材的作品,可以做一個很坦蕩、很昂揚的故事。時代需要正能量人物,不論是中國的《流浪地球》,還是英國的《至暗時刻》、美國的《頭號玩家》,都是一些正能量人物和事件的展現,“外國的創作人員能拿出這么棒的正能量作品,我們也應該找到更好的戲劇表現形式讓觀眾能夠接受這樣的作品。”
田沁鑫表示,文化自信要肯定中國取得的成績,“今年是新中國70華誕,所以我們確定了‘心靈的共振’這樣一個主題,在戲劇中加入新的表演形式,讓新一代家喻戶曉的明星,傳承經典、學習經典、致敬經典。”
【對話田沁鑫】
推陳出新,也能獲得年輕觀眾認可
澎湃新聞:2017年你重排了《狂飆》,讓這部16年前的話劇再次回到現代舞臺,新版《狂飆》有什么亮點?
田沁鑫:新版《狂飆》是我們和一群非常年輕的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學生一起創作的,采用新的舞臺技術,達到了“戲中戲”的效果。新版《狂飆》用8臺攝像機,在舞臺上現場拍攝、現場投放、即時剪輯,形成一種半電影化的戲劇。
我所說的半電影化,就是現場8臺機位都在動、都在剪輯,其中4臺是無線攝像機,在舞臺上切換、投射之后,呈現了一種夢幻民國的氣質。新時代和舞臺新技術產生的戲劇氣質,讓經典劇作緊密聯系了我們的時代氣質。
澎湃新聞:就你觀察,《狂飆》加入新技術后實現 “老劇新演”“老劇新看” ,能否稱得上是新時代戲劇的一種代表?能得到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認可嗎?
田沁鑫:《狂飆》上演的時候,現場觀眾年輕人居多,有的90后觀眾看了好幾遍。當然,我們不能用觀眾的年齡來代表戲劇是否年輕、是否具有新時代特點,但是我們可以肯定,大部分的年輕觀眾都是新時代的觀眾,而他們是最能證明這個戲的價值的。
澎湃新聞:《狂飆》在去年登陸日本,獲得日本觀眾和戲劇界專家的好評,為什么日本人會認可中國的主旋律題材作品?
田沁鑫:《狂飆》講述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詞作者田漢先生的一生,是一個傳記題材的作品,其中有一段講述的是田漢先生從中國來到日本留學,走進扶桑之地尋求日本明治維新后實現富強的辦法,全面向日本學習,這就讓日本觀眾知道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詞作者早年的留日經歷,他曾受過日本戲劇的影響,之后成為中國非常著名的劇作家,這也就在日本觀眾中引起了共鳴。
田漢先生的這段經歷,我們都是通過技術剪輯的方式展現在舞臺上,包括日本國際劇協的主席在內的很多日本觀眾,都對我們年輕的舞臺技術人員贊不絕口,被日本觀眾譽為非常難得一見的中國戲劇,代表著中國目前戲劇的水平。
澎湃新聞:《狂飆》登陸日本之前,日本已經有20年沒有上演過中國話劇了,你帶著中國話劇走進日本,有什么感受?
田沁鑫:日本有20年的時間沒有演過中國話劇,我覺得還是兩國之間的一些政治問題,導致民間文化交流變得貧弱。世田谷劇場是日本的一個公立劇場,《狂飆》能走進這個劇場演出,也讓日本方面對我們的戲劇和技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日本人的技術是很棒的,當我們非常年輕的技術人員到劇場里和劇場的技術人員全面配合的時候,劇場技術人員說,“我沒有想到中國的技術人員這么棒。”這些了解和認知,都是在交流的過程中得到的,所以我認為中日兩國一衣帶水,交流還是要回暖。
創作主旋律作品要有文化自信
澎湃新聞:中國國家話劇院接下來還會對一些原來的作品繼續打磨嗎?
田沁鑫:今年我們將集結劇院的優秀表演藝術家,演繹老一輩電影中的經典人物和經典獨白。今年是新中國70華誕,所以我們確定了“心靈的共振”這樣一個主題,在戲劇中加入獨白、對白和多人獨白的表演形式,獻禮新中國70華誕,讓新一代家喻戶曉的明星,傳承經典、學習經典、致敬經典。
澎湃新聞:不少創作者認為,主旋律題材創作難度大,為了表現人物和故事的豐富性,他們會設置一些障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想法?
田沁鑫:我認為沒有必要給主旋律題材設置障礙。創作主旋律題材難度大,是考慮到正面人物的品德行為都比較有規矩,不像一些反面人物能夠“耍一耍”,所以他們在設置人物和編故事的時候,會先設置一些障礙。
我覺得做主旋律題材的作品,就可以做一個很坦蕩、很昂揚的故事。時代需要正能量人物,不僅僅是中國的《流浪地球》,英國的《至暗時刻》、美國的《頭號玩家》,都是一些正能量人物和事件的展現。外國的創作人員能拿出這么棒的正能量作品,我認為我們也應該發出時代的聲音、敏感時代的進步,找到更好的戲劇表現形式讓觀眾能夠接受這樣的作品。
澎湃新聞:你會認為主旋律題材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很單薄嗎?
田沁鑫:不會。我喜歡干凈、坦蕩、善良、正直的人,還有就是誠信,這能給我安全感。比如《四世同堂》里的祁瑞宣,演員演起來可能不像大赤包、冠曉荷那樣有幽默感,但在生活中你是會喜歡這樣的人,所以不需要去給這些正面人物設置障礙,我們要用優良的德行撐起一個正面人物。
澎湃新聞:所以你不會排斥主旋律,而是會琢磨主旋律,讓觀眾更好地接受這一題材是么?
田沁鑫:對,我就覺得主旋律特別值得搞,為什么不搞?為什么當你在看西方或者國外的大片時會感到震撼,比如一個人在拯救和救贖時產生的力量感,那就是外國的主旋律。我相信在新時代,在這樣一個奮進的中國,我們能夠有文化自信,展現出我們的精神面貌和時代進步。
讓創新在國家級戲劇平臺呈現
澎湃新聞:中國國家話劇院在創新方面計劃有哪些探索?
田沁鑫:中國國家話劇院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劇院,是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和中央實驗話劇院兩家劇院合并而成的。我們的建院方針,就是要包羅萬象。我們有現實主義的原創作品,也有經典的文學作品,當然也有外國經典作品,同時還有實驗探索,希望能讓更多戲劇形式,當然也包括流派,在國家級劇院里得到呈現。
澎湃新聞:近期國家話劇院會有一些創新性作品上演嗎?
田沁鑫:對,為了迎接新中國70華誕,今年國家話劇院會有一部年輕導演的作品上演,導演是白皓天,作品叫《英雄時代》,反映公安干警在掃黑行動中涌現的可歌可泣的事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